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頻率分裂技術的發展

2020-12-06 OFweek維科網

    雷射頻率分裂技術廣泛應用於質量、重量、壓力、長度、角度等計量領域。有多種產生雷射頻率分裂的方法,如成都工具研究所雙頻雷射幹涉儀中使用的Zeeman效應,Zygo公司雷射幹涉儀採用的Bragg效應,雷射陀螺(角度幹涉儀)中採用的 Sagnac效應等,這些方法都能導致頻率分裂。在測量儀器中,使用頻率分裂的最大優點在於能使系統工作在交流狀態,具有極大的增益和良好的抗幹擾能力。但上述的頻率分裂方法都存在局限性:Zeeman效應中,由於模牽引的影響頻率差難以提高;Bragg效應中,為保證多光束幹涉,頻率差難以降低,前者影響儀器系統的性能,後者受到電路器件速度的限制。

 

    從1985年開始,中外科學家相繼提出了基於雙折射原理的頻率分裂技術,經過二十年來的不斷研究,已經逐步走向實用化,是量儀設計中的值得關注的一項技術。

 

    雷射器的諧振腔可近似認為是P-b幹涉儀,當頻率滿足駐波條件時獲得幹涉的極大值,即諧振腔的輸出,雙折射原理的頻率分裂技術原理即基於雷射器的駐波條件,雷射器的物理腔長和輸出頻率有恆定關係,一定的物理腔長輸出一定的頻率,如果在雷射器的幾何腔長一定的情況下,利用雙折射原理產生兩個物理腔長,從而輸出兩種頻率的雷射。科學家已經提出了多種在雷射器腔內產生雙折射的方法,如在諧振腔內插入兩個1/4波片,KDP晶體等,由於快軸折射率和慢軸折射率的差別,生產不同的物理腔長,從而導致不同的頻率輸出。

 

    清華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對雙折射頻率分裂技術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一種在腔內安置石英晶體或電光晶體,利用自然雙折射效應、電光雙折射效應或應力雙折射效應實現雷射頻率分裂的方法,可以產生40MHz以上的頻率差的e光和o光。但是由於模式競爭的原因,在頻率差小於40MHz時,系統會產生「頻率閉鎖」,又恢復到單頻輸出狀態,為避免這種「閉鎖」現象,實驗室在雷射器外增加橫向磁場,將放大介質分為兩類,從而避免了e光和o光的模式競爭,使兩個頻率都穩定振蕩,這種方法可以產生從0Hz到幾百MHz的頻率差。

 

    雙折射雷射器的出現,不但為外差式雙頻雷射幹涉儀提供了頻率差可以調節的雷射光源,同時又誘導出許多嶄新的測量方法,如將頻率分裂技術與模競爭效應相結合,能夠把一個縱模間隔的頻寬按照e光和o的振蕩次序分為四個部分,可以證明,當雷射器的諧振腔變化λ/2時,輸出頻率移動一個縱模間隔,依次出現上述的四個振蕩規程。利用這一現象,如果我們把雷射器的諧振腔作為一個長度傳感器,當腔長變化λ/8時即過渡到一個新的振蕩狀態,利用各振蕩狀態的出現次序可以作為通常傳感器的辨向依據,這種長度傳感器是以雷射波長為基準的,可以說是最高精度的長度傳感器。目前這種傳感器的測量範圍已達 25mm;同樣,這一原理與雷射器的光回饋現象結合,可望出現實用型的光回饋幹涉儀。

 

    基於雙折射原理的頻率分裂是一門嶄新的技術,隨著研究的深入,這種物理現象必然會不斷向計量領域滲透,產生新的測量原理和方法,推動計量技術的發展。

 

(編輯:小曾)

