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中國開設第一家分店以來,已有約4000家分店。咖啡產品之前基本涵蓋了各類咖啡,包括義大利咖啡、手工咖啡、虹吸咖啡、法式壓榨壺咖啡、冷萃咖啡和一些商店的特色咖啡(咖啡+茶、咖啡+葡萄酒等複合咖啡飲料)。
左右隨著大量獨立咖啡館的興起,咖啡的生產技術越來越基於數據、更加精確、更加專業,「精品咖啡」的概念也逐漸興起。在這個時候,星巴克咖啡豆質量很差,星巴克咖啡嘗起來像藥,對星巴克咖啡不屑一顧的話語開始從咖啡圈傳開,甚至「焦巴克」等反對星巴克咖啡味道的口號也出現在美國中。
為什麼星巴克咖啡豆被認為難以忍受?
1、大多數咖啡豆屬於「商業級別」
咖啡豆的質量大致可分為三類:優良級、商業級和不合格咖啡豆。專業機構會根據咖啡豆的杯試味道,給咖啡豆相應的分數和等級。
(1) 優質咖啡豆:80.0-100.0分
對於「精品級別咖啡豆」,得分超過80分的咖啡豆是咖啡豆等級的頂端,屬於「珍品」。產量很少,但味道很好。他經常用於咖啡師、大多數獨立咖啡館和一些商業連鎖咖啡企業的競爭中。
(2) 商業咖啡豆:50.0-79.9分
「商業級別的咖啡豆」的分數,69.9-79.9,可以導出。雖然他也是一種商業咖啡豆,但僅限於國內使用,不能出口。
商品級咖啡豆的產量遠高於精品咖啡豆,風味也不如精品咖啡豆細膩。在連鎖咖啡企業和一些速溶咖啡企業中普遍使用。
(3) 不合格咖啡豆:50.0分以下
「不合格咖啡豆」嚴禁出口和銷售,一般由咖啡農自己食用。
還記得美國一家咖啡組織評價:星巴克咖啡豆,大部分在75分到80分之間,還有一些咖啡豆在80分以上。也就是說:星巴克中使用的咖啡豆大部分屬於商業咖啡中得分較高的咖啡豆,還有一小部分咖啡豆的質量分數在80分以上。
星巴克的商店大致可分為普通商店、洗手商店、臻精選商店和麵包店,咖啡豆的使用等級也有所提高。其中普通店和洗手店數量最多,使用的咖啡豆等級自然較低;臻有大量精選店,部分受季節限制的咖啡豆質量仍然很好;之前北京和上海分別有一家麵包店,所用的咖啡豆都是精品咖啡豆。
因此絕大多數消費者接觸的是普通店和洗手店,咖啡豆的質量自然較低。你可以去嘗嘗烤箱裡手工煮的咖啡豆,雖然價格昂貴,但質量仍然很好。
2、星巴克咖啡師的專業技能普遍較低
星巴克的咖啡培訓有自己的體系,不同於SCAA或SCAE咖啡系統。
因此當專業咖啡師看到「五秒燜蒸」時,他們會認為星巴克不專業,一旦他們開始認為是不對的,只要後來的咖啡味道稍有不妥,就會認為是不好喝的,畢竟工匠是非常執著的。實際上,這是5秒,這是星巴克咖啡團隊經過大量測試後獲得的,一是為了方便咖啡師的操作;二是在操作簡單的同時,使咖啡的味道不那麼糟糕。
然而大多數星巴克咖啡培訓只是教你「做什麼、怎麼做」,並沒有解釋「為什麼要這麼做」太多。一旦被專業的咖啡師問到,大多數星巴克咖啡師很難專業地回答。咖啡的口味因人而異,星巴克有很好的咖啡師,但人數實在太少了。
為什麼星巴克所有商店都不使用優質豆?
既然星巴克中的一些商店使用優質咖啡豆,為什麼不在所有商店更換商業咖啡豆並使用優質咖啡豆呢?
1、成本高,品味差匹配度
優質咖啡豆和商業咖啡豆的價格差距很大。一公斤星巴克濃縮咖啡豆的成本約為30元左右,獨立咖啡館使用的一公斤優質咖啡豆的成本幾乎是100元。星巴克每年使用的咖啡豆數量巨大,一旦所有的商業咖啡豆都被高品質的咖啡豆取代,成本將大大增加。
這家星巴克店主要由新鮮磨碎的義大利咖啡製成,這是一種混合了牛奶和糖漿的咖啡,他能嘗到咖啡的苦味和牛奶或糖漿的甜味。優質咖啡豆的風味是基於高質量的酸度和甜度,如果加太多的牛奶和糖漿,咖啡就會無味。
2、高品質咖啡豆的產量很小,很難在全球範圍內供應
優質咖啡豆的年產量很小,產量每年都有波動。因為咖啡樹水平越高,抗病性越差,在自然災害等自然災害面前,產量就會急劇下降。
因此每年星巴克都會購買一些高質量的咖啡豆,供全球或地區使用,比如季節限制的咖啡豆,以及臻商店和麵包店使用的絕大多數咖啡豆。
進入咖啡行業以來,我們經常從專業人士和消費者那裡聽到「星巴克咖啡很差,太難喝了」和等字眼,大多數都不會給你解釋的機會。
無論使用什麼樣的咖啡豆和技術,咖啡最終都是一種飲料。星巴克的咖啡豆沒有預期的那麼糟糕,星巴克的咖啡飲料也沒有傳說中那麼糟糕。咖啡怎麼樣?決定因素不是權威的評價和專業人士的感受,而是市場和消費者。
獨立咖啡店「七虧二平一盈利」重視咖啡豆的質量和咖啡師的技能,但星巴克的卻生意越來越好,開店越來越多,利潤也越來越高。
我認為,與其糾纏於咖啡豆的品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反思的問題!咖啡店生存和盈利的基本邏輯是什麼?只是一個品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