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氣體行業專題報告:電子工業「血液」,國產化勢在必行

2021-01-08 未來智庫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特種氣體概況

工業氣體:工業「血液」

工業中,把常溫常壓下呈氣態的產品統稱為工業氣體。工業氣體是現代工業的基礎原材料,在國民經濟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工業氣體行業原材料是空氣、工業廢氣、基礎化學原料等,其上遊行業是氣體分離及純化設備製造業、基礎化學原料行業、壓力容器設備製造業等。下遊領域包括集成電路、液晶面板、LED、光纖通信、光伏、醫療健康、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行業以及冶金、化工、機械製造等傳統行業,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有著戰略性的支持作用,因此被喻為「工業的血液」。

根據製備方式和應用領域的不同,工業氣體可分為大宗氣體和特種氣體,大宗氣體主要包括氧、氮、氬等空分氣體及乙炔、二氧化碳等合成氣體,特種氣體品種較多,主要包括電子特種氣體、高純氣體和標準氣體等。

特種氣體:現代工業「糧食」

特種氣體是工業氣體中的一個新興門類,是隨著近年來國防工業、科學研究、自動化技術、精密檢測,特別是微電子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20 世紀 80 年代,電子產業的興起推動特種氣體的需求提高,外資開始通過收購、新設等方式建立氣體公司進入中國氣體市場,向國內氣體用戶提供氣體產品,隨著氣體供應商供氣模式的引入,國內企業原有的氣體車間、氣體廠和供氣站等紛紛發展為獨立的氣體公司,國內特種氣體市場逐步發展起來。

從應用領域劃分,特種氣體主要有電子氣體、高純氣體和標準氣體三種,廣泛應用於電子半導體、化工、醫療、環保和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其中,電子氣體是指用於半導體及其它電子產品生產的氣體,目前,我國電子氣體品種基本齊全,但數量和質量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較大差距;高純氣體通常指利用現代提純技術能達到的某個等級純度的氣體,對於不同類別的氣體,純度指標不同,大多用於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及分離器件、光電子等高科技領域;標準氣體嚴格意義上應稱為標準校正氣體,是一種高度均勻,穩定性良好和量值準確的氣體,可分為單元標準氣體和多元標準氣體,目前標準氣基本滿足了我國石油、化工、環保、傳感器校核等諸多領域的需求,但對活性較強的標準氣,國內尚無法徹底解決量產問題。

在 2018 年我國特種氣體年銷售額中,電子行業約佔 41%,石油化工約佔 39%,醫療環保約佔 10%,其它約佔 10%。

電子氣體:電子工業「血液」

廣義的「電子氣體」指可用於電子工業生產中使用的氣體,是最重要原材料之一,狹義的「電子氣體」特指可用於電子半導體領域生產的特種氣體。電子氣體可以分為電子特種氣體和電子大宗氣體。電子氣體在電子產品製程工藝中廣泛應用於離子注入、刻蝕、氣相沉積、摻雜等工藝,被稱為集成電路、液晶面板、LED 及光伏等材料的「糧食」和「源」。

電子氣體地位日益凸顯

近年來,隨著電子工業的快速發展,電子氣體在半導體行業中的地位日益凸顯。在微電子、光電子器件生產過程中,從單個晶片生成到最後器件的封裝,幾乎每一步、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電子氣體,在不同的電子應用領域中,電子特種氣體和電子大宗氣體的成本佔比略有不同。其中,集成電路領域,電子特種氣體和電子大宗氣體各自佔比50%。電子氣體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半導體器件性能的好壞。電子氣體純度每提高一個數量級,都會極大地推動半導體器件質的飛躍。

電子氣體是僅次於大矽片的第二大市場需求半導體材料,電子氣體在 2016 年的半導體材料市場佔比達 14%。隨著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電子氣體市場也隨之增長。

電子特種氣體的下遊應用領域主要為電子半導體領域,具體又分為光伏、光纖通信、LED、液晶面板和集成電路,電子特氣市場需求與下遊產業景氣度關聯度較高。2018 年中國集成電路、顯示面板、光伏三大下遊對電子特氣的需求佔比超過 90%。

電子特氣在電子產業的應用

1)電子氣體在集成電路領域的應用

特種氣體是半導體材料製造過程不可缺少的基矽性支撐材料,處於半導體產業鏈的上遊,被稱為半導體的「源」,主要應用於薄膜、刻蝕、摻雜、氣相沉積、擴散等工藝。

化學氣相沉積(CVD):是通過氣體混合的化學反應,在矽片表面沉積一層固體膜的工藝,通常包括氣體傳輸至沉積區域、膜先驅物的形成、膜先驅物附著在矽片表面、膜先驅物粘附、膜先驅物擴散、表面反應、副產物從表面移除、副產物從反應腔移除等八個主要步驟。化學氣相沉積常用的特種氣體包括:SiH4、DCS、TCS、SiCl4、TEOS、NH3、N2O、WF6、H2、O2。

