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飛行大師蜻蜓,飛機和它沒法比,科學家始終沒能研究透徹

2020-12-03 輕紅造了個白

自然界中的動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技能,相比人類來說,它們可靈活多了,比如猴子靈活的攀爬技能、獵豹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奔跑速度、還有鳥類的飛行,人類也根據這些動物的特點,研究出了很多供人類使用的工具,就拿飛機來說,就是萊特兄弟通過研究鳥類翅膀的構造發明出來的。

說起飛機,可以說是人類近代最有突破性和創造性的發明,它實現了人類幾千年以來的飛天夢想,在空中行進,要比在地上效率高的多,解決了人類出遠門要坐太長時間的水路和陸路交通工具的不便之處,在飛行速度上來說,人類可能還挺自豪的,畢竟飛機的飛行速度可比鳥類快多了,但是從飛行效率上來說,人類製造的飛行器就弱太多了。

首先飛機不能像鳥類一樣,在飛行的時候可以快速的調整高度,瞬間上移和瞬間下移都能做到,就拿鳥類中的飛行能手遊隼來說,它不但不能快速起飛,飛行的時候看到獵物,還能瞬間俯衝到地上捕獵,時速最快能達到350公裡每小時,但即使是這樣的飛行高手,在蜻蜓的面前也是弟弟。

如果說遊隼是飛行能手,那蜻蜓就是飛行界的大師,昆蟲的飛行效率本身就比鳥類高出很多,它們能在空中懸停,能在原地起飛和下降,人類就是根據昆蟲的飛行特點設計出的直升機,但是在蜻蜓的身上還有很多飛行的能力,等待著人類去破解。

飛機在飛行的時候有一個致命的弱點,一直是業界的難題,一直在尋找破解的方法,那就是飛機在飛行的時候一旦遇到故障就非常致命,比如引擎出現問題,飛機墜落的可能性非常大,而飛機一旦墜落,飛機上的乘客就只有死亡的命運,這也就是說為什麼很多人還是不敢坐飛機,坐車坐船出現了故障還能等在原地等待救援,坐飛機出現故障就很難有救援一說了,要是能在一架飛機出現故障的時候找出動一架備用機,能夠和故障機懸停在空中對接乘客,這樣就能大大提升飛機故障造成的死亡率了,目前人類的技術還達不到這個層面,而這項技術的突破關鍵,應該就在蜻蜓身上。

科學家發現,兩隻蜻蜓在空中交尾的時候,可以在空中隨意變換速度和方向,還能長時間懸停,這讓人類工程師簡直嘆為觀止。而蜻蜓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點,靠的就是那對輕薄通明的翅膀,一秒鐘能振動30——50次,這對翅膀不但能上下左右煽動,還能不停的旋轉,根據身邊的氣流快速準確的調整翅膀的振動方式,還能利用渦流增加升力,不像人類的飛行器一樣到了一定的角度和速度就有失速和失控的風險。

人類工程師一直想要做出像昆蟲的翅膀那樣輕盈又多功能的飛行器,想要飛機能夠像昆蟲一樣能快速的變換高度和方向,人類的飛行器雖然也能做到,卻還要依靠笨重的噴氣設備,效率還低,不像昆蟲僅僅依靠輕薄的翅膀就能做到,但是在設計和選用材料上還存在著諸多難題需要解決,希望我們的科技能快速進步,這樣坐飛機就能又快又安全了。

