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宇宙中的星體,不是孤立地存在的

2021-01-18 專注分享科學知識

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說的是關於宇宙中的星體,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下吧。

宇宙中的星體,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在它們的引力作用下,一部分恆星往往聯繫並聚集在一起,組織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有時候,幾十顆、幾百顆、甚至幾千顆恆星集中在一個比較小的空間裡,形成為稠密的星群,我們把它叫做星團。

而更多的恆星,包括幾百億、甚至一千億顆以上的恆星和含量不等的氣體及塵埃聚集在一起,就叫做星系。字宙中的星系很多。太陽所在的星系稱為銀河系。在銀河系中,除恆星,星團之外,還有一種雲霧狀的天體,是由龐大的氣體和塵埃密集在一起而形成的,這種天體叫做星雲。

星雲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大小也不相同,有的發亮,叫「亮星雲」,有的無光,叫"暗星雲」。星雲的體積比恆星大得多。銀河系以外的所有星系,統稱為河外星系(又叫河外星雲,這同前面所講的星雲,性質上是完全不同的)。

目前能觀測到的河外星系有10億個以上,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仙女座大星雲,由於它的中心部分恆星密集,距離銀河系又比較近,用肉眼就可以看見,所以非常明亮。而離地球最近的河外星系是大麥哲倫雲和小麥哲倫雲,在我國的南沙群島用肉眼很容易看到,它們更為明亮。

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合稱為總星系,這就是目前人類可以觀測到的最遠距離(大約100億光年)範圍內的全部星系的總體。

為了便於觀察天空,認識天體,很早以來,人們就把整個星空劃分為許多個小區域。這種小區域,我國古代把它叫做「星宿」,就是星的宿舍的意思,現代天文學上叫做星座。現在國際上通用的星座共有88個,各個星座的大小不等,形狀也都不相同。

這些星座的名稱,有的是取自古代希臘神話中的人物名,就象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樣。星座裡的每一顆星都有自己的名稱,例如,大家都熟悉的「北鬥星",屬於大熊星座,「北極星」屬於小熊星座。在夜間外出時,如果迷失了方向,怎麼辦呢?北極星所在的方向就是北方,就要在天空中尋找北極星。

