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解析度自由立體顯示技術

2020-12-01 電子產品世界

  1前言

  立體顯示是顯示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具有深度和縱深感的立體顯示能使觀看者獲得更加全面和直觀的信息。

  目前的立體顯示技術主要分為頭戴式立體昆示和自由立體顯示兩大類。前者需要佩戴諸如快門眼鏡、偏光眼鏡之類的輔助裝置,儘管顯示效果較好,但降低了觀看者舒適度,且在戶外展示、手持設備等諸多領域並不適用。

  自由立體顯示技術無需配戴眼鏡,大大提高了觀看的舒適感,因此成為熱點研究課題。三星、友達、夏普等般內企業均進行了相關開發。

  目前基於平板顯示器的主流自由立體顯示技術有視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視差照明(Parallax IlluminatiON)與柱狀透鏡(Lenticular Lens)等。這些技術均存在解析度降低和視角較小的問題。為了增大視角,可以採用多視點的設計方案,使視點數的增加帶來了解析度的進一步降低。因此自由立體顯示要達到頭戴式立體顯示器的效果,屏幕本身的解析度成為重要制約因素。

  為了突破原有的技術缺陷,諸多業內廠商並發了一系列全分羧率自由立體顯示技術,部分技術已經取得突破並成功產品化。

  根據使用的原理,目前全解析度技術主要有換面刷新頻率加倍與屏幕信息量加倍兩大類。下文將分別介紹目前的各種技術,並作深入分析。

  2倍頻類全解析度技術

  2.1改進型狹縫光柵

  普通狹縫光柵式立體顯示器使用空間分割的方式將顯示器屏幕分為兩部分,左右眼分別看到對應的屏幕區域,因此解析度將減半。

  改進型狹縫光柵使用兩組互補交錯排列的光柵。一幀畫面時間內兩組光柵交替開啟,同時屏幕顯示內容也同步變換,左右眼在一幀畫面的前後時間段內分別看到屏幕的不同區域,達到了解析度不損失。

  該技術採用了特殊的圖像驅動方式,顯示器刷額頻率需要加倍。圖l是原理圖。

  目前三星、奇美、勝華等均申請有該類技術的專利。改進型狹縫光柵產品結構簡單,實現較為容易,但要達到良好的曼示效果還需要解決兩幀圖像串擾、同步帶來的閃爍等問題。

  2.2雙折射板分先技術

  除視差屏障技術外,傳統的祝差照明、柱狀透鏡等技術也使用類似的空間分割方式,因此均會有解析度的損失。三星開發了一系列利用雙折射特性,同時使用空間分割和時間分割方式的全解析度自由立體顯示技術。這類技術共同特徵是是在上述傳統的自由立體顯示器件上附加了雙折射板和偏振選樣開關,同時顯示器刷新頻率加倍。

  圖2是視差照明技術結合雙折射扳分光的示意圖。通過控制偏振選擇開關(例如TN盒),可以調整通過取折射板的光的偏振方向,從而控制成像的位置。通過精確的光學設計,使得兩種偏振狀態下成像位置互補,結合時序圖像驅動達到全解析度立體顯示的效果。

  該方法能應用於視差屏障、視籌照明、柱狀透鏡等傳統技術的改進上.但是結構相對較複雜且大大增加了顯示器的厚度。

  2.3指向性背光技術

  指向性背光是3M公剮09年推出的適用於中小尺寸的全解析度自由立體顯示技術。

  該技術使用了3M公司丌拄的3D-film和特殊的方向性背光,結合快速響應LCD屏幕實現自由立體顯示。圖3是指向性背光技術的示意圖。

  指向性背光的原理是:背光源有兩組燈芯,當單側燈芯打開時光線經由特殊設計的導光板和3D-film被集中到左/右邊一定角度範圍內,人眼在特定區域內能看到3D圖像。

  這項技術相比狹縫光柵不損失亮度,只需要改進背光即可實現全解析度立體顯示,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缺點在於3D視角較小,在3D觀看區外看到的是單眼的2D圖像。在SID2009上TMD展出了使用該技術的樣品。

