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紀的空中殺手——巨脈蜻蜓!你真的了解它嗎?

2021-01-15 猴奕琛分享

在大約3億年前的石炭紀, 氣候溫暖、 溼潤,遍布著沼澤和森林。高大的喬木享受著上層空間的陽光雨露,而以蕨類植物為主的灌木則佔據了森林的下層領地, 伴隨著植物的繁茂, 昆蟲、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都有了很大的發展。 此時,人們最熟悉的遠古動物——恐龍尚未出現。在樹木之上的廣袤天空中,體形龐大的飛行昆蟲「巨脈蜻蜓」主宰著一切生殺大權。巨脈蜻蜓的飛行時速超過 30 公裡。它的頜部更是能夠將包括小型爬行動物在內的獵物撕成碎片。

高能的「空中殺手」

一隻巨脈蜻蜓正在一片長滿蕨類植物的沼澤地帶悠閒地飛行。它不時地轉動著自己那顆碩大的腦袋,以便於讓那雙佔據了頭部大部分位置的複眼來觀察周圍的情況。它的每隻複眼由許多小眼組成,數目從 3 萬—10 萬個不等。周圍的物體不斷地被這些小眼攝入, 形成圖像。當物體在巨脈蜻蜓的複眼前移動時,小眼依次產生反應,它就能根據連續出現於小眼中的圖像和時間,確定出目標物體的運動速度。

一隻匍匐在水邊的兩棲動物引起了巨脈蜻蜓的注意。在石炭紀,殼狀兩棲脊椎動物也逐漸繁盛了起來,它們被歸類為殼椎亞綱。殼椎亞綱的種類相當多,基本都是一些小型的、生活於沼澤或者是水邊地洞中的兩棲動物。這隻身長大約 30 釐米的兩棲動物並沒有意識到來自空中巨脈蜻蜓的威脅。

巨脈蜻蜓在它的上空盤旋一圈之後,略微懸停一下,猶如一支離弦之箭,「嗖」的一聲便直接向獵物俯衝了下去。對於殼椎亞綱的小型兩棲類動物而言,它們根本沒有抵禦巨脈蜻蜓攻擊的「武器」。想要活命,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它抵達之前潛入水中。然而,這隻「疏忽大意」的傢伙運氣卻不太好。當它發現巨脈蜻蜓時,對方那 6 條帶著尖刺的腿已經牢牢地把它抱了起來,尖刺也深深扎進了它的身體。

巨大的「飛行高手」

1880 年,在法國南部的科芒特裡,煤礦工人們意外地挖出了一具長著超大翅膀的巨型昆蟲化石。1885 年,法國古生物學家查爾斯 ?布隆尼亞爾在對這塊化石進行仔細研究之後,正式將其中的昆蟲命名為「巨脈蜻蜓」。

在昆蟲學界,古蜻蜓目、原蜻蜓目和蜻蜓目共同組成了蜻蜓總目。其中古蜻蜓目和原蜻蜓目的昆蟲早已經滅絕,而蜻蜓目從二疊紀起一直生存到現在,有將近3億年的歷史。巨脈蜻蜓和我們現在看到的蜻蜓並不相同,它是原蜻蜓目巨脈科的昆蟲。發現於美國北部俄克拉荷馬州諾布爾縣的早二疊世的二疊擬巨脈蜓化石,其翅展長度有 71 釐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飛行昆蟲。

古生物學家在研究較小但更為完整的巨脈蜻蜓化石後發現,它們不但長得同現代蜻蜓很像,就連解剖結構也很類似。據此推測,巨脈蜻蜓的獵食方式、生活習性應該也和現代蜻蜓差異不大。

巨脈蜻蜓可以分別獨立地振動四隻翅膀,因此便能隨心所欲地向前飛、向後飛,甚至是上下顛倒地飛。在高速飛行中,它們急轉彎時能夠產生很強的力。巨脈蜻蜓的眼睛擁有360°的全方位視野,強而有力的腿上長滿尖刺,使得它們可以輕鬆地抓住各種獵物。再加上位於頭部下方巨大且力道驚人的頜骨,還有強有力的口器,都能夠讓它們迅速地切割併吞食到嘴的獵物。直白地說,巨脈蜻蜓就是將一個體形巨大的飛行高手和一個武裝到牙齒的致命殺手組合到一起的石炭紀殺戮機器。

