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鬥星通15名股東套現14億 分紅僅是募資的6%誰在偷笑?

2021-01-19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者網

《投資者網》謝瑩潔

北京北鬥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鬥星通」,002151.SZ)實控人周儒欣曾為公司畫下這樣的藍圖:「北鬥星通未來形成一個大體量的汽車電子板塊,以及若干隱形軍。預計到2020年整個公司營收達到100億。」

如今夢想恐要化作泡影。2020年前三季度,北鬥星通只達成目標的25%。

在公司宣傳口徑中,卻呈現另一番景象——營收、淨利潤雙雙大漲,於是公司在二級市場上乘「北鬥概念」之風而上。今年以來,該股累計漲幅達到115%,動態市盈率高達195倍(截至12月15日)。

由此,北鬥星通已獲得10億元融資,包括實控人周儒欣在內的多名高管賺得盆滿缽滿,15名股東今年合計套現逾14億元。

股價、業績因何暴漲

時至年末,商譽過高的輿論再次籠罩著北鬥星通。

二級市場上,資金正在大幅撤退。8月至今,北鬥星通股價已累計下滑了20%,從84.5元/股降到54元/股,市值從390億元下滑到275億元。與之前的高歌猛進形成鮮明對比。

隨著軍工股站上風口,「北鬥概念」今年備受資本青睞。

根據《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5年來,在各分類應用業務中,車輛監控、信息服務、車輛導航、個人跟蹤佔據了85%的份額;在作為專業行業應用的授時、海用、測繪、軍用類業務佔據份額僅為8%。這表明,北鬥產業鏈的新增市場空間將在中下遊的民用市場。

而北鬥星通是該領域首家上市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北鬥星通成立於2000年,2007年上市前開發了導航定位系統產品。2015年以後公司通過兼併收購上遊產業,推動北鬥產業化應用。目前業務四大業務板塊:基礎產品業務、汽車智能網聯與工程服務、國防裝備業務、基於位置的行業應用與運營服務業務。

財通證券指出,北鬥星通長期深耕衛星導航技術,推出全球首款22nm衛星導航晶片且已進入客戶驗證階段,隨著下遊能源、電信、交通和汽車行業高精度定位需求爆發,判斷此業務未來兩年年複合增長率將高於行業13個百分比。

表面看來,北鬥星通似乎也不負眾望,在行業景氣度明朗時,交出亮眼成績單。

今年前三季度,北鬥星通營業收入為25.22億元,同比增長26.51%;淨利潤為1.06億元,同比增長3616.24%;扣非淨利潤為0.62億元,同比增長279.47%。

但事實上,暴增更多與過去業績基數低高度相關。

2019年前三季度,北鬥星通淨利潤出現95%的下滑,全年淨利潤更是因為商譽減值而虧損。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為29.87億元,同比下滑2%;歸母淨利潤為-6.51億元,同比下降710.6%。

定增+併購增厚總資產

實控人周儒欣曾信誓旦旦的表示,2020年將實現百億營收。而今年前三季度,北鬥星通營收僅25.22億元,公司帳面還有10.28億元商譽,給全年業績造成不確定性。

從北鬥星通最新動作來看,公司大有繼續向「百億」目標奮鬥之意。

10月26日,公司宣布定增募資10億元,投建於5G通信用核心射頻元器件擴能及測試驗證環境建設項目(3.4億元)、智能網聯汽車電子產品產能擴建項目(2.7億元)、智能網聯汽車電子研發中心條件建設項目(1億元)以及補充流動資金(2.9億元)。

與此同時,北鬥星通還在不斷推進併購事宜。

今年9月,北鬥星通斥資2576.4萬元收購定位公司10%股權;11月又以2.16億元對價收購萬嘉通26%股權;目前收購德國in-tech餘下股權的交易正在進行中,42.86%股權對應的價格為7.9億元。

自2007年上市以來,公司直接融資額達到49億元;而累計分紅僅有3.03億元,相當於募資的約6%。

對於北鬥產業過熱的現象,北鬥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中科院院士楊元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看不懂、不理解」,並稱「很多省市利用北鬥產業園區的招牌到處圈地,並不是真正為北鬥導航產業服務,真正的北鬥導航並不需要太多廠房。」

