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伊能靜發微博說:
「我們三個磨人的小作精,不管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合作,但友誼肯定不會因為節目結束而消失。」
張萌熱情回應:
「永遠的好姐妹!」
回想之前,聽說伊能靜、張萌、黃聖依組團表演時,吃瓜群眾們興奮地搓著小手,紛紛表示想看姐姐們互撕。
在排練室裡,當熱心的伊能靜用力喊唱時,一旁的黃聖依露出一副無話可說、生無可戀的表情,由此引發「伊物降依物」的梗。
為什麼大家愛看姐姐們互撕?
小松今天就來聊一聊,幸災樂禍心理學。
01 表現:聽說你過得不好,我就放心了
「在某種意義上,嫉妒是必要的,它能夠引起快感。」
——谷崎潤一郎 《鑰匙》
幸災樂禍,百度百科的解釋是:
「人缺乏善意,在別人遇到災禍、或者別人遭遇不幸的時候,感到開心。」
只看字面意思,幸災樂禍是貶義詞,是不對的、不道德的。
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傾向。
比如,當我們走在人行道上,穿過車水馬龍、水洩不通的路口,看到排長龍的司機滿頭大汗、煩躁不安,我們會在心裡暗笑,然後挺直腰板、步履輕快地從他們面前走過。
再比如在《乘風破浪的姐姐》中,沈夢辰不慎摔倒。
姐妹們第一反應是:
哄堂大笑。
隨後眾人走過來,扶起她。
就像西班牙電影——《當你熟睡》中的一句經典臺詞:
「知道你過得不好,我就放心了!」
這句話,傳神地再現了分手情侶的內心活動。
02 原因: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驕傲、嫉妒,貪婪是三個火星,它們使人心爆炸。」
——但丁
幸災樂禍心理的起因,是什麼呢?
肯塔基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理察·史密斯(Richard H. Smith),對此進行研究,並出版了相關書籍。
史密斯教授認為,幸災樂禍的心態,來源於比較。
根據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比較理論」,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會不斷比較。
如果對方比自己好,我們會感到自卑,甚至嫉妒。
如果對方不如我們,我們就會暗自慶幸,找到優越感,收穫快樂和滿足。
所以,幸災樂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們內心的焦慮。
在TED演講中,伊能靜提到自己被網暴的經歷。
那時,她剛剛結束第一段婚姻和感情。
有人質疑她:
「你這樣的女人不應該得到幸福,你這種媽媽,是世界上最自私的媽媽。」
當難以忍受的嫉妒,引發內心的痛苦時,幸災樂禍,就是最好的止疼藥。
之前的伊能靜,在外界看來,近乎完美:
事業有成、外表出眾、婚姻幸福、名利雙收。
這一切,和普通人的平淡生活,構成鮮明對比。
所以,當聽到她婚姻破裂的消息,曾經嫉妒她的人,會沾沾自喜:
「她也有今天。」
這樣的情感需求,也催生了八卦產業。
很多八卦雜誌,為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跟蹤偷拍明星,無孔不入,以期望獲得一手資料。
03 啟示:風水輪流轉,心有戚戚焉
「通過比較,他人的不幸,照見我們的幸福,他人無比的幸福,讓我們嫉妒。而那些好到讓我們嫉妒的人,如果,從雲端跌落,則會引起幸災樂禍。」
從傳統定義來看,幸災樂禍是種消極情緒。
但史密斯教授認為,這種劃分過於狹隘。
我們不能一味否認人性的黑暗面。
我們要接受現實。
當你遭遇不幸時,會給嫉妒者帶來滿足,當你嶄露頭角時,流言蜚語也會隨之而來,這很正常,都是人性所致。
所以,我們要擁有一顆平常心,笑罵由人、自在我心,面對非議時,一笑而過,瀟灑做自己就好。
做一個成熟的人,一半嚮往美好,一半包容殘缺。
就像伊能靜所說:
「信任團隊可以爭吵討論、也會好好練習,讓時間說話,感恩。」
生活中,誰也不會一帆風順、性格完美,經得起被放大鏡看。
我們要常懷慈悲之心、惻隱之心,因為:
即使我們嫉妒的人,也會有摔跟頭的一天——就像我們一樣。
風水輪流轉,心有戚戚焉。
EDN
今日話題:
你有過幸災樂禍、或者被幸災樂禍的體驗嗎?
來留言區,聊聊你的故事吧。
用心理學品味人生,我是@果小松,陪你一起,溫暖前行。
本文由果小松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