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嶄新立體視覺時代!3D立體顯示技術原理與遊戲應用歷程簡介

2021-01-17 3DMGAME
邁向嶄新立體視覺時代!3D立體顯示技術原理與遊戲應用歷程簡介

時間:2010-04-19 18:53:39

來源:巴哈姆特 作者:newtype2001 編輯:ChunTian

「3D 立體顯示」可說是近來娛樂產業相當熱門的話題,不但有好萊塢推出《阿凡達》等賣座 3D 立體電影,全球各大家電廠商也積極佈局準備推出一系列支援 3D 立體顯示的播放機與電視機等家電產品,NVIDIA 也推出支援 3D 立體顯示的 PC 繪圖卡與周邊,甚至連 SCE 與任天堂也陸續發表 PS3 與 NDS 後繼機種的 3D 立體顯示支援。

本次的專題將針對 3D 立體顯示的原理與應用作一簡單介紹,了解各種 3D 立體顯示是如何重現現實世界的立體感,以及 3D 立體顯示在遊戲領域的實際應用,供玩家參考。

◆ 立體視覺的構成

我們之所以能感受到立體視覺,是因為人類的雙眼是橫向並排,之間大約有 6~7 公分的間隔,因此左眼所看到的影像與右眼所看到的影像會有些微的差異,這個差異被稱為「視差(Parallax)」,大腦會解讀雙眼的視差並藉以判斷物體遠近與產生立體視覺。

視差示意圖

當觀看者只以單眼來觀看景物時,因為沒有了視差,所以立體感也會隨之消失。

◆ 3D 立體顯示的基礎

由於立體視覺是基於視差而來,因此 3D 立體顯示的基礎,就是要以人工方式來重現視差,簡單說就是想辦法讓左右兩眼分別看到不同的影像,藉以模擬出立體視覺。在這個基礎之下發展出各式各樣的 3D 立體顯示技術,主要分為眼鏡與裸視兩大類型。

◆ 3D 立體顯示的起源

3D 立體顯示的歷史相當久遠,早在 19 世紀攝影技術剛起步時就已經出現。做法是將 2 臺相機並列模擬雙眼,同時拍下 2 張有著些微差異的相片,之後再透過平行視線法、交叉視線法或類似雙筒望遠鏡的專屬觀看設備等方式讓雙眼分別觀看 2 張並列的相片。

3D 立體相機 

藉由工具輔助來觀看 3D 立體圖片

觀看立體空照圖用的立體鏡

˙平行視線法:讓雙眼視線平行,左右眼分別觀看左右相片

平行視線法範例

˙交叉視線法:將雙眼視點移至近處(鬥雞眼)讓視線交叉,左右眼分別觀看右左相片

交叉視線法範例

以上兩種方式不需要特殊的設備就能在一般的平面媒介上觀看到立體影像,不過因為是以不自然的視線觀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適應,對眼睛的負擔也大,實用性不高。

雙鏡筒式的專屬觀看設備可以明確分隔左右眼的視線,不需要讓觀看者自己憑感覺去調整視線來捕捉立體感,因此大多數人都能適應,這個方式後續也發展為頭戴式 3D 立體顯示螢幕,透過左右兩組螢幕讓左右眼觀看不同畫面產生視差以呈現立體畫面。

