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我們於痛苦的陰霾中洞見人性的彩虹,感受愛的溫度

2021-01-19 落子讀書
彩虹

導語:2020年初,我們被一次突然出現的「黑天鵝事件」——新冠疫情打亂了我們原本的生活節奏,讓我們陷入了恐慌。面對這場災難,祖國舉國之力與之抗衡,為受災民眾提供了堅強的後盾,有很多人心繫家國,心繫他人,從細微處著手儘自己所能為深處冰冷疫情中的人送去溫暖,還有很多人從自身出發,居家自我隔離,為自己尋得心中的一份淨土,學會了珍視自我。

有一種愛叫做,家國情懷

何為「家國情懷」?百度百科中是這樣解釋的:

所謂的「家國情懷」,是主體對共同體的一種認同,並促使其發展的思想和理念。其基本內涵包括家國同構、共同體意識和仁愛之情。

就是說,我們每個人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有著對作為家和國共同體的認同和歸屬的情感稱作「家國情懷」。

小到每一個家庭,大到整個國家,家國情懷支撐起了每一個人的信仰體系,讓我們深刻意識到家國對於我們的重要性。

在家庭和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猶如烏鴉反哺般為家、國奉獻自身,同樣的,在我們面臨災難時,家、國為我們提供最有力的庇護,讓我們免受風雨。

祖國的愛,就像一隻大手託著我們,讓我們遠離病毒的侵擾

祖國的愛,就像一隻大手託著我們

我的國家,依然是五嶽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滾滾向東,民族的意志永遠向前。——余光中《歡呼哈雷》

就像余光中說的那樣,我們的國家永遠有著向前的民族意志,有著人民至上的民族大愛,在疫情面前這種體會更加深刻。

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毫無徵兆的在湖北武漢爆發,武漢作為疫情的原爆點借著春節期間的人流高峰以燎原之勢迅速向全國輻射、蔓延。

疫情的陰霾下,這是對每一個人的生死考驗,更是對一個國家的生死考驗。

祖國迅速做出響應,迅速封鎖了武漢城,阻斷所有的通往和來自武漢的交通幹線,防止疫情進一步加劇。

「封城」在很多西方國家看來,是對人身自由的詆毀。湖北「封城」的舉動還一度遭到西方國家很多人的強烈抨擊,但是祖國為了盡全力保住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力排眾議,排除萬難,果斷的採取了「封城」。

很顯然,「封城」這一舉動非常有成效,儘可能的把疫情控制在了武漢,把疫情對其他省份的影響降到最小。

在大難面前,一個國家能為民著想,舉國之力護住人民,體現的是一種國家的擔當,一種對人民的大愛,這種愛就像一隻大手託著我們,給予我們溫暖和庇護,讓我們遠離病毒的侵擾。

