人類個體渺小到了什麼程度?

2020-08-29 思想的蘆葦

美國宇宙飛船拍下的宇宙合成圖

宇宙有2000億個銀河星系

每個銀河系有2000億個太陽系大小的星系

太陽系裡的地球質量僅佔太陽系的0.05%

人類能夠感受到的能量存在形式僅佔宇宙空間裡的4%

(數據來自清華大學校長施一公的演講)

簡單算下來,地球佔宇宙質量的10000000000之1.25

據說,一顆塵埃微粒的質量是0.000000067 g,

感覺個體渺小得連一粒塵埃都算不上哈哈.........

相關焦點

  • 渺小的人類與浩瀚的宇宙
    地球可以說在宇宙中簡直可以忽略它的存在,但是就在這麼一顆微乎其微的星球上奇蹟般地誕生了生命,在生命的進化過程中又進化出了人類這種高智慧的物種,這不得不說是宇宙的神來之筆。縱觀人類歷史,從奴隸社會到現代高度文明的科技社會,可以說是一段段的戰爭史、更替史。
  •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那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目前地球是唯一發現存在生命的星球,在地球上存在850萬種生物,其中包含150萬種動物,在這150萬種動物中又誕生出地球上唯一的高智慧生物人類,人類這種生物既偉大又渺小。地球上生活數以億計的生命同時人類也是很渺小的,人類有多渺小呢?
  • 人類是多麼的渺小又脆弱?
    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思考,你會發現人類是多麼的渺小又脆弱,甚至,在真相面前,人類可能會為自己的存在感到絕望。人類一直強調地球是一顆特殊的星球,但實際上,無論是地球還是人類都不特別,我們可以從空間的角度分析地球和人類。
  • 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得如同微塵,人類的存在是否毫無意義?
    「宇宙很大,地球很渺小」,這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描述,那麼地球在宇宙中到底有多渺小呢,我們不妨很來直觀地了解一下。下圖為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號」探測器拍攝到的地球在太空中的圖像,當時「旅行者1號」處於距離地球64億公裡的位置上,可以看到,從這個距離看上去,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得如同微塵。
  • 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得如同微塵,人類的存在是否毫無意義?
    「宇宙很大,地球很渺小」,這是我們經常見到的描述,那麼地球在宇宙中到底有多渺小呢,我們不妨很來直觀地了解一下。下圖為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1號」探測器拍攝到的地球在太空中的圖像,當時「旅行者1號」處於距離地球64億公裡的位置上,可以看到,從這個距離看上去,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得如同微塵。
  • 生命是什麼?聖塔菲研究所提出「個體信息理論」,重新定義個體生命
    最近聖塔菲研究所現任所長 David Krakauer 發表了一篇文章,基於過程哲學和演化格式塔方法,他認為個體是一種能將自身信息從過去傳播到未來、並保持一定時間完整性度量的集合體,並用資訊理論給出了概念的形式化定義。從公式中可以推導出原則上不同的三種個體:有機個體、群落個體和環境驅動個體,每種在環境依賴和信息繼承程度方面都有所不同。
  • 渺小的螞蟻,隨便一拍死一堆,為何它們卻沒滅絕,反而越來越多?
    螞蟻身為世界上渺小動物的成員,整天被人類所忽略。它常在人類的眼皮底下活動,但是因為身形太過於渺小,不像其他動物一樣容易被人發現且觀察。螞蟻獨自生活在自己群體的王國中,過著自己無憂無慮的日子,如果不是人類的莫名打擾,大家都不知道它是世界上偉大的建築師。
  • 2020年災難片豆瓣評分前10名 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人類的渺小
    2020年災難片豆瓣評分前10名 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人類的渺小時間:2020-02-01 19:08   來源:昕薇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災難片豆瓣評分前10名 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人類的渺小 災難片電影的產生很大的程度上警示著我們 ,或讓我們意識到我們人類的渺小,這麼多年來,國內國外上映了許多的災難片電影
  • 五百年後人類的科技發展到什麼程度?
    雖然在之前的文章中寫到人工智慧技術可能在未來會對人類的生活有一定的主宰,不過,相信人類的智慧和相關的研究人員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並在非常嚴禁的環境中對人工智慧進行測試。那麼未來人類科技會發展到什麼程度,500年後我感覺可以發展到太陽系文明的程度。
  • 宇宙最大的恆星,究竟大到什麼程度?
