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新聞網訊 ( 實習生 馮婷婷 記者 徐起 )她有花一樣的名字,更有花一樣美麗的心靈。有一朵樸素的百合花就盛開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這座大花園裡。1990年8月,18歲的她以優異的成績取得了當時台州衛校畢業生分配到省級單位的唯一一個名額,懷著她美好的人生夢想,開始了白衣天使的職業生涯,不想,她一幹就是22年……她是2019溫州「最美科普大使」兒童外科護士長李育梅。
教育的花耐心教導
她曾是科室裡一名臨床帶教老師,說到帶教,很多人會以傳授理論知識的形式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而有一次,她帶著一位學生去給一位患兒輸液,她面帶笑容親切地查對患兒姓名,還在前面加了一個「姆!」再輕輕地將患兒安頓好臥位……學生說:「老師,我剛才看到您操作時的態度就好像您在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如此親切,手法很溫柔,怪不得那小孩沒有哭,配合得這麼好。我知道我以後應該怎樣做了!」。這是形體語言在帶教工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敬業的花任勞任怨
一個說著親切話語的溫柔女子,在醫院卻是一名工作狂。家和病人,是天秤的兩端,她忽略了親情,把多數砝碼放在了醫院。10年後,她成為兒科病房的一名護士長,但在早晨她依然和科室的護士姐妹們一起做著臨床操作,為病兒做治療護理、接液體,科室護士值班遇到疑難問題,她也隨時來到科室,幫助她們解決困難。許多次,因患兒靜脈差難以穿刺成功,時間已晚,她還是耐心地尋找靜脈,直至穿刺成功,一切處理完畢,才匆匆地回家。同事對她說:「你每天都這麼遲回家,你的孩子怎麼辦呢,你的家人都沒有意見嗎?」,是的,她的家人也曾經有過一些意見,但她說:「遇到事情,你也想想人家也只有一個孩子,換位思考一下,我就應該先幫她安頓好啊!」到後來,她的家人就再也沒有發牢騷了,因為知道扭不過她那副倔勁。問她累不累,她說了心裡話:「我是一名護士,在兒科病房工作,每天的工作量很大,確實有點累,但每當一個個小孩經過我們的精心照顧護理康復出院時,心裡甜滋滋的,就把之前的勞累忘卻了」。」
感動的花醫者仁心
值班醫生來找她,在兒童監護室收了一個30多天的小嬰兒,腹脹得很嚴重,考慮是巨結腸並發小腸結腸炎,現在的問題是給予灌腸卻插肛管插不進去,如果灌腸灌不出大便的話,就只能急診做造瘻手術了,如果能插管成功,則就能解除這個患兒的腸梗阻症狀,待以後一次性行巨結腸手術即可,而如果不處理,則要做2次手術,給患兒造成多次的手術傷害及家長付出更多的經濟損失。她不假思索,答應去試試看,在監護室門口,感人的一幕發生了,患兒的家長緊握她的手,突然跪了下來:「李護士長,我兒子就全靠您了!」,那時,她被家長深深地感動了,感覺責任重大。十分幸運,插管成功了,她反覆地用生理鹽水給予回流式灌腸,直至腹脹完全減輕,患兒的呼吸也變平穩了,這時,她看看手錶,回家又要遲了,但此時她沒有一點累的感覺,相反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又為病人解決了一次困難。這樣的故事還在繼續,而她將無怨無悔地堅持做下去……
慈善的花義診宣教
另外,她還是浙江省紅十字會救護培訓師,李育梅已進行了11年的志願服務,工作之餘,她利用業餘時間,到社區、中學、交通技術學校及一些機關單位,為社區老人、學生、駕駛員、及人民警察等進行救護知識的培訓講課達20餘場次。
在工作中,她常遇到兒童的各種意外傷害和對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影響,於是利用醫院門診候診區、病區示教室、黨支部及科室下鄉義診等機會開展預防小兒意外傷害的講座,同時將遇到的案例寫成科普文章向報紙廣播等媒體投稿,以增加科普宣傳的廣度。她也多次到福利院、養老院義診,並參加廣場的救護知識宣傳,開展科普教育。通過電視臺的健康專欄《養生有道》、廣播電臺、報紙的宣教落實科普宣傳,協助醫院開設《逗號健康時間》錄製視頻專欄,出版《合二為一》的科普書籍。
她所在的科室是溫州市級巾幗文明崗,作為崗長,帶領科室同志積極開展各項活動,並在今年進行申報省級巾幗文明崗的工作,她及科室護士多次捐款並結對扶貧2位特殊困境兒童;多次參加慈善總會發動的慈善捐款。
榮譽的花碩果纍纍
二十多年來,她一直認真履行了一名醫學科普知識傳授者的職責,努力學習,刻苦工作,熱情服務,充分發揮著自己的光和熱,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多次在年度考核中被確定為優秀,並獲得市首屆最美護士、2015年度市級優秀義工、2015年度院級科普先進工作者、2016年度院護理先鋒等。
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說到科普這條路,李育梅說,她做這些不過是沾了職業的光,網絡上某些醫學知識的錯誤,導致很多人在健康知識上存在誤區,她希望把更專業的健康知識傳播出去。每個人都有感覺疲憊的時刻,最有效的治癒一定是矢志不渝的熱愛,只有這份初心才能擁有22年堅持在崗位的力氣和百裡挑一的甜滋味,那一刻,才最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