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靈,讓人驚奇的巴克斯特實驗

2020-09-20 指若蘭花心如蓮

很多人都在思索甚至爭論一個問題,除了人以外,動物植物是否有意識、有靈魂?如果動物植物有靈魂,那一塊石頭一輛車一雙筷子一副手套……呢?

今天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試驗被揭開,他就是:巴克斯特試驗。

這個試驗是由一個在測謊領域十分資深的專家所做,但這個試驗當時並未被主流科學界所接受。

巴克斯特,全名克裡夫·巴克斯特(Cleve Backster),他曾經是美國中情局資歷十分深厚的測謊專家。

1966年2月,在無意中發現「巴克斯特效應」時,巴克斯特已經在人類心理測謊領域有將近18年的專業研究……可以說,巴克斯特在當時算得上是全世界這一領域裡的頂級專家。但由他名字命名的「巴克斯特效應」卻飽受爭議。

實驗是一次偶然的經歷中開始的:巴克斯特的秘書從一家即將停業的小花店好心購買了一株龍舌蘭(龍舌蘭是一種原分布在中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植物,經常被當做觀賞花卉種植)。買回來後放在了巴克斯特的工作室裡,於是這便成為了巴克斯特第一次的養花經歷。

1966年2月2日這一天的凌晨7點,巴克斯特在實驗熬夜了一通宵,打算休息一會,當他看著眼前這盆龍舌蘭時,腦中一個靈光乍現:如果把測謊儀連接到植物上會怎樣呢?

當他把測謊儀與龍舌蘭連結起來之後,打開開關,讓他著實吃了一驚,眼前的波形,對於研究人類心理測謊十八年的他來說,再熟悉不過了,這完全是人類心理活動的波形啊~~呈現出鋸齒狀、活躍的、隨時變化的圖形。

在大約一分鐘的電活動波形圖記錄中,折線顯示為小幅的波動,這與一個人類在接受測謊檢測時,因害怕曝光自己的想法而導致難以壓制的短暫恐懼經歷而生成的波形極為相似。

巴克斯特覺得,植物也是活的生物,他們只是沒有嘴巴和四肢去表達想法,但他們絕對不是與周遭毫無任何信息交換而孤獨存在的,即使沒有智慧的思維,也會有起碼的自我保護的意識。

在巴克斯特的傳記裡有這樣一段描述:他一邊尋思著,一邊端著咖啡杯來回踱步,冥思苦想到底用什麼方式能讓眼前的這盆花感受到驚恐與不安……突然,他腦中冒出了一個邪惡的想法:為了讓它體驗到終極恐懼,用火柴去燒那片葉子如何……而此時,那株龍舌蘭正距離巴克斯特大約4.5米遠的地方……

奇特的事情發生了!

巴克斯特在之後接受媒體採訪時發出感慨道:「當時我不知道怎樣能使那顆植物感到害怕,很顯然我不能和植物講話,沒辦法和植物溝通。

我試著嚇唬它,把它的葉子拽過來,放到熱咖啡裡,它的曲線呈現鋸齒狀,沒有太大的波動,仿佛在向我展示這個試驗很無聊。

我怎樣才能讓它有所反應,嚇唬它嗎,要怎樣才能嚇唬住它呢?

當圖表計時在13分55秒時,也就是我的第一次有效的觀測,當時我的頭腦裡突然閃出了一個念頭:我知道怎麼做了,我要用火燒它的葉子。

當時電極連著一片葉子。因為我並不吸菸,手裡沒有火柴,我準備走到秘書的辦公桌去拿火柴。當時沒有別人在實驗室,沒有人在樓裡,我只是動了一下那個念頭,我要燒掉那片葉子。這一念頭剛一出來,指標立即做出了劇烈的反應,一下子擺到了圖表的頂端。

我立刻意識到:天哪!它竟然知道我在想什麼。這是一次高品質的觀測(歷史上多少次觀測人類測謊記錄得到陽性結果時,恰恰都是這種類型的圖形)。

一切就從此開始了,我意識到植物也是有意識的。」……

巴克斯特當時還沒有真正意識到,1966年2月2日他所記錄的這13分55秒圖表,徹底改變了他對世界的認知,改變了他的一生。

1966年2月2日,所記錄的龍舌蘭的突變折線:

