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STAR)衛星和歐洲航天局(ESA)的XMM-牛頓望遠鏡在一個巨大的黑洞中發現了一股吹向四面八方的黑洞旋風。(網站截圖)
中國網2月20日訊 據美國國家航天局(NASA)消息,NASA的「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STAR)衛星和歐洲航天局(ESA)的XMM-牛頓望遠鏡在一個巨大的黑洞中發現了一股吹向四面八方的黑洞旋風,這種現象曾經也發現過,但得到多方的懷疑,直到現在都不能證實這種現象是否真的存在。今天的這一發現讓科學家們第一次相信這種黑洞旋風的存在,並有機會來衡量這股超高旋風的能量,由此證明這種黑洞旋風的能量足以抑制宿主星系創造新的恆星。
核光譜望遠鏡——「核星」
核光譜望遠鏡陣列,簡稱「核星」(Nuclea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Array,NuSTAR),是一個沃爾特型X射線太空望遠鏡。觀測的波段是來自天體的5到80keV之間的高能X射線,尤其是核光譜。主要用於觀測黑洞等宇宙天體。
「核星」造價約1.7億美元,是美國低成本小型探測器項目的一部分,是 NASA 小探測工程計劃中的第十一顆衛星(SMEX-11),並且它是能量超過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和XMM-牛頓衛星所觀測波段中第一顆直接攝影的太空X射線望遠鏡。
核光譜望遠鏡陣列的主要科學目標是深度探索質量超過太陽十億倍的黑洞,並了解粒子在活動星系核如何被加速到光速的百分之幾,以及研究超新星殘骸以了解重元素如何在超新星中形成。
除黑洞外,「核星」也能夠觀測中子星、日冕等其他X射線源。「核星」首席科學家、加州理工學院教授菲奧娜·哈裡森說,「核星」是第一顆專注於高能X射線的望遠鏡,其影像清晰度比觀測同光譜區的其他任何望遠鏡都要高至少10倍,敏感度則提高至少100倍。
XMM-牛頓衛星
XMM-牛頓衛星(X-ray Multi-Mirror Newton)重3.8噸,長10米,太陽能電池帆板展開後寬16米,是歐洲空間局1999年發射的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具有極高的譜分辨本領。
XMM-牛頓計劃始於1984年,1997年3月開始建造,原名為「高通量X射線分光任務」(The High-Throughput X-ray Spectroscopy Mission),為了紀念發明了分光鏡的 Isaac Newton而命名XMM-牛頓衛星,其中XMM是X-ray Multi-Mirror Mission(X射線多鏡面任務)的縮寫。1999年12月10日,XMM-牛頓衛星在法屬蓋亞那的庫魯發射場用阿里亞娜5型火箭發射升空。它的軌道是橢圓形,近地點7,000公裡,遠地點114,000公裡,軌道傾角40度,周期48小時。XMM-牛頓衛星原計劃壽命為兩年,但是將延期至最早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