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通信百科,ID:Txbaik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為了解決網絡和數據中心內呈指數級增長的數據流量,高階調製(HOM)方案正被引入光網絡,該方案能夠提高頻譜效率(即在同一符號中增加更多的比特)來處理大量的數據業務。在許多HOM方案中,PAM4(4電平脈衝幅度調製)是目前10km以下鏈路的主要HOM候選方案,已被許多標準機構採用,如OIF CEI-56G-PAM4和IEEE P802.3bs。
雖然PAM4提供了更好的頻譜效率,但由於PAM4有四個信號電平以及這些信號電平之間的相關躍遷,其失真和噪聲影響更嚴重,鏈路性能比傳統的NRZ(Non-Return to Zero,簡稱PAM2)調製方案更敏感。這種挑戰的一個例子是ISI(符號間幹擾)。ISI是信號中一個比特的能量洩漏到相鄰比特的現象。在光學上,這意味著一些光子從一個位元擴散到鄰近的位元。在NRZ和PAM4中都存在ISI現象。然而,在相同ISI的情況下,PAM4的眼圖比NRZ的眼圖的閉合速度快得多。為了在穿越鏈路後實現類似的「睜開」眼睛,估計PAM4中的ISI應控制為NRZ的三分之一。
具有DSP(數位訊號處理)功能的現代多用途CMOS(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PAM4晶片將輸入MSB和LSB(最高和最低有效位)比特流映射到PAM4符號中。PAM4 DSP晶片還通過在TX(發送器)側提供預加重數字濾波器來與ISI對抗。典型的3抽頭(預、主、後)數字FIR(有限脈衝響應)濾波器如下圖所示。它通過控制每一比特的部分能量延遲,有效地產生一個較低的時域ISI,實現鏈路後清晰的「睜眼」。
雖然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時域解決方案以減少信號脈衝的擴展,但實際上這需要在鏈路中使用更高的帶寬分量。下圖說明了這種需求從時域到頻域的映射。曲線A表示時域中比曲線B更快的脈衝響應,以獲得較低的ISI。藉助於傅立葉變換,在頻域中,相同的脈衝響應轉化為更寬的帶寬要求。
對於這些光鏈路,兩種類型的雷射器通常用於2公裡到40公裡之間的鏈路距離。一種稱為直接調製雷射器(DML),另一種稱為EML(雷射源加電吸收調製器)。在DML中,光信號的振幅直接由外加電流調製。當電流變化時,振幅變化並趨於穩定狀態。當DML趨於穩定時,我們稱之為弛豫頻率。弛豫頻率限制了DML的調製頻率,即帶寬。這就是為什麼DML經常面臨帶寬需求的挑戰。而EML具有穩定的雷射源,可提供恆定的振幅,並且調製是由緊挨著雷射器的電吸收部分完成的。電吸收調製頻率不受雷射源的弛豫頻率限制,並且可以非常高,只要可以相應地設計調製器的電容即可。因此,對於ISI的帶寬要求,EML是比較適用於PAM4調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