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貴州人民出版社推出了霍邢平老師的新著《生命成長——個人日常勞動生活進化歷程》(上下冊),具有現實的針對性及其意義。該書引起不少讀者關心,對此,筆者與霍邢平老師就本書的主題、內容、特性,以及讀者對象和寫作方式等,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現將談及的相關話題記錄,以饗讀者。
問:怎樣認識人是自然界獨有的社會生命?
答:本書主題闡述的生命成長,是講人的社會生命的成長。每個人的生命都具有自然和社會的二重屬性,是生理生命和社會生命的統一。每個人首先是生理生命的自然人,是有血有肉有骨有神經的動物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有賴於身軀和大腦的正常發育成熟,其社會生命的成長是建立在生理生命發育成熟的基礎上。但人不只是自然界的動物體,人的社會屬性使其區別於一切動物。人的社會屬性是人的生命成長的本質特性,是人的生命成長高於一切動物的特殊體現。因而,人是自然界獨有的社會生命。
本書闡述人的社會生命成長,是植根於日常的創新的勞動生活之中,不是脫離現實的抽象理念。人是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有理想、有精神的社會動物,人的這些社會屬性只有在勞動生活中才能得以實現和發展。人要生存發展,只有具備和運用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才可有效改變物質對象,生產出維持人生存和發展的生活資料;要保障人的日常勞動生活正常運轉,就必須有序規範人們相互間的倫理關係,成為有道德良心的人;人們只有通過日常的勞動生活,才可創造出幸福的未來,實現美好的理想。人的生命成長,即生理的和社會的生命成長,都最終只能在勞動生活中發育、生長、更新、成熟。同時,本書圍繞勞動生活主線,闡述了人的需要、價值、心理、思維、情感、個性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力圖立體地探索人的生命成長全景。
問:揭示人的社會生命成長的特性,對於生活在當今時代的人們有何現實意義?
答:自覺認知人的社會生命成長的規律和豐富內涵,既是個人穩步或加快成長的主觀要求,也是高科技知識經濟時代發展的客觀使然。如果說,在封閉緩慢發展的農耕時代,人們的需求普遍處於低層次的生理生命求生存求溫飽的話,在現代工業快速發展進入高科技知識經濟時代的今天,人們的需求則普遍提升為中高層次的自我社會價值實現及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凸顯了社會生命及其成長的狀況,對於我們每個人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
自覺自為自由地創建創造創新勞動生活,越來越成為21世紀個人社會生命成長的基本方式。這種社會發展的必然性,要求每個人科學理性地認識、思考和探索自我生命與時代發展的內在關聯,才可在日新月異的勞動生活中不斷成長壯大。一個人要立足現代社會生存發展,有所創造有所成就,既要學習相應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也應對人自身的知識有科學認識。而社會生命及其成長的知識,是人自身知識的重要內容。有的人雖有豐富的自然和社會的科學知識,但由於缺乏和缺少對自身社會生命成長的科學知識,影響自身常態的甚而良好的發展。為此,探索解析個人社會生命的產生、成長、變化、形態及本質,可為人們認識和克服相應的主客觀障礙,實現人生理想中的美好生活,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
問:該書的讀者對象屬於哪部分人群?
答:本書是以人們日常勞動生活為根基,論述個人社會生命成長的特性及發展,涉及每個人最基本的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是一部大眾讀本,因而讀者對象是最為寬泛的各行業勞動者,既包括從事工農兵商工作的勞動者,也包括從事科教文衛藝工作的勞動者,還包括從事機關、服務、獨自工作的勞動者。當然,本書的讀者對象還包括潛在的勞動者,即就讀高中、大學、研究生的學生;也包括離開勞動崗位在家的退休者。從狹義的視角看,本書的讀者對象是那些有人生理想,而又努力奮鬥的自覺主體人。這類自學奮鬥的主體勞動者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科學總結、自律前行,本書正是力求為他們提供相應的智力的、精神的支持。隨著時代的快速進步發展,勞動生活中的自覺主體勞動群體正迅速擴大。也就是說,本書的狹義讀者對象也將會逐漸轉化為新的意義上的廣義讀者對象。
本書作為大眾生命成長學讀本定性和目的,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博,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裡」的要求,探索普通勞動者在自在自為的勞動生活中面對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提供化解問題、困難和矛盾的實用思路、策略和方法,使其自覺認識和克服生命成長曆程中相應的主客觀障礙,獲取有益的經驗和成效,從而力求使本書成為普通勞動者的生活參考讀本。
問:該書作為大眾讀本,怎樣做到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溫度?
答:本書雖定位為大眾讀本,確是力求給讀者具有揭示勞動生活人事本質的精神營養。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深厚勞動學說和人學理論為基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運用多學科理論、前沿最新觀點、古今中外思想、社會生活知識等,較為系統地分析了個人社會生命及其成長,在於自身社會勞動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內在聯繫,為人的價值實現、全面而自由的發展,提供人自身知識的科學依據。
本書在運用歷史與邏輯、抽象與具體、一般與個別的科學寫作方法時,觀照普通讀者的視角,辯證地運用理性與感性、概論與敘述、深入與淺出的實用寫作方法,為理論讀本大眾化、生活化、通俗化進行有效的探索,期望本書具有一定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閱讀價值。要特別強調的是,我們人類的進步發展史是從漫長的危難複雜環境中而來的。同樣,每個人的生命成長也是在各種磨礪或磨難中一步步走出來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對自身的生命成長的認識也必然不是輕鬆。只有帶著嚴肅、科學、善良和正義的心境,才可能在自我學習自我反思的過程中,獲得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深刻認識,引導自我在生命成長的歷程中與時俱進,實現自我價值全面發展。
文/杜興旭
文字編輯/邱奕
視覺/實習生 陳薇
編審/李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