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群體之中的人類個體才能找準成長方向和生命旅程的價值和意義

2021-01-15 育鄰人
育鄰夢

魯迅作品《故鄉》:「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的,行路人的腳印鋪平了道路,辛勤勞作的人們生產出了世界上所有可供人類使用的物質消費財富、人類勞動生產實踐創造了人類文明。漫長的人類文明歷史長河中尚無人能夠以一己之力成功存活至今,當今人類世界之中任何一個民族無一不是依靠群體智慧才能繁衍生息至今。

「團結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人類之所以能夠以不及大象強壯、不比獅/虎兇猛、不如猴群靈敏...的血肉之軀解析、重構自然物質,依靠的基本能量就是群體智慧。很久以前,達爾文就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任何弱小的動物絕對不能單獨存活。就人類身體而言,不具備單獨生活的強大能力,人類的軀體相對於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是弱小的。在不利用工具的情況下,人類只能對大自然的捕食者做出躲避或無力的反抗。因此,人們需要做出各種努力,尋求各方幫助,才得以獲得在地球上的存活優勢。想像一下,一個人在原始森林中生存,赤手空拳,沒有任何工具。那麼,你面臨的危險處境比其他任何動物都艱難。

人類個體生命如同滴水般渺小,如果一滴水不匯入江河那它將很快被蒸發掉。然而,匯集億萬水滴的江河卻能夠川流不息、奔湧向前。那麼,為何只有置身群體之中的人類生命個體才能找準成長方向和生命旅程的意義呢?

人群越聚集協同價值越高

個人只有獲得被幫助才能實現成長

《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人類生命伊始幾乎什麼也不知曉、什麼事情也不能獨立完成,人類嬰兒降生之時除了生命體徵能夠自己控制,其餘諸如飲食、運動、排洩物處理等等都需要在被幫助下才能完成。因此,有人打趣地說,人類嬰兒就是一個新生命的大號「胚胎」。

的確,植物種子落地就能生根、發芽,然後吸納自然物質中的水分、礦物質並結合陽光就能長成其親代的模樣;其他動物出生之後短則數小時、長不過數月就能自己尋覓食物。然而,人類嬰兒降生之後沒有「三年五載」他們自己幾乎什麼也不會幹,長成父母那樣能夠自己養活自己的狀態則至少需要10年以上。換句話說,就是人類生命個體無論誰離開了被幫助絕不可能在這個世界上存活。

成長源自被教育

個人成長方向源自被引領

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活在中國的孩子學會了講普通話、寫方塊字,生活在美國的孩子學會講英語、寫ABC......個人知識智慧「生不帶來,死不帶走。」有教就有、教什麼就會產出什麼,比如儒家文明教導人民仁善、中國教育教孩子們愛中國、美國教育教孩子熱愛美利堅。每個人生命中姓甚名誰幾乎都是被教育引領的結果,而如果沒有教育引領任何人都不可能自己成才。

教育不僅給予每個人學歷證明,它更教會我們如何以更好的方式適應社會生活,教會我們生活中能夠做什麼、該如何做、如何與同伴分工協作讓自己生活的更幸福......然而,如果沒有教育工作為個人成長指引方向,那您很可能連做人的資格都沒有。《狼孩的故事》:

1920年在印度加爾各答附近一個山村裡,人們發現狼群裡有兩個人類孩子。人們打死了狼後,在狼穴裡發現兩個狼孩,大的八歲叫卡瑪拉,小的兩歲叫阿瑪拉。狼孩剛被發現時,生活習性與狼一樣;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 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餓了找吃的,吃飽了就睡;不吃 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齒撕開);不會講話,每到午夜後像狼似地引頸長嚎。阿瑪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馬拉活到十六歲,經過7年的教育,才掌握4、5個詞,勉強地學幾句話,開始朝人的生活習性邁進。她死時估計已有16歲左右,但其智力只相當於3、4歲的孩子。

孩子生活自理、直立行走、講什麼語言......都源自被教育。如果沒有教育,任何人都不會自覺知道哪些東西是可以填飽肚子的食物、哪些物質可為自己提供住處和做衣物使用、哪些事情是需要迴避的危險等等。所以,教育工作的本質就是一個人【包括家長和學校老師】為另一個人【孩子們】指引成長方向,並帶領他們向著那個方向前進。

人生成長的意義在於互幫互助

群體之中的個人才能找到生命旅程的價值和意義

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人,那麼他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呢?

白天看日出日落、晚上數星星

用腳步丈量地球

觀察周圍的花、鳥、獸、蟲、魚

......

