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鄰裡節走進海興社區 暖心社區展現耕讀文化

2020-12-05 東南網廈門頻道

  

歌伴舞《小袋鼠之歌》。

  

女聲獨唱《長鼓敲起來》。

  

架子鼓表演《鼓韻》。

  

葫蘆絲表演《花開如雲》。

  

歌伴舞《媽媽的月亮船》

  舞臺上,9歲的小朋友身穿雲南少數民族服裝,用葫蘆絲吹奏出《花開如雲》,悠揚的旋律讓居民們讚嘆不已。12月11日下午,廈門市第十屆和諧鄰裡節暨「道德模範故事匯」基層巡演走進海滄區海滄街道海興社區,社區居民通過歌曲、樂器表演和詩朗誦等豐富多彩表演形式,表達生活在海滄的新老廈門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對道德模範的敬重,以及對文藝生活的喜愛。

  本場活動由市委文明辦等單位主辦,廈門晚報社、海滄區委文明辦、海滄區海滄街道共同承辦,海滄街道海興社區、海興社區書院協辦。

  架子鼓葫蘆絲歌伴舞 精彩演出讓人刮目相看

  12月11日下午3點半,在海興社區居委會附近的廣場,10歲的小朋友邱揚鈞帶來激昂有力的架子鼓表演《鼓韻》,直接將和諧鄰裡節掀起一陣高潮,吸引了許多附近居民前來。邱揚鈞雖然年紀小,卻「文武兼備」,不僅會打架子鼓,最近還在學手風琴,而且還會打五祖拳。居民關先生說:「小小年紀,讓人刮目相看。」

  曾經在本報葫蘆絲公益培訓班學習的袁帥小朋友只有9歲,他身穿雲南少數民族服裝,帶來《花開如雲》葫蘆絲獨奏,頗為引人注目。他的葫蘆絲啟蒙老師李美鶯說,袁帥不僅會葫蘆絲,還會拉二胡,之所以推薦他上臺表演葫蘆絲獨奏,是因為小袁帥的吹奏技藝已經達到了中上水平,更能向觀眾精彩展現葫蘆絲快板、慢板的魅力,傳播這項民族樂器。

  海興社區的幼兒園老師宋夢莎帶來了女聲獨唱《長鼓敲起來》,學過聲樂的她曾多次參加過歌唱比賽,她將這首民樂唱得婉轉動聽。

  宇琳文化藝術培訓學校的劉欣予和趙閩瑤帶來了歌伴舞《媽媽的月亮船》和《小袋鼠之歌》。此外,該校的學生們還帶來了《公主的夢想》《動感娃娃》和《小小太陽花》等舞蹈表演。居民李小姐說,小朋友的笑容讓人看著心都快融化了。

  傳頌老黨員模範故事 小學生詩朗誦感動居民

  在海滄的社區裡到處活躍著熱心的志願者,他們熱心公益的故事被居民口口相傳,甚至改編成詩歌、舞蹈等。

  「他當過兵,是一位老黨員和勞動模範,叫我們好好學習剛強做人,是同學們的好榜樣……」來自不同小學的四名小學生,用稚嫩的聲音,充滿真情地奉獻了一首詩朗誦《放飛夢想》,講述海滄居民張洪國樂於助人、不求回報的故事。

  居民劉先生說,以前經常在報紙上看到張洪國老人幫助海滄的社區組織文藝活動,成為學校的校外輔導員等事跡,令人敬佩。如今,那些故事通過4個孩子的朗誦表現出來,能感染更多的人。

  4名小學生的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們都非常喜歡朗誦表演,雖然來自三個不同的學校,但是他們很有默契。為了給觀眾帶來完美的表演,他們進行了多次排練,這是他們第一次合作朗誦表演,能完整而帶感情地進行朗誦,已經非常不錯。

  鄰裡節讓居民走出家門 帶動居民參與社區活動

  對於和諧鄰裡節來到社區,居民林先生特別有感觸,他說:「我們每年都很期待和諧鄰裡節的到來。小社區,大融合,和諧鄰裡節帶給居民歡樂和感動,讓居民走出家門,互相交流和認識,居民之間更熟悉,也會更主動地參與社區的各項活動了。」

  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海滄街道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目前仍通過不同的方式,特別是依託社區書院的形式,引導社區居民自發傳承和發揚「耕以養生,讀以明道」的耕讀文化,弘揚海滄人的主人翁意識、無私奉獻精神和愛土愛鄉情懷,形成良好的家風,培養居民開放包容的心態。

  海興社區居委會負責人表示,在社區書院互幫互助精神的引領下,社區時常湧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善行義舉。社區還設立了暖陽新廈門人活動中心、自貿試驗區員工子女四點鐘學校等關愛社區居民的項目,讓鄰裡更加和諧,讓居民住在社區真正感到暖心。