實驗繼續:植物的遙感能力

上午9點,巴克斯特的助手鮑勃·漢森(Bob Henson)來上班,聽說了這個現象後,覺得十分神奇,於是也親自試驗了巴克斯特所做的讓植物產生恐懼的試驗,結果相同的現象又發生了。

為了試驗的嚴謹性,巴克斯特和助手還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但有時就會成功有時就壓根什麼反應都沒有。

由於二人都是長期從事人類心理測謊方面的研究,他們深知一個真念頭和一個假裝的念頭之間的明顯區別,雖然對於外人來說是很難察覺的,但對於測謊儀來說卻很難做到瞞天過海。

隨著刻意試驗次數的增多,巴克斯特也深知他們所設想出來的「要燒掉一片葉子」這樣的想法,對試驗對象龍舌蘭來說已經不具備實實在在的恐嚇了。他們不得已開始設想或索性要帶著真感情去表演出場景來恐嚇這株龍舌蘭,這其中就包括真的點燃火柴靠近葉子,當火苗已經很接近葉片卻沒有真去燒時,葉片才做出了驚恐的反應,而此時唯一能阻止他們繼續燒下去的就完全取決於那個測謊儀了……

他們發現,這盆龍舌蘭完全可以分辨巴克斯特和助手二人的用意的真與假。

隨著反覆試驗,他們要去燒葉子的舉動不得不越來越接近真實地去燒。但最終還是沒有燒成……

最後巴克斯特甚至對這盆龍舌蘭產生了憐憫之情,並沒再去試圖燒它。

之後巴克斯特工作室的工作人員們甚至一天24小時持續地通過測謊儀來觀察植物。

有一次,他們外出回到工作室檢測一天的觀測數據時,又讓他們大吃了一驚。通過時間的對照,他們發現每當巴克斯特在外面辦事,決定要回實驗室時,植物經常會出現明顯的反應,尤其是當他下意識地做出回去的決定時(作為有經驗的心裡測謊專家,會經常把自己當做分析的對象,觀測並記錄分析自己一天的心裡活動)。

巴克斯特甚至感慨地說:「一旦你開始種花養草,花草似乎會追蹤你的想法和感覺。無論它距離你有多遠...」

植物的這種遙感能力讓他們十分地不解和興奮,難道這種對他人想法的感知,能如此快速的傳播出去?於是,他們又開始設計更為複雜的試驗……

巴克斯特將植物放在紐約進行每天24小時的持續監測,自己和助手一起去新澤西州克利夫頓巴克斯特的家裡。而他並不知道妻子為他準備了一個結婚紀念日的驚喜派對。當他們到達機場航站樓,當他們登上駛往克利夫頓的巴士時,當巴士進入林肯隧道時,當他們在到達克利夫頓的最後一段路時,巴克斯特在行程的各個階段都對植物發送強烈的意念想法,並一一記錄。

然而,當他們回到家進到屋裡,每個人都高呼&34;的時候,著實是把巴克斯特驚訝到了。

後來在查看比對植物的監測數據時,此時的植物確確實實也感受到了這份驚喜。巴克斯特說:&34;

實驗升級:植物對周遭現象的反應

受到這一現象啟發,巴克斯特開始不再刻意地針對試驗的植物進行刺激,而是暗中觀察什麼周遭自然而然發生的現象會引起植物的強烈反應。

有一天,他把剛剛燒開的熱水倒進了實驗室的洗滌槽裡,此時他觀察到植物有劇烈的反應。那個洗滌槽確實疏於清理,裡面充滿了各種微生物,那場景就像電影星球大戰的酒吧中各種各樣的外星人一樣。

當這些微生物突然被滾燙的開水燙死時,植物從自身的安寧中領會到了這種死亡的恐懼,並且&34;。

於是巴克斯特設計了一個實驗,試圖標準化這一現象。

他找到了一種又多又方便獲得活物樣本的實驗品,一種經常被用來做食物的海蝦。巴克斯特造了一臺機器,能夠隨機地把蝦扔進開水中。

在蝦被燙死的時間點,植物確實產生了強烈的反應,但是這種反應只出現在夜晚實驗室沒人的時候。白天有人時,人的能量場會更強烈些,植物表現得好像對蝦&34;。

這項燙死活蝦對植物的影響的研究被節選刊登在《電子技術》(Electro-Technology)雜誌後,先後有4950名科學家對此表示很驚訝並給巴克斯特寫信,要求他提供更詳實的資料。

