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咖啡開店超50家!10 ㎡小店,能成就中國版星巴克嗎?

2021-01-11 樂居財經

門店小、外帶模式,15元左右/杯,主打性價比精品咖啡。

幾年前,2平米Manner Coffee(以下簡稱Manner)的爆紅,讓很多咖啡館老闆眼前一亮。

成本降低,似乎離盈利更近了一步。於是,在上海、北京、南京、長沙等地,模仿Manner模式的小店不斷被開出。

幾年過去,Manner已經50多家店了。這些爭相開出的「小店模式」咖啡館,都怎麼樣了?10平米裡,藏著本土咖啡品牌的未來嗎?

作者|國君

-01-

源於Manner的小店潮

在上海的南陽路,僅有2平米的Manner創始店,是不少咖啡館主到上海的「朝聖地」。

Manner咖啡南陽路店,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多少「有點錢,又不夠多」的咖啡夢,萌芽於Manner。郭一(化名)就是其中一個。

2016年底,重度咖啡愛好者郭一,還在做諮詢顧問。一次偶然,她在上海恒隆廣場,看到和餛飩店開在一起的Manner。

她才發現,原來咖啡館能做到這麼小,形式可以這麼多樣化、這麼日常。她一直以來的咖啡夢突然有了著落。

2018年3月,郭一在北京的一個社區,開了10平米左右的壹別咖啡。

開在社區的小店壹別,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就在同一年,臺灣大叔遊鴻達,專門去拜訪了Manner的創始人韓玉龍。韓玉龍告訴他,位於上海商城的店,月租4萬,日出杯量有400杯。

他默默盤算了一家店的各項成本後,認為這種外帶型小店模式可行。很快,4家10平左右的FLYKOI COFFEE,兩年時間,在北京、青島相繼開業。

在上海永康路上,僅有7平米的咖勒咖啡店中,店主關喻文剛剛送走一波客人。這是上午十一點鐘,他已經賣了40單,大概有60多杯。

這是關喻文開店的第14個月。雖然上海寸土寸金,但這麼小的地方,他一天賣20杯咖啡就打平了。再賣20杯,就能收回物料成本,50杯以上就是純利了。

咖勒咖啡過午基本就可以盈利,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更讓人羨慕的是,由於這個地方做的是上班族生意,周六周日基本沒人,關喻文還能關店過周末。

上個月,1千公裡外的長沙,李成漢剛剛開了他的第4家仰望咖啡。也是以外賣和外帶為主,優質平價,每天平均出杯穩定在200杯。

而在南京的人氣商圈明瓦廊,10平米的么豆咖啡,已經營業2年多。店裡5名員工,日出杯量300以上,租金1.5萬。算下來,一個月的收入在5萬+,么豆不僅開了分店,還做起了加盟。

長期以來,咖啡行業因為重裝修、重空間,「7賠2平1賺」的行業魔咒,讓無數人的咖啡館夢,要麼掙扎在生存線,要麼在一聲嘆息中夭折。

而小店模式似乎讓人看到了曙光:門檻低、投入少,能滿足「開一家小小咖啡館」的夢想。如果店主頭腦清醒、技術在線、能侃會撩,月入幾萬不是夢。如果再有一些管理思維,模式打磨好,像Manner一樣迅速開始規模化複製,財務自由不是夢。

小店模式成了不少人心中的「咖啡夢想」,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暴富和自由的夢想,從來沒有離得這麼近。無數人在Manner的店門口心潮澎湃,但現實,真的是這樣嗎?

-02-

看得見的業績天花板,裝不下的開店情懷

7平米的咖勒咖啡店內,老闆關喻文說:「一天出杯100多杯,一個月能賺個2~3萬,但覺得沒意思。」月入過萬並不能讓關喻文看到未來。

他覺得,自己像是一個流水線工人,日復一日重複做咖啡,讓他很迷茫。「有時候,顧客想喝個手衝,都要站著等;想聊兩句的人,也只能站著說,差點兒意思。如果有座位,周末也是可以營業的,現在只能關門過周末。」關喻文說。

小店模式不能讓關喻文看到未來,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現在,關喻文已經開始看鋪子了,如果有好的點位,他還是希望能開一個帶座位的店。