刻蝕:是採用化學和物理方法,有選擇地從矽片表面去除不需要的材料的過程,刻蝕的目的是在塗膠的矽片上正確地複製掩膜圖形,可分為溼法刻蝕和幹法刻蝕。矽片的刻蝕氣體主要是氟基氣體,包括 CF4、CF4/O2、SF6、C2F6/O2、NF3 等,但由於其各向同性,選擇性較差,因此改進後的刻蝕氣體通常包括氯基(Cl2)和溴基(Br2、HBr)氣體。鋁和金屬複合層的刻蝕通常採用氯基氣體,如 CCl4、Cl2、BCl3 等。

摻雜:是將需要的雜質摻入特定的半導體區域中,以改變半導體電學性質,形成pn 結、電阻、歐姆接觸等。常用的三價摻雜氣體有 B2H6、BBr3、BF3 等,常用的五價摻雜氣體有 PH3、POCl3、AsH3、SbCl5 等。

2)電子氣體顯示面板領域應用

薄膜電晶體(TFT)和液晶顯示器(LCD)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低輻射、低耗電量、全彩化、速度快、對比度和亮高、屏幕觀察角度大、解析度高等優點,是目前主流的平面顯示設備。TFT/LCD 的生產包括 TFT 陣列(包括薄膜、光刻、刻蝕)、彩色濾光片(包括黑矩陣膜、紅綠藍膜、透明導電層)、面板、模組等工序。薄膜工序,通過化學氣相沉積,在玻璃基板上沉積 SiO2、SiNx、a2Si、n 型 a2Si 薄膜,使用的特種氣體有 SiH4、PH3、NH3、NF3 等;幹法刻蝕工序,在等離子氣態氛圍中選擇性腐蝕基材,通常採用 SF6、HCl、Cl2 等氣體。

3)電子氣體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太陽能電池分為晶體矽太陽能電池和薄膜太陽能電池,薄膜太陽能電池分為非晶矽(a-Si)薄膜和非晶/微晶矽(a-Si/μc-Si)疊層薄膜。晶體矽電池片生產中的擴散工藝用到 POCl3 和 O2,減反射層 PECVD 工藝用到 SiH4、NH3,刻蝕工藝用到 CF4;非晶矽太陽能電池在 LPCVD 沉積 TCO 工序用到 DEZn、B2H6;非晶/微晶矽沉積工序用到 SiH4、PH3/H2、TMB/H2、CH4、NF3 等。

下遊需求旺盛,引領特氣行業高增長

下遊產業發展迅速,引領特氣行業高增長

我國特種氣體行業在 2006 年後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廣泛應用於集成電路、顯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纖光纜、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環保和醫療等新興產業領域,在《十三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產業政策的推動下,特種氣體的下遊產業迅速發展,同時產業創新、技術迭代帶來新工藝和新產品等,不僅在規模上增加了特種氣體的需求,也進一步拓寬了特種氣體的應用領域,不斷產生新的特種氣體產品需求。

1)半導體行業:產業鏈向國內轉移,市場持續增長

半導體產業向國內轉移。從區域分布看,根據 WSTS 統計數據,亞太地區市場規模佔全球市場的比例不斷提高,亞太與日本市場合計約佔全球半導體市場的 70%左右,2017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為 4122.21 億美元,同比增長 21.6%,2018 年全球半導體市場保持增長勢頭,市場規模達到 4779.4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5.90%;從晶片銷售額看,根據 WSTS 發布的數據,2016 年中國半導體消費額 1075 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32%,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市場。隨著國內製造業環節快速發展,以及國內巨大的消費市場和勞動力人口優勢,半導體產業將加快向國內轉移,世界市場份額不斷向中國集中。

半導體行業持續增長。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近年來增速平穩,2012-2018 年複合增速 8.23%。其中,中國大陸集成電路銷售規模從 2158 億元迅速增長到 2018 年的 6531億元,複合增速為 20.27%,遠超全球其他地區,全球半導體產業加速向大陸轉移。2014年國家發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並設立了投資產業基金,根據規劃我國集成電路銷售額平均增速將保持在 20%,因此半導體集成電路電子用氣市場規模有望快速增長。

2)顯示面板行業:尺寸大型化發展,市場平穩增長

全球顯示面板行業穩定增長。全球平板顯示產業保持平穩增長,業態發展呈現尺寸大型化、競爭白熱化、轉移加速化和產品定製化等特點,受益於電視平均尺寸增加以及大屏手機、車載顯示和公共顯示等需求的拉動,根據 IHS 預測,2016 年-2025 年全球新型顯示面板需求面積的 CAGR 預計將達 4%,到 2025 年增長至 2.66 億平方米。

我國面板顯示行業市佔率不斷提升。受益於國家政策的支持,我國面板顯示行業逐漸發展起來,在全球的市佔率也逐步提高,2011 年中國大陸大尺寸面板佔全球比例約為 1%,經過多年的發展,2018 年上升至 42%,大尺寸面板產能為 78.9 百萬平方米/年,預計 2020 年達到 125.9 百萬平方米/年。

