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愛滋病日即將到來,我們距離完全治癒它還有多遠?

2020-11-30 騰訊網

隨著愛滋病診療水平的發展,愛滋病已經成為了慢性病,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堅持服藥,可以獲得有尊嚴、有質量的生活,生存時間可以接近預期壽命。

距離2020年結束還剩1個多月,但今年的關鍵詞早已被提前預定:新冠病毒。

此次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人們懂得的一個道理是:對於傳染病,除非所有人都安全,否則誰都不安全。無論是今年的新冠病毒還是肆虐40年的HIV病毒,沒有人對消滅傳染病病毒是完全沒有責任的,哪怕只是為了自己。

當下,全世界都在關注著抗擊新冠最大的希望:疫苗。過去一個疫苗開發周期要5-10年,而今年,國際和國內藥企都在極短時間內研發出疫苗,最新公布三期臨床數據的兩款疫苗,有效性都超過90%。

卓越的研發能力讓人們看到了傳染性疾病被控制的可能性,愛滋病也不例外。

「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是全世界目前為止僅有的兩位已實現「功能性治癒」的愛滋病患者,目前還有第3位「聖保羅病人」也正處於觀察階段,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愛滋病患者治癒的希望。

治癒的患者僅是「偶然」,大部分的愛滋病患者仍然需要終身服藥,但對他們來說,隨著愛滋病診療水平的發展,愛滋病已經成為了慢性病,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堅持服藥,可以獲得有尊嚴、有質量的生活,生存時間可以接近預期壽命。

今年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一流的抗感染專家與新藥研發團隊依舊奮戰在抗擊愛滋病的最前線,相信他們也會不斷研發出更多更有效的治療方案來攻克這一難題。

從無藥可醫到可治可控:愛滋病早已不再是一種絕症

39年前,第一例愛滋病病例被正式報告時,人們束手無措,那時得了愛滋病就相當於就地宣判了死刑。

那時人們對於引起愛滋病的元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還知之甚少,只能是在搞清楚病毒的基本作用機理後,一個藥一個藥地試。

1987年,曙光初現。科學家們發現本來是作為抗腫瘤藥物研發的齊多夫定(AZT),可以在不損害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抑制HIV病毒複製。儘管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但在當時無藥可用的情況下,齊多夫定在1987年3月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愛滋病的藥物,也是愛滋病治療藥物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s)裡的第一款藥物。

然而,齊多夫定單藥治療的局限性很明顯。HIV病毒的快速變異特徵導致單藥治療的耐藥性會非常迅速出現。同時,隨藥而來的致命的副作用也是一個問題。愛滋病終於可以治療了,但是患者的生活質量是無法完全保證的。

1995年12月,沙奎那韋(Saquinavir)成為首個獲得FDA批准的蛋白酶抑制劑(Protease Inhibitor),這是一個全新的品類。默沙東、羅氏、雅培等都是最早研發蛋白酶抑制劑的藥企。一年後,另一種全新品類非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s)也被發現,奈韋拉平(Nevirapine)就是其中一種。新品類藥物的不斷湧現為聯合抗病毒治療方式奠定了基礎,科學家們也開始往聯合用藥方向開始探索,力求解決單藥易耐藥和高毒性的問題。

1996年,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提出通過三種或三種以上的抗病毒藥物聯合使用來治療愛滋病。這種多藥聯合的配置跟雞尾酒的調製很相似,「雞尾酒療法」橫空出世。這種創新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使愛滋病相關死亡率立即下降了60%~80%。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中心主任醫師張福傑表示,「雞尾酒療法」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病人體內HIV病毒數量,真正讓愛滋病成為了一種可治療,可管控的慢性病,是人類控制和治療愛滋病進程中的一個裡程碑。

隨著聯合抗病毒療法的推廣和普及,HIV感染者的預期壽命顯著提高。科學的腳步沒有因此而停歇,新的抗病毒藥物不斷湧現,讓醫生和患者在抗擊愛滋病的戰場上有更多武器。

2007年,默沙東一騎絕塵,率先研發出能夠阻止病毒整合至人體免疫細胞的整合酶抑制劑——拉替拉韋(Raltegravir),上市後迅速成為聯合抗病毒療法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拉替拉韋為代表的整合酶抑制劑具有快速且高效降低病毒載量的特點,並極大減少了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因此被譽為是繼「雞尾酒療法」出現之後HIV治療領域的又一個裡程碑。拉替拉韋在上市後的第二年斬獲有醫藥界諾貝獎之稱的法國蓋倫獎、美國蓋倫獎,此後又於2009年再獲義大利蓋倫獎。

