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功能性治癒」再現曙光—新聞—科學網

2020-11-27 科學網
愛滋病「功能性治癒」再現曙光
南非一名愛滋病兒童患者8年未服藥但控制住了病毒

在感染後不久便接受治療,或許能減少體內HIV初始「儲藏庫」的大小。

圖片來源:Donald Bliss and Sriram Subramaniam, NIH

南非一名被愛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兒童正在不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藥物(ARV)的情況下控制病毒。這重新推動了尋找方法使人們無須治療便能長期控制病毒的努力。

為保護隱私,這名兒童的性別並未被公開。他的母親是一名HIV感染者,而他在8周大時就開始接受ARV治療。作為一項臨床對照試驗的一部分,治療在第40周時停止。如今,8年半以後,病毒並未反彈,這名兒童的身體狀況也不錯。研究人員在日前於法國巴黎舉行的國際愛滋病會議上報告了這一成果。他們強調,這並非意味著HIV感染已被治癒。這名兒童仍攜帶有低含量病毒。雖然標準測試看不見這些病毒,但超靈敏測試很容易檢測到它們。

不過,這個病例或許為如何使長期緩解成為可能提供了新線索。對於大多數停止服用藥物的HIV攜帶者來說,病毒通常會在數周內捲土重來。如果長時間的「藥物假日」成為可能,便可以簡化人們的生活,大幅降低治療開支並且減少長期的副作用。對所謂的「持續病毒緩解」的研究,或許能為徹底根治愛滋病(AIDS)的研究提供一些信息。

迄今為止,只有另外兩例關於兒童停止治療後好幾年未檢測到病毒的報告。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患者在感染後很快開始接受治療,長期緩解的機會便有可能增加。上述南非兒童便是這種情況。

新的病例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研究機會,因為它是一項血液樣本每隔一定時間就會被保存下來的大型臨床試驗的一部分。「我們確認了這名兒童的情況。這讓人感到興奮,因為它或許為未來提供了答案。」參與此項研究的斯坦陵布希大學HIV/AIDS臨床研究人員Mark Cotton表示。在會議上,該團隊描述了遺傳學和免疫學研究來解釋緩解期,但同時表示,強有力的線索仍未出現。「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Cotton說。

不過,對於一些參會者來說,這只是單一的病例,並且可能是「密西西比嬰兒」的重演。後者擁有類似的歷史,並且同樣受到科學家和公眾的密切關注。然而,在停止治療27個月後,病毒捲土重來。「就目前而言,單一病例的報告產生的價值很有限。」澳大利亞墨爾本彼得—杜赫提感染與免疫研究所所長、知名HIV治療研究人員Sharon Lewin表示,「我們知道這種情況發生了並且需要理解原因所在。但人們對此事產生如此多的興趣,我很驚奇。」

極少有人在不接受ARV治療的情況下控制HIV。這些所謂的「精英控制者」通常擁有在不接受治療的情況下使免疫系統產生異常強大的抗HIV應答的遺傳因素。ARV治療表現得很好,但問題在於HIV會結合在一起並且在長壽的免疫記憶細胞內休眠。一旦治療停止,它們便會捲土重來。為消除病毒,或者說實現徹底根治,研究人員嘗試縮小病毒「儲藏庫」,但迄今為止幾乎毫無進展。

感染後很快接受治療可能減少初始「儲藏庫」的大小,從而使其更容易排空。即便不可能將其排空,從更小的「儲藏庫」中出現的新病毒數量可能較低,以至於免疫系統在沒有藥物的情況下便可將其抑制。

巴斯德研究所病毒免疫學家Asier Sáez-Cirión一直在追蹤23位法國病人。他們在感染後不久就開始接受治療,並且在平均7年的時間裡體內的病毒已無法被標準測試檢測到。此項研究被稱為VISCONTI隊列研究。參與者平均接受了3年的治療,但出於各種原因,決定停止治療。其中一人已有近17年未接受治療。同時,這些病人並未擁有同「精英控制者」相關的遺傳特徵。

2013年,當這些病人首次被報導時,很多研究人員並未對相關數據給予太多關注,因為它是一系列病例報告,而非對照研究。「VISCONTI將旗子舉了起來,並且說一些事情正在發生。但很多人認為,它是垃圾,無關緊要。」英國牛津大學臨床研究人員John Frater表示,「但它並不是垃圾。」

Frater擁有好幾項正處於設計階段的對照試驗。這些試驗計劃讓及早開始治療的病人停止接受ARV治療,然後對其展開深入研究,從而確定為何一些人擁有長期緩解。「到底是什麼驅動了這一切?」Frater表示,「如果我們覺得愛滋病可以治癒,那麼除非我們理解這種機制,否則真的很難向前發展。」(徐徐編譯)