相關焦點

  • 雷射技術重大突破:用光湍流產生頻率梳
    在頻域上,光學頻率梳表現為具有相等頻率間隔的光學頻率序列。這些頻譜線的分布特性如同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梳子,梳齒之間保持著相等的距離。維也納技術大學開發的頻率梳創造出了一系列均勻間隔的頻率光譜(圖片來源:維也納技術大學)頻率梳是一種以獨特的精度檢測和測量不同頻率光線的工具。
  • 光學頻率梳技術與應用的 20 年發展回顧與展望
    鎖模雷射器產生周期性的雷射脈衝串。時間域內的周期性的雷射脈衝序列轉換到頻率空間裡,則可表示為包含了等間隔頻率的光譜。該光譜的整體強度由雷射秒衝的包絡調節。因而在頻率域其類似一把光學尺子,最小刻度等於鎖模雷射的重複頻率frep(周期的倒數。尺子起點與零頻之間有一定的差值f0 。這個差值由雷射脈衝的載波和包絡之間的相對相位來直接決定。
  • 進展|超低相噪全固態光學頻率梳及連續雷射頻率的精確鎖定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光物理實驗室L07組多年來一直致力於低相噪高穩定光學頻率梳技術及頻率鎖定的研究,曾提出整形光譜自差頻測量fceo的技術,證明了一種獲得高信噪比fceo的方案,並結合電子鎖相環反饋控制技術實現了相位漂移低至55mrad的超低相噪鈦寶石光頻梳。
  • 我國自由電子雷射技術發展戰略研究
    極紫外(EUV)光刻技術是晶片製造行業的最前沿技術,需要功率為千瓦級的新型光源,而傳統的雷射等離子體(LPP)光源技術發展緩慢。FEL 具有波長可設計、理論功率極大的特徵,利用 FEL 原理可以產生波長為13.5 nm 的 EUV 光源。國際半導體企業紛紛提出了採用 FEL 作為 EUV 光源的先進技術方案。
  • 雷射加工技術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但國內市場缺乏滿足行業需求的國產中高端雷射裝備產品,同時在與國外產品進行配套服務時,配套技術也達不到客戶需求,如武鋼冷軋生產線進口十多臺德國雷射拼焊、矽鋼刻痕大型裝備,配套的雷射裝備技術和雷射焊接工藝無法滿足武鋼規模化不停機生產要求。在與東風、三環鍛壓等省內行業龍頭企業的配套上,也存在類似問題。
  • 我國準分子雷射技術發展現狀及趨勢研究
    本文首先簡要介紹了準分子雷射的特點和發展歷史,然後分析了國內外準分子雷射技術及相關典型應用的發展現狀及需求,之後提出了我國準分子雷射技術發展的主要問題。特別地,以預電離放電泵浦 ArF(193 nm)、KrF(248 nm)、XeCl(308 nm)為代表的稀有氣體滷化物準分子雷射的各項技術得到迅猛發展,實現了準分子雷射的商業化並廣泛應用於科研、工業、醫療等相關領域 [5]。20 世紀 90 年代,隨著準分子雷射引入半導體光刻生產領域,大量準分子雷射進入工業生產線,極大地推動了高重頻、窄線寬、長壽命、高穩定性準分子雷射技術的發展。
  • 雷射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愛因斯坦對雷射的見解,提出受激輻射概念
    他對輻射問題的許多大膽而深刻的見解,都被後來的科學技術發展證明是正確的。但愛因斯坦從未放棄對輻射本質更深入的探索,他曾說:「只要我活著,我還要思素,光究竟是什麼?」為完滿解決黑體輻射理論問題回,普明克於1900年提出「量子」假說。愛因斯坦看出了「量子」概念的深遠意義,並把它加以發展。
  • 中國雷射技術的發展歷史、現狀以及未來展望
    這些成績的取得,尤其是能夠把物理設想、技術方案順利地轉化成實際雷射器件,主要得力於光機所多年來在技術光學、精密機械和電子技術方面積累的綜合能力和堅實基礎。一項新技術的開發,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撐是很難形成氣候的。  二、重點項目帶動雷射技術的發展  雷射科技事業從一開始就得到了領導和科學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
  • 雷射表面改性技術發展研究
    本文系統梳理雷射衝擊強化、雷射淬火、雷射熔覆等典型的雷射表面改性技術國內外發展現狀,結合產業應用需求剖析技術發展面臨的問題,總結領域技術重點發展方向並提出後續發展建議,以期為我國雷射表面改性技術研究提供參考借鑑。
  • PWM調製雷射頻率實現液位檢測儀
    該信號並使其中一路電壓信號經U4A放大後輸出;U4B對兩路電壓信號進行加法運算後反饋至PI調節器U6A的反相輸入端,用於對雷射強度進行調節。  雷射頻率調製採用SG3524晶片對雷射頻率進行調製,雷射頻率f由電阻R3和電容C1決定,f=1.18/(R3×C1)=1.18/(24K×0.1F)≈500Hz;引腳2的電壓V2=R2/(R1+R2)×VREF=2.5V;SG3524輸出方波佔空比=V2/VREF×100%=50%。
  • 超快超強雷射及其科學應用發展趨勢研究
