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療得諾貝爾獎了,我們距離治癒腫瘤還有多遠?

2020-11-29 儀器信息網

人類與腫瘤抗爭已逾百年。冷靜地說,階段性勝利並不多,免疫治療大概算一個。昨天,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布,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與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因在腫瘤免疫領域的原創發現分享了該獎。

都說免疫治療開啟了腫瘤治療的第三次革命,具有劃時代意義。放眼全球,腫瘤的威脅確實來勢兇猛,已日益成為與心腦血管疾病並駕齊驅的人類健康主要「殺手」。那麼,今天我們不談高精尖的科學術語,就來聊聊一個接地氣的話題:當免疫治療得諾貝爾獎了,我們距離治癒腫瘤還有多遠?

免疫治療與「超級幸運者」

科學家普遍認為腫瘤治療領域有三次革命,第一次是化療放療,針對腫瘤分化分裂;第二次是靶向治療,針對的是基因突變;第三次就是榮獲本次諾獎的免疫檢驗點,它針對的是免疫逃逸。

詹姆斯·艾利森對一種充當免疫系統「剎車片」的蛋白質進行了研究,他認識到鬆開這一「剎車片」,可以重新釋放人體免疫細胞攻擊腫瘤的潛力,後來這種概念發展成了治療患者的新方法。

本庶佑則發現了免疫細胞的一種蛋白,並證明這種蛋白充當了制動器的角色,但作用機制有所不同。基於這一發現的療法在對抗癌症方面非常有效。

可以說,由於兩位科學家的原創發現,帶來了過去十年癌症領域的一系列革命。隨著更多科學家的關注、參與,逐漸推動臨床出現了一系列振奮成就。

免疫治療之所以令人激動,主要原因在於:首先,免疫療法能治療已廣泛轉移的晚期癌症,部分標準療法全部失敗的晚期癌症患者在使用免疫治療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次,免疫療法有「生存拖尾效應」。響應免疫療法的患者有很大機會高質量長期存活,這批曾被判死刑的晚期癌症患者被稱為「超級倖存者」。

在黑色素瘤、肺癌、腎癌等患者中,免疫療法都製造出了一批「超級倖存者」,最初接受治療的一批患者很多已存活10年以上。這種「拖尾效應」是免疫藥物與化療、靶向藥物最大的區別。

「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找到的這種蛋白質是CTLA-4,日本的本庶佑找到的蛋白質就是著名的PD-1。」結構生物學家、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葉盛表示,基於PD-1這套系統,現在開發出了一些已上市的、效果非常好的、廣譜抗癌藥物。「這些藥物的作用方式和傳統抗癌藥物的作用方式有著很大區別。傳統的藥物通常是直接作用於癌細胞去殺死它們,但抗體藥物針對的是PD-1或與之結合的PD-L1,通過抗體與它們的結合,阻止這兩個蛋白相互識別結合,也就阻止了癌細胞對T細胞的抑制作用。」

簡言之,這種免疫治療的邏輯是調動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去抵禦外敵。

「PD-1這種生物標記在癌症患者中的表達高,針對PD-1進行封鎖性免疫治療,對癌症患者將大有助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科主任王理偉教授告訴記者,這一裡程碑式療法是目前在全球較熱門的特異免疫性治療方法,其最大的特點是不分瘤種,如今在歐美國家的臨床使用中,已有近30%的患者從中獲益。

為癌症治療打開了一扇新大門

不過就此認為人類戰勝了腫瘤,還為時尚早。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均提到,免疫治療為腫瘤治療打開了一扇新大門,每個方法有其特定的治療方案和特定的臨床指徵。也就是說,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從未出現過,談「攻克腫瘤」為時尚早。

「目前腫瘤免疫治療,如免疫檢查點抗體,對實體瘤治療的有效率在10%-50%。」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腫瘤科張俊教授提到,以肺癌為例,對PD-1免疫治療有反應的病人,有約50%的患者有長期生存的機會,但對所有未經篩選的病人,生存期只平均延長了三個月。


張俊提到,負性調節因子確實對腫瘤治療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不代表免疫治療可以作為普適治療方式。目前,美國FDA批准的PD-1單抗的適應症在於錯配基因修復缺失的實體瘤病人。對多數實體瘤患者,現在需要關注的就是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包括PD-1/PD-L1抑制劑、CTLA-4抑制劑等。這類藥物對部分實體瘤如肺癌、黑色素瘤、腎癌、膀胱癌、頭頸癌等效果不錯。

