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眼立體顯示技術_專題_電腦愛好者

2021-01-10 愛好者網站

需要佩戴眼鏡觀看的立體顯示會帶來很多不便,而且大都對圖像質量有影響,更難以進行多人互動操控,這些恰恰就裸眼立體顯示技術的優勢。與3D眼鏡方式不同,裸眼立體顯示的原理差距非常大, 常見的技術包括全息式、體積式、多平面式和2D多工式等。

1.全息式(Holographic)

→優勢:技術成熟容易取得,是能夠進行較好互動和替代真實物品的選擇

→劣勢:影像大小常受限於設備的大小。

全息式又稱為全像式、立體照相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三維圖像的技術(圖12)。全息圖上的每一部分都記錄了物體各個點的信息,所以每一部分都可以再現整個原物的立體圖像,甚至可以通過多次曝光在同一張底片上記錄多個不同的立體圖像。

全息顯示技術在各種很多大型場合進行展示使用,如在運動會、舞臺上進行物體重現或交互,也可在博物館中精確地重現展品,人們無需任何額外設備就可以直接觀看全息技術重現的立體圖像(圖13)。

2.體積式(Volumetric)

→優勢:真正能夠實現動態效果3D圖像。

→劣勢:影像中央有旋轉軸,越靠近軸心的影像旋轉速度則越慢,所產生的立體影像也因此較為模糊。

體積式是一種利用雷射掃描立體影像的顯示器,所以其被稱為體積式顯示器。它主要是利用一個快速旋轉的垂直圓盤,配合由底下投影的雷射光源,利用雷射光源投射到快速旋轉的旋轉面時會產生的散射效應,掃描空間中的每一點(圖14)。它是真正能夠實現動態效果的3D技術,它也可以讓你看到科幻電影中一般「懸浮」在半空中的三維透視圖像。它的缺點是影像中央必須有一個旋轉軸,靠近軸心的影像旋轉速度較慢,立體影像較不清晰。

體積式三維顯示技術可分為掃描體顯示器(Swept-Volume Display)和固態體顯示(Solid-Volume Display)器,代表分別為Felix3D和Perspecta,以及DepthCube。其中DepthCube是比較先進的技術,它是一種背投立體式顯示器,採用層疊液晶屏幕方式來實現立體顯示,20層顯示屏沿著X軸從前至後排在一起,這20張顯示屏都是可以開關的液晶顯示屏,只有一張是工作的,其他為透明的,而圖片也只投射到工作的顯示屏上(圖15)。它使用高速數字光處理(DLP)投影器,每秒可以投射1000張「圖片片斷」,讓每個屏幕的刷新率都可以達到50Hz,足夠欺騙我們的眼睛,當然它需要的1000Hz圖像刷新速度對主機是一個比較大的負擔。

3.多平面式(Multi-Planar)

→優勢:成本容易控制。

→劣勢:前後面板的對位困難,對觀賞角度有較高要求。

多平面式立體顯示主要原理為利用兩個面重疊的液晶面板,在兩個面板顯示大小相同的影響,利用物體和觀賞者之間遠近不同的距離,會有明度及顏色上的差別,進而重疊前後物體影像,使觀賞者在視覺上產生立體感。由於此形態的立體顯示是將兩個二維影像重疊,因此只有在特定的正視方向觀賞,才會有較佳的立體顯示效果,其餘觀賞角度效果不佳。

4.2D多工式(2D Multiplexed)

→優勢:目前常見的裸視3D技術。

→劣勢:亮度衰減和視角問題仍存在。

2D多工式(2D Multiplexed)是近年來廠商普遍採用的3D成像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將兩張或數張具有視差的2D畫面分別分割成不同的像素組合,再交叉排列起來,用特殊的光學元件形成針對左右眼不同的視域,然後分片或分時顯示針對左右眼的畫面。這樣不需要透過特殊眼鏡,就可以讓用戶的左、右眼看到視角不同的平面影像,可產生立體的感覺。