家鄉的愛,就像一個港灣護著我們,讓我們四周被溫暖包圍

家鄉的愛,就像一個港灣護著我們

祖國對於我們的關懷,就像大氣層一樣,在遠處保護著我們;而來自家鄉的愛,就像是一個港灣,在我們身邊時不時的為我們提供溫暖。

對於亞當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對於亞當的後裔而言,家是他們的天堂——伏爾泰

家的天堂能夠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提供庇護。

張嘉佳的小說《雲邊有個小賣部》中的劉十三豪氣沖天的想到外面的大城市闖出屬於自己的天地,可是現實給了他重重的一擊,讓他遍體鱗傷,身心俱疲。

他開始變得膽怯且絕望,深處千裡之外的王鶯鶯知道了外孫的處境,連夜從雲邊鎮跑過來把劉十三接回了小鎮,那是劉十三魂牽夢縈的地方。

夢裡小鎮落雨,開花,起風,掛霜,甚至揚起烤紅薯的香氣,每個牆角都能夠聽見人們的說笑聲。

回到小鎮的劉十三滿血復活,回到家鄉的他不僅重溫了親情,也收穫了愛情。

家鄉就像有根綿延不斷的線,遠遠的牽著出門在外人兒的心。

儘管疫情的陰霾仍然揮之不去,但是我們心底總會有一個地方,始終讓心中持有一份溫暖,不懼風雨,那個地方就是——家鄉。

家國情懷,就像一顆種子植於心間,待時機成熟自瓜熟蒂落

家國情懷,就像一顆種子植於心間

古往今來,有多少的能人志士,他們有著強烈的家國情懷,為了自己的終極信仰,捨生取義,他們為世人留下來傳頌千古的絕句。

像是陸遊的「位卑未敢忘憂國」,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等。

他們為了自己的信仰,早已將自身的旦夕禍福拋諸腦後。

電影《流浪地球》中有這樣感人至深的一幕:

在木星的強大引力下,眼看著地球馬上就要被木星吞噬,在這危難之際,作為太空人的劉培強毅然決然的選擇犧牲自己,自己駕駛空間站撞向木星以此來使地球擺脫木星的引力。

這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的體現,更是一種強烈的家國情懷的深刻體現。

疫情面前,同樣湧現出了大批的同樣擁有家國情懷的人,像84高齡的抗疫鬥士鍾南山和大批奮戰在一線的醫務人員,他們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家國情懷賦予了他們無窮的勇氣和力量。

很多英雄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在心間種下了一顆家國情懷的種子,隨著時間的流逝,種子見陽光,飲雨露,最終成熟並結出了敢為天下先的果實。

有一種愛叫做,心繫他人

有一種愛叫做,心繫他人

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論語》

心懷他人的人,他們會從自身出發盡己所能善待周圍的每一個人。他們會站在別人的角度體會他們的痛楚,會咬緊牙關挑起別人的擔子,更會會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

有些人的眼裡滿是別人的痛楚,他們的眼神裡透著心疼的模樣

有些人的眼裡滿是別人的痛楚

《次第花開》的作者希阿榮博堪布從小便受到佛法的薰陶,但是對於佛理的理解只是處於表層,一知半解。

直到後來,他身患心臟病,嚴重的時候,身體的痛楚總會讓他聯想到死亡。在經歷了病痛的折磨之後,他深刻的領悟到了佛法的精妙,這也幫助他培養了他的出離心和菩提心。

而培養的菩提心讓他深刻的感受到了眾生的痛苦,他的眼睛能夠看到人們心底隱藏最深的痛處。

人生充滿煩惱,但如果能以煩惱為契機去勘悟世間萬象的本質,從煩惱入手去實現止息煩惱的最終目的,那麼這樣一個充滿煩惱的人生就是我們解脫的最好機緣。

二十多年來,他不辭辛勞奔赴海內外弘揚佛法,為的就是讓人們開悟,從煩惱入手止息煩惱,擺脫煩惱和痛苦。

有些人的肩膀更加有力,除了自己的責任,別人的責任照樣擔得起

有些人的肩膀更加有力

心繫他人的人,有的會選擇從精神層面幫助別人開悟,就像希阿榮博;有的會選擇身體力行的為別人承擔責任。

就像杜國富,杜國富是90後的一名掃雷士兵。在2018年的一次掃雷行動中,為了探查不明爆炸物,他勇敢的對戰友說:「你退後,讓我來」,在近距離接觸爆炸物的時候英勇負傷,失去了雙眼和雙手。

他的英勇事跡讓他榮獲「2018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一句「你退後,讓我來」也成了他的獲獎宣言。

在面臨無法預測的險情時,杜國富選擇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別人承擔風險,把安全留給別人,這是一種心繫他人的英雄主義,也是一種捨己為人的勇敢擔當。

心繫他人的人有著堅實的臂膀,能夠擋在別人面前,為他們擔起沉重的負擔。

心裡惦著別人的人,身上會散發神聖的人性光輝

心裡惦著別人的人,身上會發光

心裡惦著別人總能看到別人的痛處,想他人所想。有的時候,只是一個眼神,半句話他就能知道別人的訴求。

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人,他是我做項目的時候認識的一個項目經理,剛見到他的時候,感覺他比較少言寡語,有點冷漠。但是接觸下來才發現他的心思特別縝密,能夠為別人考慮很多。

