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9月14日,陝西延長石油(集團)重組一周年,從該集團傳來鼓舞人心的喜訊;延長石油集團今年1至8月份生產原油618萬噸,比去年同期增長15%,加工原油632萬噸,同比增長19%;實現銷售收入262億元,同比增長57%;實現利潤60億元,同比淨增12億元,增長24%;實現稅金64億元,同比淨增26億元,增長66%。
創造了我省石油工業發展的新紀錄。這一巨大成績的取得,充分展示了陝北石油企業重組為行業發展所激發的充沛活力。陝北地方石油工業正在延長集團的有力帶動下,持續、快速、健康向前發展。
整合資源 打造石油航母
從1999年5月開始,我省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開展了對陝北石油開採秩序的清理整頓。經過5年的艱苦工作,陝北地區石油開採秩序實現了由亂到治、由無序到有序的轉變。截至2004年底,我省地方石油採煉企業共建成生產油井22700口,形成原油生產能力820萬噸。然而,這些油井除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外,有一大半分散在與該公司僅為掛靠關係的延安、榆林兩市14個區縣的鑽採公司。這樣,陝北地方石油資源的勘探開發,仍然缺乏統一規劃和統一管理,整體開採水平依然較低。
為了充分發揮陝北石油資源優勢,把石油企業做大做強,實現陝西石油產業和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省委、省政府果斷決策,對我省地方石油企業進行重組。本著「面向全省、照顧老區、有利調控、做大做強」的原則,組建一個勘查開採資質齊全,採煉協調發展,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政企、政資分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大型石油企業集團,這不僅符合十六大精神,符合陝北石油開發的實際,有利於鞏固清理整頓的成果,也符合國家對陝北地區石油開採提出的統一制定勘探開發規則、統一組織油田開發、統一管理油品的運輸和銷售、統一管理資產和人事的「四統一」要求。
2005年9月14日,省政府在延安召開了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建大會,拉開了陝北石油企業大重組的序幕。根據重組方案,原陝西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及其所屬的延長油礦管理局、延煉實業集團公司、榆林煉油廠等6家企業,與延安、榆林兩市的14個縣區石油鑽採公司通過緊密型整合,重組為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這次重組從體制上解決了陝北縣區石油開採企業的資質爭議和開採秩序混亂等問題,有利於從根本上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油田的科學開採、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以及企業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指出,組建延長石油集團,意義重大而又深遠。
重組有效地落實了國務院及有關部委的重要指示精神。陝北地區是我國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的重要戰略接替區,陝北石油企業的重組關係到國家能源發展的重大戰略,因此,國家對陝北石油開採秩序的整頓和規範十分重視。本次陝北石油企業重組,就是從全國能源發展戰略的高度出發,進一步貫徹國務院的指示精神,實現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資源的科學合理開發、建設陝北能源化工基地的一項重大舉措。
重組鞏固和擴大了陝北石油開採秩序清理整頓的成果。通過幾年的艱苦努力,陝北石油開採秩序的清理整頓取得了階段性重大成果,但仍有一些問題沒有從根本上得以解決。如14個縣區鑽採公司如何取得合法的油氣資源開採資質問題,全省地方石油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缺乏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油田整體採收率較低等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油田的可持續發展。必須進一步理順關係,將陝北地區的石油工業企業整合組建為一個勘查開採資質齊全、採煉協調發展的石油企業。
重組為進一步做大做強我省石油工業創造了有利條件。1998年,陝北地區與國際國內的市場形勢一樣,原油價格起伏跌宕,成品油價格處於低位徘徊,煉油裝置因原油供應問題低負荷生產,甚至出現停產或半停產狀態。同時,國家進行石油體制大改革、大重組,我省地方石油工業面臨夾縫中求生存的困難境地。面對這樣的形勢,為了順應國家石油體制改革的要求,科學利用和保護資源,促進石油工業做大做強,省委、省政府決定將隸屬於延安市的延長油礦管理局、延煉實業集團公司和隸屬於榆林市的榆林煉油廠等企業,合併組建為陝西省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作為省政府直屬企業。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組建後,堅持強化勘探、優化開發、深化加工的發展思路,加大投入,加快產能建設和技術改造,企業整體的競爭能力和發展實力顯著增強。連續5年位居我省第一稅利大戶。本次重組則是以陝西省延長石油工業集團公司作為基礎,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以股份制的方式,對各縣區鑽採公司進行整合重組,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在全省範圍內組建探、採、煉、儲、運、銷一體化的大型石油企業,使陝北老區的資源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