今年4月份,上海亞龍國際廣場內,嘿咖啡的門口排著約10人的隊,其中除了幾個熟客外,還有專程從外地來打卡的行業人士。

嘿咖啡的老闆劉厚軍,這個很會侃大山的「上海老克勒」,顧不上和大家聊天,眼疾手快,一杯又一杯做著咖啡。

但尷尬的是,有些從外地遠道而來的人,站著排隊。買到一杯咖啡後,也沒有地方坐下休息,還得拿著邊走邊喝。

雖然大家好評如潮,但劉厚軍總覺得很不是滋味,條件限制了他的顧客體驗,更限制了營業額。

小店給咖啡館添加了很多限制,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他曾經做過一個「極限挑戰」:從早上9點到晚上18點,除去快速吃飯和上廁所,不間斷做咖啡,一天的出杯極限在278杯。所以趕客成了他的日常,「今天真的做不出來了,大家明天再來。對不住了。」

而在青島,已經開店7年的TAYA CAF很出名。

因為這家店藏在青島一小區裡,面積只有10平,裡面只有9把椅子。而且,小區還裝了門禁。店內沒有wifi,沒有廁所,也不賣甜品。月租2000元,每天平均卻能有近1000的營業額。

曾經的TAYA CAF

老闆的微信名字叫第十一杯。因為每天,從第十一杯開始,這家店就開始賺錢了。堪稱是小咖啡館開店的「楷模」。

但前幾天聯繫上老闆王學文後,他在2016年,已經把老店關掉,開了新店。新店開在原小區門口的街鋪,70平米,增加了三明治和烘焙產品。

大出不少的新店

儘管營收有所增加,但因為營運成本高了,「實際落到手裡的錢,和以前差不多」, 王學文坦言。

儘管如此,從事咖啡行業近18年的老闆說:「再開店的話,會考慮50~70平米的店。我有咖啡館情節。咖啡和咖啡館不是一個事兒。咖啡是生意,純外賣店就是做剛需生意的。而咖啡館是需要特意去的、坐下來喝一杯的。像街邊的窗口外帶店,這個存在必有道理,但我認為是賣咖啡的,不是開咖啡館的。」

再往下看,在四五線城市,模仿Manner開店的德州藍蓮咖啡、濟源咖啡生活。這樣的小店,雖然微利前行,但代價是藍蓮咖啡的老闆,為了提升營業額,接連熬夜做烘焙,把自己累出病。咖啡生活的老闆,是以三明治、沙拉、咖啡器具的銷售來支撐營業額。

離開了北上廣的咖啡人群,小城市開小店的模式舉步維艱。

Manner的創始人韓玉龍告訴我:「現在Manner已經走出上海,在北京、成都、深圳相繼開店,總店數超過50家。但有10家左右的新店,已經有座位了,還增加了牛角包、蒸點等餐食。」

中國咖啡的未來在哪?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談到對開10平米外帶小咖啡館的看法,他說:「現在我們帶空間和外帶型的模式都有,目前經營效果都不錯,兩種模式都有未來。一是這個行業有未來;其次是在中國的國外咖啡品牌,口感有待提升,且定價不合理;第三是中國人對咖啡需求和對咖啡品質認知在迅速提高。」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已經拿到融資的Manner,仍舊是小店模式中的領跑者。但令人遺憾的是,Manner至今未走出一二線城市,而一線城市的好點位日漸稀缺,成本也水漲船高。如果想要打造一個全國性的連鎖咖啡品牌,小店模式仍然有難以逾越的門檻。

總結下來,小店模式,只是看起來很美。

從情懷角度來看,逼仄的空間難以承載「歲月靜好」的咖啡夢;

從生意角度看,因為受到產能的限制,加上客單價普遍較低,即便是天天排隊,一天能做出來的咖啡也很有限,天花板一清二楚;

從規模化分析,離開一二線城市的咖啡土壤,到了低線城市,仍然是未知數。

「我們這種模式,實際上沒有特別的競爭力。設備好、店小、外帶,進入的門檻很低,比較容易活下來,任何的咖啡師準備個20~30萬,就能開一家這種模式的店,但最終還是難逃15~20元的低價競爭。

