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從「圖騰」到「司儀寵物」到大排檔美食,狗信仰為何消失?

2020-12-05 揚生解史

導讀

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裡,百越雜處,各有種姓」。——《漢書·地理志》

雷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考證,早在新石器時期,雷州半島上就已經有了人類活動的痕跡。先秦時期,古雷州先後成為越、楚兩國的勢力範圍,自西漢以後,古雷州(府)逐漸成為雷州半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被譽為「天南重地,海北名邦」。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中原文化隨著移民進入古雷州地區, 並與楚越文化、土著文化、閩南移民文化、海洋文化交融匯合,逐步形成了獨特的區域文化——雷州文化。

雷州文化是「天南重地」區域文化,在南粵歷史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與廣府文化、潮州文化以及客家文化並稱廣東四大文化。

在雷州獨特的區域文化中,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狗信仰習俗,以及被譽為「南方兵馬俑」的石狗,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但令人遺憾的是,鬥轉星移、歷盡人間滄桑的石狗今雖猶在,但崇狗習俗早已蕩然無存。在今天的雷州,「白切狗肉」已成為大排檔上的美食,不禁令人唏噓。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南方兵馬俑」,雷州石狗的前世今生,以及獨一無二的石狗信仰習俗。

雷州先民為什麼會有崇狗信仰?

獠人處於嶺表海外,射生為活,吞噬昆蟲。——《峒溪纖志》 自嶺而南,當唐虞三代蠻夷之國,是百越之地。——《通考輿地考》

雷州半島屬於百越之地,半島先民自然就是「百越」人了(隋唐時又稱為「俚僚」人)。「百越」的共同祖先是傳說中的 「盤瓠」,而「盤瓠」就是神話中的神犬,所以,雷州先民們崇狗就是崇敬祖先了。另外,崇狗習俗也與狗在雷州半島的特殊作用有關。

1、崇狗信仰起源:遠古神話 黑狗白頭,長耳卷尾,龍也。」——《白澤圖》

據考古發現,早在新石器時期,中國人就已經開始養狗了。此後,人與狗在相互依存的漫長歷史過程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產生了崇狗意識。以致人們將狗與龍相提並論,並將人與狗之間的故事形成了神話的傳話,代代相傳。

在關於狗的神話傳說中,晉·幹寶《搜神記》中所記載的「盤瓠」神話故事,可以說是雷州崇狗習俗的起源。

傳說在帝(五帝之一)時期,有一位老婦人從耳朵裡掏出一條奇怪的蟲子,把蟲子放在盤子裡,用瓠(葫蘆)瓢扣上。蟲子竟變成了五色神犬。因為神犬是在瓠瓢中長大的,所以取名

一次.盤在一場重大戰役中立了大功,於是,帝嚳就將自己的小女兒許配給他。此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夫妻移居山林,並開枝散葉,成為「百越」人以及苗、畲、瑤、俚、侗、壯、佤等民族的始祖。這就是「女配槃瓠」的神話傳說。

事實上,以狗為圖騰的畲族,至今仍傳唱著《狗皇歌》。而同樣以狗為圖騰的雷州先人,則更進一步,形成了獨特的石狗文化。

2、狗是雷州先民不可缺少的幫手 雷州半島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地處亞熱帶,古時候蠻煙瘴地,人口稀少,熱帶植物茂盛。平時蛇、蟲、猛獸經常出沒(解放前雷州還有老虎出入),不僅對雷州先民的生命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就連一般家禽、家畜也深受其害。

由於熱帶植物茂盛,導致在作戰時,我方不易察覺敵人的動向,往往在敵人抵近時才發現,從而使我方處於手忙腳亂的被動局面。

在這種情況下,家狗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狗嗅覺靈敏,聽力是人類的16倍,而且,狗平時都是處於淺睡狀態,一有風吹草動它就會驚醒,並即時發出警告。另外,狗的紀律性強,服從指揮,容易養活,不畏強敵……。

總之,狗就是雷州先民的最佳搭檔。有了狗,雷州先民才不怕蛇、蟲甚至是猛獸;有了狗,雷州先民才能防賊防盜防敵人。

久而久之,雷州先民在潛意識裡將狗當成了無所不能的神。當他們遇到自然界中出現的無法解釋或制服的怪異現象時,自然而然就想到了無所不能狗。因此,石狗就應運而生,成為先民們祈求保佑、寄託美好願望的圖騰。