巴克斯特還在耶魯大學語言學校現場演示了一次巴克斯特效應,他把一個常青藤的葉子連到了測謊儀上,然後讓一個男生把蜘蛛放在植物旁邊的桌子上,並用手捂著不讓它跑掉。

常青藤此時似乎沒有任何反應。但是,當他把手拿開,蜘蛛意識到可以逃跑時,就在它試圖逃跑前的一瞬間,你測謊儀記錄下了一個巨大的曲線反應。這種現象在現場被重複了多次。

後來,巴克斯特又持續做了許多試驗,比如他把乳酸菌、雞蛋、甚至活的人體細胞也連在測謊儀上,也都得到了驚人的結果。

這些結果具有一致性,得出一個十分鮮明的結論——所有的生物都和它周圍的環境有緊密的聯繫。

當任何壓力、痛苦或死亡發生時,在周圍的所有生命形式都會立即產生令人震驚的反應,好像它們都能夠感同身受到那份痛苦一樣。

仔細想想,各位,難道不是這樣嗎?

感恩食物:植物被吃也驚恐

蔬菜、水果、奶酪、雞蛋或者生肉裡的細胞在被烹飪或吃掉時都會感到很&34;。

即便你是鐵桿素食主義者現在也要面對這個現實,雖然你吃的是&34;素食,但它們也會經歷一定的&34;,至少從人的角度上看是這樣的。

就算你不對這些蔬菜和穀物不進行加工,但你的消化系統也會用酸液把它們&34;死。

巴克斯特效應此時最重要的意義是,他告訴了我們,如果你對食物&34;,向它們發送積極的、愛的意識,在進食他們以前,表示你的感恩,表示這是他們完成他們應有價值的重要時刻,表示這是宇宙中最好的能量循環,表示出他的身軀的貢獻將得以以另一種美好的形式存在時……它們似乎願意接受食物鏈法則,為了更美好的存在而付出自己的&34;,並且不會在記錄圖上出現&34;強烈反應。

看來,任何存活於這個世界上的動物植物都不是毫無目的而來,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是為了他人、為了更大意義存在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

每個人、每個動物、植物、哪怕一個細菌,都有著自己短暫生命的使命與意義。

在許多文化傳統中都會鼓勵人們去感謝食物。現在通過巴克斯特效應的啟迪,我們可以看到飯前禱告這個看似不重要的行為,已經被賦予了科學的含義。

總之,無論你是否禱告,是否感恩,無論是肉食還是素食,珍惜這些食物的來之不易吧,這多多少少會對你自己產生深遠的影響。

巴克斯特的主要著作《原始感應》是這樣開頭的:

「在1966年2月2日之前,我從來沒想過我會涉足前沿的生命意識領域的研究。但是現在回想起來,我所有的教育,我接受的訓練,我的職業,甚至我天生的好奇心都在為那一天和那一天之後的人生做準備。」