如今,愛滋病的治療藥物可分為六大類共30餘種。臨床上,醫生根據每個病人不同的情況不斷地調配更多的雞尾酒組合來控制其耐藥性,保證治療的有效性;新藥研發上,科學家們從藥物半衰期、基因屏障、對身體器官的副作用、對於藥物依從性的寬容度等多個維度上孜孜不倦的優化藥物方案。

在愛滋病成為一種可以管控的慢病同時,醫學界開始著眼於慢病在長期治療過程中帶來的挑戰。例如HIV感染者的體重通常增長較快,這會加重HIV感染者群體的合併症風險,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

心血管疾病是HIV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發現HIV感染者急性心肌梗死風險顯著高於非HIV感染者(11.13/1000人年數 vs 6.98/1000人年數)。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愛滋病相關心血管疾病已從過去以感染性和炎性血管炎為主,演變成動脈粥樣硬化等慢性病變佔主導地位。病毒直接損傷、炎症反應、高脂血症等多種因素在愛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中共同起作用。

也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新藥在抗病毒的基礎上關注到這些問題,默沙東剛剛獲批在國內上市的新型非核苷逆轉錄酶抑制劑(NNRTIs)多拉韋林(Doravirine)就在三期試驗數據中就顯示出其對患者體重、血脂控制的顯著臨床獲益,這也是目前唯一一款在血脂上有臨床獲益的新型非核苷逆轉錄酶抑制劑。

U=U:穩定治療的患者,已經不具有傳染性

和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相比,愛滋病最大的區別在於傳染性。這給消除愛滋病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也讓患者自己蒙上心理陰影和沉重負擔。

2016年7月21日,來自101個國家的超過980個組織通過網絡共同發表了一份聲明:《無法檢測到病毒載量的HIV病毒感染者的性接觸傳播風險》,聲明中提出了「U=U」( Undetectable equals Untransmittable)的概念,即「持續檢測不出」=「不具有傳染性」,當HIV病毒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療後,體內的病毒載量連續在6個月以上維持在檢測不出的水平時,HIV病毒並不會通過性接觸傳播方式傳播。

北京地壇醫院皮膚性病科的主任醫師吳焱用水龍頭的比喻解釋什麼是U=U。穩定接受治療的愛滋病患者,原有的大量病毒已經被完全抑制,因血液裡持續有高濃度的抗病毒藥物,一旦有新的病毒,立刻就被等在那裡的藥物給殺滅了,病毒無法在體內再進行複製繁殖。身體裡的HIV病毒就像被水龍頭關住了,即便有漏水,馬上就用盆接住,這樣的話,水並不會滲進地裡,病毒就不會再通過血液影響組織器官。血液中沒有病毒了,精液、陰道分泌物等體液也就不存在病毒,性接觸也就不具有傳染性了。

抗擊愛滋需要責任共擔

還有幾天就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了,今年的宣傳主題為「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

2020年初至今,全球仍未走出新冠疫情的陰影,新冠病毒狡猾異常,但HIV病毒的狡猾有過之而無不及。從正式報告第一例愛滋病病例至今已經過去39年,愛滋病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威脅並沒有消除,治癒只是偶然,疫苗也仍是遙遙無期。

無論是新冠病毒還是HIV病毒,只要是人類共同的敵人,攜手應對是人類的必然選擇。

現階段,中國對於愛滋病患者出臺了一系列幫扶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以《愛滋病防治條例》(2006)第四章第44-47條的內容形式被正式固定下來的——「四免一關懷」。除了減輕愛滋病患者的用藥負擔,「四免一關懷」還以支持、治療、關懷與非歧視原則對愛滋病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幫扶。

同時,衛生部門也會與企業合作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防治愛滋病計劃。比如中國衛生部門與默沙東基金會合作開展的全面預防和治療愛滋病項目(C-MAP),就是迄今為止中國政府與國外私營企業合作的規模最大的愛滋病綜合防治項目之一。2005年至2016年間,默沙東基金會先後多次投入資金,協助中國緩解日益沉重的愛滋病負擔,支持國家愛滋病防治規劃的開展。

在2011年,第24個世界愛滋病日,原衛生部與默沙東攜手啟動的「關艾計劃」,為1000多名一線愛滋病專科醫生提供了面對面的培訓,2000多名醫生接受了媒體和數位化培訓。項目覆蓋雲南、廣西、河南、四川、新疆、廣東等9個愛滋病高發省區,幫助目標醫生規範學習如何優化選擇一線抗病毒治療方案,從而更好地幫助患者。