3、生殖崇拜 狗不僅生殖能力強,而且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強,小狗存活率高。所以,崇狗也是雷州先民們祈求多子多福,保佑小孩平安長大的需要。

事實上,現存就有部分是體形高大威猛、帶有碩大生殖器的雷州石狗,這明顯就是用於生殖崇拜。另外,雷州半島還有管小孩叫「狗仔」的習俗,就是希望小孩能像小狗一樣,健健康康快快長大。

綜上所述,雷州先民的崇狗信仰由來已久。首先是通過神話傳說,雷州先民們相信自己是「狗的傳人」,因此,崇狗就是崇祖;再者,狗對雷州先民來說,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搭檔,久而久之,雷州先民在潛意識裡就將狗當成了無所不能的神,此時,崇狗就是崇守護神;其次,崇狗也是雷州先民祈禱繁衍生息的願望,即生殖崇拜。

雷州石狗進化史:從嚴肅的「部落圖騰」到充滿喜感的「司儀寵物」

雷州石狗因「女配槃」的神話傳說而誕生,並成為雷州先民的部落圖騰。此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認知的提高,以及文化的交流融合,雷州石狗的用途也隨之發生變化。

1、石狗是對抗自然力量的部落圖騰 州舊有猖、猹、峒獠與黎。……——《雷祖志》

古代百越族中的俚僚、僮人,都是黃帝的親族,他們從黃河中下遊南遷,一部分移徙至雷州,成為雷州先民。雷州先民們出於對電閃雷鳴、颱風等自然力量的敬畏,加上受神話傳說的影響,就逐漸將狗作為部落圖騰。

此時。雷州先民們供奉石狗,是為了對抗自然力量,祈求平安。

2、石狗是部落圖騰+「萬能之神」 業捕獵,養有九耳異犬,耳有靈機。每出獵,皆卜諸犬之耳。一耳動則獲一獸,二耳動則獲二獸。……——《雷祖志》

雷州半島特殊的自然條件,以及古人低下的生產力,對雷州先民的生存形成了巨大的威脅。在這種情況下,家狗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它們能戰鬥能看家護院能禦敵,還能打獵。"九耳神狗"的神話傳說,就是古人對狗認知的最好反映。

因此,狗在雷州先民們眼中的地位得以上升,成為無所不能的「部落圖騰」+「萬能之神」。

3、石狗成為部落圖騰+「萬能之神」+「送子福神」 合浦郡(隋朝雷州屬合浦郡)統縣十一,戶二萬八千六百九十(平均每縣戶二千六百零八人)。——《隋書》

古代的雷州,蠻煙瘴地,人口稀少。而狗不僅繁殖能力強,而且小狗適應環境的能力也強。因此,雷州先民便將石狗當作送子福神。

古時候,還沒有子孫的人家,一定會提著香茶、紙錢誠心向石狗求乞子嗣。它日若得貴子,就取名「狗仔」或「狗生」,一年後還要答謝石狗神,祈求其保佑孩子健康成長,聰明伶俐。

4、隨著時代的變遷,石狗轉型為充滿喜感的「司儀寵物」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大浪淘沙。唐五代之後,中原漢人與閩南人大量遷入雷州,隨之而來的文明與宗教信仰對雷州先民影響極大,並逐步為雷州先民所接受。此後,雷州的文化逐漸多元化,宗教色彩更加濃厚。

宋朝時期,名臣寇準、李綱、胡銓、秦觀、蘇軾、蘇轍、趙鼎、李光、任伯雨、王巖叟等人先後被貶到雷州或途次雷州,也帶來了最先進的中原文化。

隨後,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異軍突起,成為過江猛龍。寺廟、道觀逐步取代了石狗廟,石狗被迫走出廟觀,逐步轉型為守護神(石敢當、門神),被安置在門口或寺廟、道觀門口。反又逐漸被安置在村口、路邊、巷頭,以守山坡、江河、墳地等。而在外觀造型上,石狗也一改之前兇惡的形象,變成了面帶微笑、富有喜感的獅子造型,成為「司儀寵物」。