這樣的模式其實在國內二三線下不去,一線區位要去搶。所以一定要去轉型的,比如我們靠供應鏈資源嘗試轉型,或者像OPS那種,利用創意咖啡和服務特色把客單價做上去,利潤才會高。」遊鴻達分析。

但,小店並不是不能開。

這是情懷和經營的區別。如果你身在一線城市,開店的初衷就是賺錢,開咖啡店和開煎餅果子店,只要賺錢區別不大。且你就滿足於「守著一家小店終老」的小確幸,如果找到好的選址,開一家還是不錯的。又或者把小店作為一個過渡模式。

很可惜的是,人是需要意義的高等動物。大部分人,一旦過了生存線,就會有更高階的需求,但凡有點情懷,有點野心的,就會騷動。

-03-

Manner和Seesaw之間,有第三種可能嗎?

已經在北京開店3家,青島開店1家的FLYKOI Coffee,老闆遊鴻達告訴我:「我之前一直在測試模式。現在來看,外帶型的比較因地制宜,適合目前國內的情況,但僅限北上廣深這樣的城市,要做只能是區域性的品牌,這種模式不能複製到低線城市。」

外帶型小店比較適合中國現狀,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現在遊鴻達已經開始在北京籌備第4家店,他的模式有所改變,希望找一個帶空間的點位。遊鴻達最大的優勢在於供應鏈,因為有生豆貿易的背景,加上自有烘焙廠,他的豆子不僅成本低,還能優先拿到一些稀缺豆子。

現在豆子的銷售,已經在門店佔到了2成。他的新模式希望從豆子入手,想找個帶空間的門店,作為展示區,把家庭烘焙作為主推。通過教授一些咖啡愛好者烘焙、萃取的技術,銷售家庭烘焙設備、咖啡豆、磨豆機等。

從地產跨界來的遊鴻達,對咖啡的期望很高,他希望找到的是,能做成全國性連鎖品牌的模式。

遊鴻達希望找到全國連鎖的咖啡模式,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同期,長沙仰望咖啡的老闆李成漢,也有此意。他受制於門店的業績天花板,曾經嘗試增加三方供應的麵包,但銷量有限。因為這些麵包一不是手作沒有匠心、二不能吃飽,又發不了朋友圈。賣得不好情理之中。

「本身在餐飲行業,就是一個垂直的服務行業,外帶型咖啡店種類會更少,所以這不是一個好模式,跑道太窄了。就像我們現在,營業額穩定後很難增長了。」李成漢分析。

他在開店之初已經有了布局(隔壁的店鋪盤下來可以打通),現在運營穩定後,他在等,只要周圍有空餘的,他就要盤下來增加店鋪空間,加座位,上烘焙、周邊產品。

今年10月份,店租正好到期,嘿咖啡老闆劉厚軍果斷拿下樓下33平米的鋪位,在星巴克隔壁。

老闆劉厚軍表示:「我沒有選擇Manner的模式,也沒有選擇Seesaw的模式,我希望找到屬於小店的第三種模式。」

嘿咖啡的新店,設計了13個座位,定位為技術咖啡。

擴大門店增加座位,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從體驗上,一是大家來了能坐一坐,相互之間聊聊天,滿足社交。

從產能上,吧檯和座位區採用了2:3的比例,設置了5個工位,2臺咖啡機,一個2頭,一個3頭。出杯效率進入2倍速模式。

從核心競爭力上,冰咖啡是特色,吧檯留下5個冷櫃的位置,3個冷凍櫃2個冷藏櫃,想抄襲的門店,就得重新裝修,否則冰櫃都不夠用。

這樣一來,在顧客體驗提升的基礎上,產能大大提升。才能在成本、效率、體驗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

-04-

結語:在中國做咖啡連鎖,什麼模式更有未來?