另一個值得血液癌症患者關注的免疫療法是CAR-T療法。

整體而言,免疫療法的副作用小於傳統化療、靶向藥物,有5%-10%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免疫相關反應,比如甲狀腺炎症、免疫性肺炎、免疫性腸炎、免疫性肝炎甚至免疫性心肌炎。這些問題如發現不及時,可能發生致命事故。因此,也有科研人員提醒,隨著免疫療法流行,基層醫生熟悉免疫療法副作用的處理,至關重要。

「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需要能在正確的時間給正確的病人用到正確的藥。」張俊表示,進一步通過生物標記物的篩選幫助病人治療腫瘤至關重要。

提高有效率是下一步研究重點

應該說,隨著整個科研鏈條的整合及人類對腫瘤愈加深入的認識,治療手段和藥物的研發耗費的時間在縮短。如果把腫瘤比喻成一幅拼圖的話,現在人類可能已拼出了這幅圖的六七成框架,但中間還有很多未解之謎。對全世界的腫瘤科研人員而言,最大的願景就是每個實驗室一點點地這兒拼一點、那兒拼一點,最後能把腫瘤形成、轉移、發展的機理這張拼圖拼完整,找到治癒腫瘤的突破點。

免疫治療有其特定的方法和適應症,需更多精準醫療和免疫治療的臨床試驗數據來闡明。2015年被稱為免疫治療元年,尚有大量臨床數據還未獲得。

比如,目前已有研究發現,在絕大多數實體瘤患者中,單獨使用PD-1抑制劑的有效率其實並不高,在10%-25%左右。如何提高免疫療法有效率,使得用免疫療法來治療腫瘤的可能性會越來越大,是下一步研究的重中之重。

也有研究認為,免疫治療可能需要研究與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腫瘤治療方式的聯合應用。一劑式的腫瘤解決方案堪稱「神藥」,但似乎並不現實。如何聯合用藥,這也是科學家下一步要進一步研究的。

恭喜獲得諾獎的科學家們,他們為腫瘤治療開闢了一些新方向,也確實為不少在死亡邊緣線上掙扎的患者爭取到了「加時」。這段「加時」可能只有幾個月,但誰又能否認這幾個月的力量?它可能冰釋了多年的遺憾,可能成全了一生的心願,也可能放下了所有的固執。更重要的是,人類的醫學文明何嘗不就是從這幾個月、幾個月的延長與努力中獲得進步的。可以肯定的是,在努力把癌症真正變成慢性病的路上,諾獎遠不是終點。