石狗從最先的部落圖騰,變身成無所不能的「全能之神」,後隨著佛教及道教的崛起,石狗在雷州先民心眼中的地位下降,被迫轉型成為「司儀寵物」。

事實上,石狗在雷州地位的變遷,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表面上看,石狗地位的沒落是佛教及道教的入侵造成。實際上,這是中原優秀文化對地方區域文化的一次完勝,建立在神話基礎上的石狗信仰,無法與以儒、釋、道為主體的中原文化相抗衡。

隨著石狗信仰的淡化,曾經是雷州先民好搭檔的家狗,也不可避免地走下了神壇。

狗信仰消失,家狗成為大排檔美食

狗肉,可安五臟,補絕傷,輕身益氣,補胃氣,壯陽道,暖腰膝,填精髓。——《本草綱目》一獻之禮既畢,皆坐而飲酒,以至於醉,其牲用狗……——《禮記·王制》

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吃狗肉的記錄,同時,古人也清楚狗的藥用價值。而隨著中原漢人大量遷入雷州,中原的習俗也隨之進入雷州,其中就有吃狗肉的習俗。

雷州半島崇狗信仰的淡化,使狗走下神壇;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雷州半島面貌一新,不再是以前那個蠻煙瘴地,人口稀少之地。相對應的,狗已不再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搭檔了。

進入現代後,石狗成為了文物,家狗徹底風光不再。英雄無用武之地的家狗,除了給主人看家護院之外,還成為了大排檔上的美食,美其名曰「白切狗」。不過,或許是雷州人心裡有愧,就共同遵守著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狗肉不上桌」。所以,在雷州半島,你要吃到狗肉,就只能到大排檔吃。這也許是對「崇狗信仰」的最後堅持吧!

結語

雷州先民受到「女配槃瓠」神話傳說的影響,開始了對狗的圖騰崇拜。並使其逐漸成為先民們在生產、生活中所認同共識的圖騰,從而使狗圖騰崇拜最終成為雷州石狗文化的源流。

雷州石狗是雷州先民狗圖騰崇拜的必然產物。在特定的歷史及地理條件下,雷州石狗是雷州先民們生存的信念,是他們心目中獨一無二的「萬能之神」。

但隨著以儒、釋、道為主幹的中原文化強勢來襲,崇狗信仰逐步邊緣化。而石狗也逐漸從圖騰轉型成為路口石敢當、門口司儀。

滄海桑田,世事難料。到了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認知的提高,崇狗信仰已徹底成為過去式。而雷州石狗也進入了博物館,成為被研究的對象;昔日在雷州風光無限的家狗,則成為雷州人大排檔上的美食,令人唏噓。