2.4特殊背光

  友達、奇美也分別開發了利用特殊的背光實現全解析度立體顯示的技術,基本原理與3M的指向件背光技術類似,都是利用單獨驅動的兩組光源將光線分別投射到左右區域:圖4足友達的相關技術的示意圖。

  此類技術的優缺點與3M相關技術類似,也都需要用到倍頻顯示器。但3M技術相對更為成熟,已有產品發布。

  3多屏幕類全解析度技術

  3.1互掩模技術

  美國牛魯克公司開發了一種掩模技術.使用兩塊或更多塊層疊的LCD屏針,使用一定的尊法從原始的立體圖像對產生兩幅或更多幅圖像.這些圖像被分別顯示在不同培的屏幕上,當觀看者觀看倒像時,雙眼觀看到的疊加圖像分別等於原始的立體像對圖像中的左/右眼剛像。圖5為該技術示意圖。

  潑技術的優點d:¨Ⅱ以配臺頭部跟蹤系統使用。當觀暫f者在不同位黃時,nJ以根據該忙置掩模戈系重新汁算前後層剛慷,從而得到大視向的爭解析度訌體顯小設果。

  該技術的優點在於可以配合頭部跟蹤系統使用。當觀察者在不同位置時,可以根據該位置掩模關係重新計算前後層圖像,從而得到大視角的全解析度立體顯示效果。

  該技術缺點在於,因為使用了多層LCD,透過率極低,且容易產生莫爾條紋。另外圖像算法較為複雜,實現較為困難。

  多重屏幕技術說角較寬.但角度過大時仍會出現重影。且因為使用兩塊屏幕,亮度損失比較嚴重,成本較高。

3.2多重屏幕技術

  多重屏幕技術的原理是利用多層LCD前後排列,分別顯示前景與後景,形成前後深度感。圖6是原理圖。

  美國的PureDepth與日本NTT擁有此類技術相關專利。PureDepth稱其為MLD技術。NTT稱之為DFD技術,兩者原理相似。

  多重屏幕技術說角較寬.但角度過大時仍會出現重影。且因為使用兩塊屏幕,亮度損失比較嚴重,成本較高。

  3.3 HDDP技術

  NEC的HDDP技術原理為TFT的RGB橫向排列,每個像素分為可單獨驅動的左右兩部分.2D顯示時作為1個像素驅動,3D顯示時作為兩個像素。

  該技術本質是增加了3D狀態下屏幕像素點的信息量。原理較為簡單,但需要配合特殊的驅動IC。

  4小結

  從自由立體顯示技術發展趨勢來看,同時滿足寬視角、高解析度、高亮度是自由立體顯示技術的重要發展目標。而全解析度立體顯示技術是朝這個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三星、3M、NEC等業內企業均進行了相關開發,並已有相關產

