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墨菲定律
如果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種選擇方式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
這個定律告訴我們,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當你覺得會出現問題時,它真的會出現問題。不要存在僥倖心理,任何你試圖逃避的問題,它始終存在著,要麼你解決它,要麼你換一個方法。工作中,你覺得某個方案不行,那它必然帶來災難。你覺得產品質量只能把保證一年,那它永遠不會超過兩年。它告訴你:你越害怕的事越會發生。
2.波克定理
只有在爭辯中,才可能誕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決定。
問題只有經過爭辯,才能找出問題的關鍵點,只有爭論才會有應對的高論。這個也是為何每個公司喜歡開會的原因,畢竟把所有人的智慧總結出來,再找出一個最符合實際的方案。
3.奧格爾維法則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僱用比我們自己都更強的人,我們就能成為巨人公司。
奧格威法則強調的是人才的重要性。一個好的公司固然是因為它有好的產品,有好的硬體設施,有雄厚的財力作為支撐,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優秀的人才。光有財、物,並不能帶來任何新的變化,只有具有大批的優秀人才才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這個也是被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所廣泛使用的定律。
4.美即好效應
對一個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們很容易誤認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錯。
印象一旦以情緒為基礎,這一印象常會偏離事實。看不到優秀背面的東西,就不能很好地解讀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當一個人在某一方面很出色,如相貌、智力、天賦等,人們往往認為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會自然而然的出色。更有甚者,只要認為某個人不錯,就賦予其一切好的品質,便認為他所使用過的東西、跟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錯。很多時候是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正所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要是以貌取人,或是對一個人的能力以偏概全,你可能會丟失很多寶貴的東西。
5.藍斯登定律
和一位朋友一起工作,遠較在父親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有關調查結果表明,企業內部生產率最高的群體,不是薪金豐厚的員工,而是工作心情舒暢的員工。愉快的工作環境會使人稱心如意,因而會工作得特別積極。不愉快的工作環境只會使人內心牴觸,從而嚴重影響工作的效績。
6.洛伯定理
對於一個經理人來說,最要緊的不是你在場時的情況,而是你不在場時發生了什麼。
洛伯定理告訴我們,要想讓員工在你不在場的時候知道該怎樣做,則必須建立切實可行的制度和規程,並把責任落實在每個員工的身上。讓員工成為有工作責任的主人。
7.刺蝟理論
刺蝟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但保持一定距離,以免互相刺傷。
法國總統戴高樂就是一個很會運用刺蝟法則的人。他有一個座右銘:「保持一定的距離」!通過不斷調動職位,給團隊注入新鮮血液,同時不會讓身邊的人營私舞弊。
員工之間保持距離,可以讓一個人的思維不再依賴團隊,讓別人成為自己離不開的人。領導與員工保持距離,既不會使你高高在上,也不會使領導與員工互相混淆身份。這是管理的一種最佳狀態。就連夫妻之間也該保持適當距離,既親密,又有私人空間。
8.託利得定理
測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屬於上乘,只看腦子裡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世行事。
傳統的教育方法十分批評一心二用,認為要想做成一件事就必須一心一意,專注才能有所專長。但是託利得定理卻認為,能夠一心二用,能夠在腦中同時考慮兩種截然相反的思想的人才是真的聰明。心中同時容納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一個人如果能同時考慮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可以讓人的眼界大大拓寬,避免在某條錯誤的道路上「一條路走到黑」。
9.沃爾森法則
把信息和情報放在第一位,金錢就會滾滾而來。
你想得到多少回報,往往取決於你能知道多少。要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你就必須準確快速地獲悉各種情報:市場有什麼新動向?競爭對手有什麼新舉措?你的產品是不是會被替代?有哪些科技可以改變你的產品?……在獲得了這些情報後,果敢迅速地採取行動,這樣你不成功都難。
10.吉德林法則
把難題清清楚楚地寫出來,問題便已經解決了一半。
誰都會遇到難題,人如此,企業也是如此。在瞬間萬變的環境下,怎樣才能最有效地解決難題,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規律。但是,成功並不是沒有程序可循的。遇到難題,不管你要怎樣解決它,成功的前提是看清難題的關鍵在哪裡。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也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剩下的就是如何來具體實行了。
英國的麥克斯亞郡曾有一個婦女向法院控告,說她丈夫迷戀足球已經到了無以復加、不能容忍的地步,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夫妻關係。她要求生產足球的廠商--宇宙足球廠賠償她精神損失費10萬英鎊。在我們看來,這一指控毫無道理。但在結果宣判之前,種種跡象表明,這位婦女的要求得到了大多數陪審團成員的支持。想到馬上就要支付巨額的賠償費,宇宙足球廠的老闆很是憂慮。
這時,宇宙足球廠的公關顧問認為,對公司來說,問題的關鍵就是這位婦女的控告讓公司損失了大筆的錢,要是能通過這次控告重新賺回損失的錢,問題不就迎刃而解了嗎?於是,他向公司建議:與其在法庭上與陪審團進行無謂的陳述,還不如利用這一離譜的案例,為公司大造聲勢,向人們證明宇宙廠生產的足球魅力之大。於是,他們與各媒體進行了溝通,讓他們對這場官司進行大肆渲染。果然,這場官司經傳媒的不斷轟炸後,宇宙足球廠名聲大振,產品銷量一下子就翻了四倍。與損失10萬英鎊比起來,宇宙足球廠算是因小禍而得了大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