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馬來之貘 物種日曆
事情發生在1992年10月,著名的國際化大都市、金坷垃之都聖地牙哥外海,有一片被隔離網封鎖的海域,這片海域屬於美國海軍指揮、控制和海洋偵察中心(NCCOSC—Naval Command,Control and Ocean Surveillanee Center),用途是——養海豚。插句閒話,這個帶感設定總是讓人想起《命令與徵服-紅色警戒2》來,搜索NCCOSC相關內容時,在一堆雷達、飛彈、雷射、電磁炮裡出現海豚,這也挺讓人錯愕的。
寬吻海豚。圖片:claudia14 / Wikimedia Commons
洒家特地來吃奶
這片海域住著一隻名叫TOD的雌性寬吻海豚,TOD姑娘芳齡34歲,加入美國海軍24年,不曾對雄海豚假以辭色, 24年來未曾養育一兒半女,連懷孕史都沒有。某日,TOD正在快活時,來了一位NCCOSC的研究人員,引著一個雄性小海豚,對TOD說道:「這小伢兒才六個月零三周,卻沒了爹媽,正在這裡走投沒路的,老身帶他趕來,望姑娘可憐他則個。」
TOD見這小海豚十分伶俐,心發惻隱,伸鼻子反覆觸碰了小海豚的私處(不愧是以汙著稱的寬吻海豚)。檢查一番之後便領著他戲水,更如同海豚媽媽對自家孩子一樣,讓小海豚躲在自己身下或身側伴遊。正其樂融融之時,小海豚突然伸出長嘴往TOD的乳房部位亂拱,甚至有吮吸的動作。這還了得?郭德綱有云:他這個年紀我這個歲數,舌頭根子底下壓死人,有會說的不會聽的。對這種傾向,一定要堅決予以制止!
有奶就是娘!圖片:動畫《寶可夢》
於是TOD義正辭嚴聲色俱厲質問小海豚:
「官人休要羅唣!你真箇要吃奶?」
小海豚跳起身來,睜眼看著TOD道:
「洒家特地來吃奶!」
TOD喊一聲「好吔!來吔!」便換了遊泳姿勢,只在水中滑行,好讓小海豚能更好地吃奶。那研究員見小海豚年齒尚幼,只怕吃不了魚類或飼料,便備好代乳粉準備給他胃管投食。可是眼見這小海豚每個鐘頭不下十次黏在TOD身上吮吸,不免有了些微妙的預感。果然,TOD和小海豚相識的第五天,她的乳腺部位就出現了明顯的膨脹,採樣回來一分析,泌乳了!
小海豚完全以TOD的乳汁餵食的階段持續了兩個半月,接下來小海豚開始主動進食魚類,但是吸奶的行為不僅沒有中斷,而且延續了接下來的一整年,變化只是食譜中魚類的比重越來越高而已。
Shedd水族館的斑紋海豚(Lagenorhynchus sp.)在給小海豚餵奶。圖片:Shedd Aquarium / youtube
就在同期同一地點,還有一隻名叫SLA的32歲雌海豚。SLA夫人現在已經是一位外祖母,她於1979年生下自己的女兒,1981年女兒斷奶,之後便沒有懷孕、生產和泌乳的經歷。研究院分給她的是一隻六個半月大的雄性小海豚,她也和小海豚相處甚歡,隨後被小海豚吮吸,十天後開始泌乳。這隻小海豚直到15.5個月大的時候才開始進食魚類,在那之前完全以SLA的乳汁為食,而且他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仍然時不時的進食SLA的乳汁。
鴿子能讓兔子產奶?