相關焦點

  • 師承果蠅,能懸浮、傾斜和轉彎,機器人飛行大師來了
    飛行類昆蟲,比如蜜蜂、蜻蜓和果蠅,都有高超的飛行技術。這些技術往往在逃避天敵或者躲避人類襲擊的時大展身手。近日,荷蘭科學家製作了一個擁有類似機動性能的飛行機器「昆蟲」。儘管體積比昆蟲大多了,它還是幫助人類了解了這些自然界的高手是如何飛行的。
  •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你可知蜻蜓飛行本領有多強
    可花幾小時觀賞蜻蜓在空中翩翩飛舞。它們把林中空地變為小型舞場。豆娘和蜻蜓有許多區別請留意,有些長得像蜻蜓的,你稍微留意,也許它是豆娘呢。豆娘和蜻蜓有許多區別,比如說,蜻蜓飛得很快,形狀比豆娘大;豆娘體形纖細,飛行力較弱。兩者的分別在於展翅的方式,蜻蜓靜止的時候,兩對翅膀通常平展。
  • 航空百科 飛機為什麼能飛,它是模仿鳥的相關原理而來嗎?
    飛機的確是從鳥中借鑑了很多地方,尤其是航空史的先驅們更多從大自然中汲取科技靈感,例如飛機的機身是金槍魚、達·文西從蝙蝠和蜻蜓那裡獲取了撲翼機的靈感、李林達爾從鸛身上汲取靈感等等。,一代大師達·文西認為只有以科學的方式,人類才能完成飛天夢想,他素描了很多鳥類、蝙蝠和蜻蜓等,並對它們的飛行動作和技術進行了細緻的研究。
  • 蜻蜓翅膀,讓科學家重新認識空氣動力!
    長期以來,蜻蜓作為一種特殊的昆蟲,深受廣大科學家的關注,從蜻蜓身上,科學家學到了很多,比如模擬昆蟲複眼結構的光電設備,模擬翅斑的高速機翼顫振設計配重等等,都讓科學家們嘆為觀止,但是蜻蜓帶給科學家的衝擊,還遠遠不止這些,就飛行性能而言,蜻蜓可以算是全世界最好的飛行器,沒有之一,任何人造的飛行器都在蜻蜓面前毫無還手之力。
  • 它的複眼由28000隻小眼組成 它的翼眼解決了飛機飛行的最致命難題
    它的複眼由28000隻小眼組成 它的翼眼解決了飛機飛行的最致命難題它的複眼由28000隻小眼組成,它的翼眼解決了飛機飛行的最致命難題(說歷史的女人——第446期)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蟲!當我們看著蜻蜓在空中飛來飛去的時候,我們幾乎很難看到它真實的樣子,甚至就算它落在枝葉上,或者看書中的圖片,我們也一時難以搞懂這種複雜的昆蟲。蜻蜓總共約有5000多種,在我們中國地域上發現的有300多種,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大型蜻蜓、中型蜻蜓和豆娘。關於蜻蜓的知識點非常多,在此難以一一介紹完備,最後我們來看一下蜻蜓最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蜻蜓的眼睛。蜻蜓的眼睛鼓起,像珠子。
  • 直升機的飛行原理——竹蜻蜓
    直升機的飛行原理——竹蜻蜓上個世紀70年代及其以前出生的人,小時候都玩過竹蜻蜓。
  • 竹蜻蜓竟是現代直升機的鼻祖
    而提起人類的飛行史,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固定翼飛機。但實際上,早在我們更熟悉的飛機出現之前,科學家和發明家就想像出了直升機。它以彈簧為動力旋轉,當達到一定轉速時,就會把機體帶到空中。駕駛員站在底盤上,拉動鋼絲繩,以改變飛行方向。事實上,達·文西稱自己的發明也只是提供一個直升動力,而不是真正能工作的飛機。西方人都說,這是最早的直升機設計藍圖。儘管現代科學家認為達·文西設計的「直升機」可能永遠不會起飛,但這一設計仍舊是達·文西最著名的發明之一。
  • 蜻蜓是昆蟲界最優秀的飛行員?從飛行方式、技巧和翅膀本身說起
    蜻蜓被認為是自然界最優秀的飛行者之一,它在飛行方面的表現還讓人們想要根據它的飛行研究生物仿生裝置,三種相位分別是反相拍動、相差拍動和同相拍動,其中勻速飛行採用的是反相拍動,加速時候的飛行則是相差拍動和同相拍動。而根據前後翅的相位差,蜻蜓有時候在前飛時又能突然改變自身飛行狀態進行後飛,而這就要有個中間環節——懸停。
  • 科學家正在研究貓頭鷹的翅膀,讓飛機飛行沒有聲音
    沒有人確切地知道夜行動物是如何操縱他們柔和的翅膀飛行的,但它激發了設計更安靜的飛機風扇和風力渦輪機的靈感。非常喜歡貓頭鷹的人都有一個他們第一次聽到貓頭鷹叫的故事——或者更確切地說,他們沒有聽到貓頭鷹叫。令人難忘的是看到一隻巨大的鳥,它的翼展可以達到6英尺多,在空中滑翔而過,甚至沒有一點聲音。
  • 完美殺手——蜻蜓