2D多工式又可再細分為空間多工式、時間多工式、自動觀者追跡式。空間多工式把顯示畫面間隔劃分為左、右眼影像顯示區域,利用視差屏障或柱狀透鏡陣列同時把影像分別投向左右眼,以達到立體效果。所謂視差屏障是一種黑色與透明相間的直線條紋,用以進行分光,並置於距離液晶面板一小段距離處,讓觀賞者的右眼只能接收到液晶面板投給右眼的像素區,左眼則只能接收到液晶面板投給左眼的像素區(圖16)。但是當光線通過黑色直線條紋區域時,由於光線被吸收,亮度會減少一半以上,所以對圖像總體亮度有影響。

目前較成熟的空間多工式3D成像方法為柱狀透鏡式(Lenticular Lens),柱狀透鏡是利用製作成長條狀的凸透鏡,將奇數和偶數列像素的光線以不同角度平行射出,因此在一定距離和角度內,左右眼就會看到不同的影像。柱狀透鏡的優點在於不會犧牲屏幕亮度,不過多視角會造成解析度嚴重下降的問題。由於透鏡的製作精度以及與顯示面板對位準度的困難度極高,因此製作成本也較高。

相較於空間多工式,時間多工式是利用特殊設計的分光機制,如顯示器前方加上透明與不透明線條交錯的光柵,在不同的時間點把左、右眼影像連續投射至觀賞者的左、右眼,讓左右眼僅能透過光柵看到屬於不同視域的像素,以達到立體顯示效果。由於此視差光柵可以採用印刷式光學膜設計,因此成本比空間多工式低。並且,只要在顯示面板上方再增加一片LCD面板開關,就能做到不固定區域的2D和3D任意切換(圖17)。

自動觀者追跡式3D顯示技術是結合攝影機追蹤觀者眼睛,自動動態調整左右眼圖像視角以跟隨人眼位置,由於只產生兩個視角,可提供較好的3D解析度,適合單人使用,較偏重在特定專業應用上。

從原理可以看出,實現方式相對簡單,成本較低的2D多工式立體顯示,是最適合個人用戶的裸眼立體顯示方式,事實上,相關產品也已經出現在了市場上。1999元的SuperD 3D Box是一種相當輕巧的裸眼3D設備,它採用摺疊結構,合蓋時的尺寸類似於帶有硬套的iPad mini(圖18)。它採用人眼追蹤技術和柱狀透鏡式3D顯示屏,可以實現全高清的裸眼3D。SuperD 3D Box的主要應用方向是與手機連接,可以用3D模式玩手機遊戲、看手機視頻和直播等,是目前比較成熟的個人裸眼3D設備。另外SuperD還推出了使用柱狀透鏡式3D顯示屏,並且對VR進行了優化的手機,價格只有1299元,不過其硬體配置較低,除非對立體顯示有特殊要求,否則並不建議購買。

對於喜歡玩掌機遊戲的用戶,New 3DS或New 3DS XL/LL則是裸眼3D最佳的選擇,它是3DS的新版產品,也採用了柱狀透鏡式3D顯示屏,可以實現立體顯示,並且支持3D攝像。New 3DS的屏幕比3DS略大(圖19),New 3DS XL/LL則和前一代,其解析度都沒有變化,相對於目前的實際應用來說,它們400×240的3D圖像顯示能力顯得有些過時。

○ 總結

立體顯示並非只有所謂的VR設備一種形式,而且其他的立體顯示方式在分享、互動等能力上還有可能比VR更強。特別是未來在真正的虛擬實境應用中,可以多人同時觀看裸眼3D,特別是能夠與多用戶實現即時互動和反饋操作的投影式立體顯示,才是家庭娛樂,商業應用等領域最好的選擇,同樣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技術。

 

