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盛夏未夏。
蟬鳴綿綿不絕。
「聽說蟬只能活三天。」「不對,不是三天,是七天。」
(一)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病症,叫「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起初指的是被綁架者在長期與綁架者接觸的時間裡,因為同情或共情或日久生情等原因,從而產生對綁架者的情感認可。
媒體是這樣評價這個事件的,但實際上,用在《第八日的蟬》裡薰的身上,並不完全恰當。
因為薰被希和子偷偷抱走的時候,她還太小,根本不知道希和子是「綁架者」。
可是,如果薰知道,她還會把希和子當做自己真正意義上的母親嗎?
薰是因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才認可「誘拐者」、不認可自己親生母親嗎?
在電影的結局裡,薰決定生下腹中胎兒的時候,其實就給了我們答案。
「我好愛他啊……為什麼他都還沒出生,我就會這麼愛他呢……」
因為感受過愛,才能擁有愛的能力啊,薰。
(二)
所有的蟬都在第七天死了,所以並不會覺得悲傷。如果有一隻蟬活到了第八天,發現它的朋友都死了,那該有多麼悲傷啊……」
當嬰兒哭鬧,「親生母親」優子選擇丟下她,自己外出;而希和子哪怕沒有母乳,也會拼命想辦法哄她,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自由,為薰尋得庇護所。
當幼小的薰不聽話,優子選擇大喊大叫、崩潰痛斥;希和子給她講道理、用樂觀情緒感染她。
當遇到難題,優子選擇把責任推給外界,是希和子的錯、是丈夫的錯;希和子則格外珍惜「偷來」的美好時光,她感恩,感恩薰給她帶來的美好時光。
與優子相處的時候,薰要不停下跪道歉,因為年幼的她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她不知所措;與希和子相處的時候,她會抱著希和子說,我好愛媽媽我要永遠跟媽媽在一起……
以愛換愛,薰要的不過也只是媽媽的愛啊。
往前追溯,懷孕時候的優子,只是為了打敗希和子、逼希和子墮胎(導致不孕),而不是因為有多麼愛這個孩子啊。
孩子就在肚子裡,那個離心臟只有十公分的地方,她難道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嗎?
(三)
如果有一隻蟬活到了第八天,它會看到其他蟬看不到的世界。比如一些美好的事情。
長大後的薰,也讓親生父母特別頭疼。她與父母似乎永遠不和,永遠叛逆;她早早獨自搬離家庭,邊打工邊上學;她孤僻沒有朋友,甚至走上了跟希和子的道路——愛上一個跟自己父親一樣的已婚男子,並懷上了孩子。
這時候,一個「陌生」女生出現,跟著她、照顧她、陪著她旅遊,慢慢開啟了記憶深處的那些回憶與情感。
她開始感覺到那時候的快樂時光並不虛假,真真切切的愛意蔓延……被所有人告知「錯位」的那段時光,其實是自己內心深處最渴求回到的時光。
(四)
「薰長大後會遇到一個很好的男孩子,然後會跟他結婚。」「我不要。我哪也不去,我要跟媽媽在一起。我永遠愛媽媽。」
當一切無法用世俗的對錯來評判的時候,只要跟從你的心,它會帶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那是,第八日才能到達的地方。
多一日,一定會有,多一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