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直接轉換推向奈奎斯特帶寬所面臨的挑戰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引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27611.htm

  直接轉換接收器又稱零中頻 (zero-IF) 接收器,在多種通信和儀表應用中得到了普遍採用。人們似乎越來越希望在直接下變頻轉換中將濾波器帶寬推進到奈奎斯特邊界。要求利用模數轉換器 (ADC)「全部奈奎斯特帶寬」背後的動因是,降低功耗、在日益密集的封裝中減輕熱量問題、降低成本、延長備用時間或電池壽命等需求在本文中,我們將探討這種類型的設計要面臨的一些挑戰和所擔心的問題,同時在信號帶寬接近 100MHz 時,對直接轉換與中頻採樣 (IF-sampling) 進行比較。

  直接轉換接收器常常使用兩個匹配的有源濾波器,一般限制到約 20MHz,代表可用帶寬 (BW) 在 40MHz 量級,但使用相對於信號帶寬而言較高的採樣率。如果接收器的選擇性由低通 (LP) 濾波器決定,那麼要將濾波器的帶寬增大到奈奎斯特邊界,就需要一個過渡帶非常小的陡峭濾波器。這正是軟體定義的無線電應用情況,在這類應用中,希望中心頻率和帶寬完全由軟體定義。

  危險

  一個實際的軟體定義的接收器 (無論是單通道還是一組相關通道) 大部分都是用本機振蕩器 (LO) 調諧的,而且在鏡頻抑制處理之後,往往產生幾 MHz 的可用帶寬,這樣的接收器可以使用兩個匹配的 10MHz 有源 (低通) 濾波器,採樣率在 100Msps 量級。在有些情況下,這實際上也許是惟一需要的濾波。這些低通濾波器一般是低階的,因此要讓這些濾波器像真正的抗混疊濾波器一樣工作,就需要很高的過採樣率。假如存在很強的帶外幹擾源,則必須施加更大的抑制作用,這取決於幹擾源相對於帶內載波的功率級別。如果利用一個濾波器在混頻器之前對帶外功率進行了抑制,則可降低對抗混疊濾波的要求。以上均忽略了可能必需的帶寬限制 (旨在避免具帶外幹擾源的低噪聲放大器 [LNA] 或混頻器發生過載),以及或許為某個有源濾波器所需要的任何額外的 LO/RF 抑制。

  例如,凌力爾特公司的 LT6604-10 四階雙通道濾波器 / 驅動器在 90MHz 至 100MHz 時約有 70dB 的衰減,這樣的衰減是否足夠,取決於在與中心頻率相距 90MHz 的頻率上所接收的功率值,而對很多應用來說,這樣的衰減也許足夠了。在 RF 域使用表面聲波 (SAW) 濾波器可以減少對混疊頻帶的抑制需求。解調器中集成的低通濾波器可以減少帶外濾波需求,但是常常是在 250MHz 至 400MHz 範圍,而且僅在抑制 LO 或 RF 饋通上有效。有源低通濾波器之後應該有一些對 50MHz 以外範圍的額外抑制,以抑制驅動器部分的噪聲,這部分噪聲在過渡帶之外可能持續存在。

  在直接轉換中,由於鏡頻抑制限制,增益和相位失配限制了可實現的無寄生動態範圍 (SFDR)。這個問題常常被低估為,只是校正增益和相位這兩個變量的問題。就高鏡頻抑制度而言,通帶紋波中複雜的失配和感興趣的頻帶內的延遲必須得到校正。差分濾波器由於對應組件之間容限的差別,在通帶相位和幅度響應上也許顯示出高度局部化的特點,因此需要更加複雜的校正。當接近高階低通濾波器的通帶邊緣時,簡單的時間域校正也許變得不可管理。

  對於在頻域中進行解碼、並可在頻域中實施鏡像抑制處理的正交頻分復用 (OFDM) 而言,鏡像抑制可以逐部地 (bin by bin) 優化。這做出的假設是:鏡頻中的信號是相干的。

