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2020未來科學大獎(號稱中國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揭曉。共有四位科學家獲得。
他們分別是:
張亭棟,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王振義,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盧柯,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彭實戈,山東大學教授。其中
張亭棟、王振義獲得「生命科學獎」
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每個獎項的單項獎金是100萬美元(約700萬人民幣)。
這次獲獎的科學家有一個人比較引人注目,那就是獲得「物質科學獎」的盧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他不僅是一位科學家,還是目前遼寧省的副省長。
我們看看這位學霸科學家的不一樣的人生:
盧柯,生於1965年5月,河南汲縣人。1981年,16歲的盧柯考上華東工學院,之後進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攻讀碩士、博士學位。1990年畢業後留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工作,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實驗室主任、金屬研究所所長等職務。
盧柯30歲時成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的博士生導師,2003年,年僅38歲的盧柯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6年,盧柯任九三學社遼寧省副省長,2007年任九三學社中央常委,2012年任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
2018年,盧柯任遼寧省副省長,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的工作。
科學家盧柯
看到一位科學家任省長,很多網友不淡定了,當了這麼大的官,還有心思好好搞科研嗎?
很多網友認為,只要從政肯定就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好好搞科研了,尤其是副省長這麼高的職位,政務是很繁忙的,各種接待各種會議是非常多的,時間長了,心也不靜了,也就無法靜心搞科研了。
科學家就應該埋頭研究,遠離喧囂,這樣才可以多出成果。
理由是可以改變政風,可以拓展科技應用眼光,可以調研科研環境,塑造地方的科研基礎。對地方科技的發展會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是科研精英從政,可以爭取到政府的更多支持,對科學研究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實際院士從政,在我國也不是沒有。
海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彭金輝,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廣東省副省長王曦,是中科院院士;
山東省副省長凌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吉林省副省長安立佳,是中科院院士。
所以盧柯當副省長,也正常。
個人認為:
盧柯院士能夠做到科研和從政兩不誤,並且取得了這麼大的成就,可見其能力絕對不一般。人各有志,也許人家對從政很有興趣呢,外人也不好評說。
不管怎麼樣,這些都是國家的人才,都應該得到國家的重用,不管在什麼崗位,只要為國奉獻,都是值得我們敬仰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