相似的「現代親戚」

科學家們曾經認為體形如此巨大的蜻蜓並不能真正地飛行,而僅僅是靠滑翔前進。但後來的研究發現,巨脈蜻蜓的翅膀上有類似於現代蜻蜓的褶皺,現代蜻蜓就是靠這些褶皺彎曲和扭轉它們的雙翅來上升和前進的。因此,巨脈蜻蜓的翅膀顯然也可以擺動、彎曲和扭轉。所以巨脈蜻蜓不一定飛得很快,但確實會飛。

本身龐大的軀體,再加上捕獵時拖著重量不輕的獵物,巨脈蜻蜓飛行起來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散熱。巨脈蜻蜓在飛行中,會因為肌肉的劇烈運動而產生大量熱量。如果沒有一套能夠快速排除自身熱量的生理機制,用不了多久它們就會被自己的體溫「熱死」。 現代蜻蜓體內有一種叫血淋巴的體液,通過增加腹部血淋巴的流量便可以散去多餘的熱量。科學家們推測,在巨脈蜻蜓的體內也應該存在類似的物質。

但是, 現代蜻蜓的體形如此小巧, 它的 「親戚」巨脈蜻蜓為什麼會長得這麼大呢?答案就在於它們的呼吸方式。現代蜻蜓和巨脈蜻蜓都沒有肺,它們是通過身體上的氣孔來「呼吸」的。氣孔是一種可以打開或關閉的小洞,能夠讓氧氣進出身體。氧氣通過氣孔進入蜻蜓的身體以後,會經過一連串氣管,把氧氣直接運送到體內的每一個細胞。在目前的氧氣水平下,現代蜻蜓的氣孔系統總長度已經達到極限,超過這個限度,蜻蜓氧氣的水平就不夠了。所以,現代蜻蜓沒有辦法長太大。

而巨脈蜻蜓所生活的石炭紀,空氣中的氧含量要遠遠高於現在,差不多高達 35%,而現在空氣中的氧含量大約只有 21%。10% 的氧含量似乎聽起來並不算相差太多,但對於通過微型氣管直接吸收氧氣的巨脈蜻蜓來說,氧氣較多則表明它們體內的呼吸系統較小,因此體內便可以容納更多的東西。所以,高氧氣含量直接促使了巨脈蜻蜓向著巨型的方向進化,並且最終成為了巨大、兇猛的掠食昆蟲。

滅絕的「天空霸主」

巨脈蜻蜓滅絕的原因眾說紛紜,我們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巨脈蜻蜓是在「石炭紀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滅絕的,在那個階段,大約有30 萬種巨型昆蟲因此而滅絕。

大約 3 億年前,地球處於石炭紀晚期。地幔巖漿活動引燃了遍布全球的地下煤炭層,火勢很快便蔓延到地面。空氣中極高的含氧量加劇了大火的擴散,倒下的樹木又引燃了更多的樹木,遠古的大陸上一片火海。這場大火持續燃燒了 10 年之久,覆蓋了當時地球一半以上的陸地。

在這種情況下,巨脈蜻蜓失去了棲息地,失去了食物來源。更為嚴重的是,大氣中充滿了有害氣體和煙霧,它們遮擋了一半以上的陽光,使得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空氣中的含氧量急劇下降。包括巨脈蜻蜓在內,地球上46% 的物種因此走向滅絕。約 1 萬年之後,地球開始進入恢復期。但此時空氣中的含氧量已經完全不能滿足巨脈蜻蜓的活動所需,最後一隻巨脈蜻蜓拼命扇動了一下翅膀也閉上了眼睛。至此,以巨脈蜻蜓為代表的巨型昆蟲時代便徹底結束了。

