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谷微信號:yigoonet
近日,《Science》發表的一篇名為 「An intriguing—but far from proven—HIV cure in the 『Sao Paulo Patient』」的研究文章稱,一位被稱為「聖保羅病人」的HIV感染者似乎通過藥物治療的手段清除了體內所有的愛滋病毒,其有望成為繼「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之後世界上第三例被治癒的愛滋病患者,也或將是全球首例口服藥物治癒的愛滋病患者,該研究成果由來自巴西聖保羅聯邦大學的Ricard Diaz研究團隊完成。
據了解,2015年,Ricard Diaz研究團隊招募了包括「聖保羅病人」在內的共五位HIV患者,研究團隊對5位患者在服用接受由5種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組成的「雞尾酒療法」基礎上,增加了煙醯胺(nicotinamide,維生素B3)以激活患者體內潛藏的HIV病毒,兩種療法聯合治療從而達到消滅HIV病毒的目的。在強化治療48周後,5位患者恢復了常規的三藥治療方案,並在3年後即2019年3月停止了所有治療,其中,4位患者HIV病毒迅速復發,僅「聖保羅病人」堅持了66周且目前仍然沒有在血液中檢測到任何HIV病毒,血液抗體濃度也處於極低水平,表明該患者有可能已經實現愛滋病的治癒。
不過,科學界認為,「聖保羅病人」還有很多疑點需要解開並進行深入分析,比如該患者是否真的已經停用了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治療,僅靠病人自述還不能完全確信,另外,患者究竟是在感染愛滋病毒後多久開始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的,當然有報導說是患者在感染HIV兩個月後開始進行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有研究表明,一小部分被感染的患者如果在確診後迅速開始抗病毒治療的患者,可能會由於體內受感染細胞較少,從而有更好的機會在停藥後長時間控制病毒。同時,該名患者僅檢測了血液中的病毒載量,並未對其他HIV潛伏庫進行檢測,因而也無法確認HIV是否在其體內被清除。還有一個需要繼續研究的問題是尚不清楚煙醯胺是如何喚醒沉默的HIV感染細胞的。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愛滋病專家Steven Deeks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聖保羅病人」是否被治癒,仍需要長時間的監測。在此之前,美國密西西比州一名嬰兒在出生後不久就開始進行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在被認定為「功能性治癒」2年後,病毒卻又開始反彈。
此外,還有專家指出,還有接受同樣治療的5名患者中,只有「聖保羅病人」得以反饋出積極效果,這種療法更大範圍的被推廣使用還需要進行進一步驗證。
但無論如何,「聖保羅病人」的出現,為治癒愛滋病提供了新思路和希望,相較於「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聖保羅病人」是通過口服藥物進行治療,而前兩者都接受了骨髓移植,
但骨髓移植價格高昂,並且難以獲得具有CCR5基因缺陷且同時能與病人配型成功的骨髓,再加上移植後可能會產生難以評估的副作用,諸多原因使得這種方法難以推廣使用,而如果「聖保羅病人」的治癒能夠被證實,他將成為全球首例使用藥物治療方案治癒HIV的患者。
清華大學愛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表示,「聖保羅病人」採用的是藥物治療,如果被證實,該療法的普適性和推廣性將遠大於前兩例愛滋病治癒者。
文 | 醫谷
醫谷鏈
《世界第二例愛滋病治癒者,誰治癒了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