    文章從超快雷射和超強雷射的應用與發展需求出發,系統調研了國內外相關研究和科學應用的現狀,提出了我國超快雷射和超強雷射的發展思路與目標以及為實現這些目標需要重點發展的相關方法和技術。針對超高峰值功率和高重複頻率超強雷射面向未來的重要方向,分析了我國分階段發展的重點內容,突出了相關技術與配套元器件研究的重要性。
  • 成像雷射雷達技術概述
    這種成像技術要求雷射的重複頻率要高、脈衝寬度要窄,單脈衝能量要大。(2)採用面陣探測器,每次探測所有像素一般來說,成像雷射雷達存在著高成像速率和高解析度(高像素數)的矛盾,即不可能使成像解析度達到很高的同時,還使成像速率也達到很高。這種矛盾對採用單元探測器的雷射雷達尤為突出。因此,必須折衷考慮兩者的關係。
  • 鋁合金雷射焊接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隨著雷射技術和鋁合金研製技術的發展,進一步開展鋁合金雷射焊接應用技術基礎研究、開發鋁合金雷射焊接新工藝,更有效地拓展鋁合金雷射焊接結構的應用潛力,從而了解鋁合金雷射焊接技術的應用現狀及發展趨勢就顯得尤為重要。
  • 雷射聲納探測技術研究
    傳統的二維聲納已經遠不能滿足人們對三維立體模型的構建,需要一個解析度更高、能夠清晰地看清地下水結構模型及目標的技術,從而為工程施工提供更多細節描述。雷射聲納技術是應用空中平臺垂直發射的光波傳輸到空氣和水的交接面上,進而測量水表面的振動速度,從而可以獲取水下聲場振動頻率的方法。由於水表面的振動會導致雷射傳輸路徑產生差異,進而會使雷射光束傳輸的長度發生改變變為都卜勒頻移。
  • 雷射通信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前景解析
    ,由於配套技術跟不上,導致了雷射通信技術的發展受到了制約。雷射通信技術的配套技術主要包括元器件製造技術、系統構建技術以及大氣信道傳輸技術。另外,由於有線傳輸技術——光線技術的大力發展,雷射通信技術在一段時間內並未得到重視和大規模的應用。但是隨著通信領域新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元器件製造技術、系統構建技術和大氣信道傳輸技術的逐漸成熟,雷射通信技術的發展具備客觀的條件和有力的支撐。
  • 雷射技術研究方向及未來發展分析
    40多年來,雷射技術與應用發展迅猛,已與多個學科相結合形成多個應用技術領域,比如光電技術,雷射醫療與光子生物學,雷射加工技術,雷射檢測與計量技術,雷射全息技術,雷射光譜分析技術,非線性光學,超快雷射學,雷射化學,量子光學,雷射雷達,雷射制導,雷射分離同位素,雷射可控核聚變,雷射武器等等
  • 雷射冷卻技術的發展現狀分析
    雷射冷卻技術及其在科學技術中的應用是近二十年來發展十分迅速的研究領域,它是利用雷射和原子的相互作用減速原子運動以獲得超低溫原子的高新技術。這一技術早期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精確測量各種原子參數,用於高解析度雷射光譜和超高精度的量子頻標(原子鐘),後來成為實現原子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關鍵實驗方法。
  • 雷射全息防偽技術發展簡史
    直到60年代出現雷射這一相干強光源之後,全息術才得以迅速發展,成為現代光學中十分活躍的分支。  經過數十年發展,雷射全息防偽產品也從最初的全息防偽標識逐步升級發展為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雷射防偽技術。 第一代雷射防偽技術   第一代雷射防偽技術主要用於製作雷射模壓全息圖像防偽標貼。
  • 雷射切割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
    現在在雷射應用上面有打標、切割、熔覆等方面,這些都是應用在目前非常熱門的行業。這個是雷射切割技術的優勢,它的各種優勢凌駕於其他切割的方式方法上,有非常獨特的一些特點,還有很多閃光點。雷射在航空航天,包括熱門的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農機、電機、廚具等各行業都有應用。
  • 德國先進雷射技術的發展歷程
    在歐洲地區雷射產業發展最快的是德國,特別是雷射材料加工方面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1986年德國提出了1987-1992年《雷射研究與雷射技術》資助重點的BMFT資助計劃,在這五年期間實際投資為2億6千2百萬馬克,資助重點與經費分配為:雷射器與元件36%,應用技術與系統集成48.9%,雷射測量與雷射分析12.2%,其它2.3%;也就是說約72%的經費用於雷射材料加工的課題(光源、元件、系統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