募資也並非沒有回報。2007年至2019年,北鬥星通營收從1.5億元增加到29.87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31.48%;資產規模從3.2億元攀升至70億元。

但其盈利水平並未出現實質性提升,在此期間,公司累計扣非淨利潤為-7.91億元。

原來,2014年至2019年,北鬥星通收購了包括華信天線、嘉興佳利、東莞雲通、廣東偉通,杭州凱立、德國in-tech、加拿大Rx等多家公司。與此同時,公司也隨之逐漸累積起了巨額商譽,最高峰時帳面商譽淨值高達19.9億元,佔公司淨資產43.3%。

高景氣時股東減持

《投資者網》研判財報發現,近幾年來,北鬥星通的銷售毛利率基本上維持在30%左右,穩中有降;銷售期間費用率在25%左右。二者差距幾乎均在5%以內,利潤的空間十分有限。而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和期間費用率為28.4%、26.11%。

為了掩蓋盈利水平不佳的問題,公司將研發投入大額資本化,2014年至2019年比例分別達到110.3%、241.6%、69.7%、66.4%、40.6%、34%。業內判斷,研發支出如果不進行資本化,公司部分年份歸母淨利潤將陷入虧損。

中投證券分析師崔瑩指出,研發支出資本化是將當期研發支出的一部分計入「開發支出」,最終還是要通過無形資產攤銷的方式消化已經支出的成本,分配到若干年後的攤銷費用將影響公司未來的淨利潤。

不僅如此,公司每年都能獲得政府補助、增值稅返還、長期股權投資收益以及理財產品收益等非經常性損益收入。如今年上半年,北鬥星通有2172.8萬元政府補助;2018年,北鬥星通分別對華信天線、廣東偉通、in-tech、銀河微波進行了4.5億元商譽計提減值處理,當年4.62億元的業績補償款成為扭虧為盈的法寶。

萬聯證券提示稱,研發難度加大、終端外形異常、電池尺寸過大、成產生本過高等一系列問題,會制約北鬥民用市場的建設。另外,北鬥民用市場缺乏相關法律法規,導致市場混亂,無序競爭下,無論是開發商還是運營商都面臨經營困難的風險。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股東們會在行業高景氣之時,紛紛上演減持大戲。

8月正是北鬥星通股價創上市以來新高之時,實控人周儒欣連番賣出592萬股。第二股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也在減持,北鬥星通11月19日公告,二股東減持490萬股(佔總股本0.96%)的計劃已完成。

Wind數據顯示,公司今年以來已有15名股東減持,累計賣出3009.16萬股,約合市值14.3億元。除前述股東外,還有高管尤佳、尤淇、劉豔平、李建輝、徐林浩、劉光偉、姜治文、郭彪、李陽、王增印、劉孝豐參與減持。

高管此舉是否對公司未來產生分歧?公司要如何回報廣大股民?針對《投資者網》的相關問題,北鬥星通有關人員表示「12月11日回復」,而截至發稿,對方仍未對此回應。(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焦點