  若要利用整個奈奎斯特頻帶,就沒有餘地選擇僅使用模擬濾波器通帶的一部分。如果僅對直接下變頻轉換可能的帶寬的一半感興趣,例如僅正頻率 (+1),那麼除了第一奈奎斯特區 (-1) 的鏡頻抑制,第二奈奎斯特區 (+2) 的鏡頻抑制也是可能的,兩個區都是負頻率。這種情況需要在混頻器之前有一個濾波器,以抑制那些會落在第二奈奎斯特區 (-2,正頻率) 的頻率,以及 LO 之上的第三奈奎斯特區。這會需要在混頻器之前有 SAW 濾波器,其帶寬的標稱值是採樣頻率的 1.5 倍,中心頻率位於距本機振蕩器頻率 1/4 fs 處。

  當接近高階濾波器的轉角頻率時,頻率響應將偏離預期,而且濾波器之間的失配將變得複雜起來。請注意,在使用帶通濾波器的情況下,這個區域有可能涵蓋了通帶的全部。

  圖 1:用於直接下變頻轉換並具被認為可用的 40MHz 至 60MHz帶寬的假設濾波器的響應 (專為 100Msps 採樣速率而設計的抑制,且 LO 位於 1GHz 至 1.5GHz 區域)

  passband:通帶

  20-30MHz filter BW……:濾波器帶寬為 20MHz 至 30MHz,在鏡頻抑制處理之後,產生 40MHz 至 60MHz 的可用帶寬

  stop band for region……:採樣率周圍 ±20MHz 區域的阻帶

  adequate……:充分抑制接收器內的噪聲源

  Stopbandfor……:LO RF 抑制的阻帶

  region from……:混頻器之前的濾波器必須抑制從 LO ±170MHz 到 LO ±500MHz 的區域

  圖 1 顯示了一個濾波器的例子,在不考慮其他差錯來源的情況下,該濾波器在 10MHz (20MHz 帶寬) 時會將鏡頻抑制限制在大約 60dB,但在 30MHz 之前,會切實地將鏡頻抑制再降低 30dB。這類濾波器和 ADC 利用數位訊號處理校正混頻器的增益和相位誤差,也許能使結果改善約 30dB。有些信號 (例如 WCDMA),對鏡頻抑制不佳的容忍度相當高,而另一些 (例如 GSM) OFDM 和高階 QAM 則不是這樣。

  16 位 130Msps LTC2208 等具 100dB SFDR 的高速 ADC 的推出意味著在非常強的幹擾信號存在的情況下,也可能保持正常運行,但接近這一量級的鏡頻抑制會需要超常措施。在直接轉換中希望得到大的帶寬在一定程度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給定採樣率上,用正交信號進行鏡頻抑制處理提供的帶寬可能是 IF 採樣接收器帶寬的兩倍。在 IF採樣 (欠採樣) 情況下,大帶寬和低通帶紋波通常需要高的中心頻率,這反過來又限制了很多 ADC 和放大器的動態範圍,或者至少造成驅動放大器有較大的功耗。實際的 IF濾波器通帶有理由限制到大約為中心頻率的 20%。100MHz 可用帶寬這一日益常見的目標意味著 500MHz IF 和超過 200Msps 的採樣率,這導致了較大的功耗。不過 14 位 250Msps LTC2152-14 等模擬輸入帶寬在 1GHz 量級的高速 ADC 為這些高輸入頻率提供了良好的欠採樣性能,而且僅消耗 300mW 功率。

  人們期望直接下變頻轉換需要較低的功率,這是合理的,因為適用於基帶頻率的放大器會比高 IF 放大器需要更低的功率。而且高 IF 採樣會需要重複放大,因為 IF 濾波器的插入損耗比低通濾波器高得多。要實現高選擇性,常常需要級聯濾波器。

  在 IF 採樣中,需要兩級 SAW 濾波器,以實現大約 80dB 的阻帶抑制,因此除了混頻器之後 20dB 至 25dB 的典型端到端增益,這兩級 SAW 濾波器會需要插入大約 20dB 至 40dB 的補償增益。然而在直接轉換中,在並非理想狀態的模擬世界中保持鏡像抑制所需的數位訊號處理將必需進行大量的數字密集計算,以至於直接轉換的低功率優勢似乎存疑。不過,處理能力所需的成本變得越來越低了。