相關焦點

  • 新年聚會就喜歡本地大排檔,從帝王蟹到羊肉爐,道道美味
    在廈門聚會常去的當屬大排檔,在大排檔中除了各種海鮮之外,還有著到廈門的特色美食。新年聚會,還是選擇來我們最愛的市區大排檔——來來海鮮。靠近火車站和萬象城的來來海鮮大排檔,食客大部分是回頭客。
  • 小哈是一隻寵物狗,被販子賣到了北方,卻意外成就了它的一生
    女人大聲呼救,卻沒人聽得到。這時候,一隻狗看到了這一幕,奮不顧身的衝進了水流中,用盡全身力氣救出了女人。 救下女人的狗叫做小哈,本來是法官家裡的一隻寵物狗,從小衣食無憂,無憂無慮。直到有一天,主人家裡舉辦家庭聚會,小哈看到滿桌子的美食,忍不住跳上去左右蹦躂,打亂了宴會。
  • 狗在成為寵物的同時,其野性在漸漸消失,多少年後結果如何難預測
    社會的高速發展,城市中的部分人群也有了對狗的需求,只不過有別於中國傳統意義上對狗的餵養方式,狗的品種也多以國外品種狗為主。進入城市的這部分狗,與主人家同室居住,食物質量上也是國內土狗們無法比擬的,它們被當成寵物,過著主人家人一般的生活。這是其個人選擇,我們不進行評判。但確定一點的是狗在成為寵物狗的那時起,狗的屬性就已經開始改變,只不過這種改變,短時間內人們是不會覺察的。
  • 湛江雷州吃鱟成風被曝光,職能部門迅速開展地毯式排查,打擊整治...
    9月1日早上6時,南方曝光臺曝光雷州市烏石鎮港區個別餐館非法買賣並作為食材,吃鱟成風,涉及大天然飯店、海首佳海鮮大排檔、328大排檔、金哥海鮮大排檔、兄弟煲城、一品香菜館等餐館,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 《狼圖騰》背後真實的狼
    它太像人,我們情不自禁要將它「擬人化」;同時它也太像狗了,讓人類想起,我們(至少是在面子上)不願做狗。於是,人更加神往狼。小說《狼圖騰》似乎就是在神往情緒下誕生的。思想主題姑且不論,但小說和電影對狼的描寫,並不符合現實中的狼——狼和狗並非對立的兩極,而是同一個物種受到了先人不同的影響,又被後人貼上了不同的標籤。
  • 從圖騰崇拜到祖先崇拜——「人類的覺醒」,孝行的具體體現
    何謂圖騰崇拜?圖騰系印第安語,意為「他的親族」。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一種最早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天生物有著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此物(多為動物)即成為該氏族的圖騰保護者和象徵(如熊、狼、鹿、鷹等)。
  • 陽光寵物狗
    陽光寵物狗以全新的合成養成玩法帶給玩家不一樣的遊戲體驗,作為一名愛狗人士,一定要悉心照料這些小狗狗,遊戲中有多種類型的狗狗,滿足你對狗狗的收集欲望,每合成一次狗狗,有可能會出來稀有品種哦,我們還是要小心照料哦,讓我們一起來沉浸在養狗狗的樂趣中吧!
  • 高頻聲音真能吸引寵物狗?
    於是就有養狗的觀眾來問《好奇實驗室》,能不能也做一個帶高頻聲音的廣告,在節目裡播放,看看家裡的寵物狗會有什麼反應。  製造高頻聲音其實並不難,只要會操作一些音頻編輯混合軟體就行。那麼,用高頻聲音做的廣告真能吸引寵物狗嗎?口說無憑,實驗為證!
  • 「雷州菸斗部落」的鬥師們
    「雷州菸斗部落」這個各大菸斗網站裡的紅人,到底是何方神聖?    哥做的不是菸斗,是藝術    這個端午節,記者專程到雷州二中,造訪「雷州菸斗部落」。時值端午節,部落裡的其餘人都被召集在部落首領陳燦聰的家中包粽子。
  • 藥殺上百條狗藏冰庫:「偷狗和屠狗」,為何只是寵物狗的事兒?
    坦白講,「偷狗和屠狗」的事情兒,在市井街巷,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大多數時候,狗主人因證據難尋,只能放棄。畢竟,對於「狗命」來講,在一個「寵物意識」相對較弱的社會中,不會激起太多浪花。說到底,「寵物狗」是被完全物化的,即便是資深「狗奴」應該也不會長時間,沉靜在丟失愛狗的世界中。
  • 流浪狗想和寵物狗做朋友,伸出爪子卻被咬傷,沒及時醫治拖到截肢
    寵物狗毫無心理準備,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到,張口就咬了流浪狗一口。沒條件治療,小傷拖成大病志願者們趕快給流浪狗做了包紮,但因為收容所缺少資金和醫療,也沒法做更多的治療了。一個星期以後,流浪狗被咬的地方不但沒有好轉,反而嚴重惡化了。志願者只好送它去看獸醫,結果獸醫表示,它被咬的時候有細菌感染,已經得了敗血症,只能把這條腿截掉了。
