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4:1-11
今天我們透過《約拿書》第四章的經文,看約拿在上帝的面前,他是如何的驕傲、自以為是,單為自己的利益而行。而上帝卻是何等的充滿愛,上帝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所愛的人。透過聖經的記載,透過人的有限、自私與上帝無限的愛的對比,願我們每一個人在面對我們的神時,都可以在他的面前降服,將榮耀歸給我們的神。相信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神的道路高過我們的道路。
一、 人常質疑上帝(1-4節)
尼尼微人因迴轉到上帝的面前,獲得上帝的愛的赦免,得以免遭上帝的刑罰。
但在這件事上,約拿卻對上帝表現出他的質疑,甚至是發怒。
他生氣和質疑上帝的理由是,上帝讓他做了無用功。上帝給他的命令是讓他去向尼尼微傳毀滅的信息,可上帝最後卻又沒有讓尼尼微城毀滅。
因此這對約拿自己來說,他是白跑這一趟。並且,約拿認為自己早就猜到了這樣的結果,所以他就往他施去,而上帝居然還要刑罰他,使他被扔到大海裡,被魚所吞吃。因此,約拿越來越想越生氣,認為上帝的作為實在是令他難以接受。
約拿最後看到上帝果然如他所料的,沒有刑罰尼尼微城的人。因此約拿的氣就上來了,他發怒,質疑上帝的決定。
經文描述了約拿的四個表現,從他的表現中可以看到他對上帝的質疑,對上帝的抱怨。
首先,他不悅。
意思就是約拿很生上帝的氣。
第二,且甚發怒。
有的人生氣就藏在心裡,沒有表現出來。而發怒則是生氣的直接的表現。表明約拿不只是稍微對上帝生氣,而是非常的生氣。
第三,禱告耶和華。
雖然約拿是在禱告耶和華,但事實上他是在禱告嗎?
禱告是一種謙卑的行為,是向神求恩典,向神感恩,向神讚美,與神親近的行為。
但禱告不是一種和上帝論理,甚至質問上帝的行為。
因此,雖然約拿看起來是在禱告,但其實不是真正的禱告。
第四,求死。
約拿生氣,發怒,質疑上帝,他雖然是禱告,卻是理論。並且,他雖然是禱告,最後還要求死。
但其實他不是真正要求死,而是一種對上帝不滿的表現。就像員工不滿老闆,他說要辭職,不是真正想辭職,而只是表達他的不滿。
先知以利亞也曾有類似的經歷。他在靠著主的力量勝了巴力的四百五十個先知,但在之後卻因著王后耶洗別的威脅,而一個人在羅騰樹下求死,並且認為上帝對他不公,認為他對上帝大發熱心,如今剩下他一個先知,上帝卻不能保護他。
對照約拿的表現,反觀我們自己的生命。我們有否也像約拿這樣,因著一些事情,在上帝面前表現出我們的不悅、發怒。禱告時其實是在質疑神,並且也向神說不合理的話,也想求死,也想說我不信了之類的話呢?
