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始終致力於推廣科學技術,提升公眾科學素養,帶領農民科技致富。他們始終堅持科普惠及民生,傳遞健康理念,用科技創新推動社會發展。今年4月,由溫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2018尋找溫州新時代下的「最美科普大使」活動,評選出了10位「最美科普大使」和10位提名獎獲得者。接下來,溫州新聞網將用媒體的視角,帶你走近他們,了解新時代下溫州「最美科普大使」的風採。
溫州新聞網訊 (記者 周苗苗)在溫州醫科大學有座展示生命起源、探索人體奧秘的人體科學館,館內藏有3000餘件人體解剖、病理、組織胚胎和生物標本,而對館內每件標本背後故事都爛熟於心的是他們——溫醫大人體科普社的社員們。這支科普團隊以「探人體奧秘,尋醫學之美」為宗旨,讓神秘的人體科學變得生動和平易近人,為更多的人所知。
人體科普講解,他們是專業的
溫醫大人體科普社於2014年成立,經過一屆屆社員的努力,人體科普社不斷壯大,現在是擁有百人的溫醫大第一大社團。楊新東是這支團隊的帶隊老師,他介紹,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科普講解員,需通過一年的培訓和實習才能獨立上崗。
人科社的社員們為更好地講解知識,會為不同的來賓準備不同的講解詞,如為具備專業醫學知識的人群講解時專業術語會較多出現,而面對中小學生參觀者時,講解詞會更淺顯易懂。除此之外,為不斷完善講稿,社員們在每次為參觀者講解後還會對自己的講解詞進行修改補充。正是有了這樣的細緻和努力,才讓他們對館內的每一具標本都熟知於心,更好地將科學知識傳達給大家。
人體科普社現達到年均接待各級領導包括各國代表團及醫學領域專家、海外教授等約150批次,接待社會民眾科普約5000人次,其中小、中、高學生約3500人次。「如今身穿正裝的講解員已經成為了溫醫大一道充滿活力的風景和名片。」楊新東自豪地說。
多彩系列活動,種下一顆種子
今年在溫醫大讀大三的許加路熹現任人科社社長,她說,在每一次接待完參觀者後,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小學生們的話語。「很神奇」「有意思」「有點恐怖」……孩童們在參觀人體科學館時會有這樣的一些感受反饋,雖然感受各不相同,但科學館獨特的生命教育對於他們很多人來說還是第一回。還有很多學生在參觀完後會萌生學醫理想,人體科普社在小小少年的心裡播種下了一顆「熱愛醫學、熱愛生命」的種子。
圍繞科普宣傳,人科社不僅以科學館為基地開展活動,還積極走進社區,服務社會。不僅有科技開放日、感恩節、無菸日、愛眼日、志願者日等開放日活動,人科社組建的承啟榮光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每年暑假都會進社區,其中與景山小學舉辦的科普訓練營活動更是受到廣泛關注,在精彩的知識互動間,為小學生們帶去成長和生命的思考。
服務遺體捐獻,助推醫療事業
9月開學季,在溫州醫科大學,每年都會有一項頗具神聖感的局部解剖學開課儀式在人體科學館舉行,目的是為了讓新入學的溫醫學子感恩追思,一同向遺體捐獻者致敬。
「除了普及醫學知識,遺體捐獻知識的普及服務工作也是人科社重要的工作內容」楊新東說,「社團成員參與浙江省唯一一支遺體捐獻志願者服務隊——承啟榮光志願服務隊。該團隊承擔溫州市內遺體捐獻知識的宣傳、調研、捐獻者臨終及家屬的人文關懷、遺體接收和歸還儀式、感恩追思活動等,極大地推進了遺體捐獻事業的發展。」
承啟榮光志願服務隊的成員每周末都會進行定點宣傳,為公眾普及遺體捐獻知識,僅2017年一年,志願服務隊總計服務時長達2000小時以上。除此之外,服務隊還會定期前往遺體捐選者家中進行探望。
近年來,遺體捐獻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2015年至2018年3年間,捐獻登記者從0到130餘人,實現捐獻29人。楊新東說,「其實很多人有捐獻的意願,然而卻不知道有什麼渠道可以捐獻、如何捐獻。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遺體捐獻,我們可以做的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