LCD 市場,近年來我國面板廠商繼續加快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建設與投產,2019-2021 年將有 8 條產線陸續投產,合計產能超過 6000 萬平方米,預計到 2021 年中國將佔到全球 58%的市場份額。在 OLED 市場方面,目前是韓國佔據主導地位,但國內面板廠商近年來不斷提高 OLED 技術,同時加快布局 OLED 生產線。預計未來國內 OLED面板產能將會得到快速的釋放,據 DSCC 預測,中國 OLED 面板市場份額到 2025 年將會快速增長至 43%。

3)光伏行業:國家政策支持,市場快速增長

中國光伏產業起步較晚但呈現迅速發展的勢頭。2010 年後,在歐洲經歷光伏產業需求放緩的背景下,我國光伏產業迅速崛起,成為全球光伏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2018年全國新增光伏併網裝機容量達到 44GW,同比下降 17%,累計光伏裝機併網容量超過174GW,2019 年,我國新增光伏併網裝機容量達到 30.1GW,同比下降 32.0%,累計光伏併網裝機量達到 204.3GW,同比增長 17.1%,儘管在政策調整下,整體光伏市場有所下滑,受益於海外市場的增長,我國光伏產業規模穩步擴大、技術創新不斷推進、出口增速不斷提升。自 2013 年至 2019 年我國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均為全球第一,預計 2020年光伏新增裝機量超過 35GW,較 2019 年有所回升,累計裝機有望達到約 240GW。

氣體市場持續發展

全球工業氣體市場近年來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2018 年全球工業氣體市場規模約為 1220 億美元。目前,全球工業氣體需求的主要市場仍然是北美和歐洲,但增速顯著放緩;亞太地區近年來發展很快,已成為拉動全球市場增長的主要引擎。

我國工業氣體行業在 80 年代末期已初具規模,到 90 年代後期開始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工業氣體行業發展迅速,市場規模由 2010 年的 410 億元上升至 2018 年的 1350億元,2010-2018 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 16.05%。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工業氣體消費量還處在較低水平,根據 2018 年的人均工業氣體消費量統計,我國的人均工業氣體消費只有美國的 1/26,不足西歐與澳洲的 1/20,與南美和東歐國家也有較大差距,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新興分散用氣市場逐漸興起。工業氣體市場較為複雜,可大致分為大宗集中用氣市場和新興分散用氣市場,其中大宗集中用氣市場主要是傳統行業,包括冶金、煉化和煤化工等,對氣體需求品種單一且使用量巨大,而新興分散用氣市場主要是高新技術產業,包括電子製造、光伏和生物醫藥等。鋼鐵、化工等傳統大宗用氣市場規模相對較為穩定,用氣品類也較為單一,新興分散零售市場用氣數量和種類在工業氣體應用中佔比越來越高,由 2007 年佔比 40%提升至 2015 年 52%,有逐漸超過傳統行業用氣市場需求的趨勢。

全球特種氣體行業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全球特種氣體市場規模由 2010 年 200 億美元增長至 2018 年 421 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9.75%。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數年全球特種氣體市場規模將以年均 9%的速度增長,預計 2024 年全球特種氣體市場規模將達到 706 億美元。從地區分布來看,美洲是全球特種氣體市場規模最大的地區,佔比約為 45.17%,其次為歐洲、中東和非洲市場佔比 31.40%,亞太地區佔比最小為23.43%。預計至 2020 年,亞太地區特種氣體需求增長最快,市場規模將達到 168 億美元,所佔比重提升至 25.80%;美洲地區需求增長有所放緩,市場規模為 253 億美元,佔比降至 38.90%。

我國特種氣體行業市場規模呈現穩定上升趨勢。特氣行業市場規模由 2010 年118.14 億元增長至 2018 年 296.49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12.19%,預計未來五年我國特種氣體市場持續增長,2019-2024 年特種氣體市場增速可以達到 12%左右,2024 年市場規模中性預測可達 1087 億元,保守預計將達到 915 億元。

我國電子特種氣體市場規模保持快速發展。電子特氣市場規模由 2010 年 38.99 億元增長至 2018 年 121.56 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 15.21%,電子特氣市場規模佔我國特氣市場規模的份額也在逐步提升,2018 年佔比達到 20.8%。從細分領域來看,應用於半導體領域的電子特氣市場規模佔比不斷提高,2018 年半導體領域需求市場規模達 85億元。2014 年《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提出到 2020 年集成電路全行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速超過 20%,隨後國家出臺一系列相關產業政策支持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未來集成電路行業將持續保持增長,預計到 2024 年我國電子特氣市場規模將會達到 230億元。

外企寡頭壟斷,國產化勢在必行

行業具有較高的進入門檻

特氣行業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特種氣體在其生產過程中涉及合成、純化、混合氣配製、充裝、分析檢測和氣瓶處理等多項工藝技術,以及客戶對純度、精度等的高要求,對行業的擬進入者形成了較高的技術壁壘。除較高的技術壁壘外,特種氣體行業還存在著客戶認證壁壘、資金壁壘、市場壁壘、資質壁壘以及人才壁壘,因此,由於行業較高的進入門檻,我國高端特種氣體市場一直被幾家外資氣體巨頭公司所佔據,雖然在傳統及中低端產品方面,我國已經形成了規模優勢,但在高端氣體尤其是特氣方面,我國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外企寡頭壟斷,市場高度集中