二、 人單顧己之利(5-8節)
約拿一方面因著尼尼微人得拯救的事而向上帝發怒,而此時又因著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害而發怒。
經文描述的是約拿站在城邊,想看城究竟會如何。這裡天氣炎熱,約拿首先為自己搭了一座棚,但是不夠。這時上帝為約拿安排了一顆蓖麻,使約拿的苦楚略得緩解。但之後上帝卻使蓖麻枯萎,約拿重新遭受苦楚。為此,約拿再次的生氣發怒。
在這裡我們看到,約拿因蓖麻發怒,是不合理的,是一種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得失的表現。
1、神的蓖麻使約拿脫離苦楚,這是恩典。
約拿為自己搭了一座棚,在棚的蔭下看尼尼微城會如何。但由於天氣炎熱,約拿為自己搭的棚並不能很好地使自己免得炎熱的侵襲。這時候,神為約拿安排一顆蓖麻,使約拿可以暫時地脫離天氣所帶來的苦楚。
2、神有權處理蓖麻,這是他作為造物主的主權。
這顆使約拿脫離苦楚的蓖麻是上帝所興起的,他有權處理這一顆蓖麻。
3、約拿並沒有為這個蓖麻付出過什麼,卻因它枯萎,為著自己的苦再次求死,這是單顧自己的利益。
蓖麻從發生,到生長,再到約拿藉著脫離苦楚,直到蓖麻枯萎。在這其中,約拿並沒有付出,甚至享受了很大的恩典。即使蓖麻枯萎了,約拿也理應為之前所得到的恩典而感恩。
但當蓖麻枯萎時,約拿卻忘記他曾經白白地享受來自這顆蓖麻的恩典,卻因著此時因蓖麻枯萎所受到的苦楚而再次的求死。
這讓我們看到約拿是一個單顧自己的利益得失的人。他本來就是要受炎熱的苦楚,上帝興起蓖麻使他可以在苦楚上得到緩解,他理應感恩,卻沒有。而當蓖麻枯萎他從新回到之前的苦楚的狀態,他卻再次發怒,並認為自己是有理的。而事實上,他並不是為了蓖麻的生死而生氣,而是因為自己沒能享受蓖麻帶來的快樂而生氣。
從約拿身上,我們認識到,上帝他有施恩典的權柄,也有收回恩典的權柄。
上帝賜給人恩典,人應該感恩;上帝沒有賜給人恩典,人也不能因此而抱怨上帝。
人不能因為自己的利益沒有得到滿足而抱怨上帝,要知道,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我們要避免像約拿那樣,只顧自己個人利益的得失,而忘記上帝的恩典,只想得到回報,而不知道付出。
三、神意總是美好(9-11節)
從約拿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人對上帝的質疑,不相信上帝的命令和旨意;也看到人的眼目常常只看到自己的利益得失,為著自己的利益而向上帝發怨言。
與人的驕傲和自私相比的,是上帝他是充滿愛的上帝。
約拿不在乎的是尼尼微人的性命,而在乎自己的想法;約拿沒有注意到上帝的恩典,而只注意到自己的利益得失。
而上帝,他所在乎的,是人的生命,他所體現出來的,是他長闊高深的愛。
約拿他之所以會和上帝爭辯,質疑上帝的旨意,就在於他缺乏上帝這種對人的毫無保留的愛。他認為上帝讓他傳毀滅的信息,最後又沒有讓尼尼微人毀滅,上帝是言行不一的。那麼上帝是否真是這樣呢?
上帝會讓約拿去警告尼尼微人,乃是因為尼尼微人的惡達到上帝的面前。上帝是公義的上帝,他必須要去審判那些在惡中的人。因此他差遣約拿去傳尼尼微會傾覆的信息。
但上帝又是充滿愛的上帝。他看人的性命為寶貴。他知道尼尼微大城裡有許多的人,單單是不能分辨左右手(小孩子)的人,就有十二萬之多。這體現了上帝憐憫小孩子,也體現了尼尼微的人一定是很多的。並且上帝連牲畜都憐惜,他對待這個城,對待這個世界,充滿了他的愛。
並且上帝還說,人因著不是自己的東西尚且愛惜。何況這城的人是上帝所造的,更有小孩,上帝豈能不愛惜呢?這個世界是上帝所造的,人是上帝所造的,一切都是上帝所造的,上帝自然會以愛來對待這個世界,對待我們每一個人。
上帝要刑罰尼尼微人,卻最後因著他們的迴轉,沒有刑罰,這不是說明上帝的說話不算話,乃是說明上帝的愛。
就像一個爸爸,他本來看著孩子做得不好,說你犯錯誤就罰你不能吃飯。但當孩子在爸爸面前承認錯誤,爸爸的心一下子軟了,怎麼可能真的不讓孩子吃飯呢?父母的愛如此,上帝的愛更是如此。
羅8:28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 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神在我們身上所成就的一切事都有他美好的旨意,即使我們一時像約拿一樣看不明白上帝的旨意,理解錯上帝的旨意,我們都應當相信我們的主是愛我們的,他的美意本是如此,相信他在我們身上所成就的都是美好的旨意。
本章經文給我們美好的教訓。我們不能像約拿一樣,以自己的思想和上帝爭辯,以自己的私利去向上帝發怒。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上帝的愛中降服。無論在什麼樣的處境,什麼樣的光景下,都要做到遵守上帝的旨意,做到不以自己的利益而向上帝發怒,相信愛的上帝不會虧待我們,因為我們都是他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