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鄉人|30年為學生送去數百場科普講座「長臂蝦叔叔」讓孩子迷...

2021-01-15 半島網官網

原標題:最美家鄉人|30年為學生送去數百場科普講座,「長臂蝦叔叔」讓孩子迷上海洋

文/半島記者徐傑圖/受訪者提供

從「神奇的海洋生物」,到「乘『蛟龍』探險深海」……作為中國科協全國海洋生物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56歲的李新正對海洋有一片摯愛之心。30年來,他走過全國近20個省份進行數百場海洋科普講座培訓了上千名科普教師。他的課堂生動有趣,不僅深深吸引中小學生,還被全國高校、博物館和科技館特邀講座,很多大學生和市民們都成為他忠實的「海洋粉絲」。

「長臂蝦叔叔」讓孩子迷上海洋

每年新學期入學的第一堂課,島城不少中小學校的學生都會興奮地期待著他們的「長臂蝦叔叔」來講千奇百怪的海洋故事,給他們帶來生動、有趣的海洋科考經歷。這位「長臂蝦叔叔」,名叫李新正,今年56歲,是中科院海洋所的一名研究員,因為他最早研究的海洋生物是甲殼動物的長臂蝦類,因此孩子們都叫他「長臂蝦叔叔」。

記者了解到,在南開大學獲理學博士學位後,李新正在中科院海洋所開展海洋生物學研究,取得的學術成就在國內外備受矚目。他不僅是我國首位搭乘「蛟龍號」載人深潛器首航的海洋生物學家,還曾乘「深海勇士」號探秘南海海底「生命綠洲」,是我國第一位乘坐過迄今已經啟用的兩艘載人深潛器的科學家。

然而,更讓李新正有成就感的是自己的海洋科普課好評如潮、鐵粉無數。「科研工作其實時間挺緊張的,但我還是願意拿出寶貴時間做科普講座。」李新正告訴記者,30年來,他走過全國近20個省份,進行了數百場海洋科普講座。他還一直為青島的海洋教育出謀劃策,從課堂講座到實驗室實驗,從潮間帶實地科考到海洋教育評價體系的構建,他幫助青島很多中小學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為學校量身定做一套完整的海洋教育體系,也讓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們從此迷上了海洋和海洋生物。

海洋大咖科普講座「硬核」足

李新正告訴記者,要把深奧的科研轉化為通俗的科普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他舉例說,做科研把滸苔泛濫的數據做成曲線圖即可,可科普就行不通,因為對觀眾來說就不直觀。這時就要費一番心思,考慮如何把課講得生動有趣、老少皆宜,配合上很多現場和實景圖片效果就好得多。

為了讓科普課吸引人,李新正不僅學「網絡潮詞」,還在平時的野外考察和實驗室工作中搜索、積累大量精彩的照片和視頻。每一次準備一場科普講座的課件,在科研工作之餘,他都需要幾個月時間精心準備。「今年7月份,我率隊到西沙科考,發現長棘海星大泛濫,吞食10~20米海底珊瑚礁。長棘海星泛濫與人類活動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與厄爾尼諾現象的發生時間相關。我便把這段視頻珍藏起來,準備下次用到海洋生態、海洋災難的講座中。」李新正說。

李新正也注重科普著作的撰寫,他編著出版的《水族館生物》是科普暢銷書,編著出版的《膠州灣大型底棲生物鑑定圖譜》是我國北方典型海灣膠州灣中發現的大型底棲生物的圖譜類圖書,收入海洋大型底棲生物計兩界、16門、234科、527種,是迄今為止收錄最全的膠州灣大型底棲生物文獻,對於我國北方沿海的海洋生物鑑定非常實用。

組建科普團,培訓千餘名科普教師

做海洋科普僅靠一人之力還遠遠不夠。這些年來,李新正每年都「考核」自己所帶碩士生、博士生的科普工作,他的博士生們也先後走進學校帶中小學生做實驗和做科普講座,為培養海洋科學領域的後備科普力量打下了基礎,也為宣傳海洋科學知識,擴大海洋在民眾中的影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中科院海洋所和中國海洋湖沼學會等單位和組織的支持下,李新正作為主要建議人和負責人參與組建了「海洋科學博士宣講團」,在青島市乃至全國各地開展海洋科學科普講座,並開發出安全、有趣的海洋科學小實驗帶到校園,大受師生歡迎。此外,李新正還先後在青島和全國各地的多所中、小學以及生物學培訓班進行教師培訓,培訓了上千名老師投身海洋科普。

「從事科普工作所帶來的成就感,讓我對摯愛的海洋科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李新正說,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這些精彩的講座,能夠在孩子心裡埋下一顆熱愛海洋的種子,讓更多大學生知道海洋科研的廣闊天地,投身祖國海洋人才的大軍中,去探索海洋的奧秘。而如今,李新正還有一個更雄壯的夢想,那就是將自己精心耕耘收穫的一項項科研成果,加上自己近30年的科研經歷,精心彙編成一個個鮮活動人的科普故事講給民眾聽,去做一個樂在其中的「海洋故事大王」。

「最美家鄉人」等你來推薦!

