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入侵事件是一個時常都會發生的事情,最近幾年來相信大家也時常有所耳聞。世界上很多個國家都受到了物種入侵的嚴重傷害,我們中國也是其中一個。根據《入侵物種名單》裡面記錄在案的物種來看,有超過一半的物種都有曾經入侵過中國的經歷,他們無疑對我們的生態環境都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
不過也好在我們是一個有很多吃貨的國家,所以這也就造成了有很多物種即使是入侵到中國以後,不久以後都會成為我們餐桌上的食物。自然對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影響也就沒有那麼大了,最典型的應該就是小龍蝦了吧?小編覺得應該是很少會有人不喜歡小龍蝦的吧?
但也不是每一種入侵的五種都是可以吃的,也有不能吃的,比如說之前在我們的各個水域裡面都大肆泛濫的水葫蘆,還有被聯合國說要一同對抗的草地貪夜蛾等等。這些都是讓人十分頭疼想不出一點解決辦法的物種入侵的案例。
再加上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時代,所以物種入侵事件的發生頻率也就更高和更普遍了。有很多個入侵的物種也已經發展到全球性的一個級別了,在很多國家都能看到它們的蹤影。不過每個國家的環境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同樣一個物種對於不同地方的影響程度也都是不相同的。
就比如說蝸牛好了,蝸牛是一種很常見的陸地生活的軟體動物,大多數都是生活在熱帶地區的,所以在我國南方也是不常見的。但實際上,蝸牛是一種不管是食用還是藥用價值都特別高的物種,只不過我們國內沒有吃蝸牛的習慣罷了。
蝸牛品種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來自非洲的大型蝸牛,最長的長度可以達到20釐米左右,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陸地蝸牛之一,有的甚至比成年男性的手掌還要大。非洲大蝸牛基本上生活在非洲,但是隨著交通便利以後,它們也開始走向國際了,現在世界上各地都有他們的身影存在。
非洲大蝸牛的食用價值很高,一般一次就能產卵150-300粒這樣,而且壽命還能長達9年,所以是很容易造成泛濫的。但是它們在不同國家命運也是截然相反的。
在非洲因為吃的人太多了,所以已經是很少見到野生的大蝸牛了,所以現在非洲都是依靠人工養殖來維持需求的。而在我國則是無人敢吃的一個狀況,美國則是受災最嚴重了。非洲大蝸牛一到美國就迅速繁殖,並且什麼都吃,下到農作物,上到房子的石灰質,可能一夜之間就能建一棟牆給吃到了也說不定,所以美國現在頭也是大得很。
你們認為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