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中,很多上班族由於工作壓力過大,且長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以至於患上了神經衰弱的症狀。這種症狀的發生是以慢性疲勞、情緒不穩、植物神經紊亂,以及很容易感到疲勞為特徵,有些朋友還會出現軀體性的症狀和睡眠上的障礙,導致晚上睡不著,白天沒精神,極大的影響了日常生活。雖然如此,還是有人對於這種病症的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延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我們對神經衰弱的認識存在哪些誤區。
誤區一:與神經衰弱綜合症相混淆
雖然神經衰弱與神經衰弱症候群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發生的機理是不同的。神經衰弱是由於各種精神緊張刺激引起的高級神經活動興奮或抑制過程中的過度緊張,或兩過程之間的衝突,在這種衝突的發生過程中,會使大腦皮層的功能弱化,削弱了對皮層下植物神經中樞的調節而出現了功能紊亂的情況。
那麼什麼是神經衰弱症候群呢?
這種疾病的發生是由於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慢性肝炎、甲亢等造成的軀體疾病的早期表現,與神經衰弱是兩個性質不同的概念,所以治療上也是有很大的差別。
誤區二:對腦部疾病引起的神經衰弱症狀不夠重視
腦動脈硬化、腦外傷等腦部疾病在早期或程度較輕時,患者常會表現出神經衰弱的症狀,這個時候特別要注意有無腦血管疾病造成的其他不適症狀,如果存在的話,需要及時去治療。
誤區三:與抑鬱症分辨不清
神經衰弱的患者常會對身邊的人和事情產生很大的焦慮感,並伴隨著情緒抑鬱和悲觀消極的情緒。而抑鬱症患者,也會有失眠、疲憊和軀體各種不適症狀,所以這兩類疾病很容易混淆。而且很多神經衰弱的患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也有可能向抑鬱症發展的趨勢,所以,如果你也存在神經衰弱的情況,需要及時的介入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