今年5月底,半島新聞聯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啟動2019年度「最美家鄉人」評選活動,本屆評選主題為「一個動人的故事,就是一段美麗的鄉愁」,尋找和講述體現本地人心之美、人情之真的動人故事。在親情、愛情、友情,在夫妻情、子女情、鄰裡情、師生情、同學情、兄弟情、陌生人之間的情誼中,尋找讓人留戀、讓人感動的情分。

如果你身邊飽含人情味兒的凡人善舉和暖心故事,可以撥打本報公益專線0532-80889319推薦。徵集結束後,將對所有候選案例公開評選,獲得票數最多的10個案例,授予地區十大「最美家鄉人」稱號,並獲得正能量獎金2000元。並從中推薦2人(組)參與全國評選。最終當選全國十大「最美家鄉人」,將獲得獎金10000元。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科普知識講座進校園 首地人和街小學學生了解基因的奧秘
    ……11月26日,渝北區首地人和街小學第三期「人和講壇」開講,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副總、重慶華大基因總經理張曉平作科普知識講座《基因·打開生命奧秘的鑰匙》,帶領全校師生走進神奇的基因世界。科普知識講座進校園,首地人和街小學學生了解基因的奧秘。
  • 10場線上科普講座等你參與
    10場線上科普講座等你參與 2020-10-19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航天科普講座舉行 中國首批航天員潘佔春分享航天故事
    2019年12月22日 21:34 來源:廣西新聞網 作者:冼妍杏 編輯:陸權香 21日,主題為《航天人與載人航天
  • 一個科普:對蝦和長臂蝦,原來是有這樣的區別
    「長臂蝦」(河蝦、青蝦、小蝦子等)是指十足目腹胚亞目(Pleocyemata,也叫抱卵亞目)長臂蝦科(Palaemonidae)的物種。雖然都叫「蝦」,長得也很像,但在親緣關係上後者其實和螃蟹更近。在外觀上這兩者最明顯的差異就是,長臂蝦像螃蟹一樣有一對發達的螯肢而對蝦沒有(所以長臂蝦能捕食大一點的獵物,對蝦只能吃水裡的碎屑狀食物);雌性對蝦產卵時會直接灑進水裡,而雌性長臂蝦和其他腹胚亞目一樣,會把卵包裹在腹部攜帶,直到孵化,所以你如果吃到了在腹部裹著卵的蝦(下圖),那它肯定不是對蝦。
  • 甘肅省民勤縣:「透視地球」科普講座開講
    10月10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調查中心公益性科普講座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第一中學火爆開講,來自該中心酒泉-武威地區區域地球物理調查項目負責人範俊傑高級工程師以「透視地球」為題為1000多名師生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學大餐。
  • 2019溫州「最美科普大使」李育梅——以心為燈的護士長 一朵樸素的...
    1990年8月,18歲的她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當時台州衛校畢業生分配到省級單位的唯一一個名額,懷著她美好的人生夢想,開始了白衣天使的職業生涯,不想,她一幹就是22年……她是2019溫州「最美科普大使」兒童外科護士長李育梅。  教育的花耐心教導  她曾是科室裡一名臨床帶教老師,說到帶教,很多人會以傳授理論知識的形式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
  • 「透視地球」科普講座甘肅民勤火爆開講
    10月10日下午,中國地質調查局地球物理調查中心公益性科普講座在甘肅省民勤縣第一中學火爆開講,來自該中心酒泉-武威地區區域地球物理調查項目負責人範俊傑高級工程師以「透視地球」為題為1000多名師生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學大餐。
  • 【我的叔叔作文】想念叔叔
    叔叔呀,從您走的那一天起,我就一直等著您。當我聽到您要回來的這個消息,我興奮地一夜都沒有睡好覺。  叔叔,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我們的家鄉——高密的市貌有了很大的變化。你還記得吧,以前高密的大街小巷垃圾成堆,河裡的水幾乎成了黑水。現在,市委重視起來,進行了一系列的環保活動。建立汙水處理廠,人們也不亂扔垃圾了。有些人還自覺幫助清潔工人打掃街道。
  • 青島海底世界聯合水族館開展"送科普進校園"活動
    9月27日,青島海底世界、青島水族館聯合舉行以「關愛海洋動物,添彩美麗青島」為主題的「送科普進校園」公益活動。他們將海洋科普車開進市南區金門路小學,將豐富多彩的海洋科普知識送到學校課堂和操場,送到學生身邊。   青島市市南區金門路小學是省級規範化學校,也是一所充滿愛的教育的學校。
  • 青島科技活動周 |「上天入海」的科普講座
    8月23日上午,在2020青島科技活動周主會場、位於市北區四流南路80號紡織谷內的青島人工智慧國際客廳內,隨「嫦娥五號」遨遊月球,隨「蛟龍號」下潛神秘的馬裡亞納海溝,「上天入海」的兩場科普講座讓家長孩子們受益匪淺