人類在上古時代就掌握了延長或終止動物泌乳的手段,蘇美爾人的浮雕上就有擠奶的紀錄。而在物理刺激之外,有很多紀錄顯示,育兒之類激發母性的行為也可能對泌乳有所影響。1975年Richardson描述了一些極端的情況:絕經後的祖母們在養育孫輩過程中出現了泌乳現象,其中有一位55歲的外祖母,在生下女兒32年後,由於看護女兒的繼子出現了泌乳現象並且哺育了幼兒。長期停乳雌性的再泌乳和無哺乳經歷雌性的誘發泌乳,在山羊、綿羊、牛和馬的身上都有發現。而這些「是娘便有奶」現象的背後推動者,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激素——催乳素。
小牛的吮吸會誘發產乳。圖片:Pixabay
催乳素(Prolactin,簡稱PRL,又叫促乳素或催乳激素)是一種由垂體前葉嗜酸細胞分泌的多肽激素。作為一種看名字就知道和乳汁有關的激素,它居然是在鳥類身上發現的。1928年兩位法國人P·Stricker和F·Grüeter在研究鴿子的嗉囊乳(鴿子嗉囊的分泌物,用來哺育小鴿子)時,發現垂體前葉提取物能夠增加嗉囊乳產量,注射到兔子身上也能讓兔子泌乳,就將具有這種功能的激素命名為催乳素。1933年催乳素被提純分離了出來。好奇的人類對催乳素的分布和功能進行了廣泛研究,發現包括魚類在內的脊椎動物基本都產生催乳素,催乳素的產生位置都是在垂體。奇怪的是絛蟲也具有產生催乳素的能力,催乳素分布在頭節和生殖節。
「媽媽激素」是愛的起源
催乳素最廣為人知的功能自然是促進泌乳,有趣的是,催乳素可以在關係疏遠的不同動物身上發揮相類似的效果,在哺乳動物身上,它促進乳腺分泌乳汁;在鴿子身上,它能夠增加嗉囊黏膜的厚度和重量,並讓黏膜分泌嗉囊乳;在海馬身上,它能讓雄性海馬的孵育袋上皮細胞分泌營養物質供袋裡的胚胎發育。同樣一個在魚類和哺乳動物身上都有效的功能是調節鹽類(特別是鈉離子)的滲透平衡。洄遊魚類由海水進入淡水時會增加催乳素的合成與釋放,給人類注射低滲鹽水時外周血清的催乳素也有明顯上升。此外,催乳素與火雞換羽有關,在哺乳動物身上高催乳素血症則能引發脫髮。這種草蛇灰線式的關聯也堪稱進化論的有力證據。
海馬「男媽媽」生下小海馬。圖片:National Geographic / youtube
催乳素的部分功能是通過行為體現出來的,比如對於大部分禽類來說,催乳素是讓它們就巢、抱窩、孵蛋的關鍵激素。能夠促使禽類做出如此複雜的行為,可見催乳素對於神經系統活動的參與度是很高的,而且神經活動(感受或行為)與催乳素的分泌有著很強的互動性。前文中寬吻海豚的泌乳行為,最直接和最主要的誘因自然是小海豚的吮吸行為。除此之外影響催乳素分泌的因素還有性行為、營養狀況、情緒波動、溫度變化、聲光刺激、缺氧、加速度等,比如戰鬥機飛行員在飛行中催乳素水平就會明顯上升,而很多人的性激素檢測結果可能就和晨練、早餐有關。
而催乳素對於哺乳動物(包括人類)感覺上、情緒上和行為上的影響就更加廣泛了,催乳素會抑制「快樂物質」多巴胺的分泌,給人帶來軟綿綿懶洋洋的感覺,一些統計學數據還顯示高催乳素與抑鬱症、經前期緊張症存在關係。
白色突變的環頸斑鳩(Streptopelia capicola)用嗉囊分泌物餵雛鳥。圖片:Sociallyskilled / youtube
雖然催乳素與情緒的關係尚無定論,背後的原理也尚未揭示,但是催乳素能夠激發哺乳動物的育幼行為是毋庸置疑的。1985年哈佛大學通過移植垂體手術讓沒有繁殖過的雌性大鼠發生了築巢、舔舐等育幼行為。近日,瑞典團隊用注射催乳素的方法,不僅讓雄性小鼠出現育幼行為,更摸清了催乳素在大腦發揮作用的位置。仔細想想,或許就是催乳素促使人類產生的一絲情感、做出的些小舉動,演變成了母愛、家庭,以至於當今的人類社會,這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
所以,無論 「有奶便是娘」,或者「是娘便有奶」,都是要堅持下去的正確態度,不是嗎?
逃。
直擊人心最柔軟的部位。圖片:動畫《哆啦A夢》
原標題:《我一個黃花大海豚,開始給小海豚餵奶了?》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