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中國航天來說,不平凡的一年,嫦娥奔月和北鬥全球組網成功,北鬥系統從1994年第一顆星,到今天的50顆星,走過風雨不斷的20年,完成了立國根本的大事,有了北鬥系統,我們國防有安全保障、我們航船、飛機有了永不熄滅的燈塔,太空中有了守護華夏復興的一雙明亮的眼睛,它是偉大的國之重器。
北鬥的名字由來,在很久以前,老祖宗們在出行時候需要辨別方向,就使用北鬥七星來進行方位的識別,北鬥七星是從勺口開始依次是天樞星、天璇星、天璣星、天權星、玉衡星、開陽星、搖光星。於南鬥六星形成對照,古人有詩:「北鬥崇山掛,南風漲海牽」航海不但掌握了觀星辰的技術,還充分利用了信風、季風的規律,天文導航技術在明代鄭和下西洋時發展達到了頂峰。
中國改革開放後,國防技術和信息技術都落後,開始使用的美國的GPS,可是銀河號事件,深深讓中國人知道,沒有自主的導航系統就要被欺負,現在我們終於有了我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定位導航系統,同時也是繼美國GPS系統,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以及歐盟的伽利略系統之後第4個發展成熟的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成為聯合國認定的全球定位供應商。
今年7月,將北鬥導航系統組網完成,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設完成,北鬥導航時代來臨,北鬥所顯現出來的定位水平和性能便超過了其他導航定位系統,實力力壓GPS。在全球195個主要國家中,北鬥導航系統對其中有165個國家的首都的觀測頻率都要高於GPS 2倍。iPhone 12 系列也專門內置全面支持北鬥衛星導航衛星,滿足中國市場需求。
據環球網,《日經亞洲評論》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一座人口480萬的熙熙攘攘的城市,在線食品配送公司Deliver Addis的人氣飆升,原因是其App能夠將食物非常精準地送到顧客的所在地。這種精準性背後的秘密是中國的衛星導航技術。北鬥衛星系統向阿迪斯阿貝巴不間斷地傳送信號,是美國系統的兩倍。
這款應用程式的迅速增長部分是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所推動的,該導航系統最近取得的進展彰顯了北京在數據主導權全球爭奪戰中取得的成果,類似的應用和設備在國內和國際很多國家落地,通過現在很多應用就可以使用北鬥系統、北鬥導航的相關產業可以達到近4000億美元。
自網際網路誕生以來半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美國一直是網絡空間中無可爭議的領跑者和規則制訂者,但現在和未來資訊時代的將要改變,在這個所有技術都被納入信息戰的時代裡,中國正朝著新的競爭領域邁進:太空、網絡,甚至是智能大腦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