不可否認,如果世界上真的只有一個人,那麼這個人的存在將毫無價值、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如果只有一個人他不會產生任何歡聲笑語、沒有任何情感牽掛、無法改變自然中任何物質的存在形態。然而,人類個體之所以有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其根本就在於每個人都能夠通過自身勞動生產幫助他人也需要被他人幫助,也就是說個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必須要放到人類社會大環境之中才能映襯出來。

人類個體生命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人類個體生命生命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存在個體與同伴的交互作用之中,正如錢幣本身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但當它被人們用作社會物質消費財富的價值計量工具之後它就有了儲值和流通價值。同樣,如果每個人勞動生產只為自己服務,那麼這些勞動生產就幾乎沒有社會流通價值、對同伴的生活也沒有任何意義。所以,任何人類生命個體都只有置身社會群體之中的才能找準自己的成長方向、生命旅程的價值和意義。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歷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裡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裡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製」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裡教育服務生態圈。

相關焦點

  • 將個人置身群體之中才能激活住在他內心深處的成長欲望
    家是每個人生命誕生之地,每個人也必定在父母的幫助和教導下成長為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必將深深影響子女人生的未來。CCTV那則感人的公益廣告「媽媽,洗腳!」媽媽給奶奶洗腳,小小的兒子就能學著打盆水要給媽媽洗腳!這就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影響,父母是孩子成長生活中最好的老師!父母是當今社會中唯一沒有機構頒發職業資格證的職業,但它確實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職業,自從生命誕生的那一刻就開始了。
  • 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這個世界唯一能夠留下的紀念品,就是人一生的事跡和口碑,經過人民的懷念、歌頌,得以流傳百世,萬古長青。 生命的存在要有價值和意義。他把這副對聯抄錄在自己的日記裡,忠義之情溢滿胸膛,懷著對國家、民族和人民的無比熱愛,經過幾十年的浴血奮鬥,率領軍民締造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成為人民的偉大領袖。愛因斯坦說:「人只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 生命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繼續我的「靈魂三問」
    第一個維度上,人類作為生物鏈頂端的物種,雖然並不需要向其他生物提供營養,但在生命體死亡以後,仍然會以某種方式將組成生命體的各種元素還給大自然,完成整個生命和物質的大循環。這是一種最低維度上的生命意義與價值,在此不做深入思考與探討。
  • 教育的核心價值:激活蟄伏在人類基因密碼之中的智慧潛能
    育鄰夢人是自然物質生命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最高智慧潛能擁有者,比如自然生命體系中唯有人類懂得將自然物質解析—>重構—>創造出新物質、唯有人類創造出了能夠標準化傳遞知識信息的語言文字、唯有人類能夠實現世界範圍內全族群分工協作並開展外太空探索
  • 生命的意義是無邏輯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仔細思索生命的意義,就會發現生命背後的邏輯,生命就是矛盾,它蘊含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中,它是人的一切,仔細凝視著你所面對的每一個對象,無論是一個人,一朵花,它就是你。許多元素的簡單疊加,卻又爆發出難以置信的璀璨光芒。什麼是構成生命的最重要的元素,成長的那塊土地,每一塊石頭都有人的意義。
  • 你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你自己知道嗎
    人類社會,朗朗乾坤,萬丈紅塵。我們所生存的人類社會,他是這個世上最美好最糾心最難修煉託生之地,為此,這世間萬物奮不顧身而前僕後繼,不惜墜入萬劫不復永不再生的深淵,而世間萬物們依然堅韌不拔的從不畏懼,也不放棄託生人類的努力,可謂對生命之尊重的偉大追求。由此而言,我們現在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好好的珍惜,珍惜生命就是你對萬物的回報。
  • 淺析基因對「個體和群體」的影響
    引言:1、我們人類遠比看起來要複雜的多,正因為人類的複雜,人類才能很快適應環境並改變環境,逐步變成地球的主宰。因為現在環境穩定,所以我們現在覺得人和人之間是穩定的,也把這種情況當成習慣。我們每個人都是群體的一部分,地球上的生物絕大多數也都是群體生物,我們人類也就是群體動物的一種罷了。