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兼併收購,全球工業氣體市場多頭壟斷的市場格局。2018 年 10月 23 日,德國林德集團官方宣布與美國普萊克斯集團完成對等合併,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氣體業務供應商,合併後三大氣體巨頭林德集團、液化空氣、空氣化工佔據全球工業氣體外包市場 76.71%的份額,市場高度集中。

全球半導體用電子氣體市場中,2018 年,空氣化工、林德集團、液化空氣和大陽日酸等四大公司控制著全球 90%以上的市場份額,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在國內市場,海外四大氣體巨頭控制了我國電子特氣市場 88%的份額,國內氣體公司市場份額合計僅佔 12%,國內企業佔比較低。國內電子氣體起步較晚,在技術上與國外有一定差距,目前一些電子氣體實現了國產化,如超純氨、氧化亞氮、氟碳類氣體等,但包括氦氣在內的大多數電子氣體仍以進口為主,未來我國電子氣體進口替代空間較大。

政策大力支持,國產化勢在必行

國家產業政策支持助推行業快速發展。特種氣體作為關鍵性材料,應用廣泛,特別是在集成電路、顯示面板、光伏能源和光纖光纜等新興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近年來特氣行業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和財政部等多部門相繼出臺多部新興產業相關政策,均明確提及並部署了氣體產業的發展,並且對於特種氣體確立了其新材料產業屬性,有力推動了氣體產業的發展。

國內特種氣體發展的初期由於技術、工藝、設備等多方面差距明顯,產品大多依賴進口。從特種氣體進出口金額來看,我國進口金額遠遠大於出口金額,2017 年,我國特種氣體進口金額為 125.85 億美元,出口金額為 8.57 億美元。隨著技術的逐步突破,國內氣體公司在電光源氣體、雷射氣體、消毒氣等領域發展迅速,但與國外氣體公司相比,大部分國內氣體公司的供應產品仍較為單一,用氣級別不高,尤其在集成電路、顯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纖光纜等高端領域,相關特種氣體產品主要依賴進口。隨著國內這些下遊新興產業的技術更迭和快速發展,而且特種氣體作為危險化學品,產品包裝、運輸有嚴格的規定,相較於國外企業,國內特種氣體企業物流成本更低,供貨更及時,同時國內產品價格具有明顯的優勢,因此,特種氣體國產化是未來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我國特種氣體市場中,國內氣體企業雖然數量眾多,但普遍規模較小,且一般為區域性企業,截至 2017 年底,我國特種氣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達到 211 家,較上年增加 4 家,保守估計 2018 年我國特種氣體企家數量為 225 家。國內主要企業有中船重工七一八所、黎明化工研究院、綠菱氣體、金宏氣體、南大光電和華特氣體。儘管與國際氣體公司相比,國內氣體公司在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仍有差距,但在技術不斷突破、國家政策大力扶持、下遊市場發展迅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加上國內企業擁有的國際企業無法比擬的低成本、貼近客戶、反應靈活等優勢,國內氣體企業的競爭力將不斷增強,市場份額有望擴大。

相關企業分析

華特氣體:特種氣體國產化先行者

核心技術打破特氣進口制約,訂單實現增長。廣東華特氣體股份有限公司創建於1999 年,主營業務以特種氣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核心,以普通工業氣體和相關氣體設備與工程業務為輔。公司的特種氣體產品至今已有約 230 餘種,率先實現了包括高純四氟化碳、高純六氟乙烷、光刻氣、高純二氧化碳等近 20 種產品的進口替代,是中國特種氣體國產化的先行者。同時,公司向下遊半導體客戶持續導入新產品以及下遊客戶開始擴產,如中芯國際的寧波中芯、中芯南方、紹興中芯等多條產線量產,華虹宏力無錫生產線量產,長江存儲、華潤微電子重慶生產線擴產,特種氣體從此類半導體領域的老客戶中的銷售收入將實現增長。

客戶資源優質,境內外業務兼顧。公司擁有國內一線客戶,進入國際半導體供應鏈。公司的客戶可分為為終端客戶和氣體公司,終端客戶以集成電路等半導體領域為主,主要包括中芯國際、華虹宏力、華潤微電子等國內知名客戶等;氣體公司客戶以海外大型氣體公司為主,包括液化空氣集團、普萊克斯集團、大陽日酸株式會社、林德集團等。公司注重海外業務的拓展,是國內最早從事氣體進出口業務的氣體企業之一,在氣體出口規模上處於國內領先地位。2016-2018 年,公司的境外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 1.50 億元、1.32 億元、1.60 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23.10%、16.90%、19.76%。