  【聲音】

  傳承和諧鄰裡美德 讓居民愛小區愛社區

  海滄區委文明辦負責人表示,廈門市第十屆和諧鄰裡節暨道德模範故事匯基層巡演活動已走進了海滄街道、嵩嶼街道、新陽街道等三個地方,通過文藝表演和道德模範故事巡演,不僅促進家庭和睦、親人相親相愛、鄰裡互幫互助以及下一代健康成長。同時也向社會傳遞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和諧鄰裡的美德繼續傳承,讓每個居民不僅愛小家,還要愛小區、愛社區。(廈門晚報)

相關焦點

  • 共建互助互愛,鄰裡和諧社區
    鄰裡和諧是社區和諧、社會和諧的基礎。5月8日下午3時,一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主題系列活動之「鄰裡互助 和諧共處」故事分享會在黃崗街道新元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舉行,活動由肇慶市紀委監委、端州區發改局、黃崗街道文化站、黃崗街道新元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聯合舉辦
  • 【幸福東北】社區暖心又熱鬧 歡聲笑語凝聚鄰裡情
    蓮花社區位於梅河口市輝發河南岸,轄區面積3.7平方公裡,總人口24255戶55786人。社區黨委下設5個黨支部,黨員220名。現有社區幹部30名。據光明街道蓮花社區黨委書記安長建介紹到:蓮花社區一站式辦公服務大廳,設有文化衛生、勞動保障等6個服務窗口,通過「亮身份、亮職務、亮工作流程」的「三亮」工作法,實現了「一站式、零距離、全方位」的服務目標和「只跑一次」的服務承諾。
  • 2020年度倉前街道社區幸福行走進葛巷社區
    今天(11月28日),「雙城共進·遇見美好未來」2020年度倉前街道社區幸福行系列活動走進葛巷社區,為社區居民帶來了精彩的文藝表演以及豐富禮品。值得一提的是,當天的活動也拉開了葛巷社區鄰居節帷幕。形式多樣的文藝表演,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特色活動深入人心。
  • 陽光社區開展講述鄰裡間小故事活動
    圖為家住育林新村的邢老在講述他與鄰居的小故事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和諧的鄰裡關係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溫暖,也讓鄰裡相處變得親近和諧。為了在轄區內形成良好的鄰裡互助氛圍,陽光社區於1月4日下午開展了一場居民公約大家談,講述鄰裡間小故事的活動。
  • 公園社區啟動「C19」行動 推動誠信鄰裡建設
    中國江蘇網3月5日訊 2月28日,港閘區唐閘鎮街道公園社區舉行「歡天喜地鬧元宵」專場文藝演出活動暨誠信鄰裡建設「C19」(誠要久)行動,數百名居民到現場參與。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紮實推動唐閘鎮街道社會誠信建設,不斷增進人際互信,努力構建「相互信任和諧宜居」的鄰裡環境,唐閘鎮街道決定開展誠信鄰裡建設「C19」(誠要久)行動。
  • 年輕的「老張」書記——記內鄉縣城關鎮民主社區黨支部書記張雷全
    如何才能構建一個魅力和諧宜居新社區?「老張」的做法是發揮好表率作用,用好、用活民主集中制,充分發揚民主,與社區支部一班人和居民代表為社區發展集思廣益,科學決策,堅持黨建引領,想居民所想、急居民所急,以社區治理為基礎、以社區服務為根本、以社區文化為靈魂,探索出符合民主社區的「小區域、大黨建」的區域化治理新模式。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
  • 社區有個「鄰裡幫幫團」,讓鄰裡「化幹戈為玉帛」
    在畢家崗街道上遊社區活躍著這樣一群「鄰裡幫幫團」的志願者,他們熱心公益,積極化解鄰裡矛盾,在居民群眾與社區之間架起一條綠色溝通、溫暖你我的橋梁。上遊社區的張大媽急衝衝地找到「鄰裡幫幫團」尋求幫助。不一會兒,「鄰裡幫幫團」志願者就來到了其鄰居家,勸說鄰居將物品移至安全的地方。在志願者的協助下,短短半小時,一條整潔通暢的走廊便呈現在大家眼前。張大媽和鄰居也化解了矛盾,握手言和。
  • 鄰裡鄉親·城鄉治理隨手拍⑪成都恆大城社區:萬人小區有社區 居民都是一家人
    由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省委城鄉基層治理委員會辦公室、四川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基層治理黨旗紅·隨手拍」短視頻系列展播活動第二季「鄰裡鄉親這次,我們在成都市溫江區找到一個「年輕」的社區,成立於2018年的恆大城社區,雖然服務居民超過1.2萬人,但整個社區居然只有一個小區組成。通過鏡頭,讓我們去看看那裡居民們是如何生活得就像一家人。
  • 市廣悅電化有限公司開展暖心行動向周邊社區捐贈84消毒液——走進...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趨穩,江門地區已降為低風險區,但疫情防控工作仍不能鬆懈,為使防疫知識走進社區,走進民心。市廣悅電化有限公司開展暖心行動,向周邊社區捐贈84消毒液。12月下旬,市廣悅電化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容少沃同志和黨委成員莫鵬飛副總經理帶領科室黨支部若干黨員義工,一行十餘人,先後走進北灣社區和金溪社區,向社區及居民贈送84消毒液並宣傳防疫防控知識。為避免派發過程中人群密集,分時段,錯峰有序地在滘北市場、金溪公園等地分發。
