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11月27日訊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旨在喚起大家對愛滋病的關注。因為迄今為止,愛滋病還是一個無法治癒的疾病,不少人對該病深感恐懼。
昨天,記者從浙大一院了解到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我省將啟動愛滋病功能性治癒的國家級課題研究,不久的將來,愛滋病患者有望擺脫終身服藥的困擾,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美國曾數次傳出功能性治癒患者的消息
「愛滋病功能性治癒」這個提法,最先出現於2007年的美國,跟42歲的美國人蒂莫西·布朗——一個同時患有愛滋病和白血病的患者有關。
當時布朗的狀態非常不好,病情正在惡化,幾乎到了死亡邊緣。他找到了胡特醫生,一名腫瘤病和血液病方面的專家。胡特決定給布朗進行骨髓移植先治療白血病。
經過3年多的臨床觀察,移植不僅治癒了布朗的白血病,同時奇蹟般地治癒了愛滋病。布朗現象為愛滋病治療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他也成為了世界上首例愛滋病功能性治癒者,之後科學家們通過細胞移植或基因療法進行研究,試圖開闢愛滋病治療的新途徑。
2012年3月3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密西西比大學醫學中心和麻省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第20屆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大會上報告說,他們首次實現了對一名感染愛滋病病毒(HIV)嬰兒的功能性治癒。這名嬰兒的母親是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他出生30小時後,醫生便對其實施了抗逆轉錄病毒聯合治療。
一系列測試表明,嬰兒血液中的病毒在逐步減少,在他出生29天之後,病毒已無法檢測到。治療一直持續到該嬰兒18個月大時停止。10個月後,對嬰兒的多次標準血液檢測均未發現愛滋病病毒。HIV特異性抗體這一標準的HIV感染診斷指標也始終為陰性。這次事件為嬰兒愛滋病的研究開啟了另一扇大門。
我國已於去年啟動基礎研究
美國報導的這兩個事件,特別是去年美國這名嬰兒的病情,讓全球愛滋病患者振奮。因為和骨髓移植這樣的治療方法比起來,抗逆轉錄病毒聯合治療更讓人覺得物美價廉。
不過,消息雖好,都是牆外開花,美國的技術對國內的患者來說還很遙遠。
「不遠了,去年由廣州中山大學牽頭,北京、廣州和浙江三家醫院為主,聯合了國內多個醫院,一起開展了愛滋病功能性治癒的基礎研究。」昨天,浙大一院國家傳染病診治重點實驗室朱彪主任醫師說,浙大一院也是課題組成員之一。
這個基礎研究的主要問題,就是從患者體內篩選出具有非常強戰鬥力的淋巴細胞,通過體外加強培養的方式,讓這些細胞具備超強的與愛滋病病毒戰鬥的能力,再重新輸回體內,幫助人體和愛滋病病毒進行戰鬥。
「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是人體內對抗病毒的主要細胞,我們選擇的淋巴細胞類似於重點班裡挑出尖子生,將這些尖子生進行強化培訓後,再去承擔最艱巨的任務。」朱主任說。
目前,基礎研究已經接近完成。從2014年1月開始,朱主任的團隊,將啟動國家「十二五」重大專項——「愛滋病功能性治癒的臨床治療方案研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綜合藥物強化幹預治療,幫助愛滋病患者擺脫終身服藥的困擾,最終達到功能性治癒的目的。
為什麼叫功能性治癒?朱主任說,這是因為通過這些手法仍無法將人體內所有愛滋病病毒都清理掉,但可以完全控制住,而且不用再像現在的感染者那樣終身吃藥。
目前,我省已有多名愛滋病志願者加入該課題,希望不久的將來能等到好消息。
愛滋病患者記得控制兩個指標
雖然距離好消息真正實現還有一段時間,不過朱主任給愛滋病患者兩個建議,即控制好病毒載量和CD4細胞兩個指標。
目前,該課題選定的自願者都是病毒載量小於50個拷貝、CD4細胞恢復達到350以上的愛滋病患者,這些患者將成為首批被功能性治癒的目標人群。這也意味著,該治療方案一旦成功,將首先幫助符合這兩個指標的感染者,而其餘不符合這兩個指標的感染者,還需要再等待一段時間。
「我們相信,功能性治癒將從僅僅能治癒個別特殊患者開始,發展為能造福所有患者,這也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朱主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