相關焦點

  • 美國中情局測謊專家研究成果:「萬物皆有靈」 是真的嗎?
    小編薦語: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誠實的人,做一個有慈憫心的人——因為萬物皆有靈,舉頭三尺有神明。文章介紹的就是原本用於人體的測謊儀轉用在植物等其它生命體上得到的令人驚奇的事實,梗概如下:(1)植物是有靈性的,知道人要對它幹什麼!巴克斯特把測謊儀的傳感器連接到一株龍舌蘭上,想到用火柴去燒龍舌蘭的葉看看植物是否有反應。此時,他與那株龍舌蘭正距離大約4.5米遠,驚奇發生了!
  • 萬物皆有靈,宇宙可能是一個或多個超級大巨人!
    「萬物皆有靈」,中國古語一語道破量子力學,根據量子理論,一切物質均由基本粒子構成,每個粒子都存在能量,這個能量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靈」。靈指的就是能量。根據量子理論,萬物皆有靈一點都沒錯,也是很科學,很嚴謹的,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迷信。
  • 萬物皆有靈,宇宙可能是一個或多個超級大巨人!
    「萬物皆有靈」,中國古語一語道破量子力學,根據量子理論,一切物質均由基本粒子構成,每個粒子都存在能量,這個能量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靈」。靈指的就是能量。根據量子理論,萬物皆有靈一點都沒錯,也是很科學,很嚴謹的,並不是很多人認為的迷信。
  • 除人類之外萬物沒有意識?他用實驗顛覆認知,我們都誤解了!
    世界萬物皆有聯繫在早期之前,民間流傳著女媧造人的傳說,很多人幼稚的認為每個人都是女媧創造的,直到達爾文進化論出現後才明白,這一切跟女媧並沒有聯繫,人類能夠進化至今都是不容易的,與一句話相互呼應,那就是萬物皆有聯繫。世間萬物都是相互制約,相互成長的,人類發展至今,能成為地球上的主人,更是來之不易。
  • 一個看似普通的實驗,卻引起了人類的深度思考,甚至對宇宙的懷疑
    有一句古老哲言:「萬物皆有聯繫」。在量子理論尚未被大多數人所了解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句哲學性的話題,根本不會將它與科學聯繫起來。然而,隨著量子物理學的不斷發展,我們正在一步步地見證著,曾經以為的「不可能」,正在逐漸變成可能;曾經被我們的三觀牢牢排斥在外的有違常理的變「態」理論,正在衝破我們的三觀堡壘。
  • 萬物有靈皆需愛
    說透明而又無形的水能像人一樣感知世界,能對善與惡、好與壞、美與醜的信息做出不同狀態的鮮明反應。這聽起來就好像說世間有鬼神一樣令人難以生信。,向人們展現了作為萬物之源的水,千真萬確是具有感知能力的。這說明世間的萬物皆有靈性,而不光是有生命力的靈長動物獨有。如果我們能夠從這項科學實驗中讀懂水所傳遞的這個信息,就等於了解了世界,了解了自然,也就了解了我們自己生命的全部。
  • 萬物都有意識嗎?一次普通的植物實驗,為何讓人懷疑宇宙?
    巴克斯特效應意識畢竟是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雖然我們嘗試對它進行研究,但都沒有太好的結果。但在歷史上曾經有位科學家,他為了解開意識的秘密,曾經對植物進行過一個大膽的實驗。這位科學家叫做巴克斯特,是一位測謊儀專家,因此這個實驗也叫做巴克斯特效應。
  •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
    【萬物皆有靈,天地不可欺,方便是修真】——覺悟傳統文化興時態一、萬物皆有靈大自然是神聖不可冒犯的,人類只有敬畏、尊崇自然,才可避免大災大難。《史記·禮書》中曰:「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 植物有情感意識嗎?著名的巴克斯特實驗,完全改變了我們的認知!
    作者: 7號床很多人都在思索甚至爭論一個問題,除了人以外,動物植物是否有意識、有靈魂?如果動物植物有靈魂,那一塊石頭一輛車一雙筷子一副手套。。。呢?今天講講史上一個比較著名的試驗:巴克斯特試驗。這個試驗是由一個在測謊領域十分資深的專家所做,但這個試驗並未被主流科學界所接受。
  • 萬物皆有靈,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像!
    買得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去得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能承擔起該承擔的責任,過有質量的生活,做一個無可替代的自己。生命是一種回聲,你把最好的給予了別人,就會從別人那裡,獲得最好的回報。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鼓勵,是最難得的真誠。為別人鼓掌的人,也是在給自己的生命加油。當我們學會了欣賞和感恩,就擁有了幸福和快樂。命好不如習慣好,養成感恩的習慣,一輩子受用不盡。