產能陸續投放,保障公司發展。華特氣體於 2019 年底在科創板上市,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 3000 萬股,計劃募集資金 4.5 億元,公司擬投資 3.48 億元用於氣體中心建設及倉儲經營項目,根據測算,項目達產後可新增營收 3.32 億元,內部收益率為 18.25%,投資回收期為 7.58 年。公司擬投資 0.9 億元開展電子氣體生產純化及工業氣體充裝項目。根據測算,本項目建設期為 36 個月,項目達產後可新增營收 1.73 億元,項目內部收益率為 21.29%,投資回收期為 6.43 年。此外,公司還擬投資智能化運營項目提升公司智能化管理水平、運營效率及產品安全性水平,補充流動資金以增強公司的運營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昊華科技:電子特氣行業領軍者

重組 11 家化工研究院實現整體上市。公司的前身天科股份,以碳一化學技術及催化劑的生產銷售為主營業務,於 2001 年 1 月在上交所掛牌上市,2018 年,公司收購晨光院、黎明院、西北院、光明院、曙光院、瀋陽院、海化院、大連院、錦西院、株洲院和北方院 100%股權,公司業務範圍及結構實現拓展、優化,從以提供技術服務為主導的業務模式轉變為以產品、研發、生產及銷售一體化發展的經營模式,主營業務為氟材料、特種氣體、特種橡塑製品、精細化學品和技術服務五大板塊。重組後公司轉型升級為先進材料、特種化學品及創新服務提供商。2019 年 6 月,公司更名為昊華科技。

電子特氣技術領先企業。公司子公司黎明院是最早從事六氟化硫研發的企業,亦是國內僅有的高純度六氟化硫研製企業。三氟化氮主要應用於半導體工業的氣體清洗劑,液晶顯示行業的蝕刻劑和太陽能電池製造業的蝕刻和清洗氣體。公司與京東方等下遊領先企業建立了穩固合作關係,是國內領先三氟化氮供應商。此外,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硒化氫和綠色四氧化二氮等,已成功實現進口替代,在細分軍品領域內,具有領先優勢。光明院是是我國重要的特種氣體研究、生產基地,承擔過多項國家各類科技項目。主要產品包括綠色四氧化二氮、高純硒化氫、高純硫化氫、二氧化碳-環氧乙烷混合氣、標準混合氣體。光明院曾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協作配套工作、「嫦娥工程」等項目做出貢獻,在國防化工新材料、半導體集成電路、氣體分析具有行業領先優勢。

重組後公司業績保持增長。2018 年為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之年,公司全年營業收入達到 41.82 億元,營收的大幅增長來源於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等 11 家公司併入報表,同口徑下營業收入較 2017 年度增長 14.7%。2019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47.01 億元,同比增長 10.55%;歸母淨利潤 5.25 億元,同比下降 0.75%。公司營收結構中,氟材料、精細化學品和特種橡膠產品三者合計佔營收比例超過 90%,特種氣體佔營收比例不斷提升,由 2018 年佔比 7.75%提升至 2019 年 8.91%。

金宏氣體:國內氣體行業民營龍頭

華東地區重要的特種氣體和大宗氣體供應商。公司成立於 1999 年,2014 年在新三板上市,2020 年公司終止新三板掛牌,在科創板上市。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氣體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環保集約型綜合氣體供應商。公司目前已初步建立品類完備、布局合理、配送可靠的氣體供應和服務網絡,能夠為電子半導體、醫療健康、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行業客戶提供特種氣體、大宗氣體和天然氣三大類 100多個氣體品種。根據中國工業氣體工業協會的統計,2017-2018 年公司銷售額連續兩年在協會的民營氣體行業企業統計中名列第一。

研發能力突出,擁有優質客戶資源。公司目前擁有 150 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 32項,主導或參與制定多項國家標準,擁有氣體行業中唯一專注於電子氣體研發的國家企業技術中心、CNAS 實驗室,多次承擔國家科技部火炬項目。公司與國內電子半導體領域的眾多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例如集成電路行業的聯芯集成、華潤微電子、華力微電子、矽品科技、士蘭微等,液晶面板行業的京東方、三星電子等,LED 行業的三安光電、聚燦光電、乾照光電、華燦光電等,光纖通信行業的亨通光電、富通集團、住友電工,光伏行業的通威太陽能、天合光能、隆基股份等。

與外資企業錯位競爭。公司目前的供氣模式以零售供氣為主,中小型現場制氣為輔,氣體品種較全,超純氨、高純氧化亞氮等特種氣體品質已達到進口替代水平。相比於外資氣體企業以大型現場制氣為主的供氣方式,公司銷售的瓶裝氣、儲槽氣可較好地滿足廣大中小型企業的用氣需求,從而在細分市場與外資企業形成錯位競爭優勢。

募投項目提升公司競爭力。公司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不超過 12108.34 萬股人民幣普通股,募集資金用於投資「張家港金宏氣體有限公司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用高純氣體項目」、「蘇州金宏氣體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項目」、「年充裝 392.2 萬瓶工業氣體項目」、「年充裝 125 萬瓶工業氣體項目」、「智能化運營項目」和「發展與科技儲備資金」六個項目。募投項目建成後,公司的工業氣體充裝產能和研發生產能力將大大提高,智能化和安全性水平也將得到提升,有助於公司搶佔市場先機,同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公司市場佔有率。