  • 生命是什麼?聖塔菲研究所提出「個體信息理論」,重新定義個體生命
    在生物學上,人類和大猩猩、海豚、獅子、蜜蜂、螞蟻等一樣都是社會性動物,群居利他,不能獨存,存在極其複雜的群體行為模式。在有著龐大而悠久歷史的種群面前,個體生命似乎微不足道,甚至人們一談起生命,都默認至少是一個物種,或者乾脆超越所有物種之上的某個整體。
  • 生命的意義-內心的鏡子
    每個人都萬分看重自己的生命。而且對這個生命為什麼會出現,為什麼會消失,他的存在有沒有意義等這些問題。孜孜以求,不能釋懷。無數哲思,無數冥想,無數修行都不能真正為生命賦予意義。因為從宏觀看,從生命在宇宙間的位置來看。人無論如何都找不到生命的意義,這讓人感到無力,無奈。人唯一自我安慰的辦法就是為自己的存在自賦意義。
  • 基於算法推薦的社會性反思:個體困境、群體極化與媒體公共性
    然而,從實際應用的社會效果來看,「算法推薦」原本意義上的 「千人千面」落腳於單個用戶,卻演變為了每個用戶只能看到「幾個面」甚至 「一個面」,造成用戶實際信息獲取的「窄化」,久而久之,個體面臨信息獲取「不公平」問題,即「信息繭房」 (Information Cocoons)下的個體困境。
  • 努力的意義在於成長,在於長遠的人生
    從表面上來看,努力的意義在於從一無所有的人變成了擁有名和利的人,這是比較浮於表面的看法,但是其實這也算是一種成長。不過從更深層的意義上來說,你努力的意義從來都不在於得到一些物質上的東西,而在於你自己的內心得到成長,這種成長是無價的,不管多少錢都買不來。這是需要你自己親身經歷、親身體驗之後才能夠悟出來的心靈財富。這種成長很多時候更加有價值、更加有意義。
  • 肖沐秋:重新定義生物個體和複雜性主體了嗎?
    我們知道,古代人類有泛靈論,蓋婭說等等,認為萬物有靈,這種觀點並不分辨生物和非生物的區別。有的宗教將人類與其他萬物截然分開,卻並不特別分辨其他物種與非生物的區別。在這個階段,何為「個體」、何為「邊界」,與我們現在的認識是不同的。直到近代,1663年羅伯特.虎克發明了顯微鏡並第一次看見了植物細胞和牙垢上的細菌,這時候才發現了人和動植物與更小生命的聯繫。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誰能給出一個好答案
    世紀拷問——生命是否有意義?「生命是否有意義?如果有,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呢?」這是一個一直困擾著整個人類的問題,每一種答案都是對這個問題的一種詮釋,一種可能的方向,一種個體的生命體驗。問題歷經千年,似乎一直沒有一個終極答案,而且沒有一個答案能夠完全解答這個問題。
  • 宇宙星球、社會與人生,人生的意義何在?
    宇宙眾生每個生命都是有意義的存在。作為「五行之秀,萬物之靈」的人類,生命更加意義非凡。下面從生命對於宇宙、星球、社會三個層面來探討一下。生命對於宇宙的主要意義和價值。宇宙本質就是一個大意識操控下的能量與物質轉化遊戲的相體。
  •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獻給正在迷茫失落的你!
    也許你在這個時候不禁會感嘆生活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價值又在哪裡?講到人生的意義,我想先從自己的感悟心得談起,僅供參考:暫且說每一個通曉人生意義的人都是生活中的覺者。覺者每一個決定都是之前已經預演好的規劃,未來的每一步也都在現在的規劃和預演之中。所以過程中的得與失都早已權衡在握,不悲不喜。成功的人不一定是覺者。但是覺者一定是個成功的人。
  • 「有能力做」與「應當做」 關於人工生命研究的哲學和倫理思考
    焦點就在於:生命科學研究的目的在於提高生命質量、挽救人類生命和改善人類未來,但這些旨在造福於人的研究會不會傷害到人類個體、導致無視人類尊嚴甚至可能危及人類未來?傳統價值觀認為「一切人類實踐都是天然合理」,但在「有能力做」與「應當做」之間,人類在道德上應更多地關注行為的長遠和未來責任。這樣一種責任倫理是一種有關責任的預防性和前瞻性的考慮。
  • 人類的未來將何去何從,生命的意義究竟怎麼理解?
    很多宗教思考過,今天我們跨過宗教,神學,站在人類的角度,筆者想深入探討這些問題!我們究竟從何而來?我們的未來在哪裡?如果我們跨過人類的範疇,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去考慮這些問題,人類真的非常無助,孤獨和無知…如果說生命的意義是傳承,試問,我們給後人留下了什麼?眾所周知,「地球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 生命靈數的計算和意義
    畢達哥拉斯的理論是將與我們的切身相關的數字,如生辰年月日,加以解譯,即可用明了我們性格的優缺點和與生俱來該學習的課題。按照畢達哥拉斯的說法,天生的性格會自動牽引我們是否學會了該學的功課。畢達哥拉斯認為美好人生之前提,是發掘人生的課題到底是什麼,發揮優點,改進缺點。
  • 一位物理學家尋找生命起源、意義和宇宙的旅程
    在這些新發現中,人類固有的時間空間概念都已改變,對於世間萬物,包括生命現象的理解也完全不同。但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對科技的哲學思索反饋卻略顯不足。在這種背景下,與新科學發現相對應的新哲學呼之欲出。建立這種哲學的人,必然需要對二十一世紀科學現狀有深入了解。
  • ...與《生命成長——個人日常勞動生活進化歷程》作者面對面
    人的社會屬性是人的生命成長的本質特性,是人的生命成長高於一切動物的特殊體現。因而,人是自然界獨有的社會生命。本書闡述人的社會生命成長,是植根於日常的創新的勞動生活之中,不是脫離現實的抽象理念。人是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有理想、有精神的社會動物,人的這些社會屬性只有在勞動生活中才能得以實現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