相關焦點

  • 巨蟲時代誕生的巨脈蜻蜓,翼展70cm的石炭紀空中霸主!
    在遙遠的石炭紀,三億多年以前,地球上有一種巨無霸蜻蜓,它們翅膀展開後有70釐米長,輾轉在密林間,隨便揮一揮翅膀,就能帶走半樹的枯葉。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了解的主角,巨脈蜻蜓。在遙遠的石炭紀,動物剛剛登陸大地,進化出的翅膀讓蜻蜓的世界上升了一整個維度,其他生物只能在水中廝殺、陸地拼咬的時候,巨脈蜻蜓揮動著靈動的翅膀飛上了天空。
  • 體型巨大的昆蟲,巨脈蜻蜓
    說起蜻蜓這種食蟲小動物,曾經也稱霸過地球,你可能不信。看著寸許長的小蜻蜓,薄薄的羽翼、細細腿腳,怎麼也不像能主宰地球的動物。其實,早在3億年前,地球上存在過一種體型巨大的蜻蜓,也就是現在蜻蜓的祖先——巨脈蜻蜓,是當時名副其實的空中霸主,它們盛極一時,在當時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強者。
  • 為什麼石炭紀的蜻蜓體積龐大,現在的蜻蜓卻那麼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相信在很多人的童年中,蜻蜓一直是孩子們玩耍嬉戲的摯友,雨後初晴的下午,一群小夥伴追趕著蜻蜓,追逐打鬧,好不樂哉,只可惜它們身體輕盈且飛行速度太過迅捷,所以一般很難抓住。不過你可能不知道,在曾經的石炭紀,地球上還存在著體積達1米的蜻蜓,這就是巨脈蜻蜓。
  • 你知道哪種蜻蜓的體型最大嗎?
    你知道哪種蜻蜓的體型最大嗎?時間:2015-10-04 10:11   來源:未知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你知道哪種蜻蜓的體型最大嗎? 想必很多朋友在小時候都抓過蜻蜓,看著一隻只小巧而美麗的蜻蜓在空中飛翔, 算得上童年的一大樂趣。但是如果有一隻翼展達75釐米的蜻蜓,你還敢去抓嗎?
  • 方舟生存進化:巨脈蜻蜓
    說到蜻蜓,由於它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昆蟲物種,且又是廣布於我國各地。所以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這是一種捕食蒼蠅、蚊子等害蟲的小益蟲。同時,多數人腦中所能想像的蜻蜓形象也就如此這般大。但今天要講述的蜻蜓則不然,那是一種來自於史前石炭紀的蜻蜓,名為「巨脈蜻蜓」。
  • 3億年前巨脈蜻蜓,領先翼龍的空中霸主,翅膀展開長達76釐米
    史上最大昆蟲巨脈蜻蜓。巨脈蜻蜓生活於距今3億年前,沒錯比體型巨大的恐龍更早地存在於世界。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昆蟲,讓人不寒而慄的巨獸,飛行時速超過20公裡,雙額可將小型爬蟲咬成碎片。這隻巨獸的故事,要從一塊有著兩億七千五百萬年歷史的蜻蜓化石。
  • 為什麼石炭紀的巨型蜻蜓有1米長,現在的蜻蜓卻那麼小?
    石炭紀時期出現過非常多的巨型昆蟲,除了巨脈蜻蜓外,還有千足蟲和巨大的蠍子,因此石炭紀又被稱為「巨蟲時代」。其中一種名為「巨脈蜻蜓」的昆蟲,體型不僅達到了0.95米,還成為了當時的天空霸主,要知道在現在,蜻蜓別說成為天空霸主了,就連體型都縮小了很多。那麼,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近1米的巨型蜻蜓呢?
  • 石炭紀昆蟲大的驚人蜻蜓體長2.4米~蜈蚣體長更是達到驚人的2.6米
    距今有3億年的古生代石炭紀地球上還沒有開花植物,那時到處是繁茂叢生的巨大的羊齒類植物形成的森林。在沼澤旁邊,巨大的蜻蜓盤旋飛翔,此番情景蔚為壯觀。巨脈蜻蜓捕食從化石的考證我們得知,蜻蜓的翅膀的長度都在30釐米以上,雙翅展開時,翅寬達65~70釐米,體長在2.4
  • 史上最大昆蟲,巨脈蜻蜓體長2.4米,誕生和滅絕皆由於氧氣含量
    在人們認知中,昆蟲也是一種比較小的物種,現存世界最長昆蟲品種是一種竹節蟲,體長62.4釐米,而在已知地球上曾出現過的最大的昆蟲物種,是一種蜻蜓——巨脈蜻蜓。 巨脈蜻蜓是一種史前蜻蜓,是3億年前石炭紀的一種昆蟲,根據化石研究推測
  • 歷史生物,繁殖力最強的昆蟲,石炭紀,最大的蜻蜓