有一次,我們一起去超市買早餐,計劃是各買各的,買完後在超市收銀集合,他來一起付錢。等我們都買完之後,他推著購物車出來,裡面有很多的粥和米糊。

我們就問他為啥買這麼多粥之類的。他就說,他知道我們其中的一個同事胃不好,臨出門的時候看見桌子上還擺著胃藥的盒子,他就默默的記在心裡然後買了這些粥和米糊。當時我們聽完就覺的挺感動的,在那一刻,仿佛有一縷光照在了他的身上。

雖然表面上他不愛說話,但是他能夠把別人的事情記在心裡然後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能夠從細節出發真心實意的關心別人,用自己的行動來溫暖他人,這其實就是愛的一種表現。

心裡惦著別人的人,他的心底總會有一股暖流從他的心底流到別人的心底。

有一種愛叫做,珍視自身

由於疫情的原因,我們被困在了家裡,少了很多的在外聚會和社交的時間,相對的我們有足夠的獨處時間。人們總在說,如何去愛別人,如果讓別人愛自己,可是珍視自身,自尊自愛何嘗不是一種愛呢?俄國偉大的小說家、詩人屠格涅夫說過:「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

正如屠格涅夫所說,我們自身會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甚至有些時候我們會因為這些不完美而懊惱或者深惡痛絕,我們渴求自我完善,以追求更好的自己,這個時候,自尊自愛恰好可以給予我們動力,讓我們做出改變。

很多人在我完善的過程中摸索出了屬於自己的方法,有的人喜歡運動,像是跑步,健身,他們可以從大汗淋漓中尋找美好,有的人喜歡安靜,像是讀書,冥想,他們可以在精神領域中得到安寧,有的人將自己的方法分享給更多的人,得以幫助更多人體會到自我完善,日趨進步的美好。

學會」動「字訣,注重身體健康,是愛自己的一種表現

注重身體健康

我們身體需要適度的運動,才能保持機體的健康,一個健康的身體是所有事情得以開展的前提和基礎。

健康的身體是靈魂的客廳,病弱的身體是靈魂的監獄——弗朗西斯·培根

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就不會有一個健康的靈魂,沒有健康的靈魂,自己的嚮往只是一場空談。

日本知名作家「村上春樹」非常熱愛跑步,尤其是長跑。他曾每天4點起床,然後外出跑10公裡,幾十年如一日,正因為如此他才得以每天高效的寫作,持續的產出。高強度的寫作背後需要一個強健的身體作為支撐。

他曾說「因為今天不想跑步,所以今天要去跑步。」因為不想,所以要去,這是他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對自愛的一種踐行。

學會「動」字訣,讓自己的身體始終保持一種積極健康的狀態,在追尋內心夢想的路上會讓我們更加的遊刃有餘,體會到源源不斷的動力。

愛自己,就要學會從注重自己的健康開始。

深諳」靜「字訣,保持內心澄澈,是愛自己的另一種表現

保持內心澄澈

「動」字訣可以幫助我們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而「靜」字訣可以幫助我們擁有一顆澄澈的內心。

明朝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曾說:「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讀書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內心的寧靜,從而溫潤我們的靈魂。

在書的海洋中徜徉,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不曾見過的異域風光,可以領悟到許多哲人的閃光思想,可以體會到亂世的俠骨柔腸,可以觸碰到全新的認知領域。

讀書可以說是尋求內心澄澈與靈魂安寧的最好方式,其次是冥想。

冥想可以讓我們的思想像遊在水中的魚兒一樣,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斯瓦米·拉瑪的《冥想》一書中提到:冥想早已成為從矽谷到好萊塢成功人士放鬆身心,增加靈感的重要修行方式。

的確,像是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就是一個熱愛冥想的人。

賈伯斯堅持每天冥想,而且他還把冥想與自己的工作結合到一起。在做產品決策的時候,賈伯斯會把每個產品的設計放到自己的周圍,然後進行冥想,冥想過後再選擇是哪一個產品設計會比較好。