  • 輝煌科技上市10年經營無起色 董事長母子套現超2億分紅僅1.75億
    輝煌科技成立於2001年10月15日,由李海鷹等9名自然人發起設立,至今已近20年。成立不到8年,公司就成功闖入A股市場,成為一家公眾公司。然而,上市10年來,輝煌科技的盈利能力不僅未能提升,反而有降低跡象。
  • 業績暴增,股東卻瘋狂套現15億,千禾味業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根據數據顯示,其三季報營收為12.22億,同比增長31.45%;淨利潤為2.24億,同比大幅增長63.67%。不過,在業績和股價都表現十分亮眼的情況下,千禾味業的股東卻做出了令人不解的行為——在公司前景向好的情況下,大股東連發多次減持公告,而董事長在今年已經減持套現超過8億元!一面是大增的業績,一面是股東瘋狂地減持,千禾味業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 連續8年財報非標,連續13年不分紅,上市20年募資58億虧損21億:宏達...
    YOY不斷向底部伸展,12、14、18年一度超過-1000%。15-17年雖略有好轉,但是18年喪失了金鼎鋅業的控制權以及高額賠償,直接讓2018年淨利潤虧損了-26.72億。公司2020年Q3淨利潤為-3.02億。2、金鼎鋅業恰恰是業績主力從行業劃分,宏達股份營收主要由化工業和冶金業構成,其中2004-2018年增加了採礦業。
  • 美的大股東減持1%股份 套現56億!資金用途公布:建非營利性醫院
    來源:證券時報網作者:陳書玉 美的集團控股股東減持套現55.93億元,擬用於建設非營利性醫院11月20日晚,美的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美的控股及一致行動人何享健於9月3日和11月20日通過大宗交易累計減持公司股份702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0%
  • 歌爾股份10年直接融資百億分紅17億 姜濱家族借發債員工持股隱秘...
    實控人家族多途徑套現65億  歌爾股份融資不歇,實控人套現不止。  歌爾股份的實控人為姜濱、胡雙美夫婦,姜濱之弟姜龍為其一致行動人。控股股東為歌爾集團,姜濱、姜龍分別持股92.59%、7.41%。自此至2015年5月,姜龍6次通過在二級市場減持,合計減持2030萬股,套現6.41億元。  作為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哥哥姜濱減持更不手軟。其從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也實施了6次減持,合計減持3200萬股,共計套現10.12億元。  通過在二級市場減持,姜濱兄弟二人合計套現16.53億元。
  • 澳弘電子IPO:營收增長緩慢 實控人「倒騰」子公司股權套現3000萬
    在閱讀該公司提供的上市資料時,《電鰻財經》注意到,該公司的實控人通過幾次轉讓子公司的股權讓實控人家族套現3000多萬元。此外,在2017年和2018年,實控人家族通過幾次分紅合計分走了4.35億元。  另外,在營業收入增長大幅放緩的情況下,澳弘電子的毛利率卻「異常」高於同行公司的平均水平。
  • A股總市值全球第二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2020年以來A股共有342家公司首發上市,合計募資4238億元,IPO公司數量及募資金額均排進歷史前三。其中科創板募資2022億元,佔比近半;半導體行業募資近800億元,細分行業排名最高。科技新生力量來勢兇猛。
  • 北鬥星通聘任潘國平為董事會秘書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5日訊 北鬥星通(002151)今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於2021年1月15日召開了第六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聘任董事會秘書的議案》,同意聘任潘國平為公司董事會秘書,任期自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第六屆董事會任期屆滿時止
  • 30年融資超15萬億 分紅逾10萬億|a股|上市公司|...
    30年融資超15萬億,分紅逾10萬億) 目前滬深兩市共有4101家上市公司,總市值近80萬億元,擁有投資者帳戶數量1.75億,營業收入總額佔了GDP總量的半壁江山,上市公司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力量。
  • 北鬥上天破美國壟斷,中國導航第1股北鬥星通卻1年賠掉10年利潤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產北鬥兼容型晶片及模塊銷量已突破1億片,國內衛星導航定位終端產品總銷量突破4.6億臺。在2019年,合眾思壯還遭遇上市以來最大的虧損,實現營業收入15.48億元,同比下滑32.66%;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虧損10.61億元,同比下滑654.01%。除合眾思壯外,中國衛星、海格通信、北鬥星通、華力創通、振芯科技、中海達、四維圖新也是北鬥產業鏈中的龍頭公司。中國衛星、海格通信、北鬥星通、合眾思壯以及振芯科技可以實現產業鏈全覆蓋。
  • 新股紅黑丨資金緊缺卻分紅1.4億?這家公司IPO有點意思
    即便募資投產,浙江國祥業績也恐難達到預期。在公司披露的公司股權結構來看,厚積投資、博觀投資、紹興宇翔、紹興賽普四家公司為浙江國祥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的平臺;而董事段龍義(持股比例10.63%,第一大自然人股東)和陳根偉同是厚積投資的股東;董事徐斌(持股比例10.05%,第二大自然人股東)、章立標(持股比例2.51%,第三大自然人股東)與陳根偉夫婦同為德爾塔股東。
