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豬籠草、捕蠅草、大王花等草類之外,大自然還有別的草本植物能夠捕捉昆蟲,比如我們今天要談到的土瓶草。
土瓶草是一種多年生草類植物,它的根莖部是木質結構深埋在地下,地上的葉片一年一枯又一榮,形狀像蛋卵且末端較尖。
它所開的花兒是淡黃色的,長在花朵下面的葉子形狀似瓶子,長度大約有3公分左右,可以捕捉蚊蟲等;這個瓶的蓋子上長有許多絨毛還帶著漂亮的條狀花紋,瓶口處有許多突起呈輻射狀散布,並且自瓶內部伸出像刺一樣的東西。
最為神奇的是,土瓶草如果生活在陽光的直射下,會顯現多彩多姿的紅紫等多種顏色,而在遮蔭處葉子則呈綠色;需要注意的是,陽光照射過多可能會影響葉瓶的尺寸大小。
土瓶草的葉子因功能被分成兩種,一種是普通的葉子用來光合作用的;另外一種則是瓶狀的葉子,裡邊可以分泌液體分解和消化蟲子,它的外邊長了一個蓋子模樣的結構,上面散布著許多斑點,是為了引誘迷惑蚊蟲前來,通水還有一個作用食為了預防雨水等異物進入瓶中影響其消化效果。
有一點需要我們特別討論的就是,土瓶草與豬籠草、捕蠅草等捕蟲類草本植物吸引昆蟲的方式有很大區別。
像豬籠草等植物是自身分泌一些甜美的蜜汁,引誘昆蟲上當,就像我們釣魚時,找些蚯蚓或者別的魚食去做誘餌;可是,可愛的土瓶草的手段,卻比豬籠草等要高出一兩個層次。
它不屑於用蜜汁之類的誘餌引誘獵物,它的瓶狀葉的蓋子裡,長著兩條紫色條狀斑紋,從瓶口一直延伸到瓶中,看起來非常像別的需要蟲媒進行授粉的管狀花,這些管狀花都長著類似的斑紋,極易混淆。
不必驚奇於這種事情,
這完全是土瓶草和昆蟲一起進化、互相選擇的後果,這些美麗的斑紋向昆蟲表示裡邊有好吃的蜜汁,而昆蟲進入這類花朵的同時還幫助它完成了授粉工作這是一個互惠互利的結果。
土瓶草本事澳大利亞西南部的土著草本植物,只是現在被世界各處積極引入,栽培成為觀賞類盆栽等。
想養土瓶草的朋友需要知道的是,它對光照強度是時間要求不是很高,半遮陰或者全天候日照都行,生存環境的溫度最低至5度左右,最高至35度左右即可;如果環境溼度可以達到90%,那麼短時間內處於40度高溫環境下也是可以適應的!
土瓶草本來是生活在沼澤中,且根系的耐鹽性較強,不過家中盆栽的土瓶草最好還是用雨水或純淨水等軟水進行澆灌,或者用蒸餾水、山泉水也可以。
切記,千萬不能算雨水或自來水,那樣不利於土瓶草的生長甚至生存。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澆灌時不要用什麼肥料,不管是化學的還是有機的肥料都不可以用;澆水的時候,不要將水澆到植株的心芽之上,避免它們腐爛。