相關焦點

  • 裸眼3D立體顯示技術簡析
    ——如今主流的3D立體顯示技術,仍然不能使我們擺脫特製眼鏡的束縛,這使得其應用範圍以及使用舒適度都打了折扣。而且不少3D技術會讓長時間的體驗者有噁心眩暈等感覺,而且3D眼鏡的衛生條件也很差,甚至有報導說某觀眾在觀看3D影片時因為使用了上一個觀眾剛剛留下的眼鏡而不幸感染了紅眼病。
  • 立體顯示技術給飛行員更好的駕駛體驗
    就派上用處了 機載立體顯示技術主要包括雙目視差立體顯示技術和全息影像立體顯示技術。 1、雙目視差立體顯示技術 雙目視差是指兩隻眼睛從不同的方位去看同一個物體,將會形成左、右兩幅圖像,這兩幅圖像將是有視覺差別的,我們的大腦可以處理這個視覺差別,並形成物體的色彩、亮度、形狀和空間分布。
  • 裸眼立體顯示技術_專題_電腦愛好者
    需要佩戴眼鏡觀看的立體顯示會帶來很多不便,而且大都對圖像質量有影響,更難以進行多人互動操控,這些恰恰就裸眼立體顯示技術的優勢。與3D眼鏡方式不同,裸眼立體顯示的原理差距非常大, 常見的技術包括全息式、體積式、多平面式和2D多工式等。
  • 裸眼3D立體顯示技術原理詳解
    為了使顯示的物體和場景具有深度感(也就是3D),人們紛紛對3D顯示技術展開研究,經歷了二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已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  裸眼3D顯示器被廣泛應用於廣告、傳媒、示範教學、展覽展示以及影視等各個不同領域。
  • 邁向嶄新立體視覺時代!3D立體顯示技術原理與遊戲應用歷程簡介
    3D立體顯示技術原理與遊戲應用歷程簡介 時間:2010-04-19 18:53:39 來源:巴哈姆特 作者:newtype2001
  • 3D立體眼鏡的成像原理
    3D立體眼鏡的顯示模式市面上搭配3D/VR立體眼鏡應用的立體圖像種類繁多。最常見的顯示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交錯顯示(Interlacing)、畫面交換(Page-Flipping)、線遮蔽(Line-Blanking)、畫面同步倍頻(Sync-Doubling)。
  • 攝影測量與遙感立體顯示設備發展
    三維立體觀測設備是攝影測量與遙感生產作業過程中的基礎、關鍵、核心設備,在顯示精度、色彩保真度、顯示信息完整度和人機工程學方面較常見的三維立體顯示設備具有更高的要求,其綜合性能的高低將直接決定最終測繪產品成果的優劣。發展歷程攝影測量與遙感立體顯示裝備隨著攝影測量與遙感技術理論的發展先後經歷了模擬、解析、全數字三個階段。
  • 一文讀懂雙眼立體顯示技術——眼見也不一定為實(一)
    人眼在看真實的圓柱體和看屏幕上顯示的圓柱體時,視差角有明顯的不同,看屏幕時的視差角實際上和看平板玻璃時是一樣的,因此不管屏幕上顯示的內容如何變化,立體感始終是一個平面,這也是普通顯示器無法實現立體顯示的原因。
  • 三維顯示:奇妙的人眼立體視覺
    對於三維顯示技術,更為全面地了解眼睛的立體視覺因素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代心理學公認有十種要素來察覺像的深度,其中涉及生理機能的有四種,涉及心理暗示的有六種。(1) 雙目視差(binocularparallax)。
  • 單像素動態液晶透鏡的三維立體顯示方法介紹
    1 簡介 近來,三維顯示技術受到了極大的關注,並有可能在將來帶來一個可觀的市場。三維顯示依據實現方法分為多種,例如:偏振眼鏡法式、頭盔式、障柵式、稜鏡式、體三維、全息立體等等。目前的立體顯示技術,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例如:解析度不高、串擾較大、均勻度有待提高等等。正是因為這些問題的存在,目前立體三維顯示器還未能實現大規模推廣。
  • 全新三維成像技術:我們離科幻故事裡的立體投影又近了一步
    最新技術做出的圖像可從各個方向觀察,類似於科幻電影中的三維影像。來源:nature.com《自然》雜誌發表物理學家最新研發的「立體顯示平臺」,能向空中投放從各角度都可觀察的三維動態圖像。來源:Lucasfilm Ltd我們還沒有會飛的汽車、腦機接口和能與人對話的人工智慧,不過,一項更為經典的科幻技術已經近在咫尺:科學家最新研發的雷射粒子系統投射出了自由漂浮在空中的三維影像。