要找北極星,可以先找到大熊星座,以天樞(北鬥一)到天璇(北鬥二)的距離為1,然後在這兩顆星的連接線上延長5倍距離的地方找到一顆亮星,它就是北極星。

在大熊星座的開陽和仙后星座的閣道三的連接線上也能找到北極星。大熊星座中的七顆亮星組成的形狀,象一個帶柄的勺,仙后星座中五顆亮星的排列,如同英文字母中的「W"或"M",它們都很容易識別。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講到這裡,相信大家對宇宙中的星體有了更多了解,喜歡的話歡迎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宇宙當中存在半徑1光年的星體嗎?科學家:很看好黑洞
    文/惜談宇宙當中存在半徑1光年的星體嗎?科學家:很看好黑洞大家肯定十分好奇,宇宙當中最大的星體究竟有多大?如果是早期人類提出這個問題,可能只能望洋興嘆。但如今我們人類的觀測技術已經有了大幅增長。科學家們不僅看得越遠也有了更多猜想依據,那人類目前所發現的最大的星體究竟有多大呢?有發現過半徑大小達到1光年的星體嗎?首先大家要知道宇宙當中,如果真的存在一個半徑達到1光年的星體,那又是一個怎樣的存在呢?我們可以通過對它和地球的大小差距來感知,我們地球如此遼闊,幾十億人生活在上面,都未能將其充滿。還有那麼多空曠的地域等待著人類去探索。
  • 多元宇宙真的存在嗎?|宇宙|科學理論|萬有引力|星系|星體
    對於那些更喜歡生物學而不是物理學的人來說,達爾文進化論同樣能說明這個道理:遺傳學超越進化論,DNA的發現進一步超越遺傳學。科學就是以這種方式前進的:不是通過否定已有理論而是擴展從而來更好地總結出適用於宇宙各種現象的一套理論。那麼,多元宇宙論從何而來?它是什麼?為了理解這一點,讓我們從宇宙本身開始。
  • 紅移為宇宙大爆炸提供了證據,但你知道怎麼判斷星體在紅移嗎?
    先提出個問題請大家回答:當科學家接受到幾億光年外星體發出的光譜時,他們如何得出該星體的光譜紅移了幾十納米,而不是該星體本來的光譜就是這個樣子?因為講紅移的文章很多,但這個問題很少有人做詳細解釋或解釋錯了,其中包括很多大咖。看過類似文章的朋友會說:「我知道,利用原子吸收光譜判斷的!」
  • 有沒有可能,宇宙中存在「其他星體」有生命?
    我大爆爆很好奇,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宇宙其他地方,真的像某些學者說的那樣,也存在著生命。那麼,問題來了:體型最大的生命,到底會有多大呢?就像現在的地球來說,最大的可能大家都知道,就是「鯨魚」,體重最重,能夠超過200噸!光是它的『心臟』,就有一輛小汽車那麼大了!但是就有網友說,這在宇宙中最大的生物面前,鯨魚簡直不值一提,因為有可能存在某個巨型的星體,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巨型的生物。
  • 宇宙中的星體都是圓的?宇宙是不是也是圓形
    人類一直對神秘的宇宙有著無限的好奇,想知道在別的星球是否有與人類相同的文明出現,現在的人類就好像處於大航海時代前夜的人們一樣一直想要掀開眼前的這片面紗,我們都知道整個宇宙是非常大的,在幾萬億年前宇宙發生大爆炸使得整個銀河系形成了許多的星體,對天文感興趣的人都知道大部分的星系都是圓形或者接近圓形的
  • 既然宇宙中存在著萬有引力,星體之間的距離會變得越來越小嗎?
    早在300多年前,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以定量的形式解釋了宇宙中任何有質量的物質之間,都存在著引力的作用,這種「萬有」的性質逐漸成為人們認知宇宙的發展和演化,以及揭示星體運行規律的「萬能鑰匙」。按照萬有引力定律,宇宙中兩個物體間的萬有引力數值,與它們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它們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從這個表達可以看出,引力屬於一種長程力,理論上距離得再遠的兩個星體,其本身都會存在引力的作用,使之具有相互靠近的趨勢,只不過受到其它星體引力的幹擾,星體最終的運行狀態取決於所受到的合力。
  • 宇宙中的星體比地球的沙子還多你信嗎?
    宇宙中的星體和地球上的沙子來比較,感覺兩個都是數不清的,其實不然,地球上的沙子不管有多少,其數量是有限的,而宇宙我們人類目前並沒有探索完成,我們也不知道宇宙有多大。如果,讓我來說「宇宙中的星體比地球的沙子還要多」,這句話我相信。
  • 既然地球上不存在永動機,那麼宇宙中存在嗎?
    但實踐證明,地球上不存在永動機。既然地球上不存在永動機,那麼宇宙中存在嗎?答案或許並非如你所想。根據史料記載,「永動機」這個概念最早出現的時期應該在公元1200年前,該概念起源於印度,隨後闖進了伊斯蘭教盛行的中東地區以及基督教盛行的歐洲地區。
  • 你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真正地位嗎?看完也許會顛覆你的世界觀
    我們都知道人類生活的這顆星球叫地球,它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龐大,很多人一輩子連省都沒有出過,就更不用說出國了,而地球上有233個國家,中國只是其中的一個,而且這些國家只是在陸地上,還沒有算海洋的面積,海洋面積佔地球的71%,比陸地多得多,從這裡來看,地球真的很大,我們人類只是地球上一個存在感微弱的生物,那麼你覺得,地球在宇宙之中的地位又是什麼樣子的呢
  • 宇宙中居然存在比太陽亮700億萬倍的星體,亮度媲美2萬個銀河