相關焦點

  • 裸眼3D立體顯示技術簡析
    ——如今主流的3D立體顯示技術,仍然不能使我們擺脫特製眼鏡的束縛,這使得其應用範圍以及使用舒適度都打了折扣。而且不少3D技術會讓長時間的體驗者有噁心眩暈等感覺,而且3D眼鏡的衛生條件也很差,甚至有報導說某觀眾在觀看3D影片時因為使用了上一個觀眾剛剛留下的眼鏡而不幸感染了紅眼病。
  • 裸眼3D立體顯示技術原理詳解
    為了使顯示的物體和場景具有深度感(也就是3D),人們紛紛對3D顯示技術展開研究,經歷了二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已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  裸眼3D顯示器被廣泛應用於廣告、傳媒、示範教學、展覽展示以及影視等各個不同領域。
  • 體驗立體視覺 愛國者裸眼3D平板評測
    回顧了今年CES電子展中的技術亮點,筆者發現其中除了智能穿戴科技、4K、8K高畫質電視和3D列印技術外,被大家有些遺忘的裸眼3D逐漸走向了成熟,尤其是在大尺寸電視領域,裸眼3D顯示技術開始被家電業界所看好。
  • 裸眼3D,讓醫學影像更立體
    直到上世紀90年代,得益於計算機及相關技術的發展,科研人員將這一技術拓寬到立體影像的採集、重建和顯示中,實現了立體影像的裸眼觀察,並應用到不同的領域。在醫療領域,從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看到像實物一樣的信息尤為重要。目前的醫學影像大多為斷層圖像或三維重建圖像,仍通過普通的2D平面顯示器呈現,無法直接呈現複雜而精細的完整「三維人體地圖」。
  • 【熱議】裸眼3D技術是雞肋還是雞腿?
    第一部電影和第一臺電視為人們的眼睛帶來了不一樣的景致,也點燃了極致視覺體驗技術的研發之旅。於是3D便應運而生了。3D技術就如同臨門一腳,讓影像顯示從二維邁進了三維,不僅在視覺觀感上更立體真實,而且更進一步的推動了顯示設備的發展。
  • 立體顯示技術給飛行員更好的駕駛體驗
    就派上用處了 機載立體顯示技術主要包括雙目視差立體顯示技術和全息影像立體顯示技術。 1、雙目視差立體顯示技術 雙目視差是指兩隻眼睛從不同的方位去看同一個物體,將會形成左、右兩幅圖像,這兩幅圖像將是有視覺差別的,我們的大腦可以處理這個視覺差別,並形成物體的色彩、亮度、形狀和空間分布。
  • 日本JST開發出具有裸眼立體效果的電子顯微鏡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2012年4月26日宣布,由日立高科及藝卓、新潟大學、靜岡大學等組成的開發團隊,開發出了能夠實時立體(3D)觀察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以及可以裸眼觀看的高解析度3D顯示器。由此,不僅可對觀察物做構造分析,還有望應用於使用機械手的微小物體解剖和獲取無機材料的電特性等。
  • 戶外LED顯示拯救者——裸眼3D戶外LED顯示屏
    前言 近期,重慶觀音橋步行街的裸眼3D大屏火了,重慶觀音橋步行街也迅速成為網紅打卡地,該視頻以逼真的3D效果立體全景顯示了太空飛船飛行動態,其逼真的視覺效果,就好像真的有一艘飛船想要從屏幕中飛出來一樣。
  • 裸眼3D與全息投影技術簡介
    在計算機裡顯示3D圖形,就是說在平面裡顯示三維圖形。不像現實世界裡,真實的三維空間,有真實的距離空間。計算機裡只是看起來很像真實世界,因此在計算機顯示的3D圖形,就是讓人眼看上就像真的一樣。人眼有一個特性就是近大遠小,就會形成立體感。
  • 【光柵技術】裸眼3D技術原理
    人的兩眼所接收到的影像並不相同,我們雙眼將影像訊號傳遞到大腦之後,大腦將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進行融合處理便產生了遠近的空間和立體的感覺。  而光柵裸眼3D實現的此種3D效果,是由混合了各個不同圖像,藉由光柵材料使得從不同之視角可以看見不同的圖像,從而達到兩眼接收到不同的影像,產生兩眼視差,因此產生三維效果。  經過專業設計切割過的圖像,配合光柵形成周期性結構。