  更高的要求

  在高於 25MHz 和 70dB SFDR 或左右時,由於放大器的增益帶寬積 (GBWP) 限制,有源濾波器變得不實際了。目前已有具 15MHz 至 20MHz 可用帶寬的有源濾波器,例如凌力爾特公司的 LTC6605 系列,但是如果還要求增益,那麼增益帶寬積的要求就更高了。

  所需的 SFDR 越大,GBWP 的要求就越苛刻,這一點常常被忽視。在有源濾波器中,帶寬相對於增益帶寬積越大,增益 / 相位匹配對放大器 GBWP 的變化就越敏感。在高於 25MHz 時,這會導致濾波器的選擇範圍縮小到 LC 濾波器。

  高於 25MHz 碰巧是較高階 LC 濾波器變得切實可行的頻率範圍,因為電感器減小到了合理的尺寸。不過,伴隨這些電感器而來的是開路磁性元件可能產生的影響、相對於有源濾波器而言不夠嚴格的組件容限、以及由於 PCB 上組件相鄰而可能產生不可預測的耦合。由於抓放準確度不同,相互耦合的程度可能會變化。如果兩個電感器相互靠近,那麼它們就會耦合,而且耦合的程度取決於距離和方向。

  現在常常見到這些低通濾波器採用純差分形式,至少在原理圖上是這樣,因為混頻器的輸出是差分的,常常需要 DC 響應,而且 ADC必須有差分輸入。在正交應用中,I 和 Q 埠靠在一起,而且在多通道 ADC 情況下,這些無源濾波器在 PCB 上會理所當然地並排放置,因為這可以降低通道至通道的隔離。在正交採樣中,隔離也許是不太需要擔心的問題,但是由於耦合而導致的頻率響應改變卻不是小問題。濾波器頻率響應的改變在 I 和 Q 通道之間是不同的,因為耦合的功率在一個通道中起主導作用,而在另一個通道中的作用則減弱了。

  如果某個承受著來自相鄰通道的一些耦合的通道是 I 和 Q 的一個組成部分,則由於互感的原因而被改變的頻率響應將改變鏡像抑制,至少會使之向通帶的上端移動,而受幹擾通道的頻率響應在此處所遭受的影響將是最嚴重的。

  如果濾波器的一側受到了來自相鄰濾波器的耦合,那麼上述的另一個問題是在差分濾波器的輸出端產生的共模。這也許會影響信號平衡,致使共模分量也許僅比差模分量降低 20dB,在多通道 ADC 中,這可能足夠損害通道至通道隔離和 SFDR 。多通道 ADC 尤其應該用良好的幅度和相位平衡來驅動,否則會有包括地反跳在內的風險,地反跳可能對時鐘進行相位調製,或影響其他通道。

  這也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不過在 100MHz 至 140MHz 區域中,視阻抗、類型和階數的不同而不同,LC 濾波器採用差分形式似乎是切合實際的。高於這個頻率範圍時,單端濾波器往往更切實可行。人們不願意將常常是 100Ω 或更大的混頻器差分輸出轉換成常常是 50Ω 的單端輸出,然後再轉換回差分形式提供給 ADC,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需要直到 DC 的響應,那麼轉換到單端信號當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希望濾波器抑制直到數百 MHz,那麼這些頻率分量應該用接地的並聯組件來抑制,而不是差分組件,從而在這一區域形成一對單端濾波器。不可能期望這樣的濾波器很好地匹配,因此抑制必須充分,假定鏡頻抑制很小。

  低功率和高集成度

  從 I/Q 調製器 / 解調器、混頻器、濾波器、VGA、ADC 到 ADC 驅動器,凌力爾特公司提供一套完整的高性能信號鏈路產品。最近推出的 16 位 LTC2185 雙通道 ADC 系列以及引腳兼容的 14 位和 12 位 LTC2145 系列提供高達 125Msps 的採樣率,是市場上功耗最低的器件 (參見圖 2)。憑藉在信號鏈路設計方面的專長,凌力爾特公司已經開發出了微型模塊 (μModule®) 接收器產品,這類產品集成了高速 ADC 和 RF 信號鏈路。LTM9004 採用直接轉換架構,具有一個 I/Q 解調器、高達 20MHz 的低通濾波以及一個雙通道 ADC (參見圖 3)。相比之下,LTM9005 採用 IF 採樣架構,具有一個下變頻混頻器、SAW 濾波器和一個單通道 ADC (參見圖 4)。這兩款器件都採用 22mm x 15mm LGA 封裝,佔用的電路板空間減少了大約 75%,同時集成了多個 IC 和幾十個無源組件。