  • BARCO的立體投影方案
    這種高端技術需要更精密,且需要在投影機光路極化濾波器和眼鏡上有更緊密的匹配。極化被動立體眼鏡易於使用,佩帶舒服,它沒有主動元件,因此對大多數使用者都是可負擔的起的。  2. Infitec技術  Infitec是Barco新的立體顯示技術。它產生出眾的立體分離而不會有重影,並可自由移動,無需頭部固定。
  • 立體顯示已來臨 3D投影能否擔重任?
    3D顯示技術也對傳統的顯示技術形成了挑戰,包括上遊晶片商等眾多的業內人士都斷言:3D顯示時代即將到來。那麼,在即將到來的3D立體世界中,3D投影機又能否擔負重任呢?  從顯示設備來看,包括3D顯示器、3D電視機等都已經有部分產品問世。但是在實際應用中,這些顯示設備卻難以擺脫尺寸的束縛,在技術上目前也僅有提高刷新率,在用戶戴上3D眼鏡之後,利用用戶視覺上的錯覺來造成立體顯示的假象。
  • 巴可發布單投影機被動立體成像技術
    巴可公司新型主動幹擾濾波器技術(Infitec技術)採用高質量的色彩過濾,分別為左、右眼生成獨立的影像,戴上被動Infitec立體眼鏡,就可在標準屏幕上欣賞到卓越的立體影像。在此之前,實現立體視覺效果需要兩臺投影機投射兩個影像。
  • 邁向立體視覺時代 3D技術原理與遊戲應用歷程
    裸視3D立體顯示技術   雖然眼鏡方式能滿足多人共同觀看的需求,不過觀看時必須配戴特殊眼鏡仍舊是個相當大的障礙,各家廠商於是投入不需要配戴特殊眼鏡的裸視3D立體顯示技術研發。   所謂的裸視3D立體顯示,是指在不配戴任何特殊配件的狀態下以裸眼視覺就能直接觀看到3D立體顯示的效果。雖然基本原理仍舊是讓左右眼觀看不同畫面產生視差來營造立體感,不過前提是不配戴眼鏡,因此必須透過特殊設計的屏幕來達成目標。
  • 能解決VR眩暈「噩夢「的光場顯示技術到底是什麼?
    所以現在這種VR成像原理的缺點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方法,其將會被某種成像技術取代,就目前來看最有可能接替的就是-光場顯示技術。4Xcednc光場顯示技術:產生真實的景深信息,更接近現實的觀看體驗4Xcednc「光場」為何物,百度百科是這樣解釋的:「指光在每一個方向通過每一個點的光量,自由空間中某一點沿著一定方向的光線輻射度值,該空間所有的有向光線集就構成了光場資料庫。」
  • 什麼是3D顯示技術?
    與普通2D畫面顯示相比,3D技術可以使畫面變得立體逼真,圖像不再局限於屏幕的平面上,仿佛能夠走出屏幕外面,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儘管3D顯示技術分類繁多,不過最基本的原理是相似的,就是利用人眼左右分別接收不同畫面,然後大腦經過對圖像信息進行疊加重生,構成一個具有前-後、上-下、左-右、遠-近等立體方向效果的影像。
  • 三維立體成像技術是什麼及其工作原理
    所謂的三維成像在我們通俗的理解中是一個客觀的世界是三維的,客觀世界的三維圖像通過某種技術把它記錄下來然後處理、壓縮再傳輸出去,顯示出來,最終在人的大腦中再現客觀世界的圖像,這個過程就是三維成像技術的全過程。    2010年世界盃會運用到三維成像技術。人們在觀看比賽時,犯規行為均可以被客觀、準確的判斷出來。
  • 技術前沿|全息立體成像效果不可估
    而通過電子技術,將三位數據化信息傳到我們大腦中去,這就是需要現代技術應用了。其實生活中,很多展會中都有應用到全息立體成像,這個不同於大家所想的那樣「偽三維技術」。對於傳統的立體的三位成像技術在視覺上給人帶來的感官沒有現代技術中全息立體成像受歡迎。那展會中應用的全息立體成像效果怎麼樣呢?
  • 最全顯示技術原理整理!
    3D顯示的基本原理回到技術發展的本質,人們對還原真實所見世界的憧憬促使了3D顯示的發展。人眼所看到的現實世界是立體的,人腦之所以能感覺到三維立體圖像主要是由於外界物體的光從左右兩個不同角度進入人的兩隻眼睛,並且經過大腦對圖像的分析與合成才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