  • 裸眼3D技術揭秘 欺騙你的眼睛還挺費勁
    時隔多年,3D立體技術已從當年的「眼鏡式」立體技術發展到現在不用帶眼鏡的「裸眼式」3D技術,那它為什麼會那麼神奇呢,為什麼會出現畫面中的事物仿佛要出來的視覺效果,本篇就為大家講述一下,3D立體技術其中的奧秘。
  • 裸眼3D技術原理全解析
    裸眼3D技術原理全解析 2014年04月15日 00:32作者:新浪微博-硬體學堂編輯:王晨曦     泡泡網液晶顯示器頻道4月15日 常見的3D顯示設備都是需要眼鏡的,眼鏡的作用就是通過技術手段讓左眼看到左圖像
  • 售價5000美元,索尼發布裸眼3D光場顯示器平板電腦
    來源:映維網 索尼日前正式發布了名為Spatial Reality Display的裸眼3D光場顯示器。這款售價為4999.99美元的平板設備採用了索尼自研的Eye-Sensing Light Field Display(眼動感知光場顯示)技術,能夠根據用戶注視點變化實時渲染出一種3D光學體驗。
  • 裸眼3D時代來臨:裸視三維智慧膜成市場新寵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傳統電視、電腦等顯示數碼設備,由於相應技術條件所限,都無法實現傳統2D顯示屏上可實現3D效果的呈現。 裸視三維智慧膜採用與裸眼3D手機膜相同的材質、技術,其中包括多層納米光學材料、液晶光柵技術、柱狀稜鏡技術、AI人眼追蹤技術等多項前沿技術,將左右眼對應的像素點分別投射在左右眼中
  • Computex深度解讀:眼鏡和裸眼3D技術全面看
    目前3D實現方案:眼鏡式(包括:色差式、快門式、偏光式)和裸眼式(包括:光屏障式、柱狀透鏡技術、指向光源技術)。  Computex 2010特色館:3D立體影像主題館(包含眼鏡式和裸眼式)。下面我們一起觀看一下這個特色管的產品和了解這些技術參數。
  • 邁向嶄新立體視覺時代!3D立體顯示技術原理與遊戲應用歷程簡介
    3D立體顯示技術原理與遊戲應用歷程簡介 時間:2010-04-19 18:53:39 來源:巴哈姆特 作者:newtype2001
  • 全解析度自由立體顯示技術
    1前言  立體顯示是顯示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深度和縱深感的立體顯示能使觀看者獲得更加全面和直觀的信息。  目前的立體顯示技術主要分為頭戴式立體昆示和自由立體顯示兩大類。前者需要佩戴諸如快門眼鏡、偏光眼鏡之類的輔助裝置,儘管顯示效果較好,但降低了觀看者舒適度,且在戶外展示、手持設備等諸多領域並不適用。
  • 同是"裸眼3D"竟有天壤之別
    需要注意的是,為了適應用戶日常使用3D BOX此類產品還增加了眼球追蹤技術,結合圖像算法,得到自然舒適的觀看區域,由此增加用戶觀看區域。也就是說,一款舒適、體驗好的裸眼3D產品不僅僅是需要裸眼3D顯示技術,更是需要眼球追蹤等一系列技術及算法的支撐,才能為用戶帶來真正的裸眼3D感受,這要比傳統3D要複雜很多。
  • 精彩看世界,普通電視機看高清3D立體電影
    普通電腦觀看立體電影只有紅藍立體眼鏡和觀屏鏡兩種選擇,紅藍眼鏡觀看短片還行,如果要觀看長篇立體電影,觀屏鏡才是最理想的。    這項技術一般被稱為「裸眼多視點」技術,也就是不通過任何工具就能讓左右兩隻眼睛從顯示屏幕上看到兩幅具有視差的、有所區別的畫面,將它們反射到大腦,人就會產生立體感。它也利用了人眼的視差原理,通過給觀看者左右兩眼分別送去不同的畫面,從而達到立體的視覺效果。由於觀察著可以不佩戴眼鏡,因此這些技術非常適合在公共場所展示的大屏幕顯示器,便於多人觀賞。
  • 什麼是3D顯示技術?
    與普通2D畫面顯示相比,3D技術可以使畫面變得立體逼真,圖像不再局限於屏幕的平面上,仿佛能夠走出屏幕外面,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儘管3D顯示技術分類繁多,不過最基本的原理是相似的,就是利用人眼左右分別接收不同畫面,然後大腦經過對圖像信息進行疊加重生,構成一個具有前-後、上-下、左-右、遠-近等立體方向效果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