  • 萬物皆有靈!一個被海豹「養」了四天的男人
    國家地理頻道的攝影師有一次去南極拍攝水下世界,他潛到水底,突然遊過來了一隻海豹,張開了他的嘴,靠近攝像機,他以為自己立馬要被海豹給吃了,真要吃也是命了。萬物皆有靈,只要不傷害他們,他們知道以真心回報給你的。人類對於動物的保護是否該好好深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人類總想著在他們的身上去得到一些所謂「寶貴」的東西,讓其無數的生靈們慘遭荼毒。每一種生物都有靈性,都有家,都有他們想保護的親人,無論是海洋生物還是陸地生物,正如海豹一樣,它知道你沒有惡意,才會親近你,並餵養你。這一幕成了攝影師永遠的記憶。
  • 小師父新品上市|螞蟻雖小,奇力無窮;大千世界,萬物有靈
    小師父原創設計珠寶,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微觀萬物,細品生活,用珠寶藝術表達對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螞蟻力量吊牌 /設計理念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潛能,這種能量爆發的時候可以克服一切困難,當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合力做一件事的時候,便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創造奇蹟!螞蟻很小但力量很大,眾人拾柴火焰高!
  • 一次普通的巴克斯特效應,為何被眾人否認?
    巴克斯特的實驗眾多科學家們認為,意識是以粒子的形式存在,無論它們在宇宙的任何地方,兩個粒子最終都會擦出火花,一個粒子出現變化,另一個粒子會有相應反應,曾經有一位科學家,他為了解開有關於意識的秘密,對植物和動物開展了一個實驗,這個實驗過後,能否讓我們重新了解意識?這位科學家的名字叫巴克斯特,這一實驗是根據他的名字命名的。
  • 一個看似普通的實驗,卻得到不可能的答案,甚至讓人懷疑宇宙
    科學家們為了解開這個謎團做了許多實驗,比如「巴克斯特效應實驗」。實驗中,巴克斯特先將植物和儀器進行連接,然後用火在植物身旁遊走。當火靠近植物時,儀器顯示的數值有了明顯的升高,而將火移走之後,數值很快又會回落,直至變回最初數值。
  • 萬物皆有「靈」,這些來自宇宙的奧秘,早被老祖宗參透了
    這個問題提出之後,有不少朋友留言,看來大家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感興趣的。由於篇幅的關係,咱們在上一篇文章中沒有展開來聊,今兒個咱們就針對這個問題再深入聊一聊。古往今來,人們都相信人是有靈魂的,雖然近一百多年來人們開始推翻這一說法,認為這都是蠱惑人心的迷信,但是最近幾十年,隨著醫療水平和科技的發展,人們開始發現也許靈魂這個東西確實存在,只不過並不想我們的老祖宗描述的那麼玄妙,而僅僅是一團腦電波。
  • 植物「意識」實驗,結果顛覆人類認知,幸好被證明是偽科學
    目前只能確定這種現象確實存在,這難免不讓人覺得量子糾纏這種現象就像是兩個粒子之間可以意識到對方一樣。這也跟我們古人經常說的,萬物皆有靈性(意識),萬物皆有聯繫,吻合的恰到好處。科學發展到這裡,又面臨了一個「意識難題」。
  • 心電感應被量子糾纏實驗攻破,宇宙萬物皆有靈性,泛神論是對的?
    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承認一種特別神奇的現象,即心電感應現象(在中國也有說稱心有靈犀的)。
  • 關於萬物皆有能量
    頻率從高到低依次:無形物質:思想意識;有生命的物質:人和動物等,當然的人比動物的會更高一些;固體的物質:說花草樹木、桌子、椅子,包括像石頭,泥土啊。中國的古人講「萬物皆有靈」,無形的能量總比有形的能量更加具有威力,更具有高層次的力量和功能。這個圖是美國著名的大衛霍金斯博士,還有諾貝爾物理學獎合作者,共同經過30年臨床發現,人類各種不同的意識層次都有著其相對應的能量,振動的頻率,物理學的指數。
  • 人為萬物之靈還是萬物之賊呢?
    人為萬物之靈:說的是人是萬物最有智慧的,最頂端的。人為萬物之賊:說的是當人膨脹了,他的手伸向了不該的地方,就成了盜賊一般。我們人是萬物之靈,我們有思想,也有悟性。我們的本性為善,我們擁有其它物種沒有的德能,我們有判斷對於錯的能力,有惻隱之心的能力,我們有謙讓的能力,更有愛人的能力。當我們來到了這個世界,隨即伴隨著我們這些,我們就開始著人的節奏。每天我們可以思考,想想人之所以為人的道理。我們也可以領悟到大自然的奧秘。我們還有一個就是懂得知恩、感恩。這就是我們被稱為萬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