和遠氣體:華中知名民營專業氣體企業

華中地區知名民營專業氣體企業。公司致力於各類氣體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以及工業尾氣回收循環利用,公司經營的主要氣體可大致分為三類:普通氣體、特種氣體以及清潔能源。主要滿足化工、食品能源、照明、家電、鋼鐵、機械、農業等基礎行業和光伏、通信、電子、醫療等新興產業對氣體和清潔能源的需求。目前,公司銷售服務網絡覆蓋湖北全境並輻射華中地區,是華中地區知名的綠色環保型綜合氣體專業供應商。

差異化技術路線打造公司獨特競爭力。公司除了以空分氣體的生產與銷售為業務核心體系外,率先將氣體分離技術應用於以工業尾氣回收循環再利用為核心的環保產業,並成功實施了「興發集團離子膜燒鹼尾氫回收提純」、「三寧合成氨馳放氣尾氣回收」、「烽火科技尾氦提純循環利用」、「新疆晶科單晶矽氬氣尾氣回收循環再利用項目」等一系列項目。為客戶低成本、有效的解決了危廢處理,形成資源的循環再利用,同時為公司在工業尾氣回收領域建立起良好的品牌效應,拓展了市場空間,在市場上形成了有別於其他氣體公司的獨特競爭力。

擁有優質客戶資源。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華中地區各個行業積聚了一批優質的客戶。其中工業氣體客戶包括興發集團、烽火通信、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晶科能源、武鋼氣體、三寧化工等上市公司和國內知名企業;食品級液氮客戶包括頂津食品、紅牛飲品、百事食品、伊利乳業、匯源果汁、銀鷺集團等多家知名食品企業;醫用氧客戶包括武漢兒童醫院、宜昌市中心醫院等大型醫療機構。與這些優質客戶長期互信的合作,使公司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從而不斷的提升市場佔有率,持續保持區域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業績持續增長。公司營業收入保持穩定增長,2019 年公司營業收入為 6.66 億元,同比上升 6.57%,歸母淨利潤為 0.85 億元,同比上升 12.17%,其中,公司營收主要貢獻來源為普通氣體,佔比超過 65%。特種氣體佔主營業務收入比例不斷提升,佔比由 2016年 6.55%上升至 2019 年 7.82%,2019 年特氣營業收入為 5208.91 萬元。

雅克科技:半導體新材料龍頭企業

半導體新材料龍頭企業。江蘇雅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1997 年,2010 年 5 月於深交所上市。公司以阻燃劑業務為基礎,2018 年,公司通過外延併購,成功切入半導體封裝材料領域、電子特氣領域、IC 材料等領域,逐步發展成為以新型複合材料和半導體材料為發展核心的綜合型企業。目前,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包括有機磷系阻燃劑業務、LNG 用保溫絕熱板材業務、矽微粉業務、半導體化學材料業務以及電子特氣業務,產品可應用於家居建材、交通工具、電子元器件、液化天然氣儲運設備、集成電路封裝、半導體設備等方面。

科美特為國內含氟電子特氣龍頭。雅克科技電子特種氣體主要通過子公司科美特運營,公司於 2018 年收購併表。科美特成立於 2006 年 1 月 23 日,專注於含氟類特種氣體的研發、生產、提純與銷售。目前具備六氟化硫產能 8500 噸/年和電子級四氟化碳1200 噸/年。科美特在高純度工業六氟化硫和電子級四氟化碳的研究方面處於國內領先的地位,已與國內外知名的輸配電及控制設備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主要客戶包括西電集團、平高集團、山東泰開、新東北、思源電氣、ABB 等。同時通過林德氣體、綠菱氣體、WONIKSMATERIALS 等氣體商大量出口至中國臺灣、韓國、美洲以及歐盟等世界各地。

電子特氣業務快速發展。公司業績整體呈現增長狀態,2019 年營業收入為 18.32億元,同比增長 18.42%,歸母淨利潤為 2.93 億元,同比增長 120.20%。自並表以來,公司電子特氣業務保持快速發展,2018 年-2019 年,公司電子特氣業務營收分別為 2.57億元和 3.95 億元,佔公司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 16.6%和 21.57%,毛利率水平分別為44.35%和 50.89%。

南大光電:國內電子材料行業領軍企業

積極布局多維業務。江蘇南大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2000 年,2012 年在創業板上市,公司成立初期主營業務為主要業務高純金屬有機化合物(MO 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全球 MO 源領導供應商之一。公司積極拓展新的領域,通過設立子公司全椒南大光電材料有限公司,進入了特種氣體領域,其中砷烷、磷烷已經成功量產並供應多家客戶,公司正在推進光刻膠及配套材料業務和 ALD 前驅體產品業務。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公司形成了較為完備的研發設計體系,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通過逐年加大科研力度,技術實力得到不斷增強,獲得多項專利。

