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佩戴眼鏡觀看的立體顯示會帶來很多不便,而且大都對圖像質量有影響,更難以進行多人互動操控,這些恰恰就裸眼立體顯示技術的優勢。與3D眼鏡方式不同,裸眼立體顯示的原理差距非常大, 常見的技術包括全息式、體積式、多平面式和2D多工式等。
1.全息式(Holographic)
→優勢:技術成熟容易取得,是能夠進行較好互動和替代真實物品的選擇
→劣勢:影像大小常受限於設備的大小。
全息式又稱為全像式、立體照相術,是利用幹涉和衍射原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三維圖像的技術(圖12)。全息圖上的每一部分都記錄了物體各個點的信息,所以每一部分都可以再現整個原物的立體圖像,甚至可以通過多次曝光在同一張底片上記錄多個不同的立體圖像。
全息顯示技術在各種很多大型場合進行展示使用,如在運動會、舞臺上進行物體重現或交互,也可在博物館中精確地重現展品,人們無需任何額外設備就可以直接觀看全息技術重現的立體圖像(圖13)。
2.體積式(Volumetric)
→優勢:真正能夠實現動態效果3D圖像。
→劣勢:影像中央有旋轉軸,越靠近軸心的影像旋轉速度則越慢,所產生的立體影像也因此較為模糊。
體積式是一種利用雷射掃描立體影像的顯示器,所以其被稱為體積式顯示器。它主要是利用一個快速旋轉的垂直圓盤,配合由底下投影的雷射光源,利用雷射光源投射到快速旋轉的旋轉面時會產生的散射效應,掃描空間中的每一點(圖14)。它是真正能夠實現動態效果的3D技術,它也可以讓你看到科幻電影中一般「懸浮」在半空中的三維透視圖像。它的缺點是影像中央必須有一個旋轉軸,靠近軸心的影像旋轉速度較慢,立體影像較不清晰。
體積式三維顯示技術可分為掃描體顯示器(Swept-Volume Display)和固態體顯示(Solid-Volume Display)器,代表分別為Felix3D和Perspecta,以及DepthCube。其中DepthCube是比較先進的技術,它是一種背投立體式顯示器,採用層疊液晶屏幕方式來實現立體顯示,20層顯示屏沿著X軸從前至後排在一起,這20張顯示屏都是可以開關的液晶顯示屏,只有一張是工作的,其他為透明的,而圖片也只投射到工作的顯示屏上(圖15)。它使用高速數字光處理(DLP)投影器,每秒可以投射1000張「圖片片斷」,讓每個屏幕的刷新率都可以達到50Hz,足夠欺騙我們的眼睛,當然它需要的1000Hz圖像刷新速度對主機是一個比較大的負擔。
3.多平面式(Multi-Planar)
→優勢:成本容易控制。
→劣勢:前後面板的對位困難,對觀賞角度有較高要求。
多平面式立體顯示主要原理為利用兩個面重疊的液晶面板,在兩個面板顯示大小相同的影響,利用物體和觀賞者之間遠近不同的距離,會有明度及顏色上的差別,進而重疊前後物體影像,使觀賞者在視覺上產生立體感。由於此形態的立體顯示是將兩個二維影像重疊,因此只有在特定的正視方向觀賞,才會有較佳的立體顯示效果,其餘觀賞角度效果不佳。
4.2D多工式(2D Multiplexed)
→優勢:目前常見的裸視3D技術。
→劣勢:亮度衰減和視角問題仍存在。
2D多工式(2D Multiplexed)是近年來廠商普遍採用的3D成像方式,其基本原理是將兩張或數張具有視差的2D畫面分別分割成不同的像素組合,再交叉排列起來,用特殊的光學元件形成針對左右眼不同的視域,然後分片或分時顯示針對左右眼的畫面。這樣不需要透過特殊眼鏡,就可以讓用戶的左、右眼看到視角不同的平面影像,可產生立體的感覺。
2D多工式又可再細分為空間多工式、時間多工式、自動觀者追跡式。空間多工式把顯示畫面間隔劃分為左、右眼影像顯示區域,利用視差屏障或柱狀透鏡陣列同時把影像分別投向左右眼,以達到立體效果。所謂視差屏障是一種黑色與透明相間的直線條紋,用以進行分光,並置於距離液晶面板一小段距離處,讓觀賞者的右眼只能接收到液晶面板投給右眼的像素區,左眼則只能接收到液晶面板投給左眼的像素區(圖16)。但是當光線通過黑色直線條紋區域時,由於光線被吸收,亮度會減少一半以上,所以對圖像總體亮度有影響。
目前較成熟的空間多工式3D成像方法為柱狀透鏡式(Lenticular Lens),柱狀透鏡是利用製作成長條狀的凸透鏡,將奇數和偶數列像素的光線以不同角度平行射出,因此在一定距離和角度內,左右眼就會看到不同的影像。柱狀透鏡的優點在於不會犧牲屏幕亮度,不過多視角會造成解析度嚴重下降的問題。由於透鏡的製作精度以及與顯示面板對位準度的困難度極高,因此製作成本也較高。
相較於空間多工式,時間多工式是利用特殊設計的分光機制,如顯示器前方加上透明與不透明線條交錯的光柵,在不同的時間點把左、右眼影像連續投射至觀賞者的左、右眼,讓左右眼僅能透過光柵看到屬於不同視域的像素,以達到立體顯示效果。由於此視差光柵可以採用印刷式光學膜設計,因此成本比空間多工式低。並且,只要在顯示面板上方再增加一片LCD面板開關,就能做到不固定區域的2D和3D任意切換(圖17)。
自動觀者追跡式3D顯示技術是結合攝影機追蹤觀者眼睛,自動動態調整左右眼圖像視角以跟隨人眼位置,由於只產生兩個視角,可提供較好的3D解析度,適合單人使用,較偏重在特定專業應用上。
從原理可以看出,實現方式相對簡單,成本較低的2D多工式立體顯示,是最適合個人用戶的裸眼立體顯示方式,事實上,相關產品也已經出現在了市場上。1999元的SuperD 3D Box是一種相當輕巧的裸眼3D設備,它採用摺疊結構,合蓋時的尺寸類似於帶有硬套的iPad mini(圖18)。它採用人眼追蹤技術和柱狀透鏡式3D顯示屏,可以實現全高清的裸眼3D。SuperD 3D Box的主要應用方向是與手機連接,可以用3D模式玩手機遊戲、看手機視頻和直播等,是目前比較成熟的個人裸眼3D設備。另外SuperD還推出了使用柱狀透鏡式3D顯示屏,並且對VR進行了優化的手機,價格只有1299元,不過其硬體配置較低,除非對立體顯示有特殊要求,否則並不建議購買。
對於喜歡玩掌機遊戲的用戶,New 3DS或New 3DS XL/LL則是裸眼3D最佳的選擇,它是3DS的新版產品,也採用了柱狀透鏡式3D顯示屏,可以實現立體顯示,並且支持3D攝像。New 3DS的屏幕比3DS略大(圖19),New 3DS XL/LL則和前一代,其解析度都沒有變化,相對於目前的實際應用來說,它們400×240的3D圖像顯示能力顯得有些過時。
○ 總結
立體顯示並非只有所謂的VR設備一種形式,而且其他的立體顯示方式在分享、互動等能力上還有可能比VR更強。特別是未來在真正的虛擬實境應用中,可以多人同時觀看裸眼3D,特別是能夠與多用戶實現即時互動和反饋操作的投影式立體顯示,才是家庭娛樂,商業應用等領域最好的選擇,同樣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