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十四五」,勇做「排頭兵」,深刻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精神,江陰將如何實現「十四五」發展首戰告捷,確保現代化建設開局必勝?
「更有底氣地喊出『縣域高質量發展看江陰』。」江陰市委書記許峰表示,江陰將依託長江經濟帶,面向太湖科創灣,深度融入長三角,精心布局「十四五」,南徵北戰、東西互搏,奮力當好新時代縣域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先行軍、區域一體化發展領跑者。
穩固底盤
新一輪區域競跑中立於不敗
「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勇做「排頭兵」。在許峰看來,要義在提升目標追求、探索發展新路,「底氣」則源於在新徵程上體現江陰速度、展現江陰效率、呈現江陰成就、展現江陰作為。
最新數據顯示:雖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江陰主要經濟指標逐月回升,預計去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1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9.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80億元,進出口總額192億美元,經濟發展的基本盤穩健依舊。
「江陰好比一列高速列車。」許峰認為,要讓這「排頭兵」跑得好、跑得快、跑得穩,在新一輪區域競跑中立於不敗,穩固的經濟底盤至關重要。
「堅持先立後破,讓傳統業態『老樹發新枝』,讓新興業態、未來產業『小苗成大樹』。」為何要「先立後破」?許峰進一步詮釋說,江陰是一個傳統產業佔主導的城市,要穩固經濟底盤,只有新增量足夠,才有空間,才有底氣去調存量。
江陰「十四五」產業發展路徑明晰:站在新的歷史時期,按照「能鏈則鏈、宜群則群」的原則,實施「產業鏈群提升工程」,加快做優做強高端紡織服裝、石化新材料、金屬新材料等3個千億級支柱產業鏈,大力發展新能源、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布局5G通信、智能製造、節能環保、現代物流、健康文旅等5個未來產業,用更多指標排「第一」,幹更多實績創「唯一」。
深度融入
樹起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江陰樣板」
日前,隨著打樁機在徐霞客大道青霞路口隆隆打下第一根樁,我市S229新錫澄路和徐霞客大道快速化(一期)正式開工。這兩條道路的開工,標誌著錫澄一體化基礎設施建設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江陰正按下一個個重大基礎項目的「快進鍵」,將夢想一步步變為現實。
「當好區域一體化發展領跑者,樹起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江陰樣板』。」許峰思路清晰:承接上海大都市圈、蘇錫常都市圈、太湖科創灣輻射和溢出效應,努力打造長江下遊以高端製造為特質的新興中心城市、跨江聯動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
新格局需要城市品質能級再攀升,一張打造現代化濱江花園城的新藍圖已在擘畫——在現有一帶一軸「T」形發展布局基礎上,以沿江岸線為依託,連通西部產業城、北部生態城、東部科創城,打造濱江產業城市提質發展帶;以錫澄S1線和鹽泰錫常宜鐵路為縱向交通軸、綠軸,連通北部生態城、中部高鐵城和南部科學城,打造南北協同創新發展軸,從而構建起兩帶一軸「幹」字形全域發展新格局。
科創爭先
鍛造江陰高質量發展最強引擎
雖然不在太湖科創灣的內圈,但江陰的「內核意識」尤為強烈。「島鏈區位要有鏈主作為,江陰將更加積極地融入錫澄一體化進程,更加主動地參與太湖科創灣建設,鍛造出江陰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引擎。」許峰認為,這次全會上,黃欽書記講話中,把「做強科創灣區主引擎」,作為「全面深入推進產業強市」的第一條,充分彰顯了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在無錫發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核心位置。
最近,又有好消息傳來,作為「十四五」期間,江陰聚力打造的創新之核——霞客灣科學城的建設時間節點和定位已然明確:「一年行動、兩年框架、三年起勢、五年成城」,把這座「智慧互聯之城、綠色生態之城、青春時尚之城、未來科技之城」,通過聯動全域創新賦能,打造成江陰未來發展的創新之眼、青春之眼。
「隨著南部科學城發展局面的打開,我們全江陰人要用實績在『幹』字下面再添一畫。」許峰認為,無論是把短板鍛成長板、優勢化成勝勢,還是把一手的「好牌」打成「好局」、把更多的不可能變成可能,都需要江陰全市上下大力弘揚江陰精神,讓這座城市持續不斷地演繹奮進傳奇、攀上發展高峰。(記者 徐兢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