相關焦點

  • 愛滋病功能性治癒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到2020年,全球有38個國家將無力承擔高達42億美元的藥物治療費用。國際共識認為,實現愛滋病的功能性治癒,即將終身治療轉變為階段性治療,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可持續治療戰略問題。 愛滋病功能性治癒是指停止抗病毒藥物治療之後,患者體內的HIV-1仍然處於檢測下限,且CD4+T淋巴細胞數量和機體的免疫功能維持正常水平。功能性治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減輕長期使用抗病毒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 有了免疫治療,我們離「攻克癌症」還有多遠?
    今年 4 月 15 - 21 日是第 26 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主題為「癌症防治共同行動」。在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中寫道「規範化治療是長期臨床治療工作的科學總結,根據癌症種類和疾病分期來決定綜合治療方案,是治癒癌症的基本保障」。
  • 實現愛滋病功能性治癒,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近年來,隨著抗愛滋病藥物治療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愛滋病已從「超級癌症」變成可控性疾病,但距離實現愛滋病徹底治癒尚需時日。日前,就愛滋病功能性治癒相關問題,記者專訪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愛滋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及免疫研究室副研究員李丹,請她就此予以解答。
  • 清華大學教授:腫瘤免疫治療,為什麼能獲得諾貝爾獎?
    免疫系統的重要「剎車」既然很多腫瘤中,尤其是黑色素瘤,都有腫瘤特異性T細胞,這說明免疫系統是可以識別腫瘤並且試圖控制的,但為什麼它們不能消滅腫瘤?我們還有辦法促進這些T細胞的功能嗎?T細胞對於病毒感染的細胞有很強的殺傷力,但是我們機體有多種辦法使CD8 T細胞不會誤判而攻擊自己正常的組織細胞。這就涉及到免疫學裡的共刺激因子學說。
  • 張毅:撬動癌症治療的「支點」——腫瘤免疫治療
    眾所周知,2018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了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表彰他們在「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中所做出的貢獻。也就是說,因為他們在腫瘤的免疫治療方面的突出成就而擊敗了諸多醫學科學家,榮膺此殊榮。有些民眾可能會感到迷惑,為什麼諾貝爾獎會頒發給研究腫瘤免疫治療的科學家?
  • 世界帕金森病日|距離治癒帕金森病 我們還有多遠
    用中醫針灸有可能突破治療瓶頸?因為有「寵」著他的妻子,這個患者的生活質量很高?凡此種種,讓我們再次發問:距離治癒帕金森病還有多遠?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抗疫抗帕 你我同行」。我們就來聊一聊帕金森病。對帕金森病患者來說,目前的醫療手段只能緩解症狀,不能阻止病情發展,也無法治癒疾病。但對科學家們來說,始終沒有放棄尋找早期發現和最終治癒的方法。
  • 第二例治癒者出現,人類距離攻克愛滋病還有多遠?
    這是繼「柏林病人」之後,全球第二例被相同療法治癒的愛滋病患者。 圖源:Lancet HIV 30個月檢測不到愛滋病毒,是否能夠判斷患者已經治癒?兩例治癒者的出現,是否意味著這種治療方案能夠在其他愛滋病患者身上推廣?是否意味著人類距離攻克愛滋病已經不遠了?
  • 2020世界愛滋病日,我們距離完全治癒它還有多遠?
    「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是全世界目前為止僅有的兩位已實現「功能性治癒」的愛滋病患者,目前還有第3位「聖保羅病人」也正處於觀察階段,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愛滋病患者治癒的希望。科學家們發現本來是作為抗腫瘤藥物研發的齊多夫定(AZT),可以在不損害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抑制HIV病毒複製。儘管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但在當時無藥可用的情況下,齊多夫定在1987年3月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愛滋病的藥物,也是愛滋病治療藥物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s)裡的第一款藥物。然而,齊多夫定單藥治療的局限性很明顯。
  • 關注|我們離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按照現在的抗病毒藥物治療水平,愛滋病患者可以過上正常的生活,但是這種治療方法非常昂貴,而且也不是長遠之計。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愛滋病疫苗和愛滋病的根治方法。那麼,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截止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被治癒了愛滋病,他的名字叫Timothy Brown(也被稱為「柏林病人」,因為他住在德國柏林)。
  • 2020世界愛滋病日即將到來,距離完全治癒它還有多遠?