儘管我們距離完全治癒愛滋病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並不是只有愛滋病患者在抗擊愛滋病的道路上孤軍奮戰,他們從不孤單。

對更優藥物的探索永不停息

過去30年來,在愛滋病毒發病機制和藥理學方面取得的進展是非同尋常的。科學家們目前正在研究更有效的抗逆轉錄病毒組合,以及針對HIV病毒宿主的創新治療幹預措施,試圖根除HIV病毒和治癒這一疾病。

在今年7月的AIDS 2020大會上,來自聖保羅聯邦大學的臨床學者 Ricardo Diaz 報告他們可能「治癒」了一位愛滋病患者。

這位36歲的患者,經過1年的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即雞尾酒療法)結合煙醯胺(一種維生素B3)治療後,病毒檢測呈陰性,且停藥66周未復發。

這有可能是全球第3例愛滋病治癒者,並且,和前兩例使用骨髓移植治癒的患者不同,第三例患者有望實現藥物治癒,更具有臨床可複製性。

治癒之外,地壇醫院的兩位主任醫師也都對長效的治療藥物寄予厚望。例如強生公司旗下的楊森公司和葛蘭素史克旗下ViiV Healthcare公司,正合作開發一款每8周注射一次的雙藥組合療法,目前已經進展到三期臨床試驗。默沙東公司的在研核苷類逆轉錄酶易位抑制劑(NRTTI)Islatravir,也有望在不遠的將來推出長效口服劑型。這些跨時代的療法即將到來,讓愛滋病的治療不再困難重重。

愛滋病治療的進步,不僅體現在效果越來越好、安全性越來越高、服用越來越方便,在治療理念上也有了跨越。雖然沒有疫苗,但是預防性的措施已經有了被論證的效果。

2012年,FDA批准了首款用於暴露前預防(PrEP)的藥物。雖需每天服用,但可以極大地降低健康人群感染HIV病毒的風險。

科學家們也正在研發效果更持久的藥物。例如前文提到的口服藥物Islatravir,可以讓沒有感染HIV病毒但有暴露風險的健康人群,通過每月口服一次藥物來實現預防效果。今年11月16日,默沙東宣布與蓋茨基金會合作,針對暴露前預防(PrEP)的適應症,正式啟動Islatravir的三期臨床試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試驗結果就會公布。

馬上到來的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再次提醒我們,人類與愛滋病的抗爭已經持續了39年,且仍未停息。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愛滋病治癒不再是「偶爾」,預防不再是「夜譚」。