  • 從火化到3D公仔、骨灰鑽石 寵物身後事知多少
    在廣州,從10年前只有一家寵物善終服務獨秀,到如今幾家寵物善終與1家寵物標本製作團隊。被服務對象從常見的貓、狗、烏龜到倉鼠、刺蝟、孔雀、鸚鵡、蜥蜴乃至冷門的金魚,從小如倉鼠大到過百斤的巨型犬。好萊塢電影《王牌特工》裡,老特工就是在狗狗「泡菜先生」死後,把它製作成了狗標本,放在家裡的壁爐上面。華南農業大學從事獸醫解剖專業的副教授剡海闊大約從2004年左右開始製作第一個寵物標本——一隻狗去世後,主人拿著狗的照片,希望做一個能抱在懷裡的軟體標本。原有的毛髮不夠,就用同等的狗毛再製作。
  • 臺灣著名天文學家楊昌熾教授到雷州舉辦科普講座
    中國臺灣網12月17日雷州消息 12月12日, 臺灣著名天文學家楊昌熾教授來到廣東雷州市,分別到雷州一中、附城中學和雷州三中免費舉辦了天文知識科普講座,為師生獻上天文知識大餐,每場都吸引了師生天文愛好者300多人到場聆聽。
  • 符號蚱蜢圖騰意義,不一樣的神奇國度
    在中國的某些地區,蚱蜢被當作家庭寵物飼養,人們認為蚱蜢體現了死者家屬的個性。以蚱蜢的形式保持這些轉世靈魂,確保了家庭成員的繁榮。在古希臘,蚱蜢是一種身份象徵。雅典人會用金色的蚱蜢梳子和胸針裝飾自己作為貴族的象徵。蚱蜢也是不朽的象徵,正如我們在希臘神話中看到的那樣,當宙斯給提託諾斯授予不朽時,提託諾斯後來變成了一隻蚱蜢(當然,他永遠活著)。
  • 吳昕太另類,排斥養寵物狗的男生,卻喜歡蜘蛛愛吃蟲子,難怪單身
    如今很多女孩子都特別喜歡寵物,也很喜歡養寵物,像寵物貓和寵物狗一直是很多人養寵物的首選,並且哪怕不喜歡寵物也很少有人會排斥寵物。但是吳昕卻是女生中的一個另類,吳昕十分害怕養寵物,像在常人眼中可愛的寵物貓和寵物狗,在吳昕眼中卻一點也不可愛。
  • 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人類對動物的態度從不理性
    近些年,有關動物保護的爭論層出不窮,尤其是當涉及狗、貓等通常作為家養寵物的動物時,就更是如此。譬如,每年夏天的玉林狗肉節總會在輿論場上掀起一場腥風血雨,反對食用狗肉者的主要觀點之一是狗對人類的意義與其他動物不同,而持有相反觀點的人則爭辯稱,狗和豬、牛、雞的生命理應平等,獨獨反對吃狗肉並無道理。
  • 「靈異」的特呈島石狗
    雷州石狗有「南方兵馬俑」美譽,蹲立在村前屋後、海邊,為村民「祈雨」、「驅風」、「鎮潮」,保人畜平安,護一方水土。特呈島石狗(林國偉攝影)01高州子民立雷州石狗?東村愛潛水的石狗(林國偉攝影)特呈一大怪:「高州子孫雷州帶,海邊石狗能長大」,意思是:特呈先祖是乾塘移民,同屬高州府,但吸收了雷州文化,講黎話、拜石狗,像是雷州人帶大教育的。東村海邊石狗由於常常潛在海中,四周長滿了生蠔,層層疊疊,石狗就漸漸長大了。
  • 寵物也成新冠易感群體,義大利新冠高發區的寵物檢測到新冠抗體
    近日,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發布了一項專門針對寵物感染新冠病毒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在被採集的 919 只寵物樣本中,3.3% 的狗和 5.8% 的貓具有可檢測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滴度。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確診患者的寵物貓和寵物狗被檢測出抗體陽性的概率更高。
  • 對談|為什麼先有《狼圖騰》後有《天鵝圖騰》
    我想通過寫作,表達自己對精神上至高無上的信仰、信念和理想的追求,為此我可以付出一切。寫出《狼圖騰》的時候,我已經58歲了,從醞釀到完成,幾乎花費了半生歲月,真是半生磨一劍。寫《天鵝圖騰》,又把後半生拼了進去。我從小熱愛美術和音樂,在《天鵝圖騰》裡,我把自己所掌握的美的因素全都揉了進去。
  • 豬遠比狗聰明,其智力接近大猩猩,卻被用來吃肉,狗卻被當成寵物
    本文導讀:為什麼說豬是所有哺乳動物中智力僅次於大猩猩的非常聰明動物,豬遠比狗聰明。本文給你較具體的科學依據和解釋。1.狗有什麼神奇之處,狗為什麼那麼聽話,本節從美國科學家研究的結果開始進行具體分析。2.豬為是僅次於大猩猩的最聰明的哺乳動物,本文從最新科學研究結論到生活經驗來詳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