重組可促進我省石油產業和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過多年的發展,陝北石油工業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2004年,延安境內石油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93億元,佔延安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88.7%;實現稅利86.86億元,佔延安市工業企業稅利總額的98.98%;上繳財政48.8億元,佔延安市財政總收入的78.19%。榆林市財政總收入的28%也來源於當地石油工業。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隨著開採規模的擴大,油田的枯竭是必然的。如果不從長遠考慮,在發展石油產業的同時,加快其他產業的發展,形成新的接替產業,那就不利於地方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進而影響到全省經濟大局。本次重組,則有力地促進了我省石油產業和地方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隨著企業的做大做強,在更大範圍內得到發展。
有關人士指出,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重組,是我省國有企業改革的典範之作,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次重組的重要特點是在實現現代企業運作模式的同時,有力地保障了原有各方的利益,得到了重組各方的大力配合與支持。在重組中,產油市、縣政府以出資人的身份享有相應的權益,既做到了產權清晰,又使省、市、縣的利益得到了妥善處理,確保了老區的經濟利益。在稅收的交納上,仍保持原來屬地交納的渠道不變,使老區地方既得利益不受損害,有力地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今年7月份,經省政府批准,將陝西興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陝西省石油化工建設公司的國有資產劃入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並保持各資產劃轉方原法人地位不變。興化集團和化建公司兩個公司劃轉併入以後,將為延長石油實施適度多元化戰略創造更好的條件。這次成功劃轉,將使三家企業形成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延長石油的整體優勢將得到更好的發揮。
開發與保護並重 實現企業與社會和諧發展
重組後的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規範運營的基礎上,融合內部資源,強化勘探,優化開發,深化加工,擴大營銷,進一步壯大主業。加大投入,普遍採用油層壓裂改造、叢式鑽井、注水開發等適用於低滲透油田的三大開採技術,使陝北一些油田的石油資源採收率由過去的8%至10%提高到20%以上,既提高了石油資源的採收率,又大大減少井場佔地。一些鑽採公司對收回的一些減產、報廢井通過注水、壓裂進行「二次採油」,有效地提高了產量。
延長石油集團在石油勘探開發過程中,把環境保護作為十分重要的工作來抓,全面詳細安排部署環境保護和汙染防治等各項工作,把環境保護和生產經營同時計劃、同時落實、同時檢查、同時考核。廣泛開展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培訓,提高廣大幹部職工對環保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樹立起良好的環保意識。讓廣大幹部職工在實際工作中,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標準,做到清潔文明生產,避免和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在石油開發過程中,堅持「誰汙染、誰治理」的原則,加大資金投入,加快汙染防治步伐。先後建成一大批汙染防治環保設施,為控制和減少汙染和影響做了大量的實質性工作。在採油汙水治理方面,堅持治理和綜合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攻關,引進應用國內大油田先進可靠的採油汙水處理工藝技術,積極開展採油汙水的處理和回注回灌工作。處理後的採油汙水部分用於壓裂、洗井等生產作業上,其餘通過回灌點和回注井回注地層。今年投資5000多萬元新建的七裡村陽臺、青化砭豐富川、蟠龍、王皮灣四個汙水處理廠正在加緊施工建設,年內將陸續投用。
延長石油集團由原來單一的採鍊石油拓寬為石油化工,產業鏈得到進一步延伸,附加值得到進一步提高,集團的影響力、帶動力得到進一步提升。集團正在按照股份制改革的方向做強做大,並爭取儘早上市。重組後的運營實踐表明,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為我省地方石油工業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