更多閱讀

《科學》網站相關報導(英文)

相關焦點

  • 砒霜或有助功能性治癒愛滋病—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黃博純)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廣州醫科大學廣州第八人民醫院、中山大學及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探索功能性治癒愛滋病方面取得了新進展
  • 愛滋病患者有望功能性治癒
    浙江在線11月27日訊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旨在喚起大家對愛滋病的關注。因為迄今為止,愛滋病還是一個無法治癒的疾病,不少人對該病深感恐懼。  昨天,記者從浙大一院了解到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息,我省將啟動愛滋病功能性治癒的國家級課題研究,不久的將來,愛滋病患者有望擺脫終身服藥的困擾,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 專家:長效藥物和中和抗體聯合治療將是愛滋病功能性治癒之鑰
    在11月28日於清華大學舉辦的「中和抗體與功能性治癒」愛滋病學術前沿研討會上,來自中國抗艾代表性領域的各位專家表示,愛滋病的功能性治癒曙光在望。其中,長效藥物和抗體藥物「雙劍合璧」是最前沿的學科研究方向和熱點,也是實現愛滋病功能性治癒最有潛力的武器。終能找到HIV致命弱點愛滋病是可能被治癒的,目前已成為很多科學家的共識。
  • 愛滋病功能性治癒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國際共識認為,實現愛滋病的功能性治癒,即將終身治療轉變為階段性治療,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可持續治療戰略問題。 愛滋病功能性治癒是指停止抗病毒藥物治療之後,患者體內的HIV-1仍然處於檢測下限,且CD4+T淋巴細胞數量和機體的免疫功能維持正常水平。功能性治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減輕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實現愛滋病功能性治癒,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近年來,隨著抗愛滋病藥物治療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愛滋病已從「超級癌症」變成可控性疾病,但距離實現愛滋病徹底治癒尚需時日。日前,就愛滋病功能性治癒相關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及免疫研究室副研究員李丹,請她就此予以解答。
  • 愛滋病功能性治癒方向的開拓者——顧潮江
    武漢科技大學雙創風採人物——武科大愛滋病功能性治癒方向的開拓者 顧潮江這項新的療法顛覆了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傳統治療方法並為其功能性治癒 (functional cure)提供了現實的可能。目前已完成臨床治療8例,病人體內病毒載量快速下降,充分體現了這項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項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多家知名媒體上進行了廣泛的報導,包括人民日報、新華網海外版、光明網、央視網等十多家媒體。
  • 第二縷曙光:回顧人類再次治癒愛滋病始末
    「倫敦病人」亞當·卡斯蒂列霍實際上,早在2019年3月5日,CNN便報導了這位同時被愛滋病和霍奇金淋巴瘤纏身的「倫敦病人」在接受幹細胞移植治療3年後,血液中沒有檢測到愛滋病病毒,可能已被治癒的新聞。又經過了整整一年的觀察及對全身的檢測,這位幸運的病人終於被確認為治癒者。
  • 【全球聽說】B肝新藥讓「功能性治癒」曙光初現?不存在的!
    編者按:近期EASL2020線上會議召開,公布了多個B肝新藥的最新研究結果,不乏有自媒體大號蹭熱點,喊著「功能性治癒」曙光初現的口號吸引關注,肝霖君今天好好來理一理。 01 「功能性治癒」 是什麼都沒搞清楚! 這個大號的文章開頭是這麼來解釋功能性治癒的: 這是功能性治癒嗎?
  • 《柳葉刀》:確認了,又有愛滋病患者被治癒,體內病毒已清零!
    這是目前全球第二例被報導的使用幹細胞移植療法治癒的愛滋病病例。 這位贏得希望曙光的病人已知是男性,來自倫敦。他先前接受了幹細胞移植手術,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清除體內的愛滋病毒。已經發布的醫學報導稱,長期隨訪的結果顯示,在停止抗HIV治療30個月後,他的愛滋病症狀緩解。那麼,醫學研究者們是通過哪幾點來判定此次治療的積極效果呢?
  • 基因編輯治療愛滋病,向「治癒」又邁出一步
    「中國科研人員首次完成了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患者」的消息一出,即刻登上熱搜,引發社會關注。對公眾而言,此事涉及的專業術語理解起來,確實有不低的理解門檻,但「首例」等字眼足以形成某些衝擊。考慮到涉及愛滋病、白血病等難以攻克的絕症,這的確燃起了很多人的希望。根據此次研究成果,利用CRISPR基因編輯可能實現「功能性治癒愛滋病」。