  • 6年間吳長江如何一步步被稀釋出局,女銀行家獲利20倍
    吳長江一直想把企業往大了做,賺了錢就要投入,而其他兩位股東則希望賺了錢要分紅。由於只有45%股權,此時的吳長江終於開始品嘗兩位股東的聯合牽制了,遂同意了每月分紅,但兩位股東由於單個持有股份較少仍不滿意,要求三人分紅均等。後來妥協的結果是,吳長江把自己的股份向其他兩位股東分別轉讓5.83%,而代價幾乎是無償的。
  • 北鬥星通:2021年度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
    證券代碼:002151 證券簡稱:北鬥星通 公告編號:2021-002        北京北鬥星通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2021年度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
  • 2020魯股大盤點 | 回報股東誰最"壕"?萬華化學分紅超過40億!
    ◆經濟導報記者 時超  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A股市場的投資者權益日益受到重視,諸多上市公司拿出「真金白銀」通過股權回購、現金分紅等方式,給股東帶來可觀回報。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魯股中不乏出手豪爽的案例,僅從股份回購金額看,年內實施金額過億元的公司已達7家。而在現金分紅方面,更有8家公司向股東分紅金額超過10億元。這些魯股為股東花出去的錢有沒有起到效果,股價在二級市場又是如何表現,頗受市場關注。  7隻魯股回購金額過億元  Wind資訊統計顯示,今年通過二級市場集中競價交易回購的魯股超過20隻。
  • 光學元件龍頭歐菲光淨利大增超20倍,套現8億後,控股股東還要減持嗎?
    7月13日晚間公司公告稱,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50億元-5.50億元,同比增長2043%-2519%。在業績大增的背後,是董事長的退位,是公司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的集體減持。過去的一個月,歐菲光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至少套現超過8億元。
  • 時隔8年 2300億面板龍頭再啟定增 這次擬募資200億
    200億定增方案再為市場添上一把火。1月15日,京東方A(000725.SZ)發布2021年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擬募資200億元用於收購武漢京東方光電24.06%的股權、對重慶京東方顯示增資並建設京東方重慶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項目、對雲南創視界光電增資並建設12英寸矽基OLED項目、對成都京東方醫院增資並建設成都京東方醫院項目、償還福州城投集團貸款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 開盤6分鐘跌停,6天暴漲50%牛股突然崩了!剛剛套現4億,二...
    來源:中國基金報6天暴漲50%的中原證券突然跌停了!1月6日,中原證券開盤僅6分鐘就跌停了。截至午間收盤,中原證券被超50萬手賣單死死地摁在跌停板上。此前,中原證券曾經6個交易日暴漲超50%。1月6日早盤一度漲停,午後開板。
  • "鴨脖第一股"的天花板困局 高管離職持續套現14億背後 ...
    8月31日,絕味食品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上海聚成企業發展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慧功企業發展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上海成廣企業發展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上海福博企業發展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計劃通過競價交易和大宗交易方式,以市場價格減持不超過3651.78萬股公司股份,減持比例不超過6%,減持原因為自身資金需求。
  • 「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已成功套現億萬元
    「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已成功套現億萬元!05神州量通的大股東是九州量子(之前還叫桐鄉那家光纖老公司的名字,這裡統一是為了方便),實際控制人當然是鄭韶輝,否則前文也不用費那麼大勁介紹他了。神州量通成立後當然要募資,說要在新三板上市。
  • 已成功套現億萬元!「量子通信第一人」潘建偉的富豪之路
    05神州量通的大股東是九州量子(之前還叫桐鄉那家光纖老公司的名字,這裡統一是為了方便),實際控制人當然是鄭韶輝,否則前文也不用費那麼大勁介紹他了。神州量通成立後當然要募資,說要在新三板上市。由於科大國盾以及神州量通的背景,加上鄭韶輝的人脈資源,九州量子在2016年8月掛牌新三板,並正式叫「九州量子」,成為「新三板量子通信第一股」。九州量子在2016年底完成第一輪5億元的定向融資,腰包鼓起來了,估值為5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