    宇宙最大的恆星,究竟大到什麼程度?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僅僅只是其中一個小行星,人類對比起宇宙更顯得渺小,然而這並不能阻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但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需要更清楚的認識,人類不能是井底之蛙,還應該把目光放的再遠些,這樣我們的地球才能更好的發展。
  • 看完盾牌座UY後,人類渺小如塵埃
    目前人類可觀測到的宇宙也只有930億光年,對於930億光年之外的事物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人類也無法知道答案。曾經人類還猜想在宇宙中存在著外星文明,雖然人類並沒有發現外星文明,但是我們也無法否認外星文明是不存在的。
  • 為什麼人類找不到外星人?科學家提出3種可能,人類太渺小了!
    為什麼人類找不到外星人?科學家提出3種可能,人類太渺小了!人類在地球上的整個發展過程是艱辛且漫長的,好奇心與生存的欲望成為了人類高等智慧發展的推動力,曾經人類祖先在經歷某些事情的時候,通過文字記錄,刻畫圖像的方式記載事件的發生,經過人類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才形成了現代文明,有一個問題也一直在困擾著我們,就是在其他的星球上是否還存在著像人類一樣的文明呢?
  • 置身群體之中的人類個體才能找準成長方向和生命旅程的價值和意義
    人類之所以能夠以不及大象強壯、不比獅/虎兇猛、不如猴群靈敏...的血肉之軀解析、重構自然物質,依靠的基本能量就是群體智慧。很久以前,達爾文就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任何弱小的動物絕對不能單獨存活。就人類身體而言,不具備單獨生活的強大能力,人類的軀體相對於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況下,人類只能對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無力的反抗。
  • 人類有多渺小?
    100多年來,天文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等現代觀測技術和手段,加大了對宇宙的觀測力度,由此我們對宇宙了解越來越多,但同時也會覺得地球和人類顯得越來越渺小。即便是太陽系、銀河系,在浩渺的宇宙中也是渺小無比。根據科學家的分析和預測,宇宙中大約有千億個星系。銀河系的直徑大約10萬光年,千億個星系會有多大?而且,這還是基於目前我們可以觀測到的數據得出的結論。
  • ROBO1基因被發現有助於大腦發育,某種程度決定個體數學能力
    許多人類特徵,比如智力,都是由基因和環境影響共同控制的,這使得預測變得非常困難。像智力這樣的特質很難界定,需要分解成具體的活動來研究。科學家研究發現,180個3到6歲兒童大腦皮層的大小與ROBO1基因有直接的聯繫。接下來,他們測試數學能力。年幼的孩子沒有任何數學訓練,有點像一張白紙,因此他們能夠在接下來的幾年學習中跟蹤孩子,看看他們在數學測試中的表現如何,並將結果與大腦容量進行對比。
  • 什麼是個體?生物學家在資訊理論中尋找線索
    「在某種程度上,(生物學)是一門關於個體的科學,」美國聖菲研究所的計算機科學家梅勒妮·米切爾說道。  不過,個體意味著什麼?這個概念經常被忽略。「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個體』的概念與『堆』的概念非常相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麥克斯韋·拉姆斯特德說,「如果有一堆沙子,你憑直覺就知道那是一堆沙子。但『一堆』並不是一個精確定義的概念。
  • 如果宇宙中存在比人類先進1億年的高級文明,會強大到什麼程度?
    61年前,在科技的幫助下,人類的第一顆人造衛星終於發射成功,它的成功標誌著人類真正走出了地球,開始了新的篇章。當我們走出地球之後,看到了一個浩瀚的宇宙世界,只有真正見識到宇宙的浩瀚,你才真正能夠感受到地球和人類的渺小。隨著人類走進太空,對宇宙的研究探索也成為了科學家的重點。而在宇宙探索的道路上,一個我們最想搞明白的謎團一直在困擾著人類,那就是外星文明存在嗎?
  • 人類到底多麼「渺小」?將全球72億人「堆在一起」就知道了
    目前,全球的人口共計有72億人之多,聽上去這個數目非常大,並且有人也開始推測,如果人口進行高速增長的話,那麼,地球會不會盛不下人類了呢?事實上,72億的人口對於地球來說,根本就不算什麼,不妨就用把這全球72億人「堆在一起」,才知道人類是有多麼的「渺小」了。
  • 什麼是個體?生物學家在資訊理論中尋找線索
    「在某種程度上,(生物學)是一門關於個體的科學,」美國聖菲研究所的計算機科學家梅勒妮·米切爾說道。不過,個體意味著什麼?這個概念經常被忽略。「到目前為止,我們對『個體』的概念與『堆』的概念非常相似,」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麥克斯韋·拉姆斯特德說,「如果有一堆沙子,你憑直覺就知道那是一堆沙子。但『一堆』並不是一個精確定義的概念。
  • 人類的大腦如今已經開發到什麼程度?科學家給出答案!
    如今有很多人提出了一個問題,人類的大腦如今已經開發到什麼程度?科學家給出答案,都說人類的大腦僅僅只開發了10%,也有很多人說人類的大腦僅僅只利用了15%-20%而已,我們總體來看這些問題他們,都是在說人類的大腦並沒有被完全開發,也就是說,人類的大腦還有很大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