在世界咖啡之都墨爾本,人手一杯咖啡,是向早晨「say hello」的必備方式。

而大街小巷的咖啡館,和國內的餐館很像,是咖啡+餐的模式。咖啡廳熙熙攘攘、吵吵鬧鬧,不適合自拍,也不適合拿著筆記本辦公,更少有人在這裡約會談心。

咖啡館就是柴米油鹽的一部分,是基本的日常需求之一。在辦公區,也同樣有不少小店模式,提供外帶和外送。在墨爾本打工一年的綠茉咖啡老闆表示:「大店和小店兩種模式都有,生活區大店主流,辦公區以小店居多」。

各個國家的咖啡模式不同,圖片來自Unsplash

再來看,咖啡文化發達的歐美日韓,據遊鴻達分析,「歐美還是以第三空間為主,而日本韓國臺灣等,人口密集度高的地方,外帶型小店很多,聚集在一線城市的地鐵口、商場、寫字樓,採用以價換量的模式賺錢。」

在青島TAYA CAF 老闆王學文看來:「我是喜歡星巴克的,或許咖啡最終的模式,就是星巴克的模式,那就是終極。咖啡和人生一樣,不說不錯,一說就是就是錯的。或許咖啡的意義就在於未知,和人生一樣。」

凡事無絕對,不管是大店模式還是小店模式,在現行市場環境下,優勢和劣勢都很明顯,到底什麼模式能夠打造出適合中國市場的連鎖咖啡品牌?還是個未知數。

來源:咖門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咖門

相關焦點

  • 瑞幸教會咖啡行業的事
    但咖啡市場的投入在繼續,新的開店計劃不斷宣布。2020 年喊出最響亮拓店口號的是麥咖啡。那年 11 月,麥當勞宣布將在未來 3 年布局 4000 家麥咖啡。進入中國市場並拿到騰訊投資的 Tim Hortons 宣布了 1500 家開店計劃。網際網路品牌連咖啡嵌入了中石化龐大的加油站網絡。主攻上海的獨立咖啡連鎖店 manner 也開始加速開店。
  • 誰打碎了星巴克的咖啡夢
    然而,當星巴克從西雅圖派克市場裡面的一家小店變身為聞名四海的「大腕」後,做著咖啡夢的星巴克開始飄飄然起來。充足的現金流、漂亮的財報、一路走高的股價,在這些成績面前,星巴克毫不猶豫地開始了大踏步擴張。甚至開始在食品、影視等領域尋求跨行業發展。於是,在曼哈頓一個並不寬敞的街角同時出現幾家星巴克已經不足為奇。
  • 專業人士說星巴克咖啡不好喝,星巴克咖啡豆的質量真的很差嗎?
    自在中國開設第一家分店以來,已有約4000家分店。咖啡產品之前基本涵蓋了各類咖啡,包括義大利咖啡、手工咖啡、虹吸咖啡、法式壓榨壺咖啡、冷萃咖啡和一些商店的特色咖啡(咖啡+茶、咖啡+葡萄酒等複合咖啡飲料)。左右隨著大量獨立咖啡館的興起,咖啡的生產技術越來越基於數據、更加精確、更加專業,「精品咖啡」的概念也逐漸興起。
  • 星巴克咖啡真的比麥當勞、肯德基的好喝嗎?有喝過這三家的嗎?
    星巴克無疑是目前國內咖啡連鎖店的頭號品牌,很多人都以喝一杯星巴克的咖啡為榮!但星巴克的咖啡就真的很好喝嗎?和肯德基、麥當勞的現磨咖啡相比,星巴克就一定好過它們嗎?其實三家品牌店用的咖啡豆都差不多,都是阿拉比卡咖啡豆,雖然同一豆種有好壞的區別,但星巴克的咖啡豆品質不見得比肯德基和麥當勞高!原因是星巴克在中國有2800多家門店,要想保持味道統一,咖啡豆的產量才是第一要求,品質肯定是第二位的!而且星巴克號稱採用深烘技術,深烘不就是快烤糊了嗎?烤糊了所有的咖啡口感肯定就統一啦呀!
  • 上海咖啡商戰「愈演愈烈」:咖世家擬於星巴克爭高下
    根據《上海商報》,目前全上海有100家左右的麥咖啡。根據大眾點評的統計,這一規模在2014年10月時僅次於星巴克和上島咖啡(超過110家)在上海的門店數。麥當勞中國對《新民周刊》透露,截止2014年底,麥咖啡在全國的數量超過800家,咖啡師4000多名。據悉,麥咖啡的咖啡師是一支專門招募的隊伍,需要接受不定期的進階培訓。