  • 世界愛滋病日:抗艾近40年,距離普遍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儘管兩年後科學家們從患者身上獨立分離出了愛滋病的病原體,但是仍然沒能阻擋HIV侵襲的腳步,截至1986年,近29000名確診的美國患者中,有25000名死亡。儘管患者症狀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的特徵均為體內免疫系統的全面崩潰。1987年,愛滋病治療領域曙光初現。
  • 科學家研製出愛滋病新藥:小鼠功能性治癒
    據俄羅斯衛星網10月19日報導,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員在《細胞報告》雜誌上公布了一種新的愛滋病療法,這種療法這種藥物可以在降低愛滋病病毒載量的基礎上,進一步抑制病毒自我複製,是對傳統愛滋病治療方法的一大突破。
  • 愛滋病真被治癒了:但更大突破在這...
    愛滋病真被治癒了:但更大突破在這.... 不少科學家都在苦苦追求對策,希望從根本上治癒愛滋病、癌症這樣的絕症,如果攻克它們絕對醫學史的一個重大突破。上月24日巴黎第9屆國際愛滋病大會上,來自南非某愛滋病病毒研究所宣布,該國一名9歲兒童的愛滋病症在幾乎沒有任何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奇蹟般地「自愈」了,這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這到底是什麼情況?據科技日報報導稱,這位兒童出生時就攜帶了愛滋病病毒(HIV)。
  • 院士呼籲:以「功能性治癒」新思路對抗B肝
    人類與B肝病毒之間的鬥爭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但唯有實現功能性治癒才能根治B肝。在日前由上海院士中心主辦的B肝功能性治癒院士研討會上,來自全國B肝領域的院士專家們提出,應該集合全國相關基礎科研和臨床力量,清除患者B肝表面抗原,阻止停藥後復發,向B肝功能性治癒發起挑戰。
  • 對話何大一:攻克這個堡壘,治癒愛滋病的曙光就在前方
    最為重要的是,雞尾酒療法並不能完全治癒患者:處於休眠狀態的病毒庫細胞可藏身於人體多種器官,隨時能捲土重來。」於是,他帶領團隊,朝著更加遠大的目標邁進。 ,何大一教授認為雖然現階段疾病無法徹底治癒,但患者及時治療都有望控制病情,不應採用尚未成熟的療法:「比如當下CAR-T研究如火如荼,其實人體內免疫細胞超過十種,但不論針對T細胞、還是NK細胞等其他靶細胞,開發細胞療法治療愛滋病都尚未發展到成熟階段。
  • 全球首例口服藥物治癒的愛滋病患者出現?
    ,也或將是全球首例口服藥物治癒的愛滋病患者,該研究成果由來自巴西聖保羅聯邦大學的Ricard Diaz研究團隊完成。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愛滋病專家Steven Deeks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聖保羅病人」是否被治癒,仍需要長時間的監測。在此之前,美國密西西比州一名嬰兒在出生後不久就開始進行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在被認定為「功能性治癒」2年後,病毒卻又開始反彈。
  • 愛滋病難治癒?兩個原因,都來看看
    來源:白樺林聯盟白樺 目前,愛滋病還不能治癒 有很多人關心,科學發達的今天,為什麼到現在為止,愛滋病還不能治癒?究其原因有二: 1、病毒高變異性:HIV是一種複製速度快、變異性強的病毒,可以說是一邊複製一邊變異。正因如此,藥物對它也就更無力,類似於打仗,敵人不停地更換外衣進行偽裝,我方很難確定誰是敵人。
  • CART涉足愛滋治療,有望實現持續緩解或功能性治癒!
    研究認為,愛滋病起源於非洲,後由移民帶入美國。世界上第一次有關愛滋病的正式記載見於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發病率與死亡率周刊》上刊登了5例愛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後來這種疾病在1982年被正式命名為「愛滋病」;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的巴爾·西諾西和呂克·蒙塔尼在愛滋病患者血液中發現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也就是我們熟知的HIV。
  • 導入變異CCR5基因,柏林愛滋病病人得以重生:帶來曙光,道路漫長
    本報記者 馬歡 實習生 葉佩君 盧希自愛滋病被發現以來,這種致死性疾病被認為是無法治癒的。在過去數十年,醫學界為了探尋治療方法,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卻始終找不到完全的治癒方式。然而,一位絕症病人奇蹟般重生的消息,讓那些絕望的患者又看到了一絲曙光。
  • 愛滋病治癒,全球第二例!
    和所有的病毒感染一樣,愛滋病病毒的RNA會通過逆轉錄的方式整合進人體的基因當中,現有的抗病毒治療可以清除人體內活躍的病毒,但是無法剪除已經被病毒感染的基因。 就在2020 年 3 月 10 日,醫學雜誌《柳葉刀》報導稱,已經確認第二例愛滋病徹底治癒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