他認為,冥想可以幫助他的直覺更加清晰和敏銳,從而讓他獲得更多的靈感。

可見,讀書和冥想是自我完善的有力途徑,也是追求自愛的有力表現。

推己及人,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升華,也是愛自己的表現

推己及人

有些人通過將自己真實經歷和反覆驗證過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分享給比人,讓別人頓悟,從而擺脫煩惱和困頓,反過來再作用到自身,促進內心的升華和自我完善,這無疑也是一種愛自己的表現。

就像上文中提到的希阿榮博,他有心向佛,經歷了病痛的困厄,對於佛法有了自己理解,他把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刊諸棗梨,讓更多人看到,幫助很多人改變了自己對待事物的看法,進而讓很多人離苦得樂。

更多人的解脫讓他進一步堅定了自己的信仰,進而幫助更多的人,這樣就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通過分享自己的感受,推己及人,幫助別人進而反饋自己,最終尋得內心的升華。

結語:

疫情面前,我們會看到很多痛苦,但是痛苦的背後,永遠會隱藏著愛的光芒。不管是家國情懷,還是心繫他人,又或者珍視自身,各種形式的愛都會映射出人性的彩虹,讓我們感受到愛的溫度。

相關焦點

  • 陰霾終會散去 陽光終會普照大地
    風雨過後,總會有彩虹;而陰霾過後,總會晴朗天。我知道,我們大家都深愛著我們的祖國,這是一個擁有著5000年璀璨文明歷史,又迸發著勃勃生機的國家。在過去的歷史上,我們已經經歷了太多的苦難。從來沒有哪次劫難能夠壓垮我們的民族脊梁。現在也是一樣,只要我們的英雄兒女萬眾一心,一切困難都可以戰勝的。
  • 高考語文中有關彩虹唯美的句子
    高考語文中有關彩虹唯美的句子高考語文作文中,青春、勇氣、堅持不懈、親情有關的內容都可以用彩虹來引出,彩虹象徵著美好,下面是有途網小編為考生們整理的有關彩虹的句子,希望對考生的高考語文作文有所幫助。
  • 愛是雨後的彩虹,是風雨人生最美好的點綴!
    愛是雨後的彩虹,是風雨人生最美好的點綴!窮了、富了、苦了、樂了,只要有愛,日子就有韻味,生活就有溫度,心就踏實。她對別人說,愛是雨後的彩虹,是風雨人生最美好的點綴!她不想讓孩子在沒有愛的環境裡成長。《愛的奉獻》裡有一句歌詞: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父母是孩子成年前的依託,孩子是父母老年後的依靠。
  • 疫情之下,人性各異
    疫情之下,每個人民都有義務去共同配合「抗疫」,但顯然有的人並未意識到。據中新網,1月4日瀋陽市公安局瀋北分局官方微博4日發布通報稱,3日12時許,瀋北新區虎石臺街道文化社區居民郭某某(男,34歲)與其妻子黃某(女,33歲)到社區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時,因被檢測人員不足10人需要等待(檢測試劑為10人一組)而產生不滿,並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謾罵。
  • 人民日報金臺隨筆:感受醫者仁心的溫度
    尤其是在同心協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當下,觀看這樣一部紀錄片,更讓人心生感慨。醫生職業有多辛苦?透過紀錄片的鏡頭,我們可能會有更深體會。如果說超負荷的工作帶來的是身體上的傷痛與折磨,那直面一幕幕生死無常的瞬間,直面人性的脆弱與矛盾,可能是對醫者更大的考驗與磨礪。生或死、是與非、進和退,這些普通人不常面對的抉擇,每時每刻都在醫生面前交織。