19 世紀製造的雙鏡筒式專屬觀看設備

不過上述幾種方式每次只能讓一個人觀賞,並不適合有多人欣賞需求的應用。

0

相關焦點

  • 邁向立體視覺時代 3D技術原理與遊戲應用歷程
    邁向立體視覺時代 3D技術原理與遊戲應用歷程 來源: gamer 發布時間:2010-04-21 10:50:38 轉到個人空間
  • 3D雙目立體視覺在機器人視覺的應用
    2、3D雙目立體視覺系統安裝及原理2.1安裝方式:工業相機及光源安裝於機器人法蘭面兩端。2.2 原理第一步:通過標定板標定校正,建立圖像、相機、機器人三者簡的坐標系關係。第二步:對後底板三個不同位置拍照,分別進行特徵匹配,通過視差原理計算各匹配特徵的坐標XYZ。第三步:根據以上獲取的匹配特徵坐標,計算得到後底板的空間坐標XYZWPR,如圖3右界面顯示。第四步:通過TCP/IP協議,將XYZWPR坐標發送給機器人。
  • 裸眼3D立體顯示技術原理詳解
    為了使顯示的物體和場景具有深度感(也就是3D),人們紛紛對3D顯示技術展開研究,經歷了二十幾年的發展,目前已取得了十分豐碩的成果。  裸眼3D顯示器被廣泛應用於廣告、傳媒、示範教學、展覽展示以及影視等各個不同領域。
  • 3D視覺成像的下一站 淺析TOF 3D立體攝像頭技術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遊戲畫面從2D進化到3D時代的那種感動?唯有更加趨近真實的3D立體「視界」,才能帶給我們最為震撼和沉浸式的體驗。如今,手機攝像頭模塊也正走在從2D向3D時代過渡的三岔路口,而TOF技術就是其中最有前景和錢景的出路。
  • 裸眼3D立體顯示技術簡析
    ——如今主流的3D立體顯示技術,仍然不能使我們擺脫特製眼鏡的束縛,這使得其應用範圍以及使用舒適度都打了折扣。而且不少3D技術會讓長時間的體驗者有噁心眩暈等感覺,而且3D眼鏡的衛生條件也很差,甚至有報導說某觀眾在觀看3D影片時因為使用了上一個觀眾剛剛留下的眼鏡而不幸感染了紅眼病。
  • 計算機視覺方向簡介 | 多視角立體視覺MVS
    儘管MVS與經典立體視覺算法具有相同的原理,但MVS算法旨在處理視角變化更多的圖像,例如圍繞目標拍攝的圖像集,並且還處理甚至數百萬數量的大量圖像。MVS問題的差異最終會產生與經典立體視覺相應功能明顯不同的算法。
  • 立體顯示已來臨 3D投影能否擔重任?
    相比普通的畫面,3D能夠讓觀眾感受到更加逼真的視覺效果,體驗到身臨其境的感覺。3D顯示技術也對傳統的顯示技術形成了挑戰,包括上遊晶片商等眾多的業內人士都斷言:3D顯示時代即將到來。那麼,在即將到來的3D立體世界中,3D投影機又能否擔負重任呢?  從顯示設備來看,包括3D顯示器、3D電視機等都已經有部分產品問世。
  • 結構光、立體視覺、ToF 3D傳感原理是啥?ams 3D傳感助力應用落地
    基於雙目立體視覺的深度相機類似人類的雙眼,和基於ToF、結構光原理的深度相機不同,它不對外主動投射光源,完全依靠拍攝的兩張圖片(彩色RGB或者灰度圖)來計算深度,因此有時候也被稱為被動雙目深度相機。雙目立體視覺是基於視差,由三角法原理進行三維信息的獲取,即由兩個攝像機的圖像平面和北側物體之間構成一個三角形。一直兩個攝像機之間的位置關係,便可以獲得兩攝像機公共視場內物體的三維尺寸及空間物體特徵點的三維坐標。所以,雙目視覺系統一般由兩個攝像機構成。
  • 3D立體眼鏡的成像原理
    而左眼與右眼圖像的差異稱為視差,人類的大腦很巧妙地將兩眼的圖像融合,產生出有空間感的立體視覺效果在大腦中。由於計算機屏幕只有一個,而我們卻有兩個眼睛,又必須要讓左、右眼所看的圖像各自獨立分開,才能有立體視覺。這時,就可以通過3D立體眼鏡,讓這個視差持續在屏幕上表現出來。
  • 裸眼立體顯示技術_專題_電腦愛好者
    需要佩戴眼鏡觀看的立體顯示會帶來很多不便,而且大都對圖像質量有影響,更難以進行多人互動操控,這些恰恰就裸眼立體顯示技術的優勢。與3D眼鏡方式不同,裸眼立體顯示的原理差距非常大, 常見的技術包括全息式、體積式、多平面式和2D多工式等。
  • 立體顯示技術給飛行員更好的駕駛體驗
    也就是說要在複雜的儀錶盤中 提高信息獲取的效率 這個時候 機載立體顯示技術及其應用 就派上用處了 機載立體顯示技術主要包括雙目視差立體顯示技術和全息影像立體顯示技術。