    一直以來因為有這種理所當然的想法,所以一般人會認為太陽就是宇宙中最亮的星體。漸漸地,現代科學給我們來來了一種新的認知:太陽不是宇宙中最亮的星體,而是另有其星。這推翻了人類以往的認知。這話原來是存在一定的道理的。隨著人類科學不斷向前推進,人類對星體乃至整個宇宙有了更高、更新的認知水平,以前就的定論和認識也會漸漸被新研究和新發現所取代。其實太陽相對於整個宇宙來說,也不過是滄海一粟。它只是宇宙中一顆小小的恆星而已。在茫茫宇宙中,還存在著一些比太陽亮很多倍的星體呢!比如說像超新星這類星體,這種星體的光度基本上可達到太陽的成千上萬億倍,基本可以相當於整個銀河系所有恆星亮度的總和。
  • 待恆星熄滅、黑洞蒸發,宇宙會走向熵寂嗎?
    舉個例子,為了便於理解,你可以把一個孤立的盒子裡完全擴散開的煙,或孤立的一杯完全混合的牛奶咖啡近似看為熱力學熵寂或熱寂,雖然它們還具有足夠的溫度(如果你能想到引力,說明你考慮問題夠全面,這個後面再說)。用熱力學第二定律判定宇宙命運,問題出在哪?1、有限空間:熱力學第二定律簡單說來:孤立(不是封閉,有很大的區別)系統熵增總是大於0。
  • 150億年前星體就已經各自獨立存在,沒有理由的「宇宙大爆炸」
    還有1978年發現的SS433星體(一顆位於天鷹座的紅色恆星),它發出的光譜就分別存在紅移和藍移兩種特徵。這也不能表明它在遠離我們的同時也在向我們靠近。宇宙中,每個恆星都存在著電磁場,而宇宙中的光線無一不是恆星中的元素在熱核反應時發出來的。當光線經過這些電磁場時,產生紅移或藍移現象都是另有原因的。這不能表明所有的星系都遠離我們而去。
  • 揭露宇宙丨星體投射與宇宙位置 81
    ,讀到密室裡的書,只有當你能準確地敘述這本書所說的話,你才能成為真正的新加入者,你有沒有聽說過這樣的事情?大衛•威爾科克:真的嗎?科裡•古德: 是的,你必須識別另一個房間中的物體,它的顏色,不是讀書,我們沒有看書,但你要知道,我們當時是小孩,他們讓我們在另一個封閉的房間裡識別玩具或繪畫或不同的東西,在那個實驗中,沒有人知道裡面是什麼,你沒有得到心靈震撼,也沒有任何方式的鋪墊。
  • 絕對零度是-273.15℃,你知道宇宙中的「絕對熱點」有多高嗎
    相信有很多小夥伴有這樣的疑問,我們的宇宙中的最高溫度到底有沒有上限?而最低溫度我們都知道是絕對零度-273.15℃,絕對零度只可接近,卻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的低溫。物理學家們認為最高的溫度是普朗克溫度,這是物理理論上的最高溫度,約為1.41679x10^32K,這大概是1.4億億億開,這是宇宙大爆炸一個普朗克時間後達到的溫度。宇宙大爆炸是如今最被認同的主流天文學物理理論,它的主要觀測證據是星體紅移現象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 宇宙中哪個星體最亮?
    天文學家們為了測定恆星本身實際的發光強度,就採用了等距離測量方法,就是把恆星放到相同的距離上來衡量它們的發光強度,這就是絕對星等了,它可以用來描述星體的實際發光本領,這無疑是比視星等更科學的評定恆星光度的方法,因為視星等只是我們在地球上看不同距離上的星體亮度。
  • 中子星並非一個大中子,這種星體才是,宇宙中可見的密度最高天體
    就宇宙中的實體天體來說,密度最高的是黑洞(奇點密度),比黑洞次之的就是中子星了嗎?不是的!理論認為黑洞和中子星之間還有一種密度很高的天體,它就是夸克星。,因此夸克星也是宇宙中可見的密度最高天體。由奇夸克緊密結合在一起所構成的夸克星,整個星體幾乎就是單一的一個巨大的中子,相比較而言,白矮星只是密集的原子核,中子星則是一個巨大的原子核(中子團),而夸克星才是一個巨大的中子,不過黑洞就更厲害了,它的物質都集中在奇點處,已經不知道由什麼組成,理論上可以認為其體積為0,很是不可思議。
  • 宇宙中最大的星球,不是太陽也不是地球,體積是太陽的45億倍
    今天小編又要來跟大家聊一聊宇宙,一說到宇宙很多人可能都會想到黑洞,這是宇宙中最大的存在的。可是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來聊一聊星球,你知道宇宙中最大的星球是哪一個嗎?有人說是地球,作為我們賴以生存的星球,人們對於地球的了解還是要多一些的。
  • 宇宙中會存在全是水的星球嗎?這些小行星比地球的水體還要多
    你說宇宙中會有一顆的全是水的星體嗎?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我們的生存環境中還有多少沒有被我們發現的神奇生物,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宇宙中到底有多少種多樣的事情和環境存在。小編認為大概率是有的,不過看上去也只能是表面全是水,其內部不可能全部都是水的,一顆星星即便有水,也不可能以液態的方式存在。比如我們生活的環境從外部看上去的話,就像是一顆充滿水的星體,整個就是一個亮晶晶的充滿水的星球,這是因為我們生活的環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液態水,面積佔到了整個我們生活的環境的71%。這件神奇的事情。
  • 你知道宇宙最大謎團-大爆炸的真相嗎?
    近幾十年來,宇宙學逐漸成為了一門真正的科學,宇宙的演化過程逐漸被人們了解,但在眾人的理解中,卻都難免存在許多的誤解,尤其是關於大爆炸有著太多的謎團。今天濤濤就和大家好好說說這個問題。
  • 宇宙中的吸血鬼恆星,靠吞噬別的星體來維持自己永生?
    ​吸血鬼恆星是宇宙中真實存在的嗎?吸血鬼恆星,可能是你第一次聽說。但是它確實是在宇宙中真實存在的,可能一聽名字就覺得這個恆星「不好惹」,因為它的名字會讓我們聯想到吸血鬼,在電影畫面中經常會出現的一種恐怖生物。那麼為什麼科學家要給一顆宇宙中的恆星起這樣的一個名字呢?莫非這個吸血鬼恆星上住著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