收購飛源氣體,拓展公司電子特氣發展空間。2019 年,公司收購山東飛源氣體有限公司 57.97%股權,飛源氣體是國內 NF3 重要供應商中唯一民企,主要從事三氟化氮、六氟化硫及其副產品的生產及銷售,是臺積電、中芯國際、京東方等一線大廠的主要供應商。本次收購對南大光電電子特種氣體業務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有助於發揮南大光電和山東飛源氣體市場互補優勢,實現協同營銷,擴大電子特氣在 LCD、IC 領域的交叉滲透。

業績穩健增長,電子特氣表現亮眼。公司業績保持穩健增長,2019 年公司營業收入為 3.21 億元,同比增長 40.85%,歸母淨利潤為 0.44 億元,同比增長 7.36%,布局的電子氣體業務逐漸成長為支撐公司高速發展的新動力,電子特氣業務佔營收比例不斷提高,2019 年電子特氣業務營收為 1.64 億元,同比增長 108.81%,佔營收比例為 50.91%,成為公司新的盈利增長點。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中泰證券)

如需報告原文檔請登錄【未來智庫】。

相關焦點

  • 特種氣體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現代工業「糧食」
    特種氣體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現代工業「糧食」特種氣體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工業氣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般工業氣體和特種工業氣體。中國特種氣體行業發展歷程從應用領域劃分,特種氣體主要有電子氣體、高純氣體和標準氣體三種,廣泛應用於電子半導體、化工、醫療、環保和高端裝備製造等領域。
  • 華特氣體:中國特種氣體國產化的先行者
    作者 | 科創大胖龍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1   公司基本概況   華特氣體是一家致力於特種氣體國產化,並率先打破極大規模集成電路、新型顯示面板等尖端領域氣體材料進口制約的民族氣體廠商,主營業務以特種氣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核心,輔以普通工業氣體和相關氣體設備與工程業務
  • 半導體特種氣體行業專題報告:「創新」引領特氣投資新時代
    氣體:工業的「血液」:特種氣體為工業氣體的重要分支,其中電子半導體為特種氣體的重要市場。半導體電子特氣應用於沉積、光刻、刻蝕、熱處理、摻雜等晶圓製造的各個環節。主要的氣體大類為氟碳類(刻蝕、清洗為主)、單質類(稀釋,絕緣, 氧化)、摻雜類(砷烷、磷烷等)、光刻類(惰性氣體混合氣)、CVD類(矽烷、鍺烷等)等。壁壘:技術為本,服務為綱技術壁壘。
  • 特種氣體行業領軍企業金宏氣體
    今日科創板我們一起梳理一下金宏氣體,主要從事工業氣體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公司通過外購原材料或回收化工企業的尾氣,加工後生產的特種氣體、大宗氣體和天然氣廣泛應用於電子半導體、醫療、環保、新材料和高端裝備製造等行業。
  • 半導體材料專題報告:電子氣體投資寶典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1 、電子氣體是半導體製造的「血液」1.1. 集成電路是電子氣體主要應用領域 近年來,隨著電子工業的快速發展,電子氣體在半導體行業中的地位日益凸 顯。廣義的「電子氣體」指電子工業生 產中使用的氣體,是最重要原材料之一, 狹義的「電子氣體」特指電子半導體行業用的特種氣體。
  • 華特氣體:特種氣體國產替代先行者
    去年我們參觀團到了ASML門口但是進不去,而這家公司四款特殊氣體是人家發了認可證的。「周其仁教授提到的這家企業,就是電子特殊氣體的龍頭企業,國產替代的先鋒——華特氣體。特種氣體國產化先行者國內特種氣體發展的初期由於技術、工藝、設備等多方面差距明顯,產品大多依賴進口,尤其在集成電路、顯示面板、光伏能源、光纖光纜等高端領域。
  • 金宏氣體:國產替代背景下工業氣體領域的領先者
    國內半導體製造的崛起,也推動了半導體材料的國產化進程。當前,國內最大的民營氣體生產企業——金宏氣體(688106),是國內電子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基礎和支撐性材料供應商。作為集成電路等高端行業的重要上遊材料供應商,金宏氣體對半導體上遊材料的國產化進程起著重要的作用。
  • 金宏氣體:國內電子特種氣體龍頭 進口替代與成長空間巨大
    金宏氣體成立於1999年,是一家專業從事氣體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環保集約型綜合氣體供應商,目前已初步建立品類完備、布局合理、配送可靠的氣體供應和服務網絡,能夠為電子半導體、醫療健康、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等行業客戶提供特種氣體、大宗氣體和天然氣三大類100多個氣體品種。公司研發的7N電子級超純氨,被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
  • 工業氣體行業:滲入高精尖 老樹發新芽
