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吹氣球的時候,都有這樣的經歷:一開始的時候要鼓足勁才能吹起來,遇到力氣小一點的小朋友就吹不起來;而只要吹起來之後,再要繼續吹大就容易多了。
其實這是有科學原因的。如果我們來測量氣球內部的氣壓,就會發現隨著氣球體積的增加,內部壓強會發生如下變化。
取自《橡膠氣球非線性特性的理論與實驗研究》馮翰祺等
從上圖可以看到,在吹氣球的起始階段,氣球體積只要增加一點點,壓強就會迅速增大很多,表明需要很大力度才能吹起氣球;而當氣球鼓起來以後,壓強反而有下降的趨勢,會越吹越輕鬆,這也符合我們的日常經驗。
不過當氣球吹到快到爆裂時,吹起來好像又會增加一些難度,你是否有這樣的體會呢?
如果你想驗證一下,可以做這樣一個實驗:用相同規格的氣球吹出一大一小,然後用管子將它們連通,看看會出現什麼的現象呢?
根據物理定律,空氣會從壓強大的地方跑向壓強小的地方(生活中高壓區沒有風,低壓區風很大是一個道理)。小的氣球內部氣壓相對較大,所以空氣會從小氣球跑向大氣球,結果就是小的變得更小,大的變得更大了。
這好像違背了我們的直覺,但其實仔細思考一下,生活中並不缺少這樣的例子。比如汽車輪胎的鼓包。
輪胎上的輕微鼓包
輪胎和氣球都是橡膠製品,所以有相似之處。當輪胎一處稍微有一點變薄突起之後,這個地方就會越來越鼓,因為輪胎受壓後會增大內部壓強,而鼓包的地方就像已經吹大的氣球,很容易變得更大。
嚴重鼓包的輪胎
和氣球一樣,輪胎鼓到一定程度後會停止變大,因為這時繼續變大又需要更大的壓強了,所以爆胎往往是因為輪胎的一次較大的撞擊。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