  圖 2:16 位 / 14 位 / 12 位 125Msps 引腳兼容的 ADC 系列

  16-Bit:16 位

  76.3dB SNR:76.3dB SNR

  Power Consumption:功耗

  39mW/Ch:每通道 39mW

  圖 3:LTM9004 微型模塊接收器採用的直接轉換架構

  DC OFFSET CONTROL:DC 偏移控制

  0.5V TO 3.6V:0.5V 至 3.6V

  圖 4:LTM9005 微型模塊接收器採用的 IF 採樣架構

  結論

  將直接轉換架構推向整個奈奎斯特帶寬的動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面臨著眾多的挑戰。許多難題可簡單地通過針對目標帶寬採用一個較高的採樣速率加以避免。對於 100MHz 信號帶寬 (50MHz LP 濾波器、直接轉換) 應用,如果需要高 SFDR,則最好避免使用有源濾波器,而採用放大器 (僅用於提供增益) 並構建 LC 濾波器。而當信號很可能為差分和 DC 耦合時,最好的做法是設計具有接地分流元件 (而不是採用並聯元件) 的濾波器,即單端濾波器對。

相關焦點

  • 採集模擬信號:帶寬、奈奎斯特定理和混疊
    了解採集模擬信號的基礎知識,包含帶寬、幅值誤差、上升時間、採樣率、奈奎斯特定理、混疊與解析度等。 本教程是儀器基礎教程系列的一部分。
  • 經驗法則:如何計算高速信號的帶寬?
    在時域中,波形有時會非常複雜,本文的目的是總結出一個經驗規則,找到簡單的方法計算高速信號的帶寬。當然,經驗法則的價值在於幫助校正我們的直覺,並迅速得到一個粗略的答案,它不可直接用於設計。  眾所周知,不歸零編碼是轉換效率最高的數據編碼方式,編碼完成後是10101010的數據流,看起來像一個時鐘,。如圖1所示的例子。
  • 香農定理 與 奈奎斯特定理 例題分析
    奈奎斯特定理與香農定理作為物理層為數不多、能出計算題的知識點,會時常被出題老師拿來小考一下。
  • DVB-H接收器設計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DVB-H接收器設計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佚名 發表於 2017-11-25 13:13:40 隨著數字移動電視不斷向行動裝置的應用轉移,應用和系統工程師正面臨著各種挑戰
  • 光耦繼電器產品性能在未來所面臨的挑戰!-先進光半導體
    國產光耦晶片-先進光半導體滿足市場對提高性能的需求時,隔離式AC/DC,DC/DC或DOSA兼容電源模塊的設計人員面臨挑戰儘管通常被認為是用於電源的廉價隔離器,但光耦合器會將環路帶寬限制為最大50kHz,實際上,它可能要低得多。使用快速可靠的數字隔離器電路將隔離式誤差放大器和精密基準功能集成到單個封裝中,將導致具有低得多的溫度漂移和更高帶寬的精密隔離式誤差放大器。隔離誤差放大器可以實現超過250kHz的環路帶寬,這使得隔離式主電源設計可以以更快的開關速度運行。
  • 從理論到實踐,奈奎斯特採樣定理,我終於鬧明白了!
    我認為,大多數人們都會自然地將「混疊」一詞理解為固有的消極的含義,這是一個必須避免的潛在問題。然而,廣義上的混疊是將信號從連續波形轉換為離散值序列的一個組成部分。
  • 精密ADC 用濾波器設計的 實際挑戰和考慮
    為了充分 利用高性能ADC 而不限制其能力,用戶在降低信號鏈噪聲方 面(例如實現濾波器)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多。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6222.htm本文討論在ADC 信號鏈中實現模擬和數字濾波器以便達到最 佳性能所涉及到的設計挑戰和考慮。如圖1 所示,數據採集信 號鏈可以使用模擬或數字濾波技術,或兩者的結合。
  • 超寬帶直接轉換接收器性能優化
    傳統高 IF 接收器所具備的中等帶寬不再足以支持具有 ±0.5dB 典型增益平坦度的 300MHz 或更高頻率的 DPD 信號。300MHz 的基帶帶寬將需要選擇一個最小 150MHz 的 IF 頻率。要想找到一款採樣速率可超過 600Msps、同時具合理價格的 A/D 轉換器 (即使是 12 位解析度) 絕非輕而易舉。用戶可能被迫採取折衷方案而去使用一款 10 位轉換器。
