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創新應用基地體驗前沿應用、在佛山名企聆聽職場分享、在歷史文化展館感受佛山的城市魅力……今日,由共青團佛山市委員會主辦,佛山市學生聯合會承辦的第八屆「中國夢佛山情青年行」返鄉大學生暑期實踐體驗營(第一期)在中國聯通佛山市分公司舉行開營儀式,100名青年大學生共同迎接暑期實踐體驗營。
記者了解到,團市委已連續八年舉辦暑期實踐體驗營,旨在讓大學生深入了解佛山的歷史文化發展與經濟社會狀況,親身感受佛山的城市魅力和規劃藍圖,堅定他們服務家鄉、建設佛山的信念,為促進佛山鄉村振興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人才儲備。
體驗:百名大學生相聚,深入名企參觀
本屆暑期實踐體驗營共有兩期,每期三天,先後於8月5日、10日出發。活動將組織營員走進龍頭企業、產業園區、歷史文化展館、美麗鄉村等示範點,包括佛山市安東尼針織有限公司、瀚藍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祖廟博物館、塔坡社區和天意莨園等,通過參觀學習、座談交流、實踐體驗等形式,讓營員更直觀、更深入地了解佛山傳統歷史文化和近年來在經濟、生態、科技等方面的發展成果。
在今日上午的開營儀式上,團市委副書記陳穎介紹了暑期體驗營活動的特色亮點,號召營員通過暑期體驗營活動等多種形式,全面了解佛山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情況。陳穎表示,本屆體驗營活動創新設置了分組創作短視頻的環節,邀請專業導師進行現場指導,鼓勵營員以時下流行的、個性化的表達方式記錄旅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各組的短視頻作品將在每期的結營儀式上進行展示分享。
陳穎代表團市委與學生代表完成授旗儀式。 開營儀式結束後,100名營員首先參觀了佛山聯通5G創新應用基地,了解佛山聯通在智慧黨建、智能執法、雲服務、大數據、工業物聯網等新型領域的綜合實力和行業聚合能力。
來自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網絡工程專業的吳捷航馬上要升入大三了,作為在佛山讀書的廣州人,他坦言對佛山的了解還不夠多。「我希望通過活動深入走進佛山,了解佛山的經濟發展和企業創新,為自己以後的發展找方向。」吳捷航說。
調研:「95後」說走就走,企業很「無語」
據悉,團市委已連續八年舉辦暑期實踐體驗營,活動後還將開展關於佛山返鄉大學生就業創業情況的專題調研,為全面了解佛山大學生在佛的就業創業情況,更有針對性地幫助青年學子解決在佛發展需求等實際問題提供有力借鑑。
在活動籌備前期,團市委啟動了關於「佛山返鄉大學生就業創業情況的問題與對策」的專題調研工作,對在佛求學的大學生及佛山籍在外讀書的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和抽樣走訪。此次參與調研的對象共1030人,主要來自佛山本地高校,多為大專和本科生,有三分之一的調研對象參加過返鄉大學生體驗營。
調查顯示,不到3%的學生參加實習是為了以後的職業規劃做打算,說明大學生普遍對於職業規劃缺少認識。調研中,部分受訪對象表示出對就業的迷茫,也說明了學生們沒有充分做好走上職場的準備,他們迫切需要得到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此外,通過對見習基地單位、用人單位的了解,調研發現95後實習生、見習生普遍存在集體意識淡薄、缺乏吃苦精神、看重個人利益、說走就走等讓企業用人覺得「無語」的情況,還有一些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存在偏差,表現為在找工作時,希望就業工作地域好、待遇高、福利好、工作壓力小、工作體面等,最終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偏差使他們在就業時屢屢碰壁。可見,求職動機、自我職業定位、職業忠誠度等的不正與缺失,也是造成大學生找工作難、做好工作也難的原因。
至於創業方面,調研顯示,科技類型的項目在佛山本地的創業發展相對滯後,一方面佛山缺少華為、騰訊這樣的科技大企業,科技龍頭對科技項目的輻射優勢難以顯現,另一方面市場需求較小,產業集聚效應無法發揮,導致科技項目團隊人才的溢出集中到廣深等地。根據調研結果,低於30%的學生選擇將創業項目落地佛山。
對策:優化城市屬性,建設見習基地
從調研來看,儘管大學生對在佛山的發展肯定居多,但大學生「留不留」的意向還是不明確。廣深等大城市的「虹吸效應」弱化了佛山本地發展的人才儲備基礎,大學生一旦發現個人發展與城市發展的匹配度不高,對留佛山或者回佛山發展的意願就會降低,而城市的經濟實力和就業機會決定了大學生是否願意紮根佛山。
為此,該調研建議,優化佛山城市屬性,提高對大學生的吸引力。隨著國家一些重大戰略聚焦佛山、重要改革發展試點落戶佛山,佛山正處於一個最好的發展機遇期,要充分利用這個發展機遇,提升城市知名度。在開營儀式上,佛山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辦公室四級主任科員李浩鈺也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成為人才選擇佛山的一大要素。同時,佛山擁有季華實驗室、佛山高新區、中德工業服務區、碧桂園博智林機器人谷等平臺載體和大量民營企業,將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聚集。
在情感聯絡方面,鞏固佛山籍大學生對家鄉的感情,加強大學生對於佛山的歸屬感,從而提升大學生的留佛意願。如團市委將以返鄉大學生體驗營為契機,利用寒暑假期以區、鎮街、社區為單位組織在外就讀回家休假的佛山籍大學生,開展聯誼活動和社會實踐。
在就業創業方面,調研建議,整合資源為大學生選擇佛山擇業提供更貼心服務,並加強行業、企業見習基地的建設。如依託「展翅計劃」「英才計劃」做好青年學子人才建設工作,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崗位見習實訓、職業生涯規劃等職場技能提升活動,完善就業供需信息平臺,加強與企業用人單位、見習基地單位的聯動,及時掌握企業對高校人才的需求情況及專業要求,努力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見習和就業機會,確保見習基地的有效運作,幫助、督導這些見習基地真正發揮引鳳回巢的作用。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馮嘉敏 通訊員:葉可菲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馮嘉敏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霍澤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