  • 體驗立體視覺 愛國者裸眼3D平板評測
    回顧了今年CES電子展中的技術亮點,筆者發現其中除了智能穿戴科技、4K、8K高畫質電視和3D列印技術外,被大家有些遺忘的裸眼3D逐漸走向了成熟,尤其是在大尺寸電視領域,裸眼3D顯示技術開始被家電業界所看好。
  • 三維顯示:奇妙的人眼立體視覺
    除了雙目視覺可產生立體感外,單眼看空間景物時,也能辨別物體的前後深度,具有一定的立體感。對於三維顯示技術,更為全面地了解眼睛的立體視覺因素具有重要的意義。現代心理學公認有十種要素來察覺像的深度,其中涉及生理機能的有四種,涉及心理暗示的有六種。(1) 雙目視差(binocularparallax)。
  • 全彩LED顯示屏適合於哪種3D方案?主動式3D還是偏光3D立體
    同時,3D發送器還具備豐富的控制面板,自帶全彩LCD液晶屏,可實時顯示發送狀態信息;同時,豐富的功能按鍵,支持對顯示屏進行快速設置,無需通過計算機。在生產測試、工程應用中有非常多優勢。3D顯示LED屏目前3D顯示LED屏大多採用快門式3D顯示技術,快門式3D顯示技術需要配合主動式快門3D眼鏡使用
  • 全解析度自由立體顯示技術
    目前的立體顯示技術主要分為頭戴式立體昆示和自由立體顯示兩大類。前者需要佩戴諸如快門眼鏡、偏光眼鏡之類的輔助裝置,儘管顯示效果較好,但降低了觀看者舒適度,且在戶外展示、手持設備等諸多領域並不適用。因此自由立體顯示要達到頭戴式立體顯示器的效果,屏幕本身的解析度成為重要制約因素。  為了突破原有的技術缺陷,諸多業內廠商並發了一系列全分羧率自由立體顯示技術,部分技術已經取得突破並成功產品化。
  • 突破立體成像局限:vivo正式發布TOF 3D超感應技術
    依託於vivo TOF 3D超感應技術,智慧型手機能夠獲取更精細的深度信息和更強大的3D建模的能力,諸如人臉識別、手勢與肢體識別、3D拍照、AR等3D視覺領域的應用將逐一實現。突破行業技術瓶頸,vivo加速構建智慧未來當下,3D視覺領域主流的解決方案是結構光和TOF,其中結構光技術為最常採用的方案。
  • 3D立體魔方
    使用豌豆莢官方商店能下載目標軟體,安裝更安全 3D立體魔方簡介
  • 3D人臉識別智能鎖成新風口 3D結構光、TOF、雙目立體視覺三種技術...
    為了彌補2D人臉識別的一些缺陷,3D人臉識別技術應運而生。據悉,目前市場上所使用的3D人臉識別根據攝像頭成像原理,主要分為3D機構光、TOF、雙目立體視覺三種。那麼,他們之間有何不同呢?
  • 人加智能CEO李嘉俊:雙目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及應用創新|公開課預告
    雙目立體視覺是通過兩臺位置相對固定的相機同時對場景進行成像,利用三角測距原理,根據成像視差來計算深度信息,是3D成像重要實現技術路徑之一,原理簡單、成本低、適用範圍廣9月4日起,智東西公開課推出光電3D傳感合輯,聚焦不同企業在光電3D傳感領域的技術、產品及應用創新,首批上線4講,分別聚焦ToF、雙目立體視覺、結構光、光學衍射器件(DOE)方向,目前第1講已結束。9月10日(本周四),光電3D傳感合輯第2講將開講,由人加智能CEO李嘉俊主講,主題為《雙目立體視覺感知技術及應用創新》。
  • 投影技術新應用 日本3D立體成像[圖]
    3D立體投影是廣泛應用於建築、展會等諸多演示場所的一種高端技術,其表現形式有多種,包括背景實物合成技術,以及通過特殊眼鏡立體成像的技術,還有就是雷射3D技術。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來自日本的空氣3D立體投影技術,這不同於現在一些利用人眼的錯覺產生的立體圖像,而是通過一個特殊的投影機,使白光在距離投影機2到3米的位置投射出三維立體圖像。主要由在固定的點激發空氣的氮和氧形成的微小等離子發射產生。3D立體圖像是則是利用上述原理的激發的微小的「點陣」組成的圖像,這些點陣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投影機上方非常真實的3D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