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夏天來臨,陽光普照,萬物繁盛,大自然裡的昆蟲世界就開始熱鬧起來。而在夏季眾多的小蟲子中,相信喜歡在公園裡遛彎的朋友仔們肯定見過這樣一種昆蟲,它長得像小型飛蛾,但外表又與蛾類略微不同,它們飛行能力很弱,但彈跳能力卻更外高強。
每年的五六月份都會大爆發地出現,在樹幹、灌木叢、石凳……甚至是室內的桌椅上,都能見到它們亦靜亦動的身影。
沒錯,它們就是廣翅蠟蟬,在分類學上,它們屬於昆蟲綱半翅目廣翅蠟蟬科。雖然它的名字中帶有「蟬」字,但卻與終日高掛枝頭,竭力嘶鳴的蟬科昆蟲相去甚遠。

相比蟬,廣翅蠟蟬只有指甲蓋般的大小,翅膀寬廣,大部分種類體色呈較為黯淡的黑褐色與黃褐色,翅面上視種類不同分布著各種斑紋。而且廣翅蠟蟬平時喜歡趴在樹枝上一動不動,翅膀平貼地面,再加上如此低調的外表,不加注意的話,我們很容易就將它當作一片小枯葉而忽略掉了。

雖然廣翅蠟蟬的成蟲樣子樸素,但它們的若蟲形態卻差別很大。廣翅蠟蟬的若蟲體型大概只有黃豆般大小,然而它們滿身密布著絮狀的蠟質,在腹部的末端還長出了向上翹的放射狀蠟絲,遠看就像屁股上面開出了一朵朵精緻的小白花,又像正在開屏的白孔雀,如夢似幻。

它們分泌的這些蠟質不僅可以提供起到迷惑驚嚇天敵的作用,還可以作為一個保護傘,當它從高處跳下來的時候,就會像降落傘一樣可以平穩落下。
不知道大家有沒遇到過這樣一個情景:在公園小徑上漫步時,發現兩旁綠葉上有點點棉絮,而走近時這些棉絮竟然都跳了起來不見蹤影,讓人不禁嚇了一跳!其實,這些「棉絮」就是廣翅蠟蟬的若蟲。若蟲時期的它們除了擁有泌蠟習性這個化學武器外,還和成蟲一樣都善於跳躍,一蹦能跳出老遠,從而逃之夭夭,讓它們可以有效地逃避天敵的追捕。
之前提到廣翅蠟蟬在每年的夏季都會大規模地出現,具有群聚習性的它們往往會聚眾在同一枝頭上吸食嫩枝嫩芽的汁液,鋪天蓋地,密密麻麻,影響了植物的生長,因此有時候它們會被打上「害蟲」的標籤。

但某一種蟲子存在,一定會有以它們為食的其他動物存在,對於自然來說,並沒有害蟲與益蟲的定義之分。在公園裡,成群的廣翅蠟蟬若蟲對斑腿泛樹蛙、黑眶蟾蜍等蛙類來說就是一頓豐盛的大餐;在草叢間遊獵的蜘蛛老哥們更是對它們疼愛有加。

因此下次再見到它們可愛的身影,為何不停下腳步,悄悄地靠近它們,觀察一下它們呆萌的樣子,或許心情也會變得舒暢得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