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對於愛滋病感染者的歧視仍然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愛滋病感染者實際上也是疾病受害者,他們的合法權益應該受到保護,歧視或冷漠並不能減少愛滋病的傳播,反而可能引起社會矛盾,造成社會恐慌。
12月1日
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
今年的主題
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
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愛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愛滋病的知識。世界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絲帶,象徵著大眾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的關心與鼓勵。
愛滋病的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它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即愛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種病死率極高的惡性傳染病,傳播途徑為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感染者要經過數年、甚至長達10年或更長的潛伏期後才會發展成愛滋病病人。
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發布的《2020全球愛滋病防治進展報告》,2019年約有170萬新發感染者,是全球目標值的三倍多,全世界預防愛滋病病毒新發感染的工作遠遠落後於既定目標。截至2019年全世界估計有3800萬人感染HIV,69萬人死於HIV感染,68%感染愛滋病毒的成年人接受終身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更為嚴峻的是,近年來新增愛滋病感染者的低齡化和老齡化趨勢也更加明顯,越來越多青年學生和老年人群體感染這一疾病。在感染途徑中,95%以上通過性途徑感染,其中異性傳播約佔70%,因此避免不安全性行為是避免感染愛滋病的重要方法。
40年來的漫漫抗艾路
上世紀80年代初,愛滋病在美國的大規模出現首次引起了醫學界的警覺。儘管兩年後科學家們從患者身上獨立分離出了愛滋病的病原體,但是仍然沒能阻擋HIV侵襲的腳步,截至1986年,近29000名確診的美國患者中,有25000名死亡。儘管患者症狀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的特徵均為體內免疫系統的全面崩潰。
1987年,愛滋病治療領域曙光初現。原本設計用於抗腫瘤的藥物齊多夫定被發現能夠抑制HIV病毒在體內的複製,並獲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生產的抗愛滋病藥品,為AIDS患者帶來了延續生命的希望。
然而,遺憾的是,齊多夫定治療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反應,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單藥治療的耐藥性越來越明顯。值得慶幸的是,在科學界的不斷努力下,越來越多新藥被研製出來,包括首個獲得FDA批准的蛋白酶抑制劑沙奎那韋(saquinavir)、非核苷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等,為愛滋病的聯合療法奠定了基礎。
1996年,「雞尾酒療法」橫空出世。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發現,通過三種或三種以上的抗病毒藥物聯合可以減少單一用藥產生的抗藥性,並且能夠作用於愛滋病毒感染的各個環節,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複製,使被破壞的機體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復,從而延緩病程進展,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這一理念一經提出便轟動了整個醫學界。該療法應用於臨床後,70%—80%的患者體內病毒隨著治療下降,一時間人們甚至認為,治癒愛滋病的時代或將到來。當然,現實並沒有這麼理想,儘管能夠有效抑制病毒,但是「雞尾酒療法」的療效並非100%,患者必須長期服用昂貴的藥物,並且忍受隨之而來的包括糖尿病、肝功能衰竭在內的副作用。
進入21世紀以後,愛滋病治療與研究領域突飛猛進,多款新藥以及新療法的問世為愛滋病患者帶來了更理想也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治癒愛滋病的新希望
2019年7月2日,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和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UNMC)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報告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通過使用一種新型抗逆轉錄病毒療法(ART)(LASER ART)和CRISPR-Cas9基因編輯方法,他們有史以來第一次從活體動物基因組中消除了具有複製能力的HIV-1 DNA(負責愛滋病的病毒)。
兩個月後,北京大學鄧宏魁教授也在NEJM報告了利用CRISPR編輯技術敲除了一名HIV感染合併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幹細胞的CCR5基因,不過,19個月時,患者的白血病處於緩解期,但是仍需接受抗逆轉錄病毒治療。
2020年3月9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研究人員在最重要的愛滋病毒會議之一——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會議(CROI)上,口頭報導了使用一種腺相關病毒(AAV8)針對愛滋病的長期緩解或功能性治癒研究,能使人體在長時間內產生抗愛滋病病毒抗體。
除了基因編輯和腺相關病毒之外,CAR-T細胞療法以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藥物在治療愛滋病方面也有一些好消息傳來,治癒愛滋病的希望似乎近在咫尺。
截止目前,全世界有兩位愛滋病患者在接受幹細胞移植後被功能性治癒,即「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今年7月,《Science》發布了一篇通訊文章揭示,一名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及煙醯胺(維生素B3)結合治療的愛滋病男性患者有望成為全球愛滋病治癒第三人。
儘管40年後的今天,AIDS仍然是一種普遍無法治癒的疾病,也還沒有可用於預防的有效疫苗,但是現代醫學的不斷進步卻讓愛滋病患者有了更多治療疾病的選擇,也讓治癒愛滋病的曙光進一步照進了現實。
採取相關措施進行預防
今天,抗艾仍然是全世界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避免不安全的性行為是個人抗艾的重要方法。目前,確定具有傳染性的暴露源包括血液、體液、精液和陰道分泌物。我國已經批准上市愛滋病自檢試劑,人們可以購買之後在家進行自我檢測。當然,如果擔心檢測結果不準確,也可以前往醫院進行相應檢查。
在發生HIV暴露後,必須及時清理局部汙染的皮膚或黏膜,並在24小時內開展預防性用藥,即使是超過24小時,仍然需要採取相關措施進行預防。
消除歧視,從了解開始
時至今日,對於愛滋病感染者的歧視仍然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然而愛滋病感染者實際上也是疾病受害者,他們的合法權益應該受到保護,歧視或冷漠並不能減少愛滋病的傳播,反而可能引起社會矛盾,造成社會恐慌。
來源:地評線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世界愛滋病日:抗艾近40年,距離普遍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