    屏幕上播放的是運動中的獵物,藉此來觀察蜻蜓在面對多個獵物時大腦裡的反應。研究人員本以為,蜻蜓的大腦簡單,做出的反應應該是簡單神經系統面對多個目標時的反應:當多個目標出現時,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到某個特定目標。但事實卻完全不是如此,蜻蜓的反應和擁有複雜神經系統的靈長類動物相似:它的注意力可以從一個目標轉移到另一個目標,但是看向每一個目標的時候都能忽略掉其他,全神貫注。
  • 小小創客 | 用竹蜻蜓原理做一個簡易飛機,飛起來的那刻太酷了
    (點擊下圖,立享優惠)送完中秋祝福,奶爸今天要教大家做一個簡易飛機,畢竟誰小時候沒個飛行夢呢?相信大家在課本上都學過,第一架飛機是由美國的萊特兄弟在1903年發明的,但關於飛行的探索,我們的先人早已研究過各種飛行器,如竹蜻蜓,木製載人風箏,走馬燈等。
  • 竹蜻蜓已成為現實?盤點哆啦A夢的五個飛行道具
    哆啦a夢中很多道具在今天已經成為了現實,竹蜻蜓飛行器在最近也被東京大學的學者們發明了出來,可以說是圓了很多人童年的夢想了。雖然它的體積可能還是比較大,但是原理跟竹蜻蜓的設想是非常類似的了,都是利用螺旋槳來飛行的!是不是有種夢想成真的感覺呢?
  • 石炭紀的空中殺手——巨脈蜻蜓!你真的了解它嗎?
    巨大的「飛行高手」1880 年,在法國南部的科芒特裡,煤礦工人們意外地挖出了一具長著超大翅膀的巨型昆蟲化石。1885 年,法國古生物學家查爾斯 ?布隆尼亞爾在對這塊化石進行仔細研究之後,正式將其中的昆蟲命名為「巨脈蜻蜓」。在昆蟲學界,古蜻蜓目、原蜻蜓目和蜻蜓目共同組成了蜻蜓總目。
  • 長大後人類跟它學飛行?蜻蜓,你了解嗎?
    它來了,放大數萬倍的蜻蜓隊長,前來覲見!在蜻蜓眼裡,一切比自己小的昆蟲,只要能看到,統統拿下。它是怎麼做到的呢?對於蜻蜓隊長來說,飛行能力那才是看家本事。蜻蜓有兩對巨大的翅膀,這麼大的翅膀只佔蜻蜓總體重的百分之一,厲害不厲害!
  • 2.5億年前的巨蟲時代,蜻蜓體長能達到一米,可以載著人類飛行
    因此地球的生命可能在40億年前就出現了,誕生後的生命經過不斷的進化和演化,生命形態越來越複雜,才有了後來豐富的生命世界。地球生命史有幾十億年,可是生命真正開始豐富起來的時期大約是在3億年前,也就是是石炭幻時代(大約距今2.5億年-3億年),這個時期還有一個稱呼:巨蟲時代。既然是巨蟲時代,說明這個時期的霸主是我們現在比較常見的昆蟲。
  • 小區中初遇「怪異」蜻蜓,讀者反應五花八門
    也有人說,俺們小區之所以留不住蝴蝶蜻蜓蜜蜂,是因為它們都飛到隔壁: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快活去了。這種說法比較靠譜。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北京人親切地管它叫「奧森」。花草遍地,綠樹成蔭。知道它有多大嗎?680公頃!號稱「亞洲最大的城市綠化景觀」。我曾經走過一遭,來回四小時,累得賊死。可是,連園區的二十分之一都沒走到。
  • 科學家和佛學大師如是說
    朱時清教授曾經說過一句話,原話我記不住了,大體的意思是說:「曾經科學們受盡了宗教的打壓,當科學家走上歷史舞臺後,開始專注於物質研究,拋棄了意識思維的研究,但是隨著量子科學的發展,科學家們逐步發現,未來科學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開始重視意識的研究,因為物質和意識在量子世界中,本來就是一體的。」
  • 科學家首次證實蜻蜓也有嗅覺
    原標題:科學家首次證實蜻蜓也有嗅覺 圖片來源:Manuela Rebora      本報訊 蜻蜓是一種令人吃驚不已的動物。它們有六條腿,但其中的大多數不能行走。蜻蜓的眼睛由3萬個微小的接受器組成,能察覺紫外線。儘管它們缺乏具備正常嗅覺所需的腦結構,但一項新研究發現,蜻蜓可能利用氣味捕食。
  • 竹蜻蜓
    青青竹蜻蜓遊戲,是一種與飛行有關的玩具,最早出現在晉朝,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竹蜻蜓的形狀是呈「T」字形,橫的一片就好像螺旋槳。取一小竹片,磨光打平,削出一定的角度,正中鑽一小孔,插上一根直的竹棍子,用兩手搓轉竹棍子,猛然鬆手,竹蜻蜓就在半空中旋轉,等到力量減弱時才會慢慢落到地面。
  • 飛不上火星,它們也是人類飛行的「老師」!
    蜻蜓翅膀 悄悄告訴你,這塊兒小斑就是我們蜻蜓「老師」平穩飛行的秘訣,它叫翅痣。我們的一些飛機也有隱形的「翅痣」哦。 直升飛機採用了蜻蜓的外形,借鑑蜻蜓尾部在飛行中保持平衡,從仿生學的角度不斷研究它的飛行與構造機能的特點,移植到飛機設計上加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