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關羽經兩位高僧點化,頓悟因果成為著名的菩薩 | 文 三隻眼讀史
佛教早在東漢初年就由印度傳到了中國,作為高深的佛家文化,必然要與中國固有的儒家文化相碰撞,在碰撞的過程中產生借鑑和融合,形成了漢傳佛教的特殊內容,有了漢傳佛教自己的神、自己的菩薩。佛教在南北朝時期逐漸進入興盛階段,梁武帝蕭衍一生篤信佛教,三次捨身出家念佛,梁武帝在位期間親自登壇講經說法,主持眾生的皈依剃度,廣修寺院,後世唐代詩人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詩句,可見當時佛教的鼎盛。今天,我們有一起來談談佛教中的一個中國元素——關公成神。
《三國演義》記述東吳大將呂蒙偷襲荊州,關羽剛愎自用,腹背受敵,兵敗被殺。關羽死後陰魂不散,一路大叫「還我頭來」,飄飄蕩蕩地來到荊門州當陽縣玉泉山,恰好遇上從汜水關鎮國寺雲遊到此的高僧普淨長老,普淨長老在山清水秀的玉泉山結草為庵,每日打坐參禪。這一夜,風清月朗,普淨長老正進入身心空靈的境界,卻聽見關羽的「還我頭來」呼嚎,呼嚎聲漸行漸近,來到普淨長老的身前,普淨長老抬頭一看,見關羽騎著赤兔馬,手提青龍偃月刀,一臉怒氣踏空而來。
普淨長老與關羽曾經有過一面之緣,在汜水關幫助關羽看透卞喜的陰謀,使關羽斬卞喜通關而過,因此自然要打個招呼,說道:雲長安在?關羽魂魄見是普淨長老,也就十分尊重地滾鞍下馬,來到長老跟前,普淨長老說:老僧普淨,昔日汜水關前鎮國寺中,曾與君侯相會,今日豈遂忘之耶?關羽誠懇地說:向蒙相救,銘感不忘。今某己遇禍而死,願求清誨,指點迷途。普淨長老說: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後果前因,報應不爽。今將軍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
高僧普淨長老一席話讓關羽頓悟其中因果,大地震動,只見關公下跪叩首說:某悟矣,願吾師剃度。關公皈依之後,常常在玉泉山顯示法身護佑民眾。《佛祖統紀》也有關於關公皈依佛教的記載,隋朝隋文帝開皇十二年,天台宗的創始者高僧智頗大師到荊州建寺廟,關羽的神靈告訴他,願建寺廟護持佛法。七天後,一座寺廟拔地而起,智頗大師帶領僧眾入寺演法。關羽的神靈又對智頗大師說,願意做佛教的伽藍護法神菩薩,智頗大師便給他授了「五戒」,同時向晉王楊廣請奏,封關羽為護法菩薩,塑像供奉,這樣關公就成為本土佛教神明。佛寺中關公為伽藍菩薩,與韋馱菩薩同是佛教大護法。
用生動的故事,講述枯燥的歷史,請關注「三隻眼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