  • 燕京理工學院:見屏如面,愛不隔離
    2020年由於一場特殊疫情,學校無法正常開學。燕京理工學院開展「雲家訪」活動,建立了線上家校共育的橋梁。見屏如面,看到了家長對學生的殷切期望;見屏如面,讓學生和家長感受到來自學校和老師暖暖的關愛;見屏如面,縮短了距離,加深了感情。
  • 自卑心理的形成與自我超越-走出心靈陰霾重見光明世界!
    這又導致自卑者,內在的心靈被陰霾所籠罩,心靈內在的那個小孩,關注點一直放到了曾經被傷害的痛苦中不能自拔,進而無法自我突破,形成了惡性循環。此時的自卑者若無重大外力影響,很難自己走出來。而此時,外界對他(她)的幫助至關重要!
  • 離婚是面鏡子,照見人品,復見人性(深度好文)
    離婚是面鏡子,照見人品,復見人性。人品在該看清的時候,不給你驚訝的機會。不是每對夫妻,都是一別兩寬。不然就沒有那麼多傷痕累累,淚水漣漣。那重重的一筆畫出彼此鴻溝,從此不想再見曾經人。此生,連人都不想再見,還有什麼可以遺憾?暴露出的人品,也根本算不了什麼,那不過是用婚姻換取了沉痛的成長。
  • 浙江衛視發起「疫情後你想對愛的人說什麼」活動引發溫暖共鳴
    2020年伊始,一場始料未及的病毒肆虐,將大家的生活都打亂,但我們相信,病毒可以被隔離,而愛不會被隔離。浙江衛視攜手新浪微博,聯合5部熱播大劇《小女花不棄》、《親愛的熱愛的》、《我在北京等你》、《海棠經雨胭脂透》、《慶餘年》發起#疫情後你想對愛的人說什麼# 徵集活動,引發廣大微博網友的關注和參與。浙江衛視中國藍官博發起活動後,熱播劇劇方官微紛紛轉發,豐富的活動形式掀起了參與熱潮。
  • 又見兩道彩虹
    雨過天晴,偶然一抬頭,還沒來得及仔細端詳,奪目而絢麗的彩虹已經懸掛在天空,而且是兩道彩虹,這樣的彩虹並不多見。它吸引了人們的目光,它悄然無聲的美麗,驚豔了時光,流淌於人們的心頭,帶給人們的是無盡的驚喜。
  • 6條發人深省人性行為,讓你看透人性一面
    6個讓你一夜長大的人性鐵律(發人深省)一,一個心太軟的人是賺不到錢的因為心太軟的人總是習慣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哪怕自己吃點虧,也不願讓別人吃虧,而且缺乏底線常常會因為別人的一句好話,喪失自己做人的原則你看那些賺到錢的人都是很理性的,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是別人的絕對不會多給別人一分
  • 疫情之下:災難是人性的試金石,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導語春節前夕到現在,全國都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世界好像都變成了灰白的顏色。在這次疫情大背景下,引發了人們對人性的性善以及性惡的思考。應奮不顧身為大局著想?還是為了一己私慾對他人置之不理?今天,我們就疫情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對當今時代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進行探索。1.23日,武漢宣布封城。
  • 愛一個人到了極點,心裡會很痛苦
    如果你愛一個人到了極點,心裡會很痛苦,因為你會擔心他的感受,你會遷就他,你的未來已經為他定下了計劃,但他從來沒有愛過你。你,明明知道握不住他的手,也知道得不到他的愛,你依然堅持,因為你愛他到了極點,你不能讓他走,你總是願意為他做一切付出。
  • 《當男人戀愛時》:跨越生死的永恆之愛,刺破現實陰霾的溫暖幻象
