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真是一個神奇的小國。當我們看到漫畫、護膚品、酵素等字眼時,都會不由地提及到日本,不知道是不是文化使然,畢竟日本在對待產品的態度上也給人一種蠻匠的感覺,所以廣大中國人民消費群體似乎已經被它誇張、眼花繚亂的「大字報」風格外包裝所種草。尤其很多購物門外漢的妹子甚至表示,花花綠綠的也不知道上面寫了什麼,咱們看不懂,咱也不想看懂,買就對了!所以很多斷貨王衍生出來的假貨,就是這樣被無形中消費掉的,甚至網上有不少爆料,很多爆款根據消費者所在地不同,分供本土、歐美、以及亞洲人士使用等級,品質逐一降低。
說到日本酵素的外包裝,也是夠讓人眼花繚亂的,有點像我們小時候喝的袋裝果飲包裝,如果全部擺在一起,簡直就是一場果蔬糖果的視覺盛宴。不過,日本因其在漫畫藝術上的造詣,大多這樣的包裝上的文字、圖案和色彩的搭配,即使花花綠綠的,也還算能讓人接受。所以,日本把酵素炒起來也是有原因的,將其定位為果蔬發酵製品的日常膳食營養補充劑,百來元人們幣的售價,主打上百種果蔬綜合酵素概念,再加上對美容養顏、緩解便秘、燃脂減肥等功效的吹捧,想不火都挺難呀。
不過話說回來,日本在產品外包裝上的造詣可遠不止如此。其實日本設計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也創造出很多貫穿日本美學精神的產品包裝設計,這些優秀設計重新為產品找到靈魂。比如日本一家以包裝設計出圈的新概念男前豆腐店,強烈的個性畫風和藝術感,讓你一眼望去再也忘不了他的標示。
回到酵素包裝,一堆日常瓜果蔬菜的隨意擺放,以及赤裸裸的成分種類數字加以明顯突出,真是夠了!同樣是食品,在毀內涵增加營銷感方面,無疑酵素是贏了,因為真的很有把200多種果蔬丟在一個缸裡的發酵即視感,有木有!這裡並不是說日本的酵素不好,只是定位擺在那兒了。
酵素,經過科學的解釋和人們對它的理解,它早已不是一個單一的概念。如果它是食品,我們會不禁回想起豆腐乳、泡菜甚至是酒的美味;如果它是酶,我們維持生命體徵的正常生長發育代謝都離不開它,它是起重要作用的一類化學催化劑;如果它是營養補充劑,種類、功效、有效(不失活)將是我們考量的重點。
因此酵素作為一種特別的重要膳食營養補充劑,必需從原料、生產、包裝、監測、運輸、貯存,到發揮效用上進行科學講究。
其實,目前的酵素市場也就像大多酵素的包裝一樣,讓人眼花繚亂。且不說幾款比較受歡迎的日本酵素,效果尚且不得而知,其他絕大多數產品都不敢「以真面目示人」。因此,往往很多自稱為酵素產品的主要成分中會添加低聚糖、益生菌、纖維素、左旋肉鹼等,從而讓你有身輕如燕的感覺,或者讓你產生飽腹感,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節食的方式讓你產生減肥的錯覺。
酵素是對我們身體很重要的一類酶催化劑(主要為蛋白質),現已知參與人生命活動的酶已超過4000種,分布在人體不同部位起到不同的作用。而特定的酶的缺乏或者失去活性,會導致相關疾病,比如酪氨酸酶缺乏會導致白化病等等。如果說想要把所有的酶一次性補充全,也不太可能,所以,補充酵素根據需要,而一次性補充幾十種甚至上百種,完全沒有必要!
人體可自行產生各種酵素,一般分為代謝酵素和消化類酵素。而消化,既是為身體提供能量的源頭,也是當代大多數人所面臨的重大健康隱患。當疾病影響酵素的產生或消化出現問題時,根據需要,補充蛋白類、脂肪類、澱粉類酵素即可,因為這三大類幾乎都涵蓋了人體絕大多數的營養所需,即胺基酸、脂肪酸和能量(糖)所需。
值得注意的是,酵素的活性特別容易受到環境各因素的影響而改變其活性效力,包括體內溫度、酸鹼度、毒性物質等。而國際藥學聯合會規定表示酵素的活性和效力的測量單位為FIP,FIP即為科學測量酵素效力的「活性單位」。通常我們認為,沒有權威活性單位標識(如FIP)的酵素,都不是專業的酵素。(具體可關注德國赫熙HECH微博進行了解)
只有有實際活性的酵素,且在體內不被腸胃分解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具有「腸溶包衣」技術的酵素片劑——德國赫熙HECH珍酵素,添加7大珍稀酶成分,摒棄繁雜、科學講究,幫助促進消化,為你腸道減負,淨毒養顏。火鍋燒烤油膩之後,來兩顆,倍消遙。
因此,什麼才是真酵素?究竟是絢麗多彩的外包裝,還是像能減肥、抗氧化還能躺著瘦的五花八門的宣傳呢?真品質,就是珍酵素。
德國赫熙HECH——你的身體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