  • 「叫板」星巴克 咖世家下月入漢
    開店緊貼星巴克「我之前來漢考察市場,參觀了一些咖啡廳,多次接觸了武漢居民和在漢生活的外國人,發現他們的消費能力很強,具備較高的咖啡鑑賞能力。」昨日,悅達咖世家總經理、COSTA中國區運營總監邱子豹介紹,咖世家很早就計劃要來漢開店。隨著內地首個K11多元文化生活區落戶武漢,這也是讓咖世家進入武漢的最好時機。
  • 廈門老城區的這家10㎡小店,賣的涼皮也太與眾不同了……
    廈門老城區的這家10㎡小店,賣的涼皮也太與眾不同了…… 走吧,一起去鳳嶼路吃份卷涼皮吧 涼皮可不止能拌著吃 卷著吃的涼皮也別有一番風味 就在鳳嶼路上的這家10㎡小店 有位來自安徽蕭縣的90後小哥專做卷涼皮
  • 星巴克在世界各地的限定咖啡,中國這個你敢嘗試嗎
    星巴克在全球不同地區不同季節推出的限定飲料,總能引起社交平臺上的各種曬。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下,其他國家那些誘人的星巴克限定飲料。秘魯Alarrobina FrappuccinoAlarrobina是一種糖漿,由黑角豆樹的種子製成,風味獨特,而且只有秘魯找得到,星巴克把它拿來製作冰沙。
  • 星巴克中國正在失去「光環」?
    01 「第三空間」漸行漸遠,星巴克正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1999年,星巴克內地第一家門店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正式開業。與其在美國主打的平民消費不同,星巴克一進入中國就定位高端,一杯卡布奇諾的最低售價就要19元,而彼時北京的房價也才2000元/㎡。
  • 消費- 2017星巴克價格星巴克咖啡多少錢一杯
    星巴克這個品牌應該說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了,每當休閒時光星巴克絕對是消磨時間的好去處,但星巴克的咖啡也因價格貴而聞名,那麼2017星巴克價格多少呢?星巴克咖啡多少一杯?星巴克咖啡多少錢星巴克,誕生於美國西雅圖,靠咖啡豆起家,自1987年正式成立以來,從來不打廣告,卻在近20年時間裡一躍成為巨型連鎖咖啡集團,其飛速發展的傳奇讓全球矚目。旗下零售產品包括30多款全球頂級的咖啡豆、手工製作的濃縮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熱飲料、新鮮美味的各式糕點食品以及豐富多樣的咖啡機、咖啡杯等商品。這枚受歡迎的品牌2017星巴克價格會上調嗎?
  • 星巴克烘培工坊、藍瓶子…世界追捧的咖啡品牌都在這開店
    勝景加持,讓中目黑長年穩居「日本民眾最想居住的地區」排行榜前10位。   雖然去年筆者去中目黑的時候,沒有趕上櫻花季。不過,這裡的夏季,嫩葉抽出枝芽,目黑川河岸兩側是清脆的新綠。掩映在稀疏綠茵中,是各式各樣林立的咖啡店。
  • 瑞幸瘋長背後:中國咖啡需求快速崛起
    瑞幸截止 2019Q1 擁有 2370 家門店,2019 年計劃加速開店 2500 家。現階段瑞幸是開店驅動,實際單位消費者的購買量並無明顯增長,在未形成粘性前滲透率的邊際效益已有遞減趨勢。考慮到補貼。
  • 圖解|IPO定價17美元,瑞幸能讓中國人愛上喝咖啡嗎?
    瑞幸咖啡離上市又近了一步。5月17日,據美國媒體CNBC報導,瑞幸咖啡IPO發行價定在17美元/股,並將其IPO規模增至3300萬股。在此前公開的招股文件上,這家公司再次強調了「中國的咖啡市場潛力巨大」,自己顛覆性的新零售模式將進一步帶動國內的咖啡消費。
  • DunkinDonuts成星巴克最大競爭對手 每年賣10億杯咖啡
