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造成的無症狀感染者沒有乏力、發燒、呼吸短促等明顯的身體症狀,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成為病毒的傳播者。因此,及時篩查出無症狀感染者,是防控疫情的重要一環。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慧(AI),開發了一種聽聲音識別無症狀感染者的方法。他們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發出的咳嗽聲與健康人的並不一樣,儘管其中細微的差別很難為人耳分辨,但AI可以!
▲研究結果發表在《IEEE醫學與生物工程學雜誌》
研究人員收集了人們通過手機、筆記本電腦等設備主動上傳到網頁opensigma.mit.edu上的幾萬條錄音。他們用數萬份的咳嗽聲和說話聲的音頻樣本對AI模型進行了訓練。隨後,在向模型輸入新的咳嗽聲時,AI準確地識別出了98.5%的新冠核酸陽性患者,包括其中所有的無症狀感染者。
這種聽音辨「症」的AI並非只能識別新冠患者。事實上,在沒有疫情之前,這支研究團隊正在嘗試開發一種AI,「聽」出阿爾茨海默病(AD)早期的患者。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不僅會造成記憶力下降,而且還和神經肌肉衰退有關,比如造成聲帶減弱。因此,研究人員首先訓練了一種通用的機器學習算法,來區分與聲帶強度相關的不同聲音。
研究小組還訓練了第二個神經網絡,來識別言語中的情緒狀態。這是因為相比一般人,AD患者往往更容易表現出沮喪或淡漠的情緒,快樂的情緒則相對較少。為此,研究人員利用一個收集了演員以不同情緒進行表達的大型語音數據集,開發了情緒語音分類器。
接著,研究人員訓練了第三個神經網絡,基於咳嗽聲的數據,辨別肺和呼吸功能的差異。
圖片來源:123RF
將三個模型結合起來,研究人員建立的這個AI框架可以在「聽」不同人的音頻時,根據聲帶強度、情緒、肺和呼吸功能、肌肉退化這幾個標誌,識別出AD患者。
而當新冠疫情爆發後,開發這一AI的研究人員開始設想,這套方法是否可以用於識別新冠患者?「說話聲和咳嗽聲都受到聲帶及其周圍器官的影響。也就是說,說話和咳嗽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這就意味著,我們可以從說話聲中聽出人的性別、口音、情緒狀態等,而AI也可以從咳嗽聲中聽出這些特徵。」研究作者之一的Brian Subirana教授說。
為了加強對AI的訓練,從4月開始,這個研究小組建立了一個網站來收集人們志願提交的咳嗽錄音。與此同時,志願者還需要填寫問卷,表明自己是否接受過新冠相關檢測和診斷,結果如何,是否有症狀等。
▲收集咳嗽音頻的網站:opensigma.mit.edu
研究人員介紹,迄今他們已收集到70000多條音頻,每條音頻裡包含多個咳嗽聲,總計有大約20萬份咳嗽音頻,「據我們所知,這是迄今最大的咳嗽研究數據集。」Subirana教授說。
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在原本用於識別AD患者的AI語音處理框架內,無需進行大量調整,就能找到針對新冠感染者的識別模式。更重要的是,AI可以敏銳地發現,在感染新冠病毒後,即便沒有明顯的症狀,聲音產生的方式也會有所改變。
MIT的新聞介紹,這支研究團隊正在把該AI模型整合到智能設備的應用程式中,如果能夠獲得FDA批准,有望提供一種使用簡單、沒有痛苦的免費工具,用於大規模預檢,幫助篩選可能無症狀的新冠感染者。用戶只需要每天登錄,對著手機咳嗽幾聲,馬上就可以知道自己有沒有感染新冠的信息,得到警告後可以及時通過正式的測試來確認。
題圖來源:123RF
參考資料
[1] Jordi Laguarta et al., (2020) COVID-19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iagnosis using only Cough Recordings.
[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odel detects asymptomatic Covid-19 infections through cellphone-recorded coughs. Retrieved Nov. 3, 2020, from https://news.mit.edu/2020/covid-19-cough-cellphone-detection-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