  • 望兵石學校 :「火星叔叔」到我校啦
    >天夢 築「火星叔叔 11月11日下午4點,剛剛參加完荊門高新區•掇刀區首屆中小學科技教育大會的「火星叔叔」鄭永春博士,馬不停蹄蒞臨我校,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趣味十足的講座《怎樣才能成為航天員》。;用豐富多彩的圖片,傳播航天知識,講述航天故事,弘揚航天精神,展現航天成就,加深了孩子們對航天事業的了解和熱愛,讓航天夢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生根、萌發。
  •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科技含量最高的最美園區
    在今年的大鵬新區第二屆「雙美」評選中,一舉拿下了「最美園區」的稱號,更是本屆評選中科技含量最高的最美社區(小區、園區)。園區從一開始的幾十人,發展到現在的包括20位國家級人才在內的200多人的基因組學研究團隊,這些都是平均年齡只有33歲的碩士以上學歷的高層次人才。除了辦公區域,基因組所還有1200畝的農業用地,專門用於各項農業科研的實驗。番茄、葡萄、水稻、玉米、黃瓜…這些看似平常的瓜果蔬菜,在這裡經過科研突破,可是更美味更高質量哦,「高產優質」水稻、五色西紅柿、水果玉米…這些都是該園區的豐碩成果。
  • 螢光公益為榕江縣104名孩子送去「壹基金溫暖包」
    活動現場,志願者們分別為每個孩子發放了價值365元的「壹基金溫暖包」,溫暖包裡共有棉衣、棉靴、帽子、圍巾、美術套裝、繪畫本、袋鼠玩偶、書包、兒童減災讀物、護手霜、收納紙箱11件物品。溫暖包發放完畢後,志願者幫助孩子們穿戴整齊。穿上了新棉衣和新棉靴,戴上新帽子和新手套,手捧毛絨絨的袋鼠玩偶,孩子們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 兩位「最美家鄉人」代表西安參加全國評選
    在本報報導的眾多「最美家鄉人」中,經過層層推選,雷嬌、田龍將代表西安參加全國評選。評選將於12月2日正式上線,最終的全國十大「最美家鄉人」名單預計12月9日公布。在田龍看來,「人一輩子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他還給自己的三明治起了名字——淡泊「明治」,他打算把這件事一直繼續下去,通過自己小小的善舉將溫暖傳遞給更多的人。堅強女孩帶著癱瘓父親上大學一邊是相依為命癱瘓在床的父親,一邊是夢寐以求的大學,在兩難中,19歲的商洛市鎮安縣女孩雷嬌做出自己的選擇:帶著父親上大學。
  • 甘肅科技館《科普大講堂》:《奇妙的飛機之旅》、《飛機的新衣》
    受疫情影響,甘肅科技館《科普大講堂》線下講座沉寂了這麼久,在大小科迷們的期盼中終於和大家見面了!本次講座我們邀請到東航技術甘肅分公司的工程師賀淼主講。因話題精彩、內容豐富,為了讓科迷們更好的接受理解相關知識,我們特設置為上、下兩場,分別於10月3號、4號在甘肅科技館內作題為《奇妙的飛機之旅》、《飛機的新衣》的科普知識的講座,大小科迷們共計250多人現場聆聽講座。
  • 信陽高中成功舉行「科學,您好」中科院科學家科普講座
    2020-11-11 01:52:11 來源: 頂端信陽 舉報   為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 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航天員回信激勵少年築夢太空
    在最近舉辦的「康師傅航天科普進校園」活動中,許多小朋友通過「太空郵局」表達了對航天人的敬佩和航天事業的嚮往。除此之外,小朋友們還提出了許多「古靈精怪」的問題,比如「為什麼我們看不到月球的背面?」、「航天員平時在太空都吃什麼?」等等。嫦娥五號順利返回的時候,幾位幸運的小朋友收到了航天員叔叔趙傳東的溫暖回信,鼓勵他們朝著自己的夢想勇敢前行。
  • 「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講座預告|自由的天空
    8月23日,成都博物館與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合作開展的「野生動物屬於大自然」系列活動將迎來第三場《自由的天空》線上講座。該活動同時也是2020年成都博物館科技活動周組成部分,歡迎大家共同來探討對自然的保護,關心我們身邊的自然。
  • 學科普,愛科普,氣象知識科普走進開封市集英小學
    央廣網開封9月29日消息(記者 彭華 實習生 何瑾琨)為了廣泛推廣科技常識、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全市廣大青少年對科普知識的興趣,9月28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網河南分網、少年之聲小記者在開封市集英小學舉辦首場主題為「學科普、愛科普 氣象知識科普進校園」系列科普知識宣傳活動,活動由河南省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