    男女主人公之間跨越生死的純粹永恆之愛,可謂在愈發物化的世界中,刺破現實陰霾的溫暖幻象。今天我就從美學層次、人物塑造和主題立意三角度,為大家深度解讀電影《當男人戀愛時》。直到遇見了周皓婷,這個欠債人的女兒,她像一束耀眼的光照進了他頹靡枯槁的生命,刺破現實的陰霾。他開始疑惑「什麼是愛情?」迫不及待尋找答案,甚至會問相熟的「小姐」:「總在眼前晃,老是想起一個人,那是愛嗎?」
  • 嫁給一個有溫度的人是什麼感受
    談戀愛,人不就是貪戀那一點點的溫度嘛。如果連一點點的溫柔都感受不到,只有傷心和失落,只有盲目堅持,就只會徒增將來更多的傷害。01其實我覺得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要選擇和一個有溫度的人在一起。若是有幸愛上一個溫暖的人,我想我們此生多的都是笑意和柔情。做一個有溫度的人,讀有溫度的文,遇到有溫度的事情,結有溫度的緣。一生一世一雙人,願你是被暖的那個人。
  • 《卡桑德拉大橋》:人性的高尚與卑劣,致命瘟疫背後的殘忍謊言
    當我們認真觀影,用心體會並且聯繫庚子年的疫情實況,一定會有屬於自己那份觸動靈魂的感悟。觀眾可以用冷靜客觀的視角感受現實和政治的殘酷,人性曖昧的迷思,結尾處的設定也隱喻了充滿希望的光明未來。03、影片思想內蘊深厚,關鍵情節和鏡頭帶來轉變,人物性格正面交鋒,立場不同導致善惡標準迥異,乘客該順從or反抗?
  • 正念幫助我們止息痛苦——一行禪師
    我們可以列舉出一大串值得感激、但總是習以為常的東西。當你刷牙時,別忘了,這是多麼值得高興的事,因為至少你還有牙可刷!上廁所時,也應該感到高興,因為你還能獨立地排便,還沒有喪失控制排洩的功能。你還能支配你的眼睛、耳朵、身體和頭腦。停下來,仔細地想想所有這些東西,這單子還真是夠長!觀察自己的感受,包括有覺知地去觸及那些正面的感受。要想擁有擁抱痛苦感受的能力和勇氣,就必須規律地培育我們正面的感受。
  • 酷格》——以寵物的獨特視角感受溫暖與愛
    對於愛寵人士來說,在家裡養一隻可愛的狗狗或傲嬌的貓咪,下班回到家逗逗它們,能舒緩一天的疲勞。有些家庭還會讓寵物和孩子一同成長,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孩子能更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寵物雖然不會說話,但主人能通過它的表情、肢體動作來了解它的情緒。在影視劇、動畫片中,幾乎也都是以人的主觀視角來展現人與寵物之間的溫馨故事。但是,你真的知道你的寵物在想些什麼嗎?
  • 為何凍死的人感受不到多少痛苦?反脫衣現象是怎麼回事?
    體溫增加或者降低都會讓人感到不適,最適合人體生存的環境溫度為20℃~28℃,這個溫度區間不冷不熱,一般在春末夏初時出現,此時的人體會感到輕鬆愉悅,精神狀態極佳。熱射病的反應與人體熱死的某些經歷極為相似,體內器官衰竭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難受,而極致的難受與痛苦讓人難以承受。如果驚厥昏迷了的話,還感受不到,如果意識稍微清醒一點的話,甚至能夠體驗到渾身滾燙、皮膚灼燒的感覺,關鍵是這個狀態持續的時間比較長,意識裡面需要長久的忍受痛苦,總之熱死的經歷,我相信沒有人願意去感受。凍死的經歷相比高溫的環境,很多人倒是願意生存在低溫環境下。
  • 大旺原創畫作刷屏:陰霾過後是晴天!
    大旺原創畫作刷屏:陰霾過後是晴天!;一場疫情,是我們逃無可逃的戰場。宅吧,宅在家裡也是一種責任,我們,拿筆當戈,鬥爭。作者:曾萬婷戰疫情,保平安!《戰疫情之五》 高新區美協主席李海雲 ▲《情暖疫情》 大旺中學劉曉麗 ▲《黨旗飄揚》 大旺中學劉曉麗 ▲《眾志成城站疫情》 大旺中學劉曉麗 ▲《逆行者》 高新區美協黎勵 ▲《陰霾過後是晴天》 實驗小學曾萬婷 ▲《致敬》 廣外肇慶外國語學校李朋才 ▲《中國加油》廣外肇慶外國語學校李朋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