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島渚(資料圖)
騰訊娛樂訊(文/付超)2013年1月15日下午15時25分,日本著名導演大島渚因肺炎於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立醫院去世,享年80歲。大島渚生前曾執導過《感官世界》、《青春殘酷物語》等諸多名片,並於1978年憑藉《愛之亡靈》奪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
日本媒體齊聲哀悼 葬禮細節近日公布
大島渚去世的消息,最早由其個人工作室官網曝出。消息得到證實後,日本各大媒體陸續進行了大幅報導,表達了沉痛哀悼。
《朝日新聞》以「戰場上的快樂聖誕,大島渚去世」為題進行了報導,詳解了大島渚的生平和代表作品,《戰場上的快樂聖誕》是大島渚1983年導演的代表作,由搖滾巨星大衛·鮑伊和日本著名音樂人坂本龍一主演,《朝日新聞》引述其作為標題,意在為大島渚送上臨別輓歌。
《讀賣新聞》則高度肯定了大島渚之於日本電影界的貢獻,稱其1960年拍攝的《青春殘酷物語》掀起了日本電影新浪潮,為當時的日本電影界送去了新風。《每日新聞》贊其是一位一直與體制鬥爭的導演,NHK亦褒獎了他在電影語言表達上的革新實驗。
除了媒體鋪天蓋地的媒體報導,電影界同仁也對大島渚的逝世表示哀悼。曾執導《血與骨》、《導盲犬小Q》的名導崔洋一表示消息太突然,自己很震驚。他回憶起自己擔任《感官世界》助理導演時和大島渚的合作,稱他為自己的良師益友,並表示他的電影不僅在日本有影響力,而是為全世界創作的。
據悉,大島渚的遺體告別儀式細節,將於近日公布。
曾經參加學生運動 日本電影新浪潮運動主將
大島渚出生於1932年的京都,父親在漁場任職,也是個業餘詩人與畫家。受父親影響,大島渚從小便閱讀大量文學作品,初步培育了他身體裡的文藝細胞。
學生時代,大島渚熱衷於學生運動,曾任京都大學學生副主席、學生聯盟主席。1951年,日本天皇訪問學校時,他和同學因為行為過激被勒令禁止提問。大島渚和同學於是張貼大字報,要求天皇停止對自己的神化,這一舉動直接導致了學生聯盟的解散。1953年,學生聯盟再度成立,大島渚依舊是學生領袖,但在一次大規模遊行被軍警驅散後,學生運動正式宣告失敗。
早年的學生運動經歷,對大島渚日後的電影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進入松竹電影製作公司後,由於創作分歧,加上曾經的學生運動領袖身份,大島渚一度被雪藏,但當時整個日本電影界流行啟用年輕導演,大島渚終于于1959年拍攝了自己的處女作《愛與希望之街》。
1960年,大島渚拍出了自己的第一部代表作《青春殘酷物語》,影片聚焦於當代,反應了日本青年對青春、愛情、社會、學運的態度與看法,加上大島渚在片中大膽採用了前衛的拍攝技法,影片一經推出,好評如潮。《青春殘酷物語》不僅成為日本電影史上的佳作,而且大島渚本人自此被認為是日本電影新浪潮運動的主將。
《感官世界》一炮而紅 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
經過六十年代的拍片積累,大島渚在七十年代進入自己的創作巔峰期。
七十年代初,在法國製片人德曼的支持下,大島渚拍攝了讓自己名聲大噪的經典情色作品《感官世界》。影片根據阿部定刺死情人的真實事件改編,血腥的場面以及大尺度的情愛鏡頭,讓影片充滿爭議。
儘管如此,影片的生理和心理的探索,以及對愛情儀式感極強的創作態度,還是讓《感官世界》在爭議之外獲得了更多的好評與讚揚。1978年,大島渚創作了《感官世界》的姊妹片《愛之亡靈》,影片延續了華美卻殘酷的電影風格,並最終為大島渚摘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自此之後,這位曾經的日本電影新浪潮主將正式走出國門,為世界所熟知。在《愛之亡靈》之後,大島渚先後憑藉《戰場上的快樂聖誕》、《馬克斯,我的愛》和《御法度》三次參與坎城金棕櫚的角逐,就此成為坎城常客。
迷戀性和政治 一生爭議不斷
由於性格古怪,加之執導作品尺度大、題材敏感,大島渚一生都充滿爭議。
《感官世界》和《愛之亡靈》大尺度的情慾表達之外,大島渚作品一直熱衷探討政治主題,揭露社會問題。松竹時期,大島渚拍攝過反映學生運動的佳作《日本夜與霧》,影片上映僅4天,就發生了右翼少年刺殺日本社會黨委員長的政治事件。松竹被迫撤片,大島渚一怒之下與一幫同事集體辭職,自創獨立製片公司創造社。
即便在憑藉《感官世界》功成名就之後,大島渚創作上的犀利依舊鋒芒未減。1983年,他拍攝了《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個體友情與國家利益衝突的矛盾,揭露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而在1986年《馬克斯,我的愛》中,他更是講述了一段驚世駭俗的人猿情。
創作上的劍走偏鋒,不能掩蓋大島渚對日本電影工業的巨大影響。除了開啟了日本電影新浪潮,他還在創造社期間大力發展獨立製片,開創了「1000萬日元電影」的極低拍片模式。此外,他還曾對電影版權歸屬問題發表過激烈言論,認為版權該歸屬導演個人、而非電影公司所有。
了解更多資訊,請點擊大浙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