    「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是全世界目前為止僅有的兩位已實現「功能性治癒」的愛滋病患者,目前還有第3位「聖保羅病人」也正處於觀察階段,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愛滋病患者治癒的希望。科學家們發現本來是作為抗腫瘤藥物研發的齊多夫定(AZT),可以在不損害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抑制HIV病毒複製。儘管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但在當時無藥可用的情況下,齊多夫定在1987年3月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愛滋病的藥物,也是愛滋病治療藥物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s)裡的第一款藥物。然而,齊多夫定單藥治療的局限性很明顯。
  • 腫瘤免疫治療簡史
    腫瘤免疫治療儼然已經是生物製藥行業最熱的領域。單抗,雙抗,ADC百藥爭鳴;免疫細胞治療,DC腫瘤疫苗,溶瘤病毒等,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本文簡述腫瘤免疫治療的歷史,供各位讀者借鑑。
  • 今年醫學諾貝爾獎盤點——腫瘤免疫治療的機遇與挑戰
    其實,腫瘤免疫治療並非一時興起,近幾年一直是腫瘤研究的「寵兒」。自2011年抗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伊匹單抗(Ipilimumab)獲黑色素瘤適應證尹始,便拉開了免疫檢查點為主的腫瘤免疫治療序幕,主要是通過抑制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調動自身免疫系統功能而消除腫瘤。
  • 2020世界愛滋病日即將到來,我們距離完全治癒它還有多遠?
    「柏林病人」和「倫敦病人」是全世界目前為止僅有的兩位已實現「功能性治癒」的愛滋病患者,目前還有第3位「聖保羅病人」也正處於觀察階段,這一切都讓我們看到愛滋病患者治癒的希望。科學家們發現本來是作為抗腫瘤藥物研發的齊多夫定(AZT),可以在不損害正常細胞的情況下抑制HIV病毒複製。儘管有嚴重的不良反應,但在當時無藥可用的情況下,齊多夫定在1987年3月成為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愛滋病的藥物,也是愛滋病治療藥物核苷類逆轉錄酶抑制劑(NRTIs)裡的第一款藥物。然而,齊多夫定單藥治療的局限性很明顯。
  • 腫瘤免疫治療先驅陳列平 世界欠你一個諾貝爾
    不是說這兩位科學家實力不夠,而是我們對陳老師報了太多的期許。作為腫瘤免疫治療先驅的陳列平老師,終究還是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腫瘤免疫治療先驅 除了宣傳原因,陳老師未獲得諾貝爾獎也是和一項規定有聯繫。
  • 世界愛滋病日:抗艾近40年,距離普遍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儘管患者症狀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的特徵均為體內免疫系統的全面崩潰。1987年,愛滋病治療領域曙光初現。原本設計用於抗腫瘤的藥物齊多夫定被發現能夠抑制HIV病毒在體內的複製,並獲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獲得美國FDA批准生產的抗愛滋病藥品,為AIDS患者帶來了延續生命的希望。
  • 非小細胞肺癌免疫治療:離替代化療還有多遠?
    免疫治療在當今的腫瘤治療領域越來越重要,它不僅僅帶給病人更好的緩解率(短期療效),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讓病人生存期更長(長期療效)。而且讓大家尤為期待的是,目前已明確療效的免疫藥物PD-1、PD-L1、CTLA4還僅是免疫治療研發藥物中很小一部分,未來還將有大量其他通路的藥物出現,這種可能性極大拓展了腫瘤治療的想像空間,即未來極有可能是免疫治療突破使得腫瘤得以治癒。 目前,免疫治療在肺癌治療領域取得了巨大進展,尤其對預後較差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幾乎改變了肺癌傳統治療格局。
  • 三個角度思考腫瘤免疫治療
    那麼,腫瘤免疫治療究竟是治癒癌症的新希望,還是網絡上炒作的「國外已淘汰的技術或虛假療法」?腫瘤免疫治療能否實現中國在醫藥創新領域「彎道超車」的願望?如何才能呵護和引導中國腫瘤免疫治療行業的健康發展?事實上,最早的腫瘤免疫治療可以追溯到1893年,當時美國紐約骨科醫生威廉.科利(William Coley)發現,肉瘤患者手術切除後受到化膿性鏈球菌感染,意外地導致患者的癌症消退[8]。20世紀90年度中期,美國國立癌症研究院史蒂文•羅森博格(Steven Rosenberg)團隊成功地用高劑量IL-2治癒第一例腫瘤患者,給腫瘤免疫治療帶來一線曙光[9]。
  • 細胞免疫治療不是腫瘤治療失敗後的抉擇
    當前位置:首頁 >> 財經 2013.07.23 星期二 細胞免疫治療不是腫瘤治療失敗後的抉擇   在臨床上有很多這樣的患者,在腫瘤的治療過程中只是單純的應用手術或者放化療,雖然當時治療的可能很成功,就以為治癒了
  • 免疫+手術刀=肺癌治癒?——胸外科可主導肺癌治療全局
    張蘭軍教授:KEYNOTE-024研究的5年OS結果告訴我們,免疫治療可以為一部分晚期的NSCLC患者帶來長期生存,甚至接近臨床治癒。但同時它也提示我們免疫治療一定要針對優勢人群,這需要我們繼續探索能預測免疫治療療效的生物標誌物。
  • 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林根主任科普:肺癌免疫治療最新全解讀!
    全國肺癌專家科普系列講堂第8期III期未晚,治癒前行嘉賓:林根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搜索微信文章「林根主任直播」,微信公眾號「找藥寶典」,進入直播間本次我們誠摯邀請福建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內科林根主任做客直播間,在12月9日(周四)下午14:00為大家講解肺癌的免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