    像肯德基、麥當勞一樣擁有超過50年以上歷史的餐飲連鎖品牌確實不多,這家賣甜甜圈的咖啡品牌Dunkin』 Donuts在品牌歷史發展中,幾經波折、不斷改革,終於成為星巴克的最大競爭對手。   1950年,在美國波士頓開了第一家店;1963年,全美開滿100家門店;1970年,走向海外市場,在日本開了第一家店……   2008年品牌進入中國市場,中文名叫「唐恩都樂」 ,拓展速度一般般,目前已有31家店,其中北京16家、上海6家、瀋陽9家。2015年,品牌曾宣布未來20年要開出1400家門店的拓展計劃。
  • 號稱史上最全:2016全國餐飲店開店計劃大曝光
    上井日本料理  魔都人氣日料,創立14年,已開近30店,2016計劃開2家。   桂滿隴  「桃花源」意境+船場景的杭幫料理,已在上海開出超人氣的3店,2016繼續深耕魔都,預計開店個位數。 CVC接盤後,要重崛起,2016正發力西南及東北,預計開店個位數。   外婆家  快時尚餐飲店標杆,2016計劃開8-10家店,依然以長三角為核心布局。   度小月  臺南料理小吃店,已開7家店,2016計劃開10家店,以上海及華北為主。
  • 這還是我認識的星巴克嗎?
    ▲ 星標這個公眾號,據說食運會變好,還會瘦和我一起去認識星巴克臻選咖啡吧!還有芝華士調酒大賽冠軍調的雞尾酒我們一起去喝一個不?過去的二十年裡,星巴克在中國年輕人眼中,從仰望變成生活日常。星巴克一直都在,或許不會每天都喝,但總有些時候,你會記得它的方便和它的好。
  • 咖啡還在喝速溶的?日本研發「咖啡膠囊」,在家也能喝到星巴克
    咖啡還在喝速溶的?日本研發「咖啡膠囊」,在家也能喝到星巴克無論在電視中,還是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外國人十分鐘愛咖啡,無論何時都可以看見他們在喝咖啡,外國人對咖啡的熱愛程度遠超於國人對奶茶的熱愛。但咖啡可比奶茶健康多了,它不僅可以消腫提神,還可以解壓,也正因如此,咖啡也逐漸成為國人的新寵。尤其是星巴克、瑞幸等咖啡店的增設,更加為國人提供了方便。咖啡獨特的香味通過刺激人們的神經中樞,從而起到提神醒腦的作用,進而讓人們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工作,為此咖啡成為了驅趕困意的首選飲料。
  • 美國版數字報-咖啡燙傷顧客 星巴克賠10萬美元
    美國佛羅裡達州一名女子被一杯蓋子突然脫落的星巴克咖啡嚴重燙傷,陪審團要求這家連鎖咖啡巨頭賠償10萬美元(約合68.8萬元人民幣
  • 6塊/杯被鄙視,一杯咖啡究竟該賣多少錢?
    陳單奇說,很多都是參考星巴克的價格,當星巴克錨定這個價格區間後,不管是什麼品牌,都是這個價格帶。 其實在有咖啡文化的國家,日常咖啡沒有這麼貴。以全自動咖啡機或膠囊咖啡為主,提供便利,口感和精緻程度會差一些,但這樣的咖啡基本都在人民幣10元以內,甚至不少地方的卡布能做到人民幣4塊錢左右。
  • 又一家咖啡品牌進駐中國,這次是日本的Doutor Coffee
    此前,在今年2月13日,日本另一家網紅咖啡% Arabica也是在上海開設了自己在中國內地的首家門店,開業當天現場人氣爆棚,店外大排長龍。 依靠著低價格、優質量、多樣化、便攜帶(在便利店也能買到它家的可攜式咖啡)、環境優等特點在日本脫穎而出,其主打低價高品質的咖啡及許多特色的甜點小食。其中推出後廣為人知並大受喜愛的千層蛋糕就是Doutor Coffee的首創。 說起做咖啡的初衷,鳥羽博道表示「想要給消費者提供價格上沒有負擔而又好喝的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