相關焦點

  • 2020世界愛滋病日即將到來,距離完全治癒它還有多遠?
    卓越的研發能力讓人們看到了傳染性疾病被控制的可能性,愛滋病也不例外。「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是全世界目前為止僅有的兩位已實現「功能性治癒」的愛滋病患者,目前還有第3位「聖保羅病人」也正處於觀察階段,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愛滋病患者治癒的希望。
  • 2020世界愛滋病日,我們距離完全治癒它還有多遠?
    距離2020年結束還剩1個多月,但今年的關鍵詞早已被提前預定:新冠病毒。此次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人們懂得的一個道理是:對於傳染病,除非所有人都安全,否則誰都不安全。無論是今年的新冠病毒還是肆虐40年的HIV病毒,沒有人對消滅傳染病病毒是完全沒有責任的,哪怕只是為了自己。
  • 世界愛滋病日:抗艾近40年,距離普遍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愛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愛滋病的知識。世界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絲帶,象徵著大眾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愛滋病病人的關心與鼓勵。
  • 愛滋病功能性治癒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到2020年,全球有38個國家將無力承擔高達42億美元的藥物治療費用。國際共識認為,實現愛滋病的功能性治癒,即將終身治療轉變為階段性治療,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可持續治療戰略問題。 愛滋病功能性治癒是指停止抗病毒藥物治療之後,患者體內的HIV-1仍然處於檢測下限,且CD4+T淋巴細胞數量和機體的免疫功能維持正常水平。功能性治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減輕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關注|我們離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愛滋病疫苗和愛滋病的根治方法。那麼,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截止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被治癒了愛滋病,他的名字叫Timothy Brown(也被稱為「柏林病人」,因為他住在德國柏林)。Timothy在被查出HIV感染超過了10年之後,於2006年又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為了治療白血病,醫生給Timothy進行了骨髓移植。
  • 實現愛滋病功能性治癒,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近年來,隨著抗愛滋病藥物治療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愛滋病已從「超級癌症」變成可控性疾病,但距離實現愛滋病徹底治癒尚需時日。日前,就愛滋病功能性治癒相關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及免疫研究室副研究員李丹,請她就此予以解答。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2020-04-10 09:31 |浙江新聞客戶端
  • 第二例治癒者出現,人類距離攻克愛滋病還有多遠?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於紫月 3月10日,英國劍橋大學醫學系教授Ravindra Kumar Gupta 等人在《柳葉刀·愛滋病》期刊上發文稱,接受CCR5基因突變骨髓移植的「倫敦病人」已經停藥30個月,血液中仍未檢測到愛滋病毒,研究人員認為已經治癒。
  • 第二例HIV被治癒或將誕生:我們離終結愛滋病還有多遠?
    3月5日,據CNN報導,一名成為「倫敦病人」的愛滋病患者在進行幹細胞移植治療3年後,病情有所得到控制,這也是全世界愛滋病治癒第二人。研究人員稱,這名患者患有愛滋病和霍奇金淋巴瘤,在2016年就接受過骨髓移植。在16個月後,通過治療發現其體內檢測不到HIV病毒。
  • 世界上第2例愛滋病治癒被確認,我們真的離攻克愛滋病不遠了嗎?
    當地時間3月10日發表在《柳葉刀》的論文指出,「倫敦病人」血液內無法檢測出愛滋病病毒,成為全球第二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是治癒還是巧合,我們真的離攻克愛滋病不遠了嗎? 首先來看下HIV是什麼?
  • 愛滋病患者有望功能性治癒
    浙江在線11月27日訊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旨在喚起大家對愛滋病的關注。因為迄今為止,愛滋病還是一個無法治癒的疾病,不少人對該病深感恐懼。  昨天,記者從浙大一院了解到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我省將啟動愛滋病功能性治癒的國家級課題研究,不久的將來,愛滋病患者有望擺脫終身服藥的困擾,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 HIV在中國大學生中每年增長超30%,人類離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12月1日是世界衛生組織設立的「愛滋病日」,旨在號召人們增進對愛滋病的認識
  • 世界首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癌症復發,臨終前呼籲人們繼續戰鬥
    世界首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癌症復發,臨終前呼籲人們繼續戰鬥 2020-10-03 20: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第二縷曙光:回顧人類再次治癒愛滋病始末
    2020年3月10日,《柳葉刀》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確認,40歲的「倫敦病人」亞當·卡斯蒂列霍(Adam Castillejo
  • 京杭招募愛滋病疫苗志願者,愛滋病疫苗離我們還有多遠?
    距離愛滋病疫苗上市究竟還有多遠?6月5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消息稱,國家自主研製的愛滋病疫苗II期臨床試驗全面啟動,在北京佑安醫院和浙醫一院開展臨床試驗,計劃招募160名HIV陰性的健康志願者。該疫苗是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北京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研製。
  • 世界首個愛滋病治癒患者去世:竟因為它
    世界首個愛滋病治癒患已經確認去世了。
  • 免疫治療得諾貝爾獎了,我們距離治癒腫瘤還有多遠?
    那麼,今天我們不談高精尖的科學術語,就來聊聊一個接地氣的話題:當免疫治療得諾貝爾獎了,我們距離治癒腫瘤還有多遠?免疫治療與「超級幸運者」科學家普遍認為腫瘤治療領域有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化療放療,針對腫瘤分化分裂;第二次是靶向治療,針對的是基因突變;第三次就是榮獲本次諾獎的免疫檢驗點,它針對的是免疫逃逸。
  • 世界愛滋病日丨誰會是下一個被幹細胞治癒的HIV感染者?
    今天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Timothy Ray Brown,被稱為「柏林病人」,他是首位被成功治癒的HIV感染者。
  • 世界愛滋病日丨病毒變異快、隱藏深,愛滋病難以治癒原因揭示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北京市海澱醫院感染內科主治醫師彭晶晶對愛滋病相關問題進行解答,並表示儘管愛滋病患者經過持續規範的治療,可以控制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但依然難以被治癒。 Q:HIV的生存能力如何?
  • 世界愛滋病日丨病毒變異快、隱藏深 愛滋病難以治癒原因揭示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北京市海澱醫院感染內科主治醫師彭晶晶對愛滋病相關問題進行解答,並表示儘管愛滋病患者經過持續規範的治療,可以控制病情發展,提高生活質量,但依然難以被治癒。Q:HIV的生存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