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城市,因地處「大江之陰」而得名。昨晚(8月9日)21時20分專題片《領讀江蘇 · 走進江陰》在江蘇廣播電視總臺教育頻道播出。不得不說,當詩詞遇見江陰,真的美極了!
讓我們跟隨《領讀江蘇 · 走進江陰》優美的鏡頭語言,精緻的人文視角,感受江陰的歷史景觀、厚重文化與現代江陰之美。
01、
江陰地處江尾海頭、長江咽喉,歷代為江防要塞。歷史上,韓世忠、嶽飛、辛棄疾等名將曾鎮守於此。清初,江陰義民自發守城81天,破敵24萬,是「忠義之邦」的最好見證。抗日期間的江陰海空之戰、解放戰爭時的渡江戰役、要塞起義等,都足以證明江陰要塞的「江防門戶」地位。
02、《教我如何不想她》
劉半農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的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遊。啊!燕子你說些什麼話?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樹在冷風裡搖,野火在暮色中燒。啊!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江陰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在江陰市區的西橫街上,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高樓大廈,漫步在繁華的街道上,卻有一座白牆灰瓦的古建築映入眼帘,在這幾間江南民宅裡,誕生了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兄弟「三傑」。劉半農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劉天華和劉北茂則是著名的民族音樂家。
03、《徐霞客遊記·江源考》
「江、河為南北二經流,以其特達於海也。而餘邑正當大江入海之衝,邑以江名,亦以江之勢至此而大且盡也。生長其地者,望洋擊楫,知其大,不知其遠;溯流窮源,知其遠者,亦以為發源岷山而已。」
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是江陰人的驕傲, 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堪稱中國旅遊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裡程碑。而《徐霞客遊記》開篇之日,也就是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在《徐霞客遊記·江源考》中,他對自己的家鄉江陰的自然風貌進行了論述。
04、《予求守江陰未得酬昌叔憶江陰見及之作》
宋王安石
黃田港北水如天,萬裡風檣看賈船。
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間魚蟹不論錢。
高亭笑語如昨日,末路塵沙非少年。
強乞一官終未得,只君同病肯相憐。
人們在王安石的這首詩裡看到了江陰在歷史上的繁華和富庶,歷史上的江陰,萬商雲集,舟楫如林,今天的江陰更加自信,民營經濟發達,製造業強盛,領航著中國縣級市經濟。說到江陰,人們一定會想起華西村,這個聞名全國的「天下第一村」,被譽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
而作為江陰新文旅的代表,海瀾飛馬水城已經是中國最具特色馬文化主題旅遊景區。置身這座典雅的歐風建築,仿佛瞬間進入了夢幻世界。
江水奔騰,激蕩著這座城市的千年歷史。在這片大江之陰的土地上,我們看到了古老與年輕的碰撞,歷史與現代的交融。勇於探索的江陰人,將繼續譜寫著未來的璀璨華章。
-來源:江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