  • ...重慶南川區東城街道灌壩社區黨委發揮黨員作用 創建「五型」社區
    為了加強社區管理、促進鄰裡關係,創建乾淨、整潔的社區環境,灌壩社區黨委充分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以創建奉獻、衛生、互助、文明、和諧「五型」社區為抓手,充分發揮志願服務作用,提升了群眾自治水平和社區治理水平。2016年4月,灌壩社區被市精神文明委員會辦公室命名為「重慶市和諧示範社區」。
  • 老城辦事處勝利社區:開展「慶元旦」文藝聯歡活動
    來源: 信陽訊 舉報   在元旦來臨之際,為營造喜慶、歡樂祥和的節日氣氛,豐富轄區居民的文化生活
  • 看看西安人的鄰裡故事 有的糟心有的暖心
    她說,其實鄰裡之間低頭不見抬頭見,雙方各讓一步,事情就容易解決一些。  >>相處的智慧  加強溝通調節 營造友愛氛圍  二一二所社區黨支部書記柳海闊兼任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幾年來經手過的「鄰裡間疑難雜症」不少。
  • 社區文化嘉年華,帶你走進海派文化開端與起源的典藏之所!
    社區文化嘉年華,帶你走進海派文化開端與起源的典藏之所!」(以下簡稱「社區日」)如約而至。為呼應今年市民文化節「我的小康我幸福·社區日嘉年華」的主題,徐家匯街道準備了豐富精彩的文化活動,邀請市民一起感受近在咫尺的小康生活嘉年華、體驗「家門口的幸福生活」。
  • 中海怡翠社區開展微景觀DIY活動
    深圳信息網消息(通訊員 鍾賢惠)為豐富社區居民的暑期生活,加深社區家庭之間的互動,促進社區鄰裡關係和諧。7月18日上午,在深圳市龍崗區委宣傳部、深圳市龍崗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的支持下,中海怡翠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小空間裡的山清水秀」親子家庭植物微景觀DIY活動。
  • 中國社區發展協會陳貴民:商業型企業應投身社區公益事業
    我國社區建設事業自2000年起步開始,近年來發展迅猛,如今更是已經建成了由60多萬個城鄉社區組成的龐大體系。但隨著經濟及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同步發展,人民的物質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對社區建設、居住生態的要求進一步提高。
  • 曙光公益---暖心家教國際村社區輔導班即將啟動!快來報名啦!
    曙光公益       暖心家教項目介紹項目背景    曙光公益援助中心,自2008年4月啟動「溫暖行項目」,長期開展社區探望及節日送溫暖活動。3、項目所需資源   為了項目可持續發展,每節課時給予志願者教師交通及課時補貼,支持教學材料。專人負責管理檔案,進行入戶家訪問。為鼓勵孩子們提高學習興趣,設置競賽,購買獎品。
  • 「現代鄰裡中心」迎來100周年,你有沒有鄰裡生活?
    如此,城市建設展現出「麵包圈式」的都市蔓延(Urban Sprawl):麵包圈越來越大,中心愈來愈空。例如,菲尼克斯東北部郊區已深入山地(距離市中心29km),在形態表達與功能架構上與1950年代的Levittown幾無差異。
  • 衛生死角變「口袋公園」,寧波這個社區的微景觀火了
    從曾經的衛生死角蛻變成如今的「後花園」,背後的故事很暖心…… 西門社區盆景園位於招寶山街道龍洋路13號與17號之間,佔地約200平方米。別看現在公園裡時常有居民休閒散步,但是在改造前,路過的居民都是捏著鼻子繞著走。 「這塊綠地曾因電力纜線、煤氣管道等設備集中鋪設,加上無人看管養護,寵物糞便、塑膠袋等雜物在草木間隨處可見。
  • 送戲下鄉進社區 文化惠民暖人心
    山西新聞網10月14日訊(記者 馮耿姝)秋高清氣爽,文化送萬家。為豐富居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日前,太原市2020年免費送戲下鄉文藝演出活動走進萬柏林區和平街道玉河社區,為轄區老百姓送來一場豐盛的文化大餐。
  • 桂林全州縣大石江村的舜帝道德文化烙印——耕讀家風文化
    「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德為先,重教化」的道德文化給當地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全州大石江村非常重視道德文化教育,其始遷祖蔣潛江給後裔立下了「不徒富而在教」的遺訓。村中的總祠八房宗祠內懸掛著「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的耕讀興家對聯,相傳這幅對聯是蔣姓始遷祖潛江公為教化後人勵志所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