  • DBS電視接收機低中頻與直接轉換調諧器的比較
    接收機還會把一個交流控制信號加到該直流電源,用來選擇所要的LNB極化方向。過去十年來,DBS接收機的射頻調諧器已放棄原先的高中頻雙轉換架構,轉而採用直接轉換零中頻 (ZIF) 架構,最近,市場上也出現了單晶片CMOS低中頻接收機。DBS接收機有各種不同的射頻調諧器架構,它們之間存在許多差異,會對設計師與最終系統造成影響。
  • 後香農時代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十大挑戰數學問題
    打開APP 後香農時代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十大挑戰數學問題 機器之心 發表於 2020-11-20 17:33:21 在上月底結束的長沙「數學促進企業創新發展論壇」上,華為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拋出了後香農時代信息產業發展面臨的了十大挑戰數學問題。 提到香農定理,通信領域的小夥伴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了,可稱得上是該領域的「金科玉律」。1948 年,香農博士在《通信的數學原理》一書中提出了這一著名的定理。
  • AES音頻數據流之間的異步採樣率轉換
    今天的 AVB 設備需要更高的圖像質量、解析度、更高的帶寬和更多的音/視頻處理通道,並且需要將從前彼此獨立但實際上相互關聯的功能(例如 HD-SDI、音頻多路傳輸和解復用,以及異步採樣率轉換 (ASRC) )組合在一起。
  • 2GHz帶寬!鼎陽科技發布SDS6000Pro高解析度高帶寬數字示波器新型號
    新型號具有優異的本底噪聲性能和高垂直測量精度,使其能滿足更高精度、更高帶寬的測量需求。高解析度,低底噪作為國內首款12-bit高解析度,2GHz高帶寬數字示波器,SDS6000 Pro 為高速小信號的測量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 OTN在5G承載網絡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圖2 OTN作為5G承載網絡的諸多優勢OTN面臨的挑戰  OTN雖然作為5G的承載網絡有諸多天然優勢,但是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其中,如何簡化OTN是當下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一個站拉一根光纖,一根光纖有十幾芯,然後再做簡單的合波,從而將成本降低;另外,在相對光纖比較稀缺的國家和地區(主要針對海外一些國家),也可以採用比較簡單的單纖環網方案,該方案主要實現的是共用各個站在一根光纖上實現共用的場景(見圖3)。
  • 為什麼PAM4需要高帶寬的EML?
    這種挑戰的一個例子是ISI(符號間幹擾)。ISI是信號中一個比特的能量洩漏到相鄰比特的現象。在光學上,這意味著一些光子從一個位元擴散到鄰近的位元。在NRZ和PAM4中都存在ISI現象。然而,在相同ISI的情況下,PAM4的眼圖比NRZ的眼圖的閉合速度快得多。為了在穿越鏈路後實現類似的「睜開」眼睛,估計PAM4中的ISI應控制為NRZ的三分之一。
  • 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教授李宇根: 單比特差分-積分調製技術在通信系統...
    清華大學微電子所教授李宇根在題為《用於可靠通信系統的單比特差分-積分調製技術》的演講中表示,數字時代下,模擬技術仍是十分重要的話題,將單比特差分-積分調製方法廣泛應用於通信IC系統中,能夠有效避免非線性問題。李宇根說,我們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夠了解模擬IC的作用,因為信號主要是模擬的。在信息社會中,模擬技術仍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在做數字轉換時工程師仍然需要處理模擬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