    還有一種叫做蚜蟲的昆蟲,它的繁殖能力更加驚人!我國著名昆蟲學家朱弘復教授在他所著的一本書中寫道:作者計算過棉蚜的繁殖能力,在北京一個孤雌胎生的棉蚜,自6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150天中,假設它的後代都存在的話,就有672, 623,338, 074, 292, 603, 508個之多,是上述蒼蠅後代數的3.5倍,數目實在驚人!
  • 四川發現「侏儒蜻蜓」,是世界上最小的蜻蜓
    現存最大的蜻蜓是什麼?自然界的生物真的是非常神奇,在中美洲的巴西等地,存在著世界上已知的現存最大蜻蜓——巨豆娘,它們還被稱作「直升機豆娘」。巨豆娘有多大呢?它們的翅膀展開,總長度會超過19釐米,和侏紅小蜻相比,是它的10倍還多。
  • 為什麼石炭紀會出現身長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真是太可怕了?
    然而加拉帕格斯巨人蜈蚣和地球歷史上的石炭紀額蜈蚣比起來可就差遠了。石炭紀的蜈蚣竟然長到了近3米長。真是太可怕了。距今3.6億到3億年前的古生代bai石炭紀,在地質史上被稱du為「zhi巨蟲時代」,孕育出了一大批巨型節肢動物dao。其中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巨型蜈蚣」。
  • 2.4米長的蜈蚣,大如老鷹的蜻蜓,「巨蟲時代」為何迅速消亡?
    巨蟲的時代以昆蟲類生物中蜻蜓為例,現今的蜻蜓最大個體也只有18釐米長,而石炭紀晚期的某些大個體蜻蜓翅展可達70釐米以上,巨脈蜻蜓是當時一個物種,它的翅展長度可達95釐米。石炭紀巨型蜻蜓依靠長長的雙翼,巨脈蜻蜓的飛行時速可達60千米,碩大的體型和極快的飛行速度使巨脈蜻蜓一度成為叢林中的霸主。
  • 巨蟲橫行的時代:蜻蜓堪比老鷹大,「蜈蚣」可達2米6!
    如果將地球的46億年歷史一節一節拆開來看,從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開始,各種動物各顯神通,可謂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時代就是石炭紀,因為這個時期地球出現了最早有飛行能力的生物,同時也是一個「巨蟲橫行」的恐怖時代。
  • 恐怖的「巨蟲時代」:「蜈蚣」有兩米四,蜻蜓大得像老鷹
    石炭紀已經出現的有翼昆蟲只有蜻蜓、蜉蝣和蟑螂少數幾個大類。當時的蜻蜓比今天大得多,最大的一種叫巨脈蜻蜓,翼展可達74釐米,是一種以小型動物為食的捕食者,在當時是天空中的霸主,扮演著類似於今天老鷹的角色。
  • 了解那些可能顛覆你世界觀的事兒
    了解那些可能顛覆你世界觀的事兒今天盤點寫可能會顛覆你世界觀的事兒~大約5億年前,地球上就已經有相當多的動物。與過去相比,現在留下的動植物種類減少了98%以上。然而,由於人類的巨大智慧和聰明,僅僅用了幾百萬年就成為了地球的統治者!地球在宇宙中已經存在了46億年。確實有一些不可思議的跡象。也許它會顛覆你的傳統認知!大約20億年前,非洲就發現了核反應堆。
  • 蜻蜓體型小巧玲瓏?這種巨型昆蟲一旦復活可以造成人類危機!
    不過要說史上最大的昆蟲,要不是科學家發現了它們的化石,可能永遠難被人知曉了,這種被人們稱之為巨脈蜻蜓的大傢伙:「巨脈蜻蜓 ( Meganeura )」: 約在 3 億年前的石炭紀時期出現,大概和海鷗一樣大,雙翅展開約有 65 公分長。 昆蟲通常不能長到這麼大,科學家仍在尋找他能長到如此巨大的原因。
  • 石炭紀真的有3米長的巨型蜈蚣嗎?為什麼?
    現存最大的蜈蚣最長也只有36公分,它就是秘魯巨人蜈蚣,儘管如此,它依然成為了蜈蚣中的巨無霸,而且它甚至能把食物鏈「逆襲」,以青蛙、蝙蝠、蛇這種原本作為天敵的動物為食。由此可見,一條3米的長的巨型蜈蚣的話,加上它的毒液,殺一頭牛都不是太大的問題。那麼,考古學家挖掘出了3米長的巨型蜈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個時期的生物為什麼有如此大的體型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一下這幾個問題。
  • 3億年前的蜻蜓和現在的鷹鷲那麼大,當時的地球有何不同?
    小時候我們常常會聽到「蜻蜓低飛,不風即雨」或者「蜻蜓高,曬得焦;蜻蜓低,雨迷迷」等等有關於蜻蜓的諺語。這或許是我們對於蜻蜓的第一印象,它們雖然體型不大,但卻有預測天氣的能力。當然了我們小時候也常喜歡將它們抓住,很是調皮的折斷它們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