    一、工業的血液,滲透傳統工業工業氣體是指工業生產中在常溫常壓下呈氣態的產品,作為現代工業的基礎原材料,被譽為「工業的血液」。主要應用於冶金和化工行業,同時在新型煤炭化工、醫療、電子等行業拓展需求。其產業鏈主要包括四大環節:原材料和設備、氣體生產製造、氣體存儲和運輸、以及下遊應用。電子等新興領域的氣體應用不斷深化,為工業氣體帶來了大量新增需求。電子氣體在電子產品製程工藝中廣泛應用於離子注入、刻蝕、氣體沉積、摻雜等工藝。電子氣體在電子行業的地位日益凸顯,電子元器件的性能優劣與電子氣體的質量息息相關。
  • 電子特氣行業深度報告:國產化迎歷史性機遇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此外,氮也被大量用作惰性「覆蓋劑」,推動了氣體生產設備的大規模興建。第三階段:工業氣體行業持續增長20 世紀 80 年代電子產業的興起推動特種氣體的需求提高。特種氣體國產化為大勢所趨自 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特種氣體導入中國市場,中國的特種氣體行業已經經過了 30 年的發展和沉澱。隨著不斷的經驗積累和技術進步,業內領先企業已在部分產品上實現突破,達到國際通行標準,逐步實現了進口替代, 特種氣體國產化具備了客觀條件。
  • 半導體電子氣體的國產機會
    要聞 半導體電子氣體的國產機會 2020年2月23日 12:18:44 國盛證券本文來自 國盛證券,摘自《中國半導體材料產業投資手冊 ——政策驅動疊加產能轉移,國產替代勢在必行》。電子氣體是指用於半導體及相關電子產品生產的特種氣體,應用範圍十分廣泛。
  • 中船重工:努力打造世界重要的電子特種氣體供應商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3月13日電(記者張泉、劉詩平)電子特種氣體被稱作電子工業的「血液」。中船重工718所副所長郭建增告訴記者,718所將努力打造世界重要的電子特種氣體供應商,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 半導體材料之電子特氣深度報告:晶圓製造之血液
    電子氣體,半導體行業重要原材料電子氣體簡介 電子特種氣體(簡稱電子特氣)是特種氣體的一個重要分支,是集成電路(IC)、平面顯示器件(LCD、LED、OLED)、太陽能電池等電子工業生產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 2020年中國電子特氣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國家政策推動國產...
    1、電子特氣行業產業鏈分析電子特氣,即電子特種氣體,是工業氣體行業的細分行業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標準,電子特氣行業歸屬於「C2619-其他基礎化學原料製造」。
  • 杭氧股份深度解析:工業氣體行業屬性優秀,公司層面拐點顯現
    作為工業必需品,工業氣體下遊應用廣泛行業增速穩定氧氣、氮氣、氬氣等工業氣體廣泛應用於冶金、化工、電子、機械製造、醫療、 國防等各種行業,氣體的總需求量大,但需求分散,多數工業氣體用戶單獨的氣體 需求量較小,主要利用小型工業氣體製取裝臵供應工業氣體,工業氣體的製取成本 高,製取純度低。
  • 兩家特種氣體企業接連打破國外壟斷——河北邯鄲成行業高地
    走進中船重工718所派瑞特種氣體有限公司位於河北邯鄲肥鄉區的新材料產業園,高大寬敞的廠房車間內一塵不染,由四通八達管道連接起來的生產設備正在生產三氟化氮、六氟化鎢等電子特種氣體。公司副董事長李紹波告訴記者:「得益於新材料產業園投產,今年上半年公司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5%。」
  • 半導體系列之電子氣體投資機會分析
    電子用特種氣體由於其獨特的產品特性、較大的市場空間以及較快的國產替代進度,很可能會成為電子材料國產化替代大潮下最早實現全出品|每日財報作者|劉雨辰為了讓大家系統的了解半導體行業的現狀和國內企業所處的階段
  • 金宏氣體—華東地區重要的特種氣體和大宗氣體供應商
    來源:吳國平財經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氣體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環保集約型綜合氣體供應商。經過20餘年的探索和發展,公司目前已初步建立品類完備、布局合理、配送可靠的氣體供應和服務網絡,能夠為客戶提供特種氣體、大宗氣體和天然氣三大類100多個氣體品種。
  • 2020年中國工業氣體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工業企業外包行業增長迅速...
    工業氣體下遊應用範圍廣泛,可應用於鋼鐵、石化、其他化學品和電子產品中。其中,氧氣和氮氣是兩種消耗量最大的工業氣體產品。  另一類是特種氣體,是氣態化合物,包括SiH4、As、P、Br、HCl、HF、SF6、NH3、CO2等。
  • 2018年中國工業氣體行業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根據製備方式和應用領域的不同,工業氣體可分為大宗氣體和特種氣體,大宗氣體主要包括氧、氮、氬等空分氣體及乙炔、二氧化碳等合成氣體,特種氣體主要包括電子氣體、高純氣體和標準氣體。大宗氣體產銷量大,但對純度要求不高。特種氣體產銷量雖小,但根據不同的用途,對不同特種氣體的純度或組成、有害雜質允